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灰鹃鵙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暗灰鹃鵙-外形描述 暗灰鹃鵙-叫声 暗灰鹃鵙-地理分布 暗灰鹃鵙-生活习性 暗灰鹃鵙-别名俗名

暗灰鹃鵙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暗灰鹃鵙-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灰色及黑色的鹃鵙。雄鸟青灰色,两翼亮黑,尾下覆羽白色,尾羽黑色,三枚外侧尾羽的羽尖白色。雌鸟似雄鸟,但色浅,下体及耳羽具白色横斑,白色眼圈不完整,翼下通常具一小块白斑。

虹膜—红褐;嘴—黑色;脚—铅蓝。

暗灰鹃鵙-叫声

叫声:鸣声为三或四个缓慢而有节奏的下降笛音wii wii jeeow jeeow。

暗灰鹃鵙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暗灰鹃鵙-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的台湾和海南岛、东南亚。

分布状况:罕见至地区性常见于低地及高至海拔2000米的山区。指名亚种为留鸟,见于西藏东南部至云南西北部;avensis于中国西南;intermedia于华中、东南及华南,有些北方鸟冬季南下至云南、华南及台湾越冬;saturata为留鸟见于海南岛。

暗灰鹃鵙-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甚开阔的林地及竹林。冬季从山区森林下移越冬。

暗灰鹃鵙-别名俗名

黑翅山椒鸟 平尾龙眼燕

大鹃鵙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大鹃鵙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大鹃鵙-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28厘米)身灰的伯劳样鸟。脸及颏黑色。雄鸟:上体及胸灰色,飞羽黑色具近白色羽缘,尾黑,尾中线深灰,尾端棕灰,腹部偏白,眼先及眼圈黑色,喉深灰。雌鸟色较浅,下胸及两胁具灰色横斑。亚成鸟似雌鸟,但多偏褐色,下体及腰部横斑粗重。

虹膜—近红;嘴—黑色;脚—黑色。

大鹃鵙-叫声

叫声:嘹亮刺耳的笛音pee-eeo-pee-eeo,tweer或twee-eet。

大鹃鵙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大鹃鵙-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于低洼地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亚种siamensis为留鸟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rexpineti于中国东南部及台湾;larvivora于海南岛。

大鹃鵙-生活习性

习性: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停留在林间空地边缘最高树木的树顶上。

灰燕鵙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灰燕鵙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灰燕鵙-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8厘米)的偏灰色似燕鸟种。嘴厚。而呈蓝灰色,头、颏、喉及背灰色,翼黑,尾黑具狭窄的白色尾端,腰白,下体余部皮黄。与燕子区别在飞行时两翼宽而呈三角形,尾平。歇息时两翼伸出尾后。

虹膜—褐色;嘴—蓝灰;脚—灰色。

灰燕鵙-叫声

叫声:无乐感的吱吱声tee-tee, chewchew-chew。

灰燕鵙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灰燕鵙-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南部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于云南的西部、南部及东南部,广西南部和广东南部及海南岛的开阔地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

灰燕鵙-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裸露树枝或其他栖处,作盘旋巡猎飞行以捕捉昆虫,有时飞行于水上。飞行常作燕式冲滑。常群鸟紧贴栖于一处,相互以嘴整理羽毛或一道晃尾。敢于围攻鹰类及乌鸦。

灰燕鵙-别名俗名

灰伯劳 灰色燕伯劳 灰身了我

本文Hash:0cb9109b21759de380098dbe06d39038e6ec5360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