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红尾伯劳Brown shrike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知 识Knowledge 红尾伯劳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动物百科小编喵不可言给大家整理了红尾伯劳的资料,包括红尾伯劳的图片资料、红尾伯劳的形态特征、红尾伯劳的生活习性、红尾伯劳的品种和种类、红尾伯劳的寿命等与红尾伯劳相关的详细信息。
红尾伯劳Brown shrike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伯劳科 Laniidae
属: 伯劳属 Lanius
种: 红尾伯劳 L. cristatus
(Linnaeus, 1758)
分布:亚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红尾伯劳(拼音:hóng wěi bó láo);
英文名:Brown shrike;
学名:Lanius cristatus。
红尾伯劳,俗名褐伯劳。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蒙古、印度、中南半岛、菲律宾、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一般生活于温湿地带森林鸟类、常见于平原、丘陵至低山区,多筑巢于林缘、开阔地附近。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鳞翅目。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平原森林肉食棕色
体长: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主食昆虫
繁殖: 每巢产卵2-6枚
习性:
分布: 亚洲
红尾伯劳学名:Lanius cristatus
红尾伯劳进食
红尾伯劳的卵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红尾伯劳繁殖季节为5-6月,每巢产卵2-6枚。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红尾伯劳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蒙古、印度、中南半岛、菲律宾、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
红尾伯劳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1、红尾伯劳指名亚种(学名:Lanius cristatus cirstatus)。分布于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湖北、江苏、福建、贵州、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
2、红尾伯劳东北亚种(学名:Lanius cristatus confusus)。分布于俄罗斯、泰国、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河北、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黑龙江上游。
3、红尾伯劳普通亚种(学名:Lanius cristatus lucionensis)。分布于菲律宾、加里曼丹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长江流域以至福建、广东、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吕宋。
4、红尾伯劳日本亚种(学名:Lanius cristatus superciliosus)。分布于俄罗斯、日本、中南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Batania。
知 识Knowledge
红尾伯劳的学名:Lanius cristatus,由瑞典自然学者-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命名。
红尾伯劳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rown shrike (Lanius cristatus) is a bird in the shrike family that is found mainly in Asia.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d-backed shrike (L. collurio) and isabelline shrike (L. isabellinus). Like most other shrikes, it has a distinctive black "bandit-mask" through the eye and is found mainly in open scrub habitats, where it perches on the tops of thorny bushes in search of prey. Several populations of this widespread species form distinctive subspecies which breed in temperate Asia and migrate to their winter quarters in tropical Asia. They are sometimes found as vagrant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红尾伯劳 Lanjus cristatus
动物百科小编会飞的小地鼠给大家整理了红尾伯劳 Lanjus cristatus的档案资料,包括红尾伯劳 Lanjus cristat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红尾伯劳 Lanjus cristatus相关的详细信息。
红尾伯劳 Lanjus cristatus档案信息
物种名:红尾伯劳
拉丁名:Lanjus cristat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伯劳科Lani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63
