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努尔哈赤对汉人的屠杀和奴役政策? 蚩尤和黄帝谁才是现在中原人真正的祖先? 陶的发展史 是雍正仿成化,还是成化 古代陶瓷瓶分类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哪些值得剖析的细节和彩蛋? 为什么瓷器的英文是china 中国最稀有的瓷器.最美的瓷是什么?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都有哪些?
努尔哈赤对汉人的屠杀和奴役政策?
努尔哈赤对汉人采取的是种族灭绝政策
他自吹自擂“恩养尼堪(汉人,贬义)”却大杀辽民。1、明天启三年,1623)六月,听说复州汉民人数增加,接受明国“派来之奸细和札付”,将要叛逃,努尔哈赤派遣大贝勒代善、斋桑古、阿济格、杜度、硕讬等贝勒,率兵两万,前往.,将男人全部杀光,带回大量子女、牲畜。2、天命九年正月,努尔哈赤下九次汗谕,清查所谓“无谷之人”(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汉人),并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捕之送来”,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满语之谓汉人)”。这是公开的种族灭绝
3、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下达长谕,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历数镇江、长山岛、川城,耀州、彰义站、鞍山、海州、金州等地汉民武装反抗事例,宣布要斩杀叛逃之人。他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各去自己辖属的村庄,“区别”汉民,凡系抗金者,一律处死。各将遵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时有辽民几尽杀光之说。4、努尔哈赤还在十月初三的“汗谕”中,命将未杀的“筑城纳赋”之“小人”(即劳动者),全部编7a64e4b893e5b19e31333332626632隶汗、贝勒的拖克索(庄),每庄十三丁、七牛,耕地百晌,八十晌庄丁“自身食用”,二十晌作“官赋”。编丁隶庄后,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每备御各赐一庄”。这样一来,原来“计丁受田”的汉民,失去了“民户”的身份,沦落为奴隶制农奴性质的“庄丁”,被迫缴纳数倍于“计丁授田”之丁上交的丁赋,人身奴役加重,剥削更为厉害。辽东地区的大多数汉民(即除去原系阿哈的汉民以外),从“计丁授田”的后金国“民户”,下降为缴纳高额地租、惨遭庄主压迫的封建农奴,严重地加深了辽民的苦难,农奴制庄园恶性扩展,遍布后金辖区,这是很大的倒退。努尔哈赤令汉人与女真人合户,实际上是将满族旗人分置于汉人各户之中,满人奴役汉人,汉族男丁承担了全部重体力劳动,汉族妇女则成了他们的奴婢。窃据沈阳后,满汉人户便被指定居住在按种族划分的区域内。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规定汉人不得持兵器;而女真人则无论是不是八旗兵丁,都要随身携带兵器
蚩尤和黄帝谁才是现在中原人真正的祖先?
中原范围大了,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都属于。看你问那个省?按照史学个考古来说吧。黄帝“生于姬水,炎帝生于姜水”。姬水在关中西北,姜水在关中宝鸡地区。如今在宝鸡姜水沿岸,考古学家发现了5000—6000年前的“姜氏城遗址”,遗址面积49万平米。极有可能是炎帝部落早期都城。而在姬水沿岸,陕西西安高陵县发现5000—6000年前的“杨官寨遗址”,遗址面积100万平米,极有可能是黄帝早期的都城。这两座城市遗址都与传说的黄帝时代吻合。根据史料记载和历史考古学家分析,炎帝和黄帝集团通过“板泉”之战,黄帝胜利,于是黄帝,炎帝部落融合为炎黄部落联盟。他们统治整个渭河流域,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中被潼关黄河所阻挡,于是沿着渭河的支流洛河和黄河之间的平原北上,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河图洛书”的传说,最后他们定居陕北延安,《史记》记载”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他在黄土高原建立了华夏集团,而延安又发现多座史前城市遗址,其中4500—5000年的 芦山峁遗址”遗址分布200万平米,极有可能是黄帝后期的都城,因为在芦山峁遗址去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遗址。黄帝部落正是以此地为大本营,东出黄河战胜蚩尤部落统一整个中原,黄帝在这里走完人生最后的日子,死后葬在这里,由于百姓爱戴,不忍相信黄帝去世,于是为了神话伟人,编出黄帝乘坐黄龙飞升上天,百姓不舍紧抓衣角,后将撕下的衣角埋葬的传说。而《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隔壁的县叫黄龙县,与此肯定有联系。中国人有给祖先陵墓种植柏树的传统,延安黄帝陵,八万多颗约5000—500年的古柏群,就是历代后人祭祀先祖的铁证吧。后来的尧舜则在黄帝陵黄河对岸的山西临汾建立尧舜之都,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约4500年,遗址面积280万平米的“陶寺遗址”。而大禹在位于黄河中游”几”字弯的司马迁老家韩城做了“大禹治水”。《史记》记载“禹都阳城”。司马迁老家韩城古称(夏阳、龙门),治水之地龙门,夏朝和阳城,这与夏阳这个古称联系紧密。而黄河东岸的山西夏县也是大禹封邑的传说地“阳城”之一。后来大禹建立夏朝,夏都应该是位于黄帝陵北部的中国最大城址,距今约4300—3800年,遗址面积425万平米的“石峁遗址”,就极有可能是夏禹建立的夏都,作为中国第一王朝国都,石峁巨城,出现颠覆中国建城历史的遗迹,马面城墙,瓮城,内城,外城,皇城,城墙纴木技术,以及四周十几座卫星城遗址。这绝对是一个王朝都城的规模。而石峁和陶寺考古学家认定,石峁人...
