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鹩哥-外形描述 鹩哥-叫声 鹩哥-地理分布 鹩哥-生活习性 鹩哥-别名俗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鹩哥-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29厘米)的闪辉黑色八哥。具明显的白色翼斑,特征为头侧具橘黄色肉垂及肉裾。
虹膜—深褐;嘴—橘黄;脚—黄色。
鹩哥-叫声
叫声:响亮、清晰、而尖厉的tiong声,各种清晰哨音及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鹩哥-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东南亚、巴拉望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intermedia为留鸟,见于西藏东南部、南方包括海南岛的热带低地。地区性常见,但因被捕捉为笼鸟而数量大为减少。
鹩哥-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高树,多成对活动,有时结群。
鹩哥-别名俗名
了王(琼中)
鹪鹩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鹪鹩-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小巧(10厘米)的褐色而具横纹及点斑的似鹪鹛之鸟。尾上翘,嘴细。深黄褐的体羽具狭窄黑色横斑及模糊的皮黄色眉纹为其特征。亚种的基色调有异。中国西北部的亚种tianshanicus色最淡,喜马拉雅山脉亚种nipalensis色最深。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褐色。
鹪鹩-叫声
叫声:哑嗓的似责骂声chur;生硬的tic-tic-tic及强劲悦耳的鸣声包括清晰高音及颤音。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鹪鹩-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全北界的南部至非洲西北部、印度北部、缅甸东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西南、台湾以及青藏高原东麓的针叶林及泥沼地。7个亚种在中国有见–tianshanicus于西北;nipalensis于西藏中部;szetschuanus于西藏东南部及东部、四川、青海西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西部;talifuensis于云南;idius于青海东部、甘肃北部、内蒙古西部、河北、湖南及陕西;dauricus于东北;taivanus于台湾。北方鸟冬季南迁至华东及华南的沿海省份。
鹪鹩-生活习性
习性:尾不停地轻弹而上翘。在覆盖下悄然移动,突然跳出责骂旁观者又轻捷跳开。飞行低,仅振翅作短距离飞行。冬季在缝隙内紧挤而群栖。
鹪鹩-别名俗名
蒙鸠 巧妇 山蝈蝈儿 桃虫
长嘴鹩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长嘴鹩鹛-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3厘米)尾短、体羽蓬松的褐色而具皮黄色纵纹的鹩鹛。嘴长而下弯,与纹胸鹪鹛的区别在嘴长且无显著眉纹。下体深褐,喉皮黄白色,胸具淡皮黄色纵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粉红。
长嘴鹩鹛-叫声
叫声:在缅甸,据报道为动听的哨音;也作轻柔的吱吱叫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长嘴鹩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指名亚种不常见,但也可能是常被忽视,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900~2500米的山区森林。此亚种最近还见于云南西部的高黎贡山(据Robson介绍)。亚种pasquieri见于越南的黄连山省,也应留意有可能在云南东南部的金屏地区出现。
长嘴鹩鹛-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地面或近地面处,跳动于浓密地表植被中。
楔头鹩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楔头鹩鹛-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17厘米)的巧克力褐色鹩鹛。尾略长,眼后具浅灰色眉纹在耳羽后而下弯,头具白色鳞斑及细纹,体羽尤其两翼及尾具横斑。特征为具尖利的楔形宽嘴及体型大。
虹膜—深褐;嘴—近黑;脚—褐色。
楔头鹩鹛-叫声
叫声:告警叫声为干涩的嘟声hrrt hrrt hrrt…或hrr’it等等(据C. Robson)。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楔头鹩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印度东北部及缅甸东北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甚罕见于中国,于海拔1500~2400米。可能见于西藏东南部,在云南极西部有记录。
