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

导读: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档案信息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小兔崽崽给大家整理了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的档案资料,包括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的图片、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所属门、纲、目、科及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描述介绍、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标本等与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相关的详细信息。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档案信息

物种名:红头咬鹃

拉丁名: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潜鸟目 Gaviiformes

科:潜鸟科Gavi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01

描述:关贯勋:2003: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无眉纹;腹部红色。雄鸟头、胸部沾红或全为红色;雌鸟头、胸部橄榄(棕)褐色。 形态 (依据来自江西南部及广东东北部的 H.e.yamakanensis。) 雄性成鸟 头上部及两侧暗赤红色,部分标本头上因少红色而显出以棕褐色为主;背及两肩棕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棕栗色。尾羽中央一对栗色,具黑色羽端;相邻一对羽基部及羽干旁边栗色,余部黑色,再向外一对全黑色;最外侧3对黑色而具宽大的白端斑,其中最外侧的一对外缘更全白。翼上小覆羽与背同色;初级覆羽灰黑色;翅余部黑色,其余覆羽、三级飞羽及内侧次级飞羽密布白色虫蠹状细横纹,最外侧7片飞羽有白色的羽干和羽缘。颏淡黑色;喉至胸由亮赤红至暗赤红色,后者有一狭形、或有中断的白色半环纹,下胸两侧在部分标本中见有露出棕褐色成块斑状;以下为赤红色至洋红色。 雌性成鸟 头、颈和胸纯为橄榄褐色;腹部为比雄鸟略淡的红色;翼上的白色虫蠹状纹转为淡棕色。 虹膜淡黄色;嘴黑色;脚淡褐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关贯勋:2003:生物学描述 生态 生活于热带雨林,特别是次生密林,单个或成对活动;树栖性,或攀于小乔木的顶枝间啄食野果,或静立于树桠上俟机突袭飞过的昆虫,偶尔也尾随着飞虫而去,飞行力较差,虽快而不远,叫声有点像支离的猫叫声,一般似“shiu”的3声断续,从容不迫地发出,大概1分钟叫5、6次,冲击捕虫时或惊恐时也常发出似“krak”的单噪声,但平时甚静,不但栖止时不爱叫,来来去去也甚寂静。 其食物据得自海南的鸟胃所见,1985年3月5个胃内均含有豌豆一样大的野果及其他植物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等(1983)报道11月的2个胃内含有蝗虫(2次)和螳螂(1次)。 4至7月为繁殖期,在密林深处选朽树桩的天然洞穴或啄木鸟废弃的巢洞为巢,洞内无垫物,卵直接产于洞中,每窝3、4枚,卵形较近球形,色黄棕,非常光润。两性参与孵卵、喂雏活动。关贯勋:2003:分类讨论 亚种分化 据 Peters(1955)记载,红头咬鹃有10个亚种。Ali and Ripley(1970)仍认为尼泊尔的应保留为独立的亚种,那么就有11个亚种。中国曾记录过6个亚种,郑作新(1976)列为5个。我们研究认为:西藏标本又可能是另一亚种,故此中国就可能有6个亚种。 关贯勋:2003: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此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咬鹃,故在消灭森林害虫、传播林木种子等方面对林业有明显的益处。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

平台号:2141C0001200001299

标本号:736010011

标本馆:HN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动物百科小编喵不可言给大家整理了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的档案资料,包括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的图片、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所属门、纲、目、科及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描述介绍、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标本等与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相关的详细信息。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档案信息

物种名:红头咬鹃

拉丁名: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咬鹃目 Trogoniformes

科:咬鹃科Trogon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46

描述:头、颈暗绯红色。背、肩锈褐色。两翅黑色,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密被白色细虫蠹斑纹。初级飞羽黑色,外翈具白色羽缘。腰和尾上覆羽较多锈色,中央尾羽深栗色具黑色羽干纹和端斑,紧邻中央尾羽的一对外侧尾羽羽轴栗色,外翈棕色,内翈黑色或内外翈全为黑色,其余3对外侧尾羽黑色具宽的白色端斑。颏、喉暗褐色沾红,颏部有一撮向前弯曲的须状羽,上胸暗绯红色。下胸锈红色,有一窄的白色星月形横带位于上下胸之间,其余下体绯红色。雌鸟头、颈、胸暗橄榄褐色,翅上虫蠹状纹为棕色。虹膜红色,眼周裸露皮肤粉蓝色,嘴角黑色,脚肉棕色,爪褐色(滇西亚种)。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标本资料

标本记载1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平台号:2131CX001200005548

标本号:6586

标本馆:SSTM

国家:中国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采集人:唐庆魁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标本记载2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平台号:2131CX001200004406

标本号:2117

标本馆:SSTM

国家:中国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采集人:唐庆魁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标本记载3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平台号:2131CX001200004405

标本号:2111

标本馆:SSTM

国家:中国

采集地:福建省

产地1:FJ

采集人:唐启旺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标本记载4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平台号:2131CX001200004404

标本号:2108

标本馆:SSTM

国家:中国

采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

产地1:GX

采集人:唐启锐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标本记载5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平台号:2131CX001200001283

标本号:2118

标本馆:SSTM

国家:中国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采集人:唐庆魁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标本记载6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红头咬鹃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平台号:2131CX001200001282

标本号:2116

标本馆:SSTM

国家:中国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采集人:唐庆魁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红头咬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红头咬鹃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红头咬鹃-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33厘米)而头红的咬鹃。雄鸟以红色的头部为特征。背部颈圈缺失,红色的胸部上具狭窄的半月形白环。雌鸟与其他雌咬鹃区别在腹部红色,胸部具半月形白环;而与所有雄咬鹃的区别在头黄褐色。

虹膜—褐色,眼周裸皮蓝色;嘴—蓝黑色;脚—灰色。

红头咬鹃-叫声

叫声:重复的圆润tiaup声,也作tewirrr的连声。

红头咬鹃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红头咬鹃-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东南亚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于热带及亚热带森林,高至海拔2400米。亚种yamakanensis于四川南部至贵州、广东北部及福建;helenae于西藏东南部至云南极西部;指名亚种在云南南部怒江及澜沧江之间;intermedius于云南东南部,hainanus于海南岛。

红头咬鹃-生活习性

习性:由密林的低树枝上猎取食物。

红头咬鹃-别名俗名

红姑鸽

本文Hash:8bcc94fcf88393f301947dfb5d17a22a321f12fd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