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栗褐鹃鸠-外形描述 栗褐鹃鸠-叫声 栗褐鹃鸠-地理分布 栗褐鹃鸠-生活习性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栗褐鹃鸠-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38厘米)、尾长的褐色鹃鸠。头及下体粉褐。雄鸟与斑尾鹃鸠区别为上体无黑色横纹,颈背无绿色,尾下覆羽黄褐色。雌鸟特具浅黄褐色的前额和头顶,下体具黑色细横纹。
虹膜—黄色;嘴—偏粉;脚—粉红。
栗褐鹃鸠-叫声
叫声:繁殖季节作深沉的wua wu叫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栗褐鹃鸠-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菲律宾、中国台湾。
分布状况:亚种phaea为台湾东南部兰屿岛的常见留鸟。
栗褐鹃鸠-生活习性
习性:同其他鹃鸠。
斑尾鹃鸠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斑尾鹃鸠-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38厘米)而尾长的褐色鹃鸠。背及尾满布黑色或褐色横斑。头灰,颈背呈亮蓝绿色。胸偏粉,渐至白色的臀部。雌鸟无亮绿色。背上横斑较密,尾部横斑有别于同地区的其他鹃鸠。
虹膜—黄色/浅褐色;嘴—黑色;脚—红色。
斑尾鹃鸠-叫声
叫声:响亮的kro-uum或u-wa声,第二音节比第一音节更响更高,仅在近处可闻。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斑尾鹃鸠-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东南亚、爪哇及巴厘岛。
分布状况:不常见,于海拔800~3000米间的山地森林。亚种tusalia为四川中部的夏候鸟、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留鸟;minor 为留鸟,见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广东,于海南岛也有分布;上海有过迷鸟记录。
斑尾鹃鸠-生活习性
习性:结小群活动。疾速穿越树冠层。落地时尾上举。
斑尾鹃鸠-别名俗名
花斑咖追
乌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乌鹃-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黑色杜鹃。全身体羽亮黑色,仅腿白,尾下覆羽及外侧尾羽腹面具白色横斑,前胸隐见白色斑块。幼鸟具不规则的白色点斑。尾羽开如卷尾。
虹膜—褐色(雄鸟),黄色(雌鸟);嘴—黑色;脚—蓝灰色。
乌鹃-叫声
叫声:叫声响亮清晰,由4~6个均匀的pi声平稳上升,之前有过门声;也作一连串快速颤音,升至最后三个音而降调。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乌鹃-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及候鸟,见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地处。亚种dicruroides 繁殖于四川南部、云南、西藏东南部、贵州、广东及福建。在海南岛为留鸟。
乌鹃-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林中、林缘及次生灌丛。性羞怯。外形似卷尾,但姿势、动作及飞行均不同。
乌鹃-别名俗名
乌喀咕
褐翅鸦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褐翅鸦鹃-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52厘米)而尾长的鸦鹃。体羽全黑,仅上背、翼及翼覆羽为纯栗红色。
虹膜—红色;嘴—黑色;脚—黑色。
褐翅鸦鹃-叫声
叫声:一连串深沉的boop声,开始时慢,渐升速而降调;复又音调上升,速度下降至一长连串音高相等的或缩短的四声boop叫声。又作突然的plunk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褐翅鸦鹃-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东南亚、大巽他群岛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中国南方的常见留鸟,上至海拔800米。亚种intermedius于海南岛及云南南部及西部;sinensis于云南东部至福建。
褐翅鸦鹃-生活习性
习性:喜林缘地带、次生灌木丛、多芦苇河岸及红树林。常下至地面,但也在小灌丛及树间跳动。比小鸦鹃更喜较厚植被。
褐翅鸦鹃-别名俗名
大毛鸡 红鹁? 红毛鸡 黄蜂 绿结鸡 落谷 毛鸡
