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类地位 代表物种 参考资料 咬鹃科鸟类大全
咬鹃科(学名:Trogonidae)是咬鹃目(学名:Trogoniformes)的一属。
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咬鹃目中的一个科。是热带森林中的攀禽,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都有分布。
咬鹃科(Trogonidae):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咬鹃目中的一个科。是热带森林中的攀禽,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都有分布。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es)
中文科名:咬鹃科(Trogonidae)
中国野生鸟类:
分类地位
咬鹃科红腹咬鹃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目: 咬鹃目
科: Trogonidae
代表物种
咬鹃科橙胸咬鹃
咬鹃的脚趾与其它鸟类均不相同,1,2趾向后,3,4趾向前,为异趾形。咬鹃是色彩鲜艳的鸟类,通常有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鲜艳羽毛。咬鹃中最美丽最著名的种类是生活在中美洲山地雨林中的凤尾绿咬鹃(格查尔鸟),凤尾绿咬鹃是咬鹃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长着长长的尾羽。在古代玛雅文化中,凤尾绿咬鹃被认为是羽蛇神(格查尔神)的化身,享有神圣的地位,现在则被列为危地马拉的国鸟。咬鹃有6属38种,我国有1属3种。常见种为红头咬鹃。分布于中国最南部和西南部。
参考资料
咬鹃科 http://www.cnic.org/wiki/%E5%92%AC%E9%B9%83%E7%A7%91&printable=yes
咬鹃科鸟类大全
咬鹃科:角咬鹃属
学名:Euptilotis
咬鹃科:绿咬鹃属
学名:Pharomachrus
咬鹃科:古巴咬鹃属
学名:Priotelus
咬鹃科:美洲咬鹃属
学名:Trogon
咬鹃科:非洲咬鹃属
学名:Apaloderma
咬鹃科:蓝尾咬鹃属
学名:Apalharpactes
咬鹃科:咬鹃属
学名:Harpactes
咬鹃属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该属种类、分类地位、保护现状、咬鹃属大全
咬鹃属(学名:Harpactes)是咬鹃科(学名:Trogonidae)的一属。
咬鹃属(学名:Harpactes)的鸟类属小型攀禽。共有11种,中国有3种。异趾形,1、2趾向后,3、4趾向前。羽色艳丽,具金属光泽。见于平原、竹树和阔叶树混交林,一般出没于树木较稠密的阴暗环境,活动于树木顶层。其取食方式有像鹟类一样凌空攫食飞过的昆虫;有攀于枝头啄食野果;亦落至地面啄食落果和昆虫。主要分布于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热带森林中。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es)
中文科名:咬鹃科(Trogonidae)
中文属名:咬鹃属(Harpactes)
中国野生鸟类:
外形特征
咬鹃属橙胸咬鹃 咬鹃属的鸟类共同特征是,翅短、圆,次级飞羽及内侧初级飞羽甚短;尾显较翅长,尾羽宽,羽端在成鸟近平截形,在幼鸟则形尖,最外侧3对长短差异大,越向外侧越短;跗蹠上半段被羽;颊部分裸露;两性异色。
代表物种(橙胸咬鹃)
雄鸟:头、后颈及颈侧橄榄绿色;背以至中央一对尾羽栗色,后者具黑色羽端斑;近中央两对尾羽全黑色;其余侧尾羽黑色而具白端斑,外羽白色范围更扩展;翼黑褐色,小翼羽的外翈,大、小覆羽及三级飞羽均密布白色虫纹状横斑。下体前颈至上胸黄橄榄绿色,下胸橙红色,向下渐淡至橙黄色;腋羽大都白色。
雌鸟:脸及颏灰褐色,头余部、颈及上胸橄榄褐色;背至腰及肩棕褐色,尾上覆羽色较鲜亮,呈棕栗色;尾羽中央一对与腰同色而具黑色端斑,其余各对与雄鸟同;翼各部分颜色大致与雄鸟同,只对应的白色虫纹斑转为黄棕色;下胸至尾下覆羽自橙黄色至亮黄色。
