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桃花源记 文中哪些句子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桃花源记》陶渊明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那句? 桃花源记 最后一段表现什么?作用如何? 1.桃花源记作者写的中心是什么?2.文章最后“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暗示了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桃花源记 文中哪些句子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陶渊明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那句?
展开全部“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最后一段表现什么?作用如何?
第一段的神秘色彩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第二段的表现是:桃花林人的美好生活。作用是:写出作者无比的向往桃花源的那种安定、没有战乱的生活
1.桃花源记作者写的中心是什么?2.文章最后“后遂无问津者...
答:对太平生活的向往.2.文章最后“后遂无问津者”暗示的是什么意思?还是有其他寓意?答:暗示着没人再敢去了,都以为那个地方有“鬼”,因为想去的人不是找不到就是死了.3....
《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暗示了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1、忽逢桃花林(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至,遂迷,不复得路(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扩展资料:陶渊明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源记
本文Hash:3b0c8505e1859e65cc9cf42e453745f76a4f93ff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