描述:郑光美:1998:形态描述鉴别特征 体形似荒漠伯劳但背羽与尾羽均为褐色,初级飞羽不具翅斑。形态 (据普通亚种)雄性成鸟:额至头顶前部为淡灰色,自后头至上背、肩羽逐渐转为褐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棕褐;尾羽棕褐,具有多数深褐色的隐横斑;自嘴基至眼先过眼有一宽阔的黑纹直达耳区;眼上有白色眉纹后延至耳羽上方;翅覆羽及飞羽黑褐色,大覆羽和内侧飞羽外翈有宽阔的淡棕色缘,中覆羽亦微具淡缘。颏、喉纯白,下体余部棕白,胁羽棕色较浓;下腹中央近白色。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棕色较淡,贯眼纹为黑褐色;前额的灰羽不似雄鸟鲜艳,染有褐色;颈侧、胸、胁及股羽散见有细鳞纹。幼鸟:似雌鸟但上体更褐,背羽羽缘淡棕,腰及尾上覆羽杂有黑横斑。下体污白,胸、胁满具黑褐色鳞纹。雏鸟:上体概为棕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更深,各羽均满布黑色横斑和棕色羽缘;尾羽暗棕褐色,中央尾羽近黑褐色,各羽均具淡棕色羽缘;翅覆羽暗棕褐色具宽阔的棕色羽缘和一黑褐色次端纹;眉纹淡棕,眼先、过眼纹及耳羽黑褐色并杂有稀疏棕色羽。下体灰白色,颏、喉、胸、胁及颈侧均布有黑褐色密鳞纹。虹膜暗褐色;嘴黑;脚铅褐色。量衡度: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27) 31.9 192.3 15.2 89.2 88.3 24.9(28—38) (180—210) (13—17) (82—95) (77—100) (23—26)♀♀(20) 32.6 190.1 14.7 88.6 86.7 24.7(17—40) (178—210) (14—16) (81—96) (79—95) (23—26)郑光美:1998:生物学描述生态 红尾伯劳为广布于我国的温湿地带森林鸟类,为平原、丘陵至低山区的常见种,尤以在低山丘陵地的村落附近数量更高。5月上旬迁来,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较固定的栖点(树枝、电线)停栖,环顾四周以猎捕地表的小动物和昆虫。该猎点的这一段较粗树枝的树皮被剥光,并用树皮纤维筑巢。郑作新等(1958)剖检43个红尾伯劳的胃,所见昆虫占99.6%,以鞘翅目昆虫最多,占31频次,包括金龟甲、沟叩头甲、伪步行甲、象甲等;其次为鳞翅目夜蛾科和天蛾科幼虫,以及蝼蛄、负蝗、螳螂等。我们在野外所见,此鸟喜食蝼蛄、蝗虫和地老虎,也捕捉蜥蜴,将之穿挂于树上的尖枝杈上,然后撕食其内脏和肌肉等柔软部分,剩余物则挂在树上绝不回顾。为了了解这种捕食习性,我们从雏鸟开始长期饲养红尾伯劳和牛头伯劳,发现幼鸟就具有将食物(肉条)挂钩在笼内尖刺物上撕食的本能,而并非贮藏。所以,所称的“贮藏”或“供作猎捕诱饵”的说法,均不符实。繁殖期自5月中旬至7月,雄鸟占据一块领域,将入侵的鸟类赶走,包括斑啄木鸟、喜鹊、黑卷尾、黄鹂、黑尾腊嘴雀及麻雀等,驱逐到20一30m以外,据此推测其领域面积约在400—1000m2左右。但在种群密度高的地区,红尾伯劳的领域可被后来的同种或异种鸟类压缩或分割。在我国大部地区能见到红尾伯劳与卷尾(黑卷尾或灰卷尾)的“联合(檠)敌”行为,实为这种领域分割在特殊条件下的反应,即入侵者卷尾从早期与红尾伯劳之间争夺领域的斗争,逐渐转化为二者共同抵架大型入侵鸟类,以保护共有的领域的现象(郑光美、魏潮生,1973)。鸣声噪厉,其音阶在伯劳类均近似,主要有“zicha-zicha………”,“gar-,gar-,………”,“jia-jia……”,并可模仿巢区附近的大山雀、灰喜鹊、家燕、山鹊镐、雨燕和红脚隼的鸣声,也有美妙动听的鸣啭。已成对的个体间频繁出现雄鸟的求偶炫耀和雌鸟的应答,其姿态在伯劳类间带有共性,即雄鸟自树端高飞数米再复栖于原处;或步步紧逼雌鸟,作摇头、摆尾及鞠躬等姿态,然后以喙与 鸟接吻;雌鸟则下垂双翅并快速抖动、尾羽展开如扇(图7)(郑光美、魏潮生,1973)。筑巢活动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由雌雄鸟共同担任。巢材均就地取得,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大部巢内编入蒿草及花序。筑巢期6—7天,巢多位于林缘及开扩地附近,据对北京的164巢的调查,有78.05%在阔叶树,21.95%在针叶树上;较常选用的树种有刺槐(22%)、榆树(17.7 %)、侧柏(14.6%)、香椿(11%)、柳树(9.7%)等。对142巢距地高度的测量,平均距地为9m,以6—8m最多,占59%。巢以草茎为主编成,混以大量树皮纤维、植物根、毛、羽以及线绳等。对43巢的测量,平均外径10.7—11.5cm,内径6.8—7.3cm,巢高9.2cm,巢深5.5cm。产卵期5月下旬至7月中旬,每年繁殖一窝。满窝卵5—7枚,每日产出1枚,最高窝卵数为8枚。117卵的平均卵重3.1 5±0.04g,平均卵径16.9—22.3mm;卵淡粉或淡青色,具紫褐色细斑及灰褐色疏斑,在钝端较集中。孵卵由雌鸟担任,于末卵产出之前1—2天即开始坐巢,卵的孵化期为14—15天,首、末卵的雏鸟破壳相距2—4天。在整个孵卵期间,雄鸟皆衔虫饲喂雌鸟,每当雄鸟来巢时,雌鸟即抖动双翅,发出似隼的叫声索食。 刚出壳的雏鸟重2.6g,除腹侧有一行绒羽外,全体光裸。6日龄睁眼,背、翅及尾羽羽尖开始露出。10日龄背羽及尾羽羽鞘开始破裂。12日龄上嘴出现齿突。14—15日龄开始离巢。15—30日龄在巢区附近由双亲继续抚育。40一55日龄进行雏后换羽成为幼鸟。实验测定雏鸟的化学体温调节能力始于10日龄。郑光美:1998:经济意义经济意义 红尾伯劳为我国分布广、数量多的重要食虫益鸟,应严加保护。近10余年来据对北京园林地区的调查,种群密度已显著下降,估计可能与农村及园林地区所施过量的农药残毒有关。很有必要开展研究加以解决。郑光美:1998:其它信息亚种分化 红尾伯劳共有4个亚种,均见于我国。亚种检索1.头顶及额羽灰色………………………………………………………普通亚种 L.c.lucionensis头顶为棕褐或栗褐色…………………………………………………………………………22.头顶及背羽栗褐色,前额有宽阔的白色额带,眉纹白色甚宽…日本亚种 L.c.superciliosus不具上述特征……………………………………………………………………………………33.头顶栗褐,背羽棕褐,在前额有淡棕至灰棕色的窄额带,额带与头顶之间界限不明显,为逐渐过渡………………………………………………………………………指名亚种 L.c.cristatus头顶淡棕褐色,背羽灰褐,不具额带,眉纹狭窄……………………东北亚种 L.c.confusus
红尾伯劳 Lanjus cristat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63C0001200001842
标本号:01140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山西省