陶的发展史
陕西,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是中国的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因在陕州(现为河南省陕县)以西,故称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陕西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陕西风俗:
大陕西风俗习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以下是详细 一、面条像腰带“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 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
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
是雍正仿成化,还是成化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海穿奋费莪渡烽杀甫辑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弘治传世瓷器虽不多,但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笔架、插屏、墩式碗、磨盘式香盒、七孔出戟圆腹高足瓶等。嘉、万以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创新之作,文献上有所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记载。只以文具一项来说,就有笔架、笔盒、笔洗、水丞、砚台、颜色碟、颜色仓(俗称温盂)、印盒等...
古代陶瓷瓶分类
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陶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汲水器。红陶质,手工制作。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用以穿绳。器表有多绳纹。烧结程度较好,质地坚实。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
,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及马家窑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尖底瓶略有不同。庙底沟类型的尖底瓶为双唇,小口,器身瘦长,肩腹部无系。马家窑文化的尖低瓶为侈口,直颈,折肩,腹有双系以细泥橙黄陶制成,器表涂浅红色陶衣,以黑彩绘旋纹,纹饰充满动感,制作精细。传瓶
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器形,即单口,双腹并联的双缡尊,自铭“传瓶”。目前仅发现两件,分别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后者出土于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葫芦瓶
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明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好黄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至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饰对称如意绶带耳者又演化为“如意尊”。多角瓶
唐至五代流行的器形,由三国,两晋时的古仓罐演变而来。造型为上小下大弧形台阶的多重塔式器身,每级装饰多个垂直或斜直的圆锥角。吴地方言中“角”,“谷”音近,故多角又寓“多谷”,江浙一带民间取其“五谷丰登”吉祥之意。盘口瓶
瓶式之一。因瓶口似浅盘而得名。流行于唐,宋时期。净瓶
佛教僧侣“十八物”之一,游方时可随身携带以储水或净手。他渊源于佛国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日本,朝鲜及南洋群岛诸国。梵语音为“捃雅迦”,“君迟”,“军持”,中译为瓶或澡瓶。瓷质净瓶流行于唐,宋,辽时期。造型为管状细长瓶,颈中部突出如圆盘,长圆腹,圈足,肩部上翘的短流多作瑞兽首形。元,明以后多称“军持”。器身多扁圆,颈较短,流肥硕。入清以后,这一器形为皇家垄断,演变为直颈,丰肩,敛腹,高圈足外撇如盖展开,无流,成为清朝朝廷赐给西藏高级僧侣插草供佛之物,故又改称“藏草壶”。玉壶春瓶
北宋时创烧的一种瓶式,呈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由宋人诗句中“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宋代主要由北方各窑口烧制。入元以后,其形制遍及南,北方诸窑,并且出现八方形与器身镂雕装饰。明,清两代,器身普遍比宋,...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哪些值得剖析的细节和彩蛋?
