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名称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澳西玫瑰鹦鹉(学名:Platycercus icterotis,英文名:Western Rosella)是鹦鹉科玫瑰鹦鹉属的鸟类。
澳西玫瑰鹦鹉,所属动物界,(学名:Platycercus icterotis),又名九重鹦鹉, 鹦形目、鹦鹉科鸟类。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中文学名:澳西玫瑰鹦鹉
拉丁学名:Platycercus icterotis
英文俗名:Western Rosella
命名作者:Temminck & Kuhl, 1820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玫瑰鹦鹉属(Platycercus)
繁殖区:澳洲界 : sw Australi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
澳西玫瑰鹦鹉澳西玫瑰鹦鹉:(又名:九重鹦鹉)
拉丁文名称:Platycercus icterotis
英文名称:Western Rosella
地理分布
澳洲西南部
生活习性
澳西玫瑰鹦鹉身长26公分,胸部、颈部以及头部为鲜红色,黄色的脸颊,背部为黑绿色,但羽毛有绿色的边缘,翅膀的外缘及内部有蓝紫色,尾部的上腹羽是绿色,下腹羽是红色,棕色的眼,灰白色的喙及黑灰色的脚。母鸟的喙较小,红色较淡,且眼睛的周围有灰棕色的羽毛。
巢箱的大小为50x20x20公分,入口约直径5公分。母鸟会产下4-6枚卵,孵化期是19天,幼鸟大约5-7周离巢,过了十至十五个月後才成熟,一旦幼鸟能独立後,就必须和亲鸟分开。至少要等到他们一岁时才能有理想的繁殖结果。
褐头鹦鹉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褐头鹦鹉(学名:Poicephalus cryptoxanthus,英文名:Brown-headed Parrot)是鹦鹉科大头鹦鹉属的鸟类。
褐头鹦鹉的习性、体型、个性都与塞内加尔鹦鹉及迈耶氏鹦鹉差不多,羽色较不鲜艳,性情安静,体型适中,是不错的 ,与塞内加尔鹦鹉比较起来, 棕头鹦鹉较不会有咬人的行为,说话与模仿能力则较差,在国内数量十分稀少,在国际上也是Poicephalus属中最不普遍的种类之一,共分成3种亚种,其外表差异小。分布在非洲东南部,通常筑巢于离地5-10m以上的树洞中,或是使用啄木鸟的巢穴。
中文学名:褐头鹦鹉
拉丁学名:Poicephalus cryptoxanthus
英文俗名:Brown-headed Parrot
命名作者:Peters, W, 1854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大头鹦鹉属(Poicephalus)
繁殖区:非洲 : se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褐头鹦鹉棕头鹦鹉
【中文名称】棕头鹦鹉
【中文别名】褐头鹦鹉
【拉丁学名】Poicephaluscryptoxanthus
【命名时间】W.K.H.Peters,1854
【英文名称】Brown-headedParrot
【科属分类】鸟纲、鹦形目、鹦鹉科、非洲鹦鹉族
外形特征
棕头鹦鹉的习性、体型、个性都与塞内加尔鹦鹉及迈耶氏鹦鹉差不多,羽色较不鲜艳,性情安静,体型适中,是不错的 ,与塞内加尔鹦鹉比较起来,棕头鹦鹉少有咬人的行为,说话与模仿能力则较差,Poicephalus属的鹦鹉在国内数量十分稀少,在国际上也是最不普遍的种类之一,共分成3种亚种,其外表差异小。
褐头鹦鹉棕头鹦鹉