幼鸟:上体棕红色,头较暗;翼似成鸟,但覆羽及内侧次级飞羽具宽阔的红褐色和黑色横斑;颏、喉暗褐色;下体余部为苍淡的棕色。
虹膜暗褐色,眼周裸皮亮紫蓝色;嘴黑色;脚黑褐色。
地理分布
咬鹃属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热带森林中,中国四川南部、云南以至江西南部、福建等。
该属种类
咬鹃(11种)
?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菲律宾咬鹃 Harpactesardens
2 戴氏咬鹃 Harpactesdiardii
3 红臀咬鹃 Harpactesduvaucelii
4 红头咬鹃 Harpacteserythrocephalus
5 马拉巴咬鹃 Harpactesfasciatus
6 红颈咬鹃 Harpacteskasumba
7 橙胸咬鹃 Harpactesoreskios
8 褐臀咬鹃 Harpactesorrhophaeus
9 蓝尾咬鹃 Harpactesreinwardtii
10 红腹咬鹃 Harpacteswardi
11 怀氏咬鹃 Harpacteswhiteheadi
分类地位
该属的鸟类也曾使用Trogon、Pyrotrogon等属名,现各学者观点都趋于一致,把东洋界的咬鹃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属Harpactes,Trogon属名则专用于中南美洲的种类,这也是合理的,不单是地理上隔离,且美洲的种类背部均有金属绿色,形态上也自成一群。故这样处理更能反映自然类群亲缘关系,Trogon这属名也是先从美洲的种类订立的,亦当然为美洲的种类所拥有。Pyrotrogon这属名现已不被采用。
保护现状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红色目录保护物种
咬鹃属鸟类大全
咬鹃属:黑头咬鹃
学名:Harpactes fasciatus
英文名:Malabar Trogon
咬鹃属:红枕咬鹃
学名:Harpactes kasumba
英文名:Red-naped Trogon
咬鹃属:紫顶咬鹃
学名:Harpactes diardii
英文名:Diard’s Trogon
咬鹃属:粉胸咬鹃
学名:Harpactes ardens
英文名:Philippine Trogon
咬鹃属:灰胸咬鹃
学名:Harpactes whiteheadi
英文名:Whitehead’s Trogon
咬鹃属:橙腰咬鹃
学名:Harpactes orrhophaeus
英文名:Cinnamon-rumped Trogon
咬鹃属:红腰咬鹃
学名:Harpactes duvaucelii
英文名:Scarlet-rumped Trogon
咬鹃属:橙胸咬鹃
学名:Harpactes oreskios
英文名:Orange-breasted Trogon
咬鹃属:红头咬鹃
学名: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英文名:Red-headed Trogon
咬鹃属:红腹咬鹃
学名:Harpactes wardi
英文名:Ward’s Trogon
沙鸡科的简介、地理分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代表种类、沙鸡科大全
沙鸡科(学名:Pteroclidae)是沙鸡目(学名:Pterocliformes)的一属。
沙鸡科属于鸟纲动物,主要分布于非洲、欧洲和亚洲。鸽形目的 1科,体长约230~430毫米。嘴基无软膜;翅端尖形;跗蹠被羽;后趾退化或全缺。本科有2属:毛腿沙鸡属和沙鸡属。沙鸡属世界有14种,分布于非洲、欧洲和亚洲;中国仅有黑腹沙鸡1种,在天山地区繁殖,为新疆西部喀什一带的旅鸟。
中文目名:沙鸡目(Pterocliformes)
中文科名:沙鸡科(Pteroclidae)
中国野生鸟类:
鸟种简介
鸽形目的 1科,体长约230~430毫米。嘴基无软膜;翅端尖形;跗蹠被羽;后趾退化或全缺。本科有2属:毛腿沙鸡属和沙鸡属。
地理分布