Art0X丨细解《长安十二时辰》器物《长安十二时辰》最近热播,剧中服化道形制细节的用心得到不少专业人士…
为什么瓷器的英文是china
china的意思是“瓷器”,指瓷器、瓷盘、瓷碗的总称或瓷料。a piece of china表示“一件瓷器”,a set of china表示“一套瓷器”。词汇分析音标:英[ˈtʃaɪnə]美[ˈtʃaɪnə]
释义:瓷器;瓷餐具;杯、盘、碟等的总称;陶器;拓展资料1、China's industry is developing at an unprecedented rate.
中国工业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2、We set sail from China for Japan.
我们从中国启航驶往日本。3、The people of New China all have a say in the affairs of their state.
新中国的人民对国家大事都有发言权。4、Mr Li said China's reforms had brought vitality to its economy.
李先生说中国的改革给其经济注入了活力。5、China borders on India in the southwest.
中国的西南与印度相邻。
中国最稀有的瓷器.最美的瓷是什么?
其实中国最稀有的还是各个时期的官窑,如宋代的汝窑,元代的元青花,明代的釉里红,清代的珐琅彩,都是非常稀有的,因为官窑烧造工艺复杂,用料讲究,也是各大拍卖行及收藏家追捧的对象。至于最美的瓷是什
,那就看个人爱好了。有的喜欢单色釉的瓷器,有的喜欢高古瓷器,现在人们大多数喜欢明清瓷器,这几年明清瓷器在拍卖行所拍出的高价也是有目共睹的,从他的纹饰,造型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就是拥有一件普通的官窑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现在来说在市场上碰见一件官窑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除非是新货。不像六七十年代那样可以碰到。买不到官窑其实民谣里也有很多的精品,也有的可以媲美官窑。对于收藏玩的就是个心态,也不要一味的去追求精品,在自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精益求精。什么样的老瓷器都有他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只有用心去收藏,才能感悟出瓷器的美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都有哪些?
分别是:镶金兽首玛瑙杯、旟鼎、五祀卫鼎、多友鼎、皇后之玺、鎏金银竹节熏炉、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客使图、阙楼仪仗图。马球图、宫女图、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鹦鹉纹提梁壶、三彩载乐驼、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黑釉油滴碗、狩猎出行图、鸳鸯莲瓣纹金碗有两件,所以共计18件。1、黑釉油滴碗
黒釉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称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成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这件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古籍记载黑釉油滴碗“盛茶闪金光,盛水闪迄今所见银光。映日透视,光彩夺目。2、青釉提梁倒注提壶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这件造型独特、构思巧妙的倒灌壶,壶身呈圆形,盖、梁、身连为一体。象征性的壶盖为柿蒂形,提梁是一只伏卧着、圆眼短嘴的凤凰。壶嘴为一张口侧卧的母狮,一只幼狮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动,活泼可爱。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纹饰简洁明快。因为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称作“三王壶”。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共出土两件。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锤碟成形,錾刻为纹,造型饱满庄重。侈口,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有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应是碗的重量。墨书标重显示两碗重量略有差异,但天平实测重量相同。4、唐舞马衔杯纹银壶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明皇杂录》记载,玄宗曾在宫中驯养舞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时,则给这些舞马披上锦绣衣服。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
陕西的耀州红犬
如何正确的认识瓷器?又该如何鉴定瓷器?
如何正确的认识瓷器?又该如何鉴定瓷器?首先搞清楚窑口和胎土,然后从器型纹饰绘画风格等等在定年代。瓷器,鉴定,正确
哪些地方算是中国古代建筑_公装设计-一起装修网问答
我们*首都北京故宫就是中国古代建筑,清朝时期遗留的庞大古建筑。故宫,旧称*,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蚩尤和黄帝谁才是现在中原人真正的祖先?
