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

导读: 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档案信息 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标本资料

动物百科小编ペ笨笨猪@给大家整理了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的档案资料,包括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的图片、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所属门、纲、目、科及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描述介绍、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标本等与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相关的详细信息。

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

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档案信息

物种名:灰脸鵟鹰

拉丁名:Butastus indic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隼形目 Falconiformes

科:鹰科 Accipitr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15

描述:灰脸鵟鹰又叫灰面鹞,为中型猛禽,上体暗棕褐色,翅上的覆羽也是棕褐色;尾羽为灰褐色,与其他2种鵟鹰的棕色尾羽不同,而且上面具有3道宽的黑褐色横斑,比白眼鵟鹰尾羽上的横斑更为明显。脸颊和耳区为灰色,眼先和喉部均为白色,较为明显,喉部还有具有宽的黑褐色中央纵纹,胸部以下为白色,具有较密的棕褐色横斑。它的眼睛为黄色,与白眼鵟鹰不同。嘴为黑色,嘴基部和蜡膜为橙黄色,跗跖和趾为黄色,爪为角黑色。

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标本资料

标本记载1

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

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

灰脸鵟鹰 Butastus indicus

平台号:2152CX002200000081

标本号:LPSNU0081

标本馆:LPSNU

国家:中国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标本馆

采集地:贵州省

产地1:GZ

采集人:李松

保藏状况:良好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标本馆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动物百科小编人鱼小猪给大家整理了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的档案资料,包括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的图片、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所属门、纲、目、科及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描述介绍、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标本等与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相关的详细信息。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档案信息

物种名:灰脸狂鹰

拉丁名:Butastur indic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隼形目 Falconiformes

科:鹰科 Accipitr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15

描述:中型猛禽,体长39—46厘米,体重375—500克。上体暗棕褐色,翅上的覆羽也是棕褐色;尾羽为灰褐色。营巢于阔叶林或混交林中靠河岸的疏林地带或林中沼泽草甸和林缘地带的树上,也见在林缘地边的孤立树上营巢。巢多置于树的顶端枝杈上,距地面的高度为7一15米。巢的形状为盘状,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垫有枯草茎、草叶、树皮和羽毛。每窝产卵3—4枚,偶尔有少至2枚的。卵的颜色为白色,具锈色或红褐色斑。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标本资料

标本记载1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平台号:2111CX001200000120

标本号:BJFCAV20120317

标本馆:BJF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采集地:福建省

产地1:FJ

产地2:福建

采集人:采集队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标本记载2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平台号:2153C0002200000529

标本号:000077

标本馆:KI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云南省

产地1:YN

产地2:西双版纳傣族自

采集人:滇西南地区鸟兽资源调

保藏状况:良好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3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平台号:2123CX001200000902

标本号:G15001_1

标本馆:NEFUN

国家:中国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福建省

产地1:FJ

采集人:卢文喜

保藏状况:良好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4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平台号:2142CX001200002805

标本号:SB368

标本馆:CCNU

国家:中国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湖北省

产地1:HB

采集人:汪艺魏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标本馆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平台号:2161CX001200003116

标本号:00294-2

标本馆:SZI

国家:中国

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陕西省

产地1:SN

采集人:秦岭生物农业考察队

保藏状况:良好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2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灰脸狂鹰 Butastur indicus

平台号:2161CX001200003115

标本号:00294-1

标本馆:SZI

国家:中国

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陕西省

产地1:SN

采集人:秦岭生物农业考察队

保藏状况:良好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灰脸鵟鹰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繁殖、生活习性

灰脸鵟鹰的图片

灰脸鵟鹰(学名:Butastur indicus,英文名:Grey-faced Buzzard)是鹰科鵟鹰属的鸟类,别名灰脸鹰,在台湾也称为灰面鹫,根据其出现季节,还有南路鹰、扫墓鸟、清明鸟、国庆鸟以及山后鸟等称呼。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39—46厘米,体重375—500克。上体暗棕褐色,翅上的覆羽也是棕褐色;尾羽为灰褐色。繁殖于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等地,越冬于印度、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等地。栖息于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针叶林等山林地带,以小型蛇类、蛙、蜥蜴、鼠类、松鼠、野兔、狐狸和小鸟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栖于高可至海拔1500米的开阔林区。飞行缓慢沉重,喜从树上栖处捕食。

中文学名:灰脸鵟鹰

拉丁学名:Butastur indicus

英文俗名:Grey-faced Buzzard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8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鵟鹰属(Butastur)

繁殖区:古北界 : e

非繁殖区: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91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灰脸鵟鹰:形态特征图
灰脸鵟鹰: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45厘米)的偏褐色鵟鹰。颏及喉为明显白色,具黑色的顶纹及髭纹。头侧近黑;上体褐色,具近黑色的纵纹及横斑;胸褐色而具黑色细纹。下体余部具棕色横斑而有别于白眼鵟鹰。尾细长,平型。尾上覆羽白而具暗褐色横斑。尾羽暗灰褐,具黑褐色宽阔横斑。

虹膜-黄色;嘴-黑色,蜡膜黄色;脚-黄色。

叫声:颤抖的chit-kwee声,第二音上升。

灰脸鵟鹰
灰脸鵟鹰
灰脸鵟鹰
灰脸鵟鹰

地理分布

灰脸鵟鹰:地理分布图
灰脸鵟鹰:地理分布图

灰脸鵟鹰没有亚种分化,繁殖于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等地,越冬于印度、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等地。

东北北部小兴安岭以至南部旅顺、西南部朝阳及河北为夏候鸟或旅鸟;河北沿海以至福建、海南和台湾中部的南投山区、八卦山、大肚山脉,南部的绿春半岛等为旅鸟;长江以南地区,南抵广东沿海岛屿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为冬候鸟。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越冬于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东北各省的针叶林,经中国东部,迁徙时见于青海、长江以南及台湾。

生长繁殖

灰脸鵟鹰:亚成鸟
灰脸鵟鹰:亚成鸟

一般每年4月末到5月初迁往繁殖地,9月末到10月初离开繁殖地。不过它在各地的种群数量都很少,较为罕见。

生活习性

灰脸鵟鹰:起飞
灰脸鵟鹰:起飞

栖息于山区森林地带,见于山地林边或空旷田野。飞行轻快,动作敏捷。飞行时两翅不断鼓动,有时作直线飞行,有时围绕着某一地点作圈状翱翔。迁徙时通常下午3~4时成群在栖息地上空不停地盘旋,直至黄昏,才在栖宿地山坡树林中停息。

通常贴近地面飞行或栖于窥伺猎物,也常徘徊于地上捕捉食物。通常分散活动觅食,但在迁徙期间,常结成小群,伴随追逐小型鸟类南迁。主要食物有小形啮齿动物、小鸟、蛇类、蜥蜴、蛙类和各种大型昆虫等。

灰脸鵟鹰:捕食老鼠
灰脸鵟鹰:捕食老鼠

本文Hash:fb9b1ce488b2be8a586fa591fba6d299bbdf1ba5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