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白喉针尾雨燕-外形描述 白喉针尾雨燕-叫声 白喉针尾雨燕-地理分布 白喉针尾雨燕-生活习性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喉针尾雨燕-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20厘米)的偏黑色雨燕。颏及喉白色,尾下覆羽白色,三级飞羽具小块白色;背褐,上具银白色马鞍形斑块。与其他针尾雨燕区别在于喉白。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白喉针尾雨燕-叫声
叫声:相互追逐时发出高音调的颤音。→白喉针尾雨燕叫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喉针尾雨燕-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亚洲北部、中国、喜马拉雅山脉;冬季南迁至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亚种nudipes繁殖于青海南部、西藏东南部及东部、四川以及云南的北部和西部;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华东、华南及海南岛;formosana为台湾留鸟。
白喉针尾雨燕-生活习性
习性:似其他针尾雨燕。快速飞越森林及山脊。有时低飞于水上取食
灰喉针尾雨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灰喉针尾雨燕-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18厘米)的近黑色雨燕。背上的马鞍形斑、腰及略显短钝的针尾浅褐色。颏及喉偏灰,尾下覆羽白色。与白喉针尾雨燕区别在喉部偏灰色且三级飞羽无白色块斑。眼线无白色。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暗紫。
灰喉针尾雨燕-叫声
叫声:如流水清潺般的trp-trp-trp-trp-trp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灰喉针尾雨燕-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的北部和西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爪哇西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海南及中国南沙群岛,亦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东南部。
灰喉针尾雨燕-生活习性
习性:似白喉针尾雨燕。
白腰雨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腰雨燕-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18厘米)的污褐色雨燕。尾长而尾叉深,颏偏白,腰上有白斑。与小白腰雨燕区别在于体大而色淡,喉色较深,腰部白色马鞍形斑较窄,体型较细长,尾叉开。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偏紫色。
白腰雨燕-叫声
叫声:嗡嗡地叫或叽叽喳喳,并有长长的高音尖叫skree-ee-ee。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腰雨燕-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及东亚,迁移经东南亚至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越冬。
分布状况:常见的夏季繁殖鸟。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西藏东部及青海;有记录迁徙时见于中国南部、台湾、海南岛及新疆西北部。亚种kanoi繁殖于华中、西南、华南、东南及台湾。
白腰雨燕-生活习性
习性:成群活动于开阔地区,常常与其他雨燕混合。飞行比针尾雨燕速度慢,进食时做不规则的振翅和转弯。
白腰雨燕-别名俗名
白尾根麻燕 白尾根雨燕 野燕 雨燕
小白腰雨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小白腰雨燕-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的偏黑色雨燕。喉及腰白色,尾为凹型非叉型。与体型较大的白腰雨燕区别在于色彩较深,喉及腰更白,尾部几乎为平切。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褐。
小白腰雨燕-叫声
叫声:非常响。飞行时发出响亮而高亢的快速重复颤音der-der-der-dit-derdiddiddoo,尤其是在傍晚夜宿前。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小白腰雨燕-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非洲、中东、印度、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日本、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及季节性候鸟,上至海拔1500米。亚种nipalensis繁殖于中国南部的大部地区及海南岛;亚种kuntzi为台湾留鸟。
小白腰雨燕-生活习性