中原范围大了,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都属于。看你问那个省?按照史学个考古来说吧。黄帝“生于姬水,炎帝生于姜水”。姬水在关中西北,姜水在关中宝鸡地区。...
中国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终于可以回答一下我们陕西的文物了,从2002年起,国家文物局为了切实保证国宝级文物的安全,陆续公布了三…
集市是什么意思
农村里买东西的地方。
耀州红犬来历
陶的发展史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海穿奋费莪渡烽杀甫辑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弘治传世瓷器虽不多,但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笔架、插屏、墩式碗、磨盘式香盒、七孔出戟圆腹高足瓶等。嘉、万以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创新之作,文献上有所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记载。只以文具一项来说,就有笔架、笔盒、笔洗、水丞、砚台、颜色碟、颜色仓(俗称温盂)、印盒等...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哪些值得剖析的细节和彩蛋?
Art0X丨细解《长安十二时辰》器物《长安十二时辰》最近热播,剧中服化道形制细节的用心得到不少专业人士…
集市是什么意思
查看我的收藏
627有用+1 已投票
224
[jí shì]
集市
(定期或在固定地点买卖货物的市场)
锁定
集市(jí shì)(菜市场)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又称市集。集市起源于史前时期人们的聚集交易,以后常出现在宗教节庆、纪念集会上和圣地,并常附带民间娱乐活动。中文名
集市
外文名
jí shì
注 音
ㄐㄧˊ ㄕㄧˋ
释 义
在固定地点买卖货物的市场
目录
1 词语概念
2 其它相关
▪ 陕西
▪ 日集、间日集
▪ 腊月集
▪ 早市
▪ 鬼市
▪ 市语
▪ 牙商
▪ 欧洲
▪ 古希腊
集市词语概念
词目:集市
集市图册(6张)
拼音:jí shì
注音:ㄐㄧˊ ㄕㄧˋ
基本解释:
[fair;market;bazaar]定期或在固定地点买卖货物的市场
该村庄每月有一次集市[1]
引证解释:
定期聚会交易的市场。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狄刘祠》:“京师货物咸趋贸易,以席为店,界成集市,四昼夜而罢;俗呼狄梁大会。秦牧《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有时郊区农民在集市上出卖熟木瓜,就喊着‘果王,果王’。[1]
集市其它相关
集市陕西
集市,即农村或小城市中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古代也叫“墟市”、“集墟”。“集”含“人与物相聚会”之意。到集市买卖称“上集”、“赶集”,到集上随便看看称“逛集”、“赶闲集”。陕南称赶集为“赶场”。大型的集也叫“会”,如“物资交流大会”。集市的种类和值得记述的民俗现象,有:
集市日集、间日集
日集,即天天有集。例如,户县城内外的四个集市均属日集。间日集,即每隔数日举行一次的集市。例如,长安县引镇的集期为三、六、九,即每月逢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为集13。又如蓝田县焦岱镇的集期是一、四、七,铜川市王家河乡的集期是四、九等。一个县内相邻着的乡镇,将集互相隔开,以免相犯,如甲为一、四、七,乙为二、五、八,丙为三、六、九。集市上分行业设市(肆)。各市都有固定集中的营业区域,常见的市有:粮食市。经营对象为原料、面粉、菜油。经纪人提着秤,叫“提秤的”。大宗买卖由经纪人在卖方和买方之间撮合。柴草市。一般设在粮食市附近,出售麦草、硬柴、煤炭。旧时,忌长途贩运硬柴,民谚中说:“千里不贩樵”。因7a64e58685e5aeb931333361326236为运费贵,不合算。蔬菜市。有许多讲究和忌讳,如装卸蔬菜时,不能乱扔乱抛;存放蔬菜时,要将各种蔬菜分别堆放整齐,不得乱...
为什么瓷器的英文是china
china的意思是“瓷器”,指瓷器、瓷盘、瓷碗的总称或瓷料。a piece of china表示“一件瓷器”,a set of china表示“一套瓷器”。词汇分析音标:英[ˈtʃaɪnə]美[ˈtʃaɪnə]
释义:瓷器;瓷餐具;杯、盘、碟等的总称;陶器;拓展资料1、China's industry is developing at an unprecedented rate.