毛腿沙鸡属有毛腿沙鸡和西藏毛腿沙鸡2种,中国均有分布。毛腿沙鸡见于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和东北;西藏毛腿沙鸡在西藏南部、四川西北部、新疆西部、青海南部和东部繁殖,冬季迁至海拔4000米以下的地带。沙鸡属世界有14种,分布于非洲、欧洲和亚洲;中国仅有黑腹沙鸡1种,在天山地区繁殖,为新疆西部喀什一带的旅鸟。
沙鸡科沙鸡
外形特征
毛腿沙鸡体型大小似鸽子,体重约250克;头较小;上体沙棕色,杂以黑色横纹;翅膀长而尖;中央尾羽特长,成叉状;后胸有淡棕色带;腹部淡沙棕色,有一黑色块斑;脚和趾都被以较密的短毛,足3趾,脚底为垫状,被以细鳞,适于在沙漠中行走。
生活习性
栖息在沙漠和荒原,常大群在开阔地飞翔觅食,往往是低空疾速飞行。在新疆、内蒙古繁殖。在地面沙土凹处筑巢。卵椭圆形,每窝3卵。食物主要为各种植物种子和幼芽。肉嫩味美,可供食用;尾羽长而尖,可作装饰品。
沙鸡科沙鸡
代表种类
黑腹沙鸡
拼音:hēi fù shā jī
英文:Pteroclesorientalis,Black-belliedSandGrouse,Black-belliedSandgrouse
鸟类(鸟纲)。黑腹沙鸡为沙鸡科沙鸡属的鸟类,俗名沙鸡。分布于欧洲、前苏联、非洲、伊拉克、伊朗、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一般生活于山麓荒漠草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土耳其。黑腹沙鸡是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级)。
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鸽形目Columbiformes
科:沙鸡科Pteroclididae
属:沙鸡属Pterocles
种:黑腹沙鸡P.orientalis
形态特征
黑腹沙鸡为中型鸟类,体长29一34厘米,体重370—470克。嘴的形状与家鸡相似,但小而弱。后趾存在,但非常短小。尾羽短而尖,不延长。虽然它的名字也叫“鸡”,但与鸡类的亲缘关系较远,而与鸠鸽类的亲缘关系却较近。
雄鸟的头顶、颈部和上背为灰色,沾有草黄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为暗灰色,中央尾羽为土黄色,具灰色的横斑,先端为灰绿色,并具窄的土黄色边缘,其余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同时颜色也依次变深,到最外侧一对尾羽则变为暗灰色,仅基部沾棕色。颏部、喉部为栗色,并向颈侧延伸,形成颈环。喉的下部有一个三角形的黑斑,并延伸至颈部。胸部为灰色,其后紧接一个黑色横带,并向两侧延伸至肩部的两侧,黑色横带之后还有一个宽阔的浅黄灰色带。胸部、两胁、腿覆羽的上部和肛区等均为黑褐色。雌鸟通体为淡沙黄色,头顶有细的黑褐色纵纹,背部、腰部和尾上覆羽有黑褐色的斑纹或横斑。中央尾羽的颜色与背部相同,外侧尾羽较暗,均具有白色的端斑。额部、喉部为灰黄色而近白色,有细的黑褐色羽干纹。头侧及眼先也有细的黑褐色羽干纹。胸部为淡赭色,腹部珠灰色或污白色,两胁黑褐色,形成大块的腹斑,尾下覆羽、覆腿羽以及跗跖上的羽毛均为白色。虹膜褐色,嘴灰褐色,先端较暗,趾灰褐色,爪黑色。尾羽短而尖,不延长。
习性
黑腹沙鸡栖息于山脚平原、草地、荒漠和多石的原野。常呈小群活动,冬季有时集成大群。善于奔跑,也善于飞行。飞行时两翅煽动非常迅速,常发出“呼呼”的声响,飞行的速度也比较快。白天常飞到数十公里外的水源处去喝水,饮水的动作和鸽类非常相似,将嘴伸入水中,连续吞咽而并不抬头。主要在地面上觅食平原和荒漠上的植物种子,也吃植物的叶、芽和昆虫等。
分布
黑腹沙鸡分布干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非洲西北部、加拉利群岛、亚洲中部、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冬季还游荡到伊朗、伊拉克、印度、俄罗斯南部,以及意大利和德国等,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哈巴河、和丰、博乐、福海、托里和西部喀什、天山等地。
黑腹沙鸡繁殖于中国新疆北部及阿勒泰、哈巴河、和丰、博乐、福海、托里等地,迁徙时见于新疆西部喀什。
繁殖