楔头鹩鹛-生活习性
习性:以10~15只鸟为群栖于地面,但也在树皮及树干的苔藓上取食。尾常上翘似鹪鹩。
本文Hash:0347594efb6877bd6f90934dd34e127eb1edb972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
八哥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八哥-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26厘米)的黑色八哥。冠羽突出。与林八哥的区别在冠羽较长,嘴基部红或粉红色,尾端有狭窄的白色,尾下覆羽具黑及白色横纹。 虹膜—橘黄;嘴—浅黄,嘴基红色;脚—暗黄。 八哥-叫声 叫声:似家八哥。经笼养能学”说话”。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八哥-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
-
家八哥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家八哥-外形描述 描述:体态洋洋自得(24厘米)的偏褐色八哥。头深色。与其他八哥的区别在于无冠羽,眼周裸露皮肤黄色。飞行时白色的翼闪明显。亚成鸟色暗。 虹膜—略红;嘴—黄色;脚—黄色。 家八哥-叫声 叫声:汩汩的似流水声,刺耳尖声及悦耳哨音,包括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家八哥-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
-
林八哥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林八哥-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6厘米)的黑色八哥。体羽深灰而近黑,仅初级飞羽具明显的白色斑块,飞行时尤显,臀及尾端白色;略具冠羽。与八哥的区别在尾端白色较宽,嘴全黄色而臀白。亚成鸟褐色较重。 虹膜—橘黄;嘴—橘黄;脚—黄色。 林八哥-叫声 叫声:吱吱的沙哑叫声;哨音及卷舌音。有时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
-
乌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乌鹃-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黑色杜鹃。全身体羽亮黑色,仅腿白,尾下覆羽及外侧尾羽腹面具白色横斑,前胸隐见白色斑块。幼鸟具不规则的白色点斑。尾羽开如卷尾。 虹膜—褐色(雄鸟),黄色(雌鸟);嘴—黑色;脚—蓝灰色。 乌鹃-叫声 叫声:叫声响亮清晰,由4~6个均匀的pi声平稳上升,之前有过门声;也作一连串快速颤音,升至最后三个音而降调。
-
渡鸦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渡鸦-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甚大(66厘米)的全黑色鸦。嘴粗厚,与其他乌鸦尤其是大嘴乌鸦的区别在喉部具粗羽,头顶不上拱,翼开展时具长的”翼指”,尾呈楔型,叫声为深沉的嘎嘎声。亚种tibetanus比其他亚种体型大而多辉光。 虹膜—深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渡鸦-叫声 叫声:独特的深而空的嘎嘎叫声honkpruk-pruk
-
剑鸻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剑鸻-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较丰满的黑、褐及白色鸻。比金眶鸻体型为大,黑色的前顶冠上无白色饰纹,腿橘黄,飞行时翼上具明显白色横纹。成鸟的黑色斑纹在亚成鸟为褐色,嘴全黑,腿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嘴基黄色;脚—黄色。 剑鸻-叫声 叫声:圆润的笛音tu-weep,第二音调高。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
-
斑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斑鸫-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5厘米)而具明显黑白色图纹的鸫。具浅棕色的翼线和棕色的宽阔翼斑。雄鸟(亚种eunomus):耳羽及胸上横纹黑色而与白色的喉、眉纹及臀成对比,下腹部黑色而具白色鳞状斑纹。雌鸟褐色及皮黄色较暗淡,斑纹同雄鸟,下胸黑色点斑较小。较为罕见的指名亚种尾偏红,下体及眉线橘黄。 虹膜—褐色;嘴—上嘴偏黑,下嘴黄色;脚—褐色。 斑
-
黍鹀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黍鹀-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19厘米)且全身满布纵纹的暗灰褐色鹀。雄雌同色,外形圆胖而嘴厚。飞行比百灵沉重且无浅色翼后缘。 虹膜—深栗褐;嘴—浅角质色;脚—黄至粉褐。 黍鹀-叫声 叫声:持久而有特色的不断加速的鸣声tiiktiik,似钥匙丁当作响。叫声为快速重复的干涩咔哒声。告警时作trrp叫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