中国工业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2、We set sail from China for Japan.
我们从中国启航驶往日本。3、The people of New China all have a say in the affairs of their state.
新中国的人民对国家大事都有发言权。4、Mr Li said China's reforms had brought vitality to its economy.
李先生说中国的改革给其经济注入了活力。5、China borders on India in the southwest.
中国的西南与印度相邻。
努尔哈赤对汉人的屠杀和奴役政策?
努尔哈赤对汉人采取的是种族灭绝政策
他自吹自擂“恩养尼堪(汉人,贬义)”却大杀辽民。1、明天启三年,1623)六月,听说复州汉民人数增加,接受明国“派来之奸细和札付”,将要叛逃,努尔哈赤派遣大贝勒代善、斋桑古、阿济格、杜度、硕讬等贝勒,率兵两万,前往.,将男人全部杀光,带回大量子女、牲畜。2、天命九年正月,努尔哈赤下九次汗谕,清查所谓“无谷之人”(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汉人),并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捕之送来”,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满语之谓汉人)”。这是公开的种族灭绝
3、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下达长谕,指责汉民“窝
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历数镇江、长山岛、川城,耀州、彰义站、鞍山、海州、金州等地汉民武装反抗事例,宣布要斩杀叛逃之人。他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各去自己辖属的村庄,“区别”汉民,凡系抗金者,一律处死。各将遵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时有辽民几尽杀光之说。4、努尔哈赤还在十月初三的“汗谕”中,命将未杀的“筑城纳赋”之“小人”(即劳动者),全部编7a64e4b893e5b19e31333332626632隶汗、贝勒的拖克索(庄),每庄十三丁、七牛,耕地百晌,八十晌庄丁“自身食用”,二十晌作“官赋”。编丁隶庄后,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每备御各赐一庄”。这样一来,原来“计丁受田”的汉民,失去了“民户”的身份,沦落为奴隶制农奴性质的“庄丁”,被迫缴纳数倍于“计丁授田”之丁上交的丁赋,人身奴役加重,剥削更为厉害。辽东地区的大多数汉民(即除去原系阿哈的汉民以外),从“计丁授田”的后金国“民户”,下降为缴纳高额地租、惨遭庄主压迫的封建农奴,严重地加深了辽民的苦难,农奴制庄园恶性扩展,遍布后金辖区,这是很大的倒退。努尔哈赤令汉人与女真人合户,实际上是将满族旗人分置于汉人各户之中,满人奴役汉人,汉族男丁承担了全部重体力劳动,汉族妇女则成了他们的奴婢。窃据沈阳后,满汉人户便被指定居住在按种族划分的区域内。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规定汉人不得持兵器;而女真人则无论是不是八旗兵丁,都要随身携带兵器
古代陶瓷瓶分类
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陶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汲水器。红陶质,手工制作。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用以穿绳。器表有多绳纹。烧结程度较好,质地坚实。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倒转,口部向上。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及马家窑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尖底瓶略有不同。庙底沟类型的尖底瓶为双唇,小口,器身瘦长,肩腹部无系。马家窑文化的尖低瓶为侈口,直颈,折肩,腹有双系以细泥橙黄陶制成,器表涂浅红色陶衣,以黑彩绘旋纹,纹饰充满动感,制作精细。传瓶
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器形,即单口,双腹并联的双缡尊,自铭“传瓶”。目前仅发现两件,分别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后者出土于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葫芦瓶
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明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好黄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至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饰对称如意绶带耳者又演化为“如意尊”。多角瓶
唐至五代流行的器形,由三国,两晋时的古仓罐演变而来。造型为上小下大弧形台阶的多重塔式器身,每级装饰多个垂直或斜直的圆锥角。吴地方言中“角”,“谷”音近,故多角又寓“多谷”,江浙一带民间取其“五谷丰登”吉祥之意。盘口瓶
瓶式之一。因瓶口似浅盘而得名。流行于唐,宋时期。净瓶
佛教僧侣“十八物”之一,游方时可随身携带以储水或净手。他渊源于佛国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日本,朝鲜及南洋群岛诸国。梵语音为“捃雅迦”,“君迟”,“军持”,中译为瓶或澡瓶。瓷质净瓶流行于唐,宋,辽时期。造型为管
状细长瓶,颈中部突出如圆盘,长圆腹,圈足,肩部上翘的短流多作瑞兽首形。元,明以后多称“军持”。器身多扁圆,颈较短,流肥硕。入清以后,这一器形为皇家垄断,演变为直颈,丰肩,敛腹,高圈足外撇如盖展开,无流,成为清朝朝廷赐给西藏高级僧侣插草供佛之物,故又改称“藏草壶”。玉壶春瓶
北宋时创烧的一种瓶式,呈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由宋人诗句中“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宋代主要由北方各窑口烧制。入元以后,其形制遍及南,北方诸窑,并且出现八方形与器身镂雕装饰。明,清两代,器身普遍比宋,...
