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距翅麦鸡的外形特征、种类、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种类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凤头距翅麦鸡的图片

凤头距翅麦鸡(学名:Vanellus chilensis,英文名:Southern Lapwing)是鸻科麦鸡属的鸟类。

凤头距翅麦鸡(学名Vanellus chilensis)是鸻科的一种涉禽,乌拉圭的国鸟。它们广泛分布在南美洲,但不包括密林地区(如亚马逊雨林)、安地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区及西岸的干旱海岸。它们在拉普拉塔盆地尤为普遍。

中文学名:凤头距翅麦鸡

拉丁学名:Vanellus chilensis

英文俗名:Southern Lapwing

命名作者:Molina, 1782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鸻科(Charadriidae)

中文属名:麦鸡属(Vanellus)

繁殖区:南美洲 : 广泛分布

外形特征

凤头距翅麦鸡
凤头距翅麦鸡

凤头距翅麦鸡是南美洲的唯一的冠涉禽。它们身长32-38厘米,约重425克。体型较大,腿较长。鼻孔线形,位于鼻沟里;鼻沟的长度超过嘴长的一半;翅形圆;有后趾,很小或者萎缩。 上身主要呈褐灰色,肩膀有青铜色光泽。前额及喉咙黑色,一直伸延至胸部,头部主要灰色,灰色与黑色之间有白边。下身白色,眼环、脚及喙是粉红色的。在飞行时,可以看到它们双翼上的白斑纹。其臀部是白色的,而尾巴是黑色的。虹膜红色,鸟喙靠喙基的半部粉红色,喙尖黑色,腿红色。

种类

凤头距翅麦鸡
凤头距翅麦鸡

凤头距翅麦鸡有4个亚种,以头的颜色及叫声来做区分。

巴塔哥尼亚的Vanelluschilensisfretensis有时会被包含在指名亚种V.c.chilensis之内。

亚马逊河北部的V.c.cayennensis及南部的V.c.lampronotus有时会被分类为独立的物种Vanelluscayennensis。这两个亚种的头部也较为褐色,面上白间不会延伸到冠中央。

在乌拉圭的群落则多是过渡阶段。

生活习性

凤头距翅麦鸡
凤头距翅麦鸡

凤头距翅麦鸡主要栖息于秘鲁太平洋沿岸,向北至亚马逊地区。出现于靠近水的地方和沼泽开放地区,并经常居住于农田附近。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和草原地带的湖泊、水塘、沼泽、溪流。常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常集成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善飞行,常在空中上下翻飞,飞行速度较慢,两翅迟缓地扇动,飞行高度亦不高。有时亦栖息于水边或草地上,当人接近时,伸颈注视,发现有危险则立即起飞。

凤头距翅麦鸡主要吃甲虫、鞘翅目、鳞翅目昆虫、金花虫、天牛幼虫、蚂蚁、石蛾、蝼蛄、水生昆虫、蝗虫、蚱蜢。也吃虾、蜗牛、螺、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大量杂草种子及植物嫩叶。

地理分布

凤头距翅麦鸡
凤头距翅麦鸡凤头距翅麦鸡分布图(绿色为栖息地、粉红色为漂泊地)

栖息:阿根廷,阿鲁巴,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荷属安的列斯,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委内瑞拉。

漂泊:巴巴多斯,哥斯达黎加,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墨西哥。

生长繁殖

凤头距翅麦鸡的繁殖期为5-7月。一雌一雄制,通常成对或成松散的小群在一起营巢。多营巢于草地或沼泽草甸边的盐碱地上,巢甚简陋,系利用地上凹坑或将地上泥土扒成一圆形凹坑即成,内无铺垫或仅垫少许苔草草茎和草叶。5月初开始产卵,每窝产卵约4枚。卵呈梨形或尖卵圆形,灰绿色或米灰色、被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雌雄鸟轮流承担,以雌鸟为主,孵化期25-28天。雏鸟早成性,出壳后的第二天即能离巢行走,奔跑迅速,遇人后先急速奔跑,然后隐藏在杂草根部不动,亲鸟则在空中来回飞行鸣叫。

保护现状

凤头距翅麦鸡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纲——低危(LC)。

距翅麦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距翅麦鸡的图片

距翅麦鸡(学名:Vanellus duvaucelii,英文名:River Lapwing)是鸻科麦鸡属的鸟类。

距翅麦鸡(学名:Vanellus duvaucelii)为鸻科麦鸡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海南、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中文学名:距翅麦鸡

拉丁学名:Vanellus duvaucelii

英文俗名:River Lapwing

命名作者:Lesson, 1826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鸻科(Charadriidae)

中文属名:麦鸡属(Vanellus)

繁殖区:东洋界 : nc India through 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0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距翅麦鸡
距翅麦鸡雄性成鸟:额、头顶和枕部羽冠黑色,后颈灰褐色;翼角处有锐利而弯曲的黑色距;肩、背和翅上覆羽砂褐色;小覆羽黑色,形成翼角黑斑;中覆羽及部分大覆羽白色;初级飞羽黑;内侧次级飞羽基部白,端部黑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白而具宽阔的黑色端斑;眼后纹白色;颊部及耳羽灰白色;眼先、颏、喉黑色,上胸及喉侧白色,胸部具一浅灰褐色环带;翅下覆羽及腋羽白色;腹部中央具一不规则的黑色块斑,余部均白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惟翼角处的距较短(雌鸟距长通常为7.5 mm,雄鸟可达11.5 mm或更长)。

