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头雀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褐头雀鹛-外形描述 褐头雀鹛-叫声 褐头雀鹛-地理分布 褐头雀鹛-生活习性

褐头雀鹛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褐头雀鹛-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2厘米)的褐色雀鹛。喉粉灰而具暗黑色纵纹。胸中央白色,两侧粉褐至栗色。初级飞羽羽缘白、黑而后棕色形成多彩翼纹。与棕头雀鹛的区别在头侧近灰;无眉纹及眼圈;喉及胸沾灰,具黑白色翼纹。亚种顶冠的色彩不一-亚种guttaticollis顶冠酒褐色,具灰褐色侧顶纹;fucata及berliozi无褐色侧顶纹;manipurensis顶冠巧克力棕色且无侧冠纹;tonkinensis顶冠烟褐,侧顶纹黑色;formosana顶冠褐色,侧冠纹灰色;fessa及指名亚种的顶冠烟褐而无侧冠纹。

虹膜—黄至粉红;嘴—黑色(雄鸟),褐色(雌鸟);脚—灰褐。

褐头雀鹛-叫声

叫声:3~4音节的嘟声鸣唱。叫声为似山雀的cheep声。→印缅褐头雀鹛叫声→玉山雀鹛叫声

褐头雀鹛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褐头雀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及台湾、缅甸西部及北部、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且分布广泛的留鸟。指名亚种见于四川、贵州西部及云南东北部;manipurensis于云南西部;fessa于甘肃、陕西南部(秦岭)及宁夏(六盘山);fucata于贵州东北部及湖北西部;berliozi于湖南南部;guttaticollis于广东北部及福建西北部(武夷山);formosana于台湾。

褐头雀鹛-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海拔海拔1500~3400米的常绿林林下植被及混交林和针叶林的棘丛及竹林,在南方地区可下至1100米。

褐顶雀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褐顶雀鹛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褐顶雀鹛-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13厘米)的褐色雀鹛。顶冠棕褐,似棕喉雀鹛但无棕色项纹且前额黄褐色。下体皮黄,与栗头雀鹛的区别在两翼纯褐色。与褐胁雀鹛的区别主要在无白色眉纹。

虹膜—浅褐或黄红色;嘴—深褐;脚—粉红。

褐顶雀鹛-叫声

叫声:尚无记录。

褐顶雀鹛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褐顶雀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华南、华中及台湾。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指名亚种于台湾;weigoldi于四川;olivacea 于陕西南部(秦岭)、湖北西部、四川东部(乌江)、贵州北部及云南东北部;superciliaris广泛见于华南及东南;arguta仅限于海南岛。

褐顶雀鹛-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海拔400~1830米的常绿林及落叶林的灌丛层。

褐顶雀鹛-别名俗名

山乌眉 乌眉褐雀鹛

栗头雀鹛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栗头雀鹛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栗头雀鹛-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1.5厘米)的褐色雀鹛。头及翼上图纹特别–眉纹脸颊的细纹白色;眼后的眼纹及狭窄的髭纹黑色;顶冠棕色,浅色的羽轴成细纹;初级飞羽羽缘棕色,覆羽黑。下体白,两胁皮黄。

虹膜—褐色;嘴—角质褐色;脚—橄榄褐。

栗头雀鹛-叫声

叫声:三音节渐强的tu-twee-twe声;高而带喘息的下降颤音tsi-tsi-tsi-tsi-tsi-tsirr;轻声chut 或chip的联络叫声。鸣声饱满而起伏,下降的颤鸣 ti-du-di-du-di-du-di。

栗头雀鹛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栗头雀鹛-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西南和东南亚。

分布状况:不常见留鸟于西藏南部及云南西部(指名亚种),于云南东南部也有分布(exul)。

栗头雀鹛-生活习性

习性:典型的激情吵嚷雀鹛,结群活动于海拔1800~3000米的常绿林林下植被,多近山溪。有时上至树冠层。

本文Hash:4ac9d2c6b01ddba5eaff59ec60220de136980642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