产地1:SX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63C0001200001841
标本号:01143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陕西省
产地1:SN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63C0001200001840
标本号:01139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山西省
产地1:SX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4
平台号:2163C0001200001839
标本号:01142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陕西省
产地1:SN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5
平台号:2163C0001200001838
标本号:01138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山西省
产地1:SX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6
平台号:2163C0001200001837
标本号:01137
标本馆:QTPMB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山西省
产地1:SX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
动物百科小编冒牌、虎给大家整理了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的档案资料,包括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的图片、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所属门、纲、目、科及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描述介绍、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标本等与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相关的详细信息。
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档案信息
物种名:红尾伯劳
拉丁名:Lanius cristat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伯劳科Lani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63
描述:红尾伯劳指名亚种(学名:Lanius cristatus cristatus),体长18-21cm,上体棕褐或灰褐色,两翅黑褐色,头顶灰色或红棕色、具白色眉纹和粗著的黑色贯眼纹。尾上覆羽红棕色,尾羽棕褐色,尾呈楔形。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一般生活于温湿地带森林鸟类、常见于平原、丘陵至低山区以及多筑巢于林缘、开阔地附近。所吃食物主要有直翅目蝗科、螽斯科、鞘翅目步甲科、叩头虫科、金龟子科、瓢虫科、半翅目蝽科和鳞翅目昆虫。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甘肃, 青海, 陕西, 山西, 河北, 河南, 山东, 四川, 湖北, 江苏, 福建, 贵州, 广东, 广西, 云南, 海南, 台湾。
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标本资料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52CX001200001418
标本号:GZNU100178
标本馆:GZNU
国家:中国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
采集地:贵州省
产地1:GZ
产地2:贵州省毕节
采集人:梁俊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52CX001200001417
标本号:GZNU100177
标本馆:GZNU
国家:中国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
采集地:贵州省
产地1:GZ
产地2:贵州省毕节
采集人:梁俊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11CX001200000443
标本号:BJFCAV20120170
标本馆:BJF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采集地:黑龙江省
产地1:HL
产地2:哈尔滨
采集人:采集队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标本记载4
平台号:2111CX001200000442
标本号:BJFCAV20120164
标本馆:BJF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采集地:黑龙江省
产地1:HL
产地2:哈尔滨
采集人:采集队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51C0001200004960
标本号:SCUM202717
标本馆:SCUM
国家:中国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四川省
产地1:SC
产地2:乐至
采集人:吴大均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51C0001200004959
标本号:SCUM202716
标本馆:SCUM
国家:中国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四川省
产地1:SC
产地2:成都
采集人:吴大均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本文Hash:0ecc3cf3b2508a55ecb59646446060d6d6dfc741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