习性:成大群活动,在开阔地的上空捕食,飞行平稳。营巢于屋檐下、悬崖或洞穴口。
本文Hash:1cb5a87795e29bd3639bdf7e1d9d9a6f3f6186a7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
白尾鹞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尾鹞-外形描述 描述:雄鸟:体型略大(50厘米)的灰色或褐色鹞。具显眼的白色腰部及黑色翼尖。体型比乌灰鹞大,比草原鹞也大且色彩较深。缺少乌灰鹞次级飞羽上的黑色横斑,黑色翼尖比草原鹞长。雌鸟褐色,与乌灰鹞的区别在领环色浅,头部色彩平淡且翼下覆羽无赤褐色横斑。与草原鹞的区别在深色的后翼缘延伸至翼尖,次级飞羽色浅,上胸具纵纹。幼鸟与草原鹞及乌灰鹞幼鸟的区
-
褐喉沙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褐喉沙燕-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2厘米)的暗灰褐色燕。尾略分叉,与岩燕的区别在尾端无白色斑点,与崖沙燕的区别在喉及胸浅灰褐色,无深色胸带。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褐喉沙燕-叫声 叫声:叫声为细弱的喘息声tschree。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褐喉沙燕-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非洲、南亚、东南亚、菲律宾、中
-
针尾绿鸠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针尾绿鸠-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尾长达十多厘米)的绿鸠。修长的针形中央尾羽为本种识别特征。雄鸟:尾下覆羽黄褐,胸淡沾橘黄。雌鸟:胸浅绿,尾下覆羽白色并具深色纵纹。 虹膜—红色;嘴—绿色,基部青绿色;脚—绯红。 针尾绿鸠-叫声 叫声:二重唱。一鸟发出轻柔的cuc-coo声,第二鸟接以较高音的huu,重复且越来越快。也发出低吟。 绿色:
-
白眼河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眼河燕-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15厘米)的河燕。特征为环眼部具白色的眼镜形斑,阔嘴黄色,尾圆而具飘带,宽阔的三角形翼似燕鵙,腰白色。 虹膜—白黄色;嘴—黄色;脚—粉红。 白眼河燕-叫声 叫声:尚无记录。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眼河燕-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越冬于泰国中部;繁殖区不详。 分布状况:在中国尚无记录
-
白腰燕鸥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腰燕鸥-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34厘米)的燕鸥。具黑色的尖嘴。甚似普通燕鸥黑嘴的亚种,脸具白色条纹,把黑色头盔与灰色下体隔开,但翼下次级飞羽白色后缘之前具特征性深色横纹。越冬成鸟头顶及下体白色,与普通燕鸥的区别在嘴及腿较黑,体羽灰色重及特征性翼下斑纹。幼鸟:腿及下颚黯红,头顶及下体皮黄色。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白腰燕鸥-叫声 叫
-
白额燕鸥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额燕鸥-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24厘米)的浅色燕鸥。尾开叉浅。夏季:头顶、颈背及过眼线黑色,额白。冬季:头顶及颈背黑色减小至月牙形,翼前缘黑色后缘白色。幼鸟:似非繁殖期成鸟但头顶及上背具褐色杂斑,尾白而尾端褐,嘴暗淡。 虹膜—褐色;嘴—黄色具黑色嘴端(夏季)或黑色;脚—黄色。 白额燕鸥-叫声 叫声:喘息式高声尖叫。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
-
白喉噪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喉噪鹛-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8厘米)的暗褐色噪鹛。特征为喉及上胸白色。亚种laebus额有狭窄棕色,albogularis的额棕色宽,ruficeps整个头顶及颈背全棕色。上体余部暗烟褐色,外侧四对尾羽羽端白色,下体具灰褐色胸带,腹部棕色。台湾的亚种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偏灰或褐色(台湾亚种);嘴—深角质色;脚—偏灰。 白喉噪鹛-叫声 叫
-
白喉矶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喉矶鸫-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小(19厘米)的矶鸫。两性异色。雄鸟:蓝色限于头顶、颈背及肩部的闪斑;头侧黑,下体多橙栗色。与其他矶鸫的区别在喉块白色,除蓝头矶鸫外与所有其他矶鸫的区别在于白色翼纹。雌鸟:与其他雌性矶鸫的区别在上体具黑色粗鳞状斑纹;与虎斑地鸫的区别在体型较小,喉白,眼先色浅,耳羽近黑。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黯橘黄。 白喉矶鸫-叫