本文Hash:966981a7ec7f93aae05cabe2ce1f90095af77812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
欧斑鸠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欧斑鸠-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小(27厘米)的粉褐色斑鸠。颈侧具多黑白色细纹的斑块,翼覆羽深褐,具浅棕褐色鳞状斑。与Rufous斑鸠的区别在体型较小,色彩较浅,翼覆羽无白色羽端,背及颈背褐色浓,颈及尾侧斑纹较白,胸部更现酒红色。眼周裸露皮肤红色。 虹膜—黄色;嘴—灰色;脚—粉红。 欧斑鸠-叫声 叫声:叫声为深沉的隆隆声toorrrrr,toorr
-
山皇鸠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山皇鸠-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46厘米)的深色鸠。头、颈、胸及腹部酒红灰色;颏及喉白;上背及翼覆羽深紫;背及腰深灰褐;尾褐黑,具宽大的浅灰色端带;尾下覆羽皮黄。 虹膜白、灰或红色;嘴绯红,嘴端白色;脚绯红。 山皇鸠-叫声 叫声:倒吸一气后接两个抑郁低浑的broombroom声。&nb
-
栗耳鹀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栗耳鹀-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16厘米)的鹀。繁殖期雄鸟的栗色耳羽与灰色的顶冠及颈侧成对比;颈部图纹独特,为黑色下颊纹下延至胸部与黑色纵纹形成的项纹相接,并与喉及其余部位的白色以及棕色胸带上的白色成对比。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相似,但色彩较淡而少特征,似第一冬的圃鹀但区别在耳羽及腰多棕色,尾侧多白。亚种arcuata雄鸟较指名亚种色深而多彩,且项纹黑
-
栗腹䴓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栗腹䴓-外形描述 描述:体略小(13厘米)的灰色及棕色䴓。脸颊的白色斑块与下体的深色成对比。雄鸟下体明显呈砖红色,黑色眼纹于后方宽展。雌鸟与普通鸸腹部较深色的亚种易混淆,但脸颊的白色斑块较大而显著;尾近端部有小块白斑。诸亚种尾下覆羽有异,从黑色而具橘黄扇贝形斑纹的tonkinensis至白色具橘黄色扇贝形斑纹的cinnamoventris。 虹膜—
-
褐贼鸥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褐贼鸥-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63厘米)的肥胖型褐色贼鸥。头顶深褐,中央尾羽甚尖细。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宽大块斑。尾短而圆。与麦氏贼鸥区别在于体型较大,两翼基部较宽,嘴较大,上体与头部无反差;一些鸟头无深色;通体为偏红的褐色,体羽多细纹。 虹膜—褐色;嘴—黑灰;脚—黑灰。 褐贼鸥-叫声 叫声:通常不叫。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
-
褐头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褐头鸫-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浓褐色鸫。腹部及臀白色。雄雌两性各似白眉鸫的雄雌鸟但胸及两胁灰色而非黄褐色。似白腹鸫但白色的眉纹短,外侧尾羽羽端无白色。 虹膜—褐色;嘴—黑褐,嘴裂及下颚基部黄色;脚—棕黄。 褐头鸫-叫声 叫声:叫声比白眉鸫略显细薄,为zeee或sieee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褐
-
小杜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小杜鹃-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26厘米)的灰色杜鹃。腹部具横斑。上体灰色,头、颈及上胸浅灰。下胸及下体余部白色具清晰的黑色横斑,臀部沾皮黄色。尾灰,无横斑但端具白色窄边。雌鸟似雄鸟但也具棕红色变型,全身具黑色条纹。眼圈黄色。似大杜鹃但体型较小,以叫声最易区分。 虹膜—褐色;嘴—黄色,端黑;脚—黄色。 小杜鹃-叫声 叫声:哨音的叠叫,声如”
-
中杜鹃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中杜鹃-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小(26厘米)的灰色杜鹃。腹部及两胁多具宽的横斑。雄鸟及灰色雌鸟胸及上体灰色,尾纯黑灰色而无斑,下体皮黄色具黑色横斑。亚成鸟及”hepatic”雌鸟上体棕褐色且密布黑色横斑,近白的下体具黑色横斑直至颏部。与大杜鹃及四声杜鹃区别在于胸部横斑较粗较宽,鸣声也有异。棕红色型雌鸟与大杜鹃雌鸟区别在腰部具横