-
水雉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水雉-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33厘米)、尾特长的深褐色及白色水雉。飞行时白色翼明显。非繁殖羽头顶、背及胸上横斑灰褐色;颏、前颈、眉、喉及腹部白色;两翼近白。黑色的贯眼纹下延至颈侧,下枕部金黄色。初级飞羽羽尖特长,形状奇特。 虹膜—黄色;嘴—黄色/灰蓝(繁殖期);脚—棕灰/偏蓝(繁殖期)。 水雉-叫声 叫声:告警时发出响亮的鼻音喵喵声。 绿色:
-
秃鹳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秃鹳-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硕大(110厘米)的黑白色鹳。嘴特形大。两翼、背及尾黑色,下体及领环白色,裸出的头部及喉部粉红,颈裸露部分黄色,头顶具白色绒羽。 虹膜—蓝灰;嘴—灰色;脚—深褐。 秃鹳-叫声 叫声:在巢区发出嗡嗡声,振翼有声,嘴叩击出啪哒声,其余时候无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秃鹳-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
-
田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田鸫-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26厘米)的鸫。灰色的头及腰部与栗褐色的背部成对比,下体白,胸及两胁满布黑色纵纹,两胁沾不同程度的赤褐,尾深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脚—深褐。 田鸫-叫声 叫声:叫声为响亮而带空音的shak-shak声及单薄的鼻音geeh。在树间飞行时不停发出尖厉的吱吱鸣叫。进攻鸦类时发出粗哑嘟叫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
-
朱鹂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朱鹂-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6厘米)的黑色及绛紫红色鹂。眼色浅。雄鸟绛紫红色,头、上胸及翼黑色。雌鸟上背及背部深灰色,尾覆羽及尾绛紫红色,腹部及下胸白而密布黑色纵纹。与鹊色鹂幼鸟的区别在上背灰色较深,下体白色较少且纵纹较粗。幼鸟比雌鸟色浅,喉显白。亚种ardens绛紫红色而羽基绯红,不为其他亚种的白色。 虹膜—黄色;嘴—蓝灰;脚—灰色。 朱鹂
-
雉鹑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雉鹑-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48厘米)的灰褐色鹑类。胸灰色具黑色细纹。与相似种类四川雉鹑不同处在于栗色喉块外缘近白。有猩红色眼周裸皮。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深红。 雉鹑-叫声 叫声:声刺耳,由一鸟带群鸟叫,声彻山谷。坏天气前常可听到其叫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雉鹑-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中西部。 分布状
-
白鹇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鹇-外形描述 描述:雄鸟:体大(94~110厘米)的蓝黑色雉类。尾长而白,背白,头顶黑,长冠羽黑色,中央尾羽纯白,背及其余尾羽白色带黑斑和细纹,下体黑色,脸颊裸皮鲜红色。与黑鹇区别在于尾更长更白,腿红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至栗色,下体具褐色细纹或杂白色或皮黄色,具暗色冠羽及红色脸颊裸皮。与黑鹇雌鸟的区别为脚粉红色,外侧尾羽黑色、白色或浅栗色而非暗褐
-
鹰鸮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鹰鸮-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大眼睛的深色似鹰样鸮鸟。面庞上无明显特征。上体深褐;下体皮黄,具宽阔的红褐色纵纹;臀、颏及嘴基部的点斑均白。 虹膜—亮黄;嘴—蓝灰,蜡膜绿色;脚—黄色。 鹰鸮-叫声 叫声:圆润的升调假嗓哨声pung-ok,第二音短促而调高,每一两秒钟重复一次,有时持续很长时间,通常于晨昏时分。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
-
遗鸥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遗鸥-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45厘米),头黑色,嘴及脚红色。与棕头鸥及体型较小的红嘴鸥区别在头少褐色而具近黑色头罩,翼合拢时翼尖具数个白点,飞行时前几枚初级飞羽黑色,白色翼镜适中。白色眼睑较宽。越冬鸟耳部具深色斑块,与棕头鸥及红嘴鸥区别在头顶及颈背具暗色纵纹。第一冬鸟的嘴、翼尖及尾端横带均黑,颈及两翼具褐色杂斑,飞行时翼后缘比红嘴鸥或棕头鸥色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