亚成鸟:较成体多淡黑褐色,两翅内侧覆羽具浓著的皮黄色外缘,直至第2年春天方脱换为沙褐色。

虹膜洋红色。嘴黑色。跗蹠及趾黑色,爪黑色。后趾缺。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169—198克;雌性170克;体长雄性290—312毫米,雌性296毫米;嘴峰雄性29—33毫米,雌性31毫米;翅雄性197—204毫米,雌性200毫米,尾雄性100—108毫米,雌性97毫米,跗跖雄性63—67毫米,雌性65毫米。

生活习性

距翅麦鸡
距翅麦鸡距翅麦鸡栖息于平原和山脚地带的河边沙滩、沙石河岸以及邻近的农田地区。常单独或成对和成家族群活动。性胆小而机警,行动极为谨慎小心。飞行时两翅煽动较慢。也能游泳。

距翅麦鸡主要以水生昆虫、蝗虫、蚱蜢、螺、虾、昆虫幼虫、蠕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

距翅麦鸡
距翅麦鸡距翅麦鸡的繁殖期为4一6月。一雌一雄制。雌雄成对营巢。通常营巢于人迹罕至的河边沙地上或水中沙石滩上。也在河边岩石和鹅卵石间营巢。偶尔也在开阔沼泽地中的高地上营巢。每窝产卵3—4枚。卵的颜色为黄色或皮黄色,或暗灰褐色。被有粗著的黑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8一46×28—32毫米。

地理分布

距翅麦鸡
距翅麦鸡距翅麦鸡分布图分布于伊朗,阿拉伯半岛,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北部湾)等。

中国广西(北海,北部湾北部,沿海红树林地区,)、海南(白沙、海口)、西沙群岛、云南(景东、耿马、永德、景洪、勐腊、潞西、盈江、瑞丽、怒江河谷、金平、河口)(留鸟);在福建的福州有繁殖记录。可能在贵州、广东等也有分布。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纲——低危(LC)。

凤头蜂鹰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凤头蜂鹰的图片

凤头蜂鹰(学名:Pernis ptilorhynchus,英文名:Crested Honey Buzzard)是鹰科蜂鹰属的鸟类,又名东方蜂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型猛禽,全长620~650毫米。头顶往后至枕部有短羽形成的“冠”。头、翼、尾和整个背面几乎一色暗褐;尾圆,尾羽上有3~5条宽阔的黑色横带,羽端白缘。腹面白色,布有黑色条纹。凤头蜂鹰又叫蜜鹰,因为蜂鹰嗜食蜜峰、胡蜂及其幼虫,也吃鼠、蛙、蜥蜴和蛇类等。

中文学名:凤头蜂鹰

拉丁学名:Pernis ptilorhynchus

英文俗名:Crested Honey Buzzard

命名作者:Temminck, 1821

中文目名:鹰形目(Accipitriformes)

中文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中文属名:蜂鹰属(Pernis)

繁殖区:古北界, 东洋界 : e 古北界, 广泛分布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458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外形特征

凤头蜂鹰:形态特征图
凤头蜂鹰: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大(58厘米)的深色鹰。凤头或有或无。两亚种均有浅色、中间色及深色型,各似鹰鵰鵰及。上体由白至赤褐至深褐色,下体满布点斑及横纹,尾具不规则横纹。所有型均具对比性浅色喉块,缘以浓密的黑色纵纹,并常具黑色中线。飞行时特征为头相对小而颈显长,两翼及尾均狭长。

虹膜-橘黄;嘴-灰色;脚-黄色;近看时眼先羽呈鳞状为特征性。

叫声:响亮悦耳的高音四音节叫声wee-wey-uho或weehey-weehey。

凤头蜂鹰,香八拉人2011-05-11日摄于北京。
凤头蜂鹰,香八拉人2011-05-11日摄于北京。
凤头蜂鹰,香八拉人2011-05-11日摄于北京。
凤头蜂鹰,香八拉人2011-05-11日摄于北京。

地理分布

凤头蜂鹰:地理分布图
凤头蜂鹰: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古北界东部、印度及东南亚至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具长羽冠的亚种ruficollis数量稀少,见于四川南部及云南,部分鸟作区域性迁徙。古北界东部具短羽冠的亚种orientalis繁殖于黑龙江至辽宁,冬季经华中及华东至台湾、东南各省及海南岛。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森林并不罕见。

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和爪哇等地。

生活习性

凤头蜂鹰
凤头蜂鹰

栖息于森林地带,多见单个在林缘活动。飞行具特色,振翼几次后便作长时间滑翔,两翼平伸翱翔高空。有偷袭蜜蜂及黄蜂巢的怪习。嗜食蜂蜜、蜂蛹,也捕食小型鼠类和小型爬行类及昆虫等。常单独活动于森林边缘,到村庄农田、果园等处觅食。特别爱吃蜜蜂、胡蜂,也吃蜂蜜、蜂蜡及其它昆虫,有时还捕食鼠、蛙、蛇等小型动物。一般在高大的乔木上搭窝,有时也利用苍鹰的旧巢。

生长繁殖

凤头蜂鹰
凤头蜂鹰

每年5—6月产卵。卵呈灰黄色而带红褐色斑点,每窝2—3枚。孵卵期32天左右,育雏期则为40—45天。

保护现状

凤头蜂鹰
凤头蜂鹰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I;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栖息地破坏:森林砍伐致使营巢场所受到一定的破坏,以及迁徙期的乱捕滥猎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本文Hash:18c4fc38a5dc2df51f13d7b479e016f2cc0329f7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