-
大鹃鵙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大鹃鵙-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28厘米)身灰的伯劳样鸟。脸及颏黑色。雄鸟:上体及胸灰色,飞羽黑色具近白色羽缘,尾黑,尾中线深灰,尾端棕灰,腹部偏白,眼先及眼圈黑色,喉深灰。雌鸟色较浅,下胸及两胁具灰色横斑。亚成鸟似雌鸟,但多偏褐色,下体及腰部横斑粗重。 虹膜—近红;嘴—黑色;脚—黑色。 大鹃鵙-叫声 叫声:嘹亮刺耳的笛音pee-eeo-pee-ee
-
珠颈斑鸠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珠颈斑鸠-外形描述 描述:人们所熟悉的中等体型(30厘米)的粉褐色斑鸠。尾略显长,外侧尾羽前端的白色甚宽,飞羽较体羽色深。明显特征为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 虹膜—橘黄;嘴—黑色;脚—红色。 珠颈斑鸠-叫声 叫声:轻柔悦耳的ter-kuk-kurr反复重复,最后一音为加重。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珠颈斑鸠-地理
-
黄脚绿鸠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黄脚绿鸠-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的绿鸠。脚黄,特征为上胸的黄橄榄色条带延伸至颈后而与灰色下体及狭窄的灰色后领成反差。尾上偏绿,具宽大的深灰色端斑。 虹膜—外圈粉红,内圈浅蓝;嘴—灰色,蜡膜绿色;脚—黄色。 黄脚绿鸠-叫声 叫声:一连串圆润悦耳、抑扬顿挫的哨音似橙胸绿鸠,但更响亮而音低。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
-
红顶绿鸠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红顶绿鸠-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的绿鸠。肩斑褐色,臀及尾下覆羽具绿色及白色鳞状斑。雄鸟胸绿,喉黄,顶冠橘黄。与楔尾绿鸠区别在上背灰绿,尾部斑纹不同,眼红色。眼周裸皮蓝色。 虹膜—红色;嘴—蓝色;脚—红色。 红顶绿鸠-叫声 叫声:popopeh声,最后的音节调高。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红顶绿鸠-地
-
针尾绿鸠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针尾绿鸠-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尾长达十多厘米)的绿鸠。修长的针形中央尾羽为本种识别特征。雄鸟:尾下覆羽黄褐,胸淡沾橘黄。雌鸟:胸浅绿,尾下覆羽白色并具深色纵纹。 虹膜—红色;嘴—绿色,基部青绿色;脚—绯红。 针尾绿鸠-叫声 叫声:二重唱。一鸟发出轻柔的cuc-coo声,第二鸟接以较高音的huu,重复且越来越快。也发出低吟。 绿色:
-
厚嘴绿鸠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厚嘴绿鸠-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7厘米)、身体厚实的绿鸠。雄鸟背、上背及内侧翼上覆羽绛紫;雌鸟相应部位深绿;额及头顶灰色;颈绿;下体黄绿;翼近黑,具黄色羽缘和一道明显的黄色翼斑;中央尾羽绿色,其余灰色具黑色次端斑;两胁绿色具白斑;尾下覆羽黄褐色。 虹膜—黄色;眼周裸皮艳蓝绿色;嘴—绿色,嘴基红色;脚—绯红。 厚嘴绿鸠-叫声 叫声:响亮喉音及抑
-
栗头蜂虎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栗头蜂虎-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小(20厘米)的绿色及棕色蜂虎。中央尾羽不形延长。头顶、枕及上背亮栗色,两翼及尾绿,腰艳蓝,喉黄而缘栗,黑色的前领纹过上颊,腹部浅绿,贯眼纹黑。飞行时翼下可见橙黄色。 虹膜—红褐色;嘴—黑色;脚—深褐。 栗头蜂虎-叫声 叫声:飞行时发出流水般悦耳颤音kree?kree?weet?weet?weet及变音。 绿色:
-
栗头地莺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栗头地莺-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0厘米)、立姿甚直而色彩艳丽的莺。尾短而似鹪鹩,特征为头及颈背栗色。上体绿色,下体黄色,眼上后方有一白点。幼鸟上体橄榄褐色,下体橙栗。亚种abadiei的上体绿色较深,颈背近绿;repleyi较指名亚种色淡。 虹膜—褐色;嘴—褐色,下嘴基色浅;脚—橄榄褐。 栗头地莺-叫声 叫声:响而尖的四声鸣声sip,s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