中国古代四大名窑都是哪些?
我国古代四大名窑有:越窑、耀州窑、龙泉窑、定窑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1376562。1、越窑。主要生产青瓷,越窑瓷青瓷与唐代的饮茶风尚关系十分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型制。2、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其纹饰刻得非常清晰,带有北方人的性格特点,史籍上记载又叫刀刀见泥。耀州窑始于唐代,北宋末为鼎盛期,终于民国。3、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4、定窑。主要生产白瓷,是中国北方白瓷的中心,始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定窑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钵。扩展资料
八大名窑分别是:越窑、耀州窑、龙泉窑、定窑、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和建窑。1、越窑
越窑分布于浙江宁绍平原。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
2、耀州窑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黄堡镇。创烧于唐代,五代宋初受越窑影响专烧青瓷。宋金时期是极盛时期,金末走向衰落。主要特点:北宋早期,胎青灰色,釉青中闪黄。3、龙泉窑
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始烧于五代,一直到清代才败落。五代时受越窑影响烧青瓷。瓷胎胎土致密、玻璃质感强,胎色灰白釉色水青。4、定窑
定窑的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经五代、宋金成为庞大的白瓷体系。5、磁州窑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6、钧窑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创始于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主要特点:胎质细腻,釉层较厚,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还有红蓝窑变。7、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始烧于五代,至今仍在烧造。主要特点:不同时期烧造品种不同,但瓷器质量较高。代表为宋代青白瓷,明清青花等。8、建窑
建窑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八大名窑
陕西的名人轶事,风土人情,历史由来
陕西,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是中国的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因在陕州(现为河南省陕县)以西,故称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陕西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陕西风俗:
大陕西风俗习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
、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以下是详细 一、面条像腰带“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 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都有哪些?
分别是:镶金兽首玛瑙杯、旟鼎、五祀卫鼎、多友鼎、皇后之玺、鎏金银竹节熏炉、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客使图、阙楼仪仗图。马球图、宫女图、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鹦鹉纹提梁壶、三彩载乐驼、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黑釉油滴碗、狩猎出行图、鸳鸯莲瓣纹金碗有两件,所以共计18件。1、黑釉油滴碗
黒釉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称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成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这件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古籍记载黑釉油滴碗“盛茶闪金光,盛水闪迄今所见银光。映日透视,光彩夺目。2、青釉提梁倒注提壶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这件造型独特、构思巧妙的倒灌壶,壶身呈圆形,盖、梁、身连为一体。象征性的壶盖为柿蒂形,提梁是一只伏卧着、圆眼短嘴的凤凰。壶嘴为一张口侧卧的母狮,一只幼狮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动,活泼可爱。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纹饰简洁明快。因为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称作“三王壶”。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共出土两件。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锤碟成形,錾刻为纹,造型饱满庄重。侈口,弧腹
,圜底,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有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应是碗的重量。墨书标重显示两碗重量略有差异,但天平实测重量相同。4、唐舞马衔杯纹银壶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明皇杂录》记载,玄宗曾在宫中驯养舞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时,则给这些舞马披上锦绣衣服。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
本文Hash:9ccc0da87ecd25ca56c1c93173c62eed7efcd9f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