这种鹦鹉的身长依照不同亚种,身长22-23cm,体重120-156g。鸟体为绿色,头部和颈部为暗棕色,连接到背部上方为绿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浅绿色,有些鸟会带有些浅蓝色;背部下方为浅绿色,翅膀弯曲的部份、翅膀内侧覆羽和大腿连接身体的部份为黄色;翅膀外侧飞行羽蓝色;尾巴内侧橄榄棕色,尖端带有绿色;鸟喙灰白底,上鸟喙尖端灰黑色,下鸟喙灰色;虹膜黄色。幼鸟体色较暗,头部、颈部和胸部上方带有橄榄黄,虹膜深棕色,下鸟喙和蜡膜为粉红色。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南非东部、斯威士兰东部、祖鲁兰、莫桑比克南部、津巴布韦东南等地。
褐头鹦鹉棕头鹦鹉分布
生活习性
棕头鹦鹉栖息于各种不同的林地、高大的灌木区、高达1200米的红树林区,甚至达到1600米高度;喜爱有木棉树的地区,从椰子园到近水源区的森林都是它们经常活动的地区,在南部沿海地区算是常见的鸟类,但许多地方由于栖息地遭严重破坏导致其数量非常稀少,在英属桑士巴岛的族群可能已经绝种,不少数量在祖鲁兰与川斯弗东部的保护区中。
褐头鹦鹉棕头鹦鹉
偏好成群结队沿着水源处到处活动。在繁殖季它们会成对活动,平时组成12只左右的族群。如果在树林中活动,身体的羽色则提供了相当好的掩蔽,即使躲在光秃的树枝后方,也不容易被察觉。它们平时偏好中等高度的树木枝干,在白天会到地面上的水坑饮水,偶尔会和同属中的海角鹦鹉(CapeParrot)一起集结活动;也会与当地一种绿鸽一起觅食,食物有无花果、浆果、种子、棕榈树的花、嫩芽、花蜜、花、小米栗、玉米和小坚果为食。时常前往椰子园觅食花朵,偶尔也会前往农耕区觅食谷类和玉米等作物。在部分地区被视为害鸟。
它们的飞行速度相当快,飞行时都会伴随相当尖锐的叫声,当觅食的时候则仅会发出较轻柔的吱喳声。
生长繁殖
棕头鹦鹉通常在3、4岁以后才会开始繁殖,在野外的繁殖季从4月到7月和9月到10月,偏好在当地一种猴面包树上筑巢。它们一次会产下1到3枚卵,孵化期为26天,幼鸟羽毛长成约8周,11-12周后会独立活动。
褐头鹦鹉棕头鹦鹉
人工豢养的棕头鹦鹉如果照顾得宜一年可以繁殖两次,可以提供30*30*50公分的厚木巢箱。它们对饲主检查巢箱非常敏感,繁殖期时最好避免所有不必要的打扰,许多鸟会因此惊慌的被草巢缠住或是受伤,若受惊吓也有可能破坏鸟蛋或弄伤幼鸟,因此饲主最好不要太常惊扰繁殖中的种鸟。成对繁殖效果较好,整年均可能繁殖。
地理分布
(3种亚种)
1.棕头鹦鹉Poicephaluscryptoxanthuscryptoxanthus
2.棕头鹦鹉坦桑尼亚亚种Poicephaluscryptoxanthustanganyikae
3.棕头鹦鹉赞比亚亚种Poicephaluscryptoxanthuszanzibaricus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黄胸侏鹦鹉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鹦鹉科中体型最小的的鹦鹉之一,身长只有8厘米左右,厚喙具有腊膜。
名称类别
【物种名称】 黄胸侏鹦鹉
【中文别名】
【拉丁学名】 Micropsitta meeki
【命名者】 Rothschild & Hartert 1914
【英文名称】 Meekìs Pygmy-Parrot
【科属分类】 鸟纲 、鹦形目 、鹦鹉科 、侏鹦鹉属
外形特征
鹦鹉科中体型最小的的鹦鹉之一,身长只有8厘米左右,厚喙具有腊膜。爪十分长,雄鸟有华丽的羽毛,体羽毛绿色为主。
地理分布
产于新几内亚及其附近的岛屿,栖息于岛上的森林里。
生活习性
食昆虫为主。
本文Hash:a5519eb5e0b178380d236ecd62fd053c55de7038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