-
白尾地鸦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尾地鸦-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29厘米)褐色地鸦。嘴向下弯,具紫黑色短宽冠羽,颊及喉偏黑,眼先、眼圈、头侧及颈部皮黄,翼覆羽黑色而具紫色辉光,飞羽大多白色,羽轴及羽尖近黑。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白尾地鸦-叫声 叫声:重复的三音节chui-chui-chui声,最后一音上扬,另有快速而下抑的一连串低哨音。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
-
白喉扇尾鹟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喉扇尾鹟-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深色扇尾鹟。几乎全身深灰色(野外看似黑色),颏、喉、眉纹及尾端白色,下体深灰而有别于白眉扇尾鹟,但有个别个体下体色浅。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白喉扇尾鹟-叫声 叫声:鸣声高而薄,三个间隔相等的tut声接以三个或更多的降音;也发出尖声的cheet音。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
-
白喉红尾鸲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喉红尾鸲-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而色彩鲜艳的红尾鸲。特征为具白色喉块,外侧尾羽的棕色仅限于基半部。雄鸟:头顶及颈背深青石蓝色,额及眉纹的蓝色较鲜艳;上背灰黑;尾多黑色;下背棕色;腹中心及臀部皮黄白色;两翼多白色条纹,三级飞羽羽缘白色。雌鸟:头顶及背部冬季沾褐;眼圈皮黄;尾、白色喉块及翼上白色条纹同雄鸟。尚具点斑羽衣的幼鸟其白色喉块已清
-
黑喉毛脚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黑喉毛脚燕-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2厘米)的钢蓝黑色及白色燕。似毛脚燕及烟腹毛脚燕,但体型较小,腰部白色带较狭,尾平,狭窄的颈圈白色,颏及喉暗黑色,尾下覆羽辉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褐色,被白色羽至趾。 黑喉毛脚燕-叫声 叫声:甚安静。飞行时偶作短促高音chi-i。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黑喉毛脚燕-地理
-
白喉斑秧鸡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喉斑秧鸡-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5厘米)的偏褐色秧鸡。头及胸栗色,颏偏白,近黑色腹部及尾下具狭窄的白色横纹。翼上白色仅限于内侧的次级飞羽及初级飞羽具零星横斑。 虹膜—红色;嘴—绿黄;脚—灰色。 白喉斑秧鸡-叫声 叫声:夜晚发出双音节的beep-beep叫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喉斑秧鸡-地理分布 分布
-
白喉短翅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喉短翅鸫-外形描述 描述:体甚小(13厘米)而腿长的短翅鸫(外形似画眉)。具模糊的浅色半隐蔽眉纹,眼圈皮黄,嘴厚,尾较蓝短翅鸫为短。指名亚种雄鸟:上体青石蓝色,胸带及两胁蓝灰,喉及腹中心白色。雌鸟:上体红褐,胸及两胁沾红褐而具鳞状纹,喉及腹部白色。缺少蓝短翅鸫橙褐色的额及眼先。亚种carolinae的雄鸟:无蓝色,上体棕褐或橄榄褐,喉及腹中心白色,
-
白喉红臀鹎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喉红臀鹎-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头顶黑色的鹎。腰苍白,臀红,颏及头顶黑色,领环、腰、胸及腹部白,两翼黑,尾褐。幼鸟臀偏黄。与红耳鹎的区别在冠羽较短,脸颊无红色。 虹膜—红色;嘴—黑色;脚—黑色。 白喉红臀鹎-叫声 叫声:悦耳的笛声及响亮的粗喘声chook,chook。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喉
-
棕雨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棕雨燕-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1厘米)的全身深褐色纤小型雨燕。与金丝燕区别在于两翼较大而窄,尾部大叉开。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偏紫。 棕雨燕-叫声 叫声:经常发出高音调的吱吱叫声,如cheereecheet。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棕雨燕-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东南亚、大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及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