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鸥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叉尾鸥-外形描述 叉尾鸥-叫声 叉尾鸥-地理分布 叉尾鸥-生活习性

叉尾鸥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叉尾鸥-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34厘米),叉尾,头深灰。翼具三色,外侧翼的黑色三角形与次级飞羽的白色三角成对比;覆羽及上背纯灰,于亚成鸟为褐色并具皮黄色扇贝形斑;腰、下体及翼下白色。尾浅叉形,成鸟白色,亚成鸟尾端黑色。与红嘴鸥区别在于尾呈叉形,翼斑纹非常独特,飞行轻巧如燕鸥。

虹膜—褐色,眼周裸皮红色;嘴—成鸟黑而嘴端黄,亚成鸟黑色;脚—腿及脚:成鸟深灰,亚成鸟偏粉。

叉尾鸥-叫声

叫声:沙哑并带粗喘息嚎叫声。

叉尾鸥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叉尾鸥-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高纬度极地;越冬于东大西洋及东太平洋。世界各地多有迷鸟记录。

分布状况:罕见迷鸟于中国南沙群岛。

叉尾鸥-生活习性

习性:迷鸟与其他海鸟混群。比其他鸥类更喜远洋,通常远离海岸。

叉尾太阳鸟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叉尾太阳鸟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叉尾太阳鸟-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10厘米)而纤弱的太阳鸟。顶冠及颈背金属绿色,上体橄榄色或近黑,腰黄。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闪辉金属绿色,中央两尾羽有尖细的延长,外侧尾羽黑色而端白。头侧黑色而具闪辉绿色的髭纹和绛紫色的喉斑。下体余部污橄榄白色。雌鸟甚小,上体橄榄色,下体浅绿黄。指名亚种两翼较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叉尾太阳鸟-叫声

叫声:喧闹吵嚷。鸣声为高颤音;进食时也发出成串的唧唧声。响亮的金属音chiff-chiff-chiff 叫声。

叉尾太阳鸟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叉尾太阳鸟-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及越南。

分布状况:常见的低地鸟于中国东南及华南(latouchii)和海南岛(指名亚种)。

叉尾太阳鸟-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森林及有林地区甚至城镇,常光顾开花的矮丛及树木。

叉尾太阳鸟-别名俗名

燕尾太阳鸟

黑尾鸥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黑尾鸥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黑尾鸥-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47厘米)的鸥。两翼长窄,上体深灰,腰白,尾白而具宽大的黑色次端带。冬季头顶及颈背具深色斑。合拢的翼尖上具四个白色斑点。第一冬的鸟多沾褐,脸部色浅,嘴粉红而端黑,尾黑,尾上覆羽白。第二年似成鸟但翼尖褐色,尾上黑色较多。

虹膜—黄色;嘴—黄色,嘴尖红色,继以黑色环带;脚—绿黄色。

黑尾鸥-叫声

叫声:哀怨的咪咪叫声。

黑尾鸥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黑尾鸥-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日本沿海及中国海域。

分布状况:常见。繁殖于山东及福建沿海。越冬于华南及华东沿海和台湾,于内陆在云南及沿长江有分布。季候鸟于辽宁、河北、山西及云南北部有记录。

黑尾鸥-生活习性

习性:繁殖于多岩岛屿。松散群栖。

楔尾鸥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楔尾鸥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楔尾鸥-外形描述

描述:体小(31厘米)的独特鸥种。特征为嘴黑,腿红,颈环黑,上体浅灰,下体及楔形尾玫瑰色。越冬成鸟无颈环,玫瑰色或少或无。与红嘴鸥的区别在翼无黑色,眼斑色暗并具楔形尾。第二年鸟具成鸟体羽。第一冬鸟似冬季成鸟,但飞行时上体具”W”形斑纹,尾具部分横带。与第一冬小鸥区别在无深色顶冠并具楔形尾。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红色。

楔尾鸥-叫声

叫声:繁殖期外寂静无声。

楔尾鸥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楔尾鸥-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极区,越冬亦于北极圈内,但迷鸟散及北方海域。

分布状况:罕见。冬季偶有迷鸟至中国。在辽宁旅顺有记录。

楔尾鸥-生活习性

习性:飞行轻巧。

本文Hash:5491c9451dbeaf310b947dca857fb45d5bb35fc9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