黑腹沙鸡繁殖期为5一6月。3月中旬即开始配对。通常成对营巢于平原或有稀疏植物的低山丘陵荒漠地带。巢大多只是利用地面上的凹坑,或者由亲鸟扒一个浅坑即成,里面没有任何铺垫物,或仅有少许小的圆石头。每窝产卵2一3枚。卵的颜色为淡灰色、土黄色,略微缀有绿色至橄榄色的斑,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
种群现状
黑腹沙鸡新疆亚种(学名:Pteroclesorientalisarenarius)。分布于阿尔泰山脉、前苏联、向南通过外里海到达伊朗、阿富汗、俾路支、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伏尔加河流域下游。
黑腹沙鸡自1930~1935年有过采集记录外,1960年曾采到过标本。数量相当稀少。
沙鸡科鸟类大全
沙鸡科:毛腿沙鸡属
学名:Syrrhaptes
沙鸡科:沙鸡属
学名:Pterocles
杜鹃科的代表、杜鹃科大全
杜鹃科(学名:Cuculidae)是鹃形目(学名:Cuculiformes)的一科。体长160~700毫米,外形似鸽,但稍细长。嘴强,嘴峰稍向下曲。翅具10枚初级飞羽。尾长阔,呈凸尾状,有8~10尾羽。脚短弱,具4趾,第1、4趾向后,趾不相并。雌雄外形大体相似,幼鸟羽色与成鸟不同。世界性分布,共38属130种。中国有7属17种,分布全国各地,在长江以南最普遍。
中文目名:鹃形目(Cuculiformes)
中文科名:杜鹃科(Cuculidae)
中国野生鸟类:
代表鸟种
本科在国内的常见种为四声杜鹃。头顶和后颈暗灰色;头侧浅灰,眼先、颏、喉和上胸等色更浅;上体余部和两翅表面深褐色;尾与背同色,但近端处具一道宽黑斑。下体自下胸以后均白,杂以黑色横斑,与大杜鹃相仿,唯黑斑宽度可达3~4毫米,斑距约6~8毫米。常隐栖树林间,平时不易见到。叫声格外洪亮,四声一度,音拟“快快布谷”。每隔2~3秒钟一叫,有时彻夜不停。杂食性,啄食松毛虫、金龟甲及其他昆虫,也吃植物种子。不营巢,在苇莺、黑卷尾等的鸟巢中产卵,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见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从东北直至海南省;国外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因嗜食昆虫(尤其是毛虫)而对农、林业有益,但对寄主的卵和雏鸟有相当害处,习性奇特,为鸟类中所罕见。
杜鹃科鸟类大全
杜鹃科:圭拉鹃属
学名:Guira
杜鹃科:犀鹃属
学名:Crotophaga
杜鹃科:纵纹鹃属
学名:Tapera
杜鹃科:雉鹃属
学名:Dromococcyx
杜鹃科:小地鹃属
学名:Morococcyx
杜鹃科:走鹃属
学名:Geococcyx
杜鹃科:鸡鹃属
学名:Neomorphus
杜鹃科:鸦鹃属
学名:Centropus
杜鹃科:婆罗洲地鹃属
学名:Carpococcyx
杜鹃科:马岛鹃属
学名:Coua
杜鹃科:棕胸地鹃属
学名:Rhinortha
杜鹃科:黄嘴鹃属
学名:Ceuthmochares
杜鹃科:短嘴地鹃属
学名:Taccocua
杜鹃科:红嘴地鹃属
学名:Zanclostomus
杜鹃科:火红嘴地鹃属
学名:Rhamphococcyx
杜鹃科:地鹃属
学名:Phaenicophaeus
杜鹃科:蓬冠地鹃属
学名:Dasylophus
杜鹃科:凤头鹃属
学名:Clamator杜鹃科:小棕鹃属
学名:Coccycua
杜鹃科:棕鹃属
学名:Piaya
杜鹃科:美洲鹃属
学名:Coccyzus
杜鹃科:厚嘴杜鹃属
学名:Pachycoccyx杜鹃科:黑顶鹃属
学名:Microdynamis
杜鹃科:噪鹃属
学名:Eudynamys杜鹃科:长尾噪鹃属
学名:Urodynamis
杜鹃科:沟嘴鹃属
学名:Scythrops
杜鹃科:金鹃属
学名:Chrysococcyx
杜鹃科:八声杜鹃属
学名:Cacomantis杜鹃科:长尾鹃属
学名:Cercococcyx
杜鹃科:乌鹃属
学名:Surniculus
杜鹃科:鹰鹃属
学名:Hierococcyx
杜鹃科:杜鹃属
学名:Cuculus杜鹃科:圣赫勒拿杜鹃属
学名:Nannococcyx
本文Hash:524b39c75c77dd67641611f3e9f1796c358dc9e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