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潜鸭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白眼潜鸭-外形描述 白眼潜鸭-叫声 白眼潜鸭-地理分布 白眼潜鸭-生活习性

白眼潜鸭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眼潜鸭-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41厘米)的全深色型鸭。仅眼及尾下羽白色。雄鸟头、颈、胸及两胁浓栗色,眼白色;雌鸟暗烟褐色,眼色淡。侧看头部羽冠高耸。飞行时,飞羽为白色带狭窄黑色后缘。雄雌两性与雌凤头潜鸭区别在于白色尾下覆羽(有时也见于雌凤头潜鸭),头形有异,缺少头顶冠羽,嘴上无黑色次端带。与青头潜鸭区别在两胁少白色。

虹膜—雄鸟白色,雌鸟褐色;嘴—蓝灰;脚—灰色。

白眼潜鸭-叫声

叫声:雄鸟求偶期发出wheeoo哨音;雌鸟发出粗哑的gaaa声。其余时候少叫。

白眼潜鸭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眼潜鸭-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古北区。越冬于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为地方性常见至罕见。繁殖在新疆西部,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新疆南部零散湖泊,也可能于中国西部的一些地方。越冬于长江中游地区、云南西北部,迁徙时见于其他地区。迷鸟及至河北及山东。

白眼潜鸭-生活习性

习性:栖居于沼泽及淡水湖泊。冬季也活动于河口及沿海泻湖。怯生谨慎,成对或成小群。

白眼河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眼河燕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眼河燕-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15厘米)的河燕。特征为环眼部具白色的眼镜形斑,阔嘴黄色,尾圆而具飘带,宽阔的三角形翼似燕鵙,腰白色。

虹膜—白黄色;嘴—黄色;脚—粉红。

白眼河燕-叫声

叫声:尚无记录。

白眼河燕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眼河燕-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越冬于泰国中部;繁殖区不详。

分布状况:在中国尚无记录,但此鸟冬季南迁至泰国,理应在中国南方有繁殖。泰国已多年无记录,可能现已绝迹。

白眼河燕-生活习性

习性:停栖于芦苇地,但也可能栖于大河流的卵石滩。

白眉鸭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眉鸭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眉鸭-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40厘米)的戏水型鸭。雄鸟头巧克力色,具宽阔的白色眉纹。胸、背棕而腹白。肩羽形长,黑白色。翼镜为闪亮绿色带白色边缘。雌鸟褐色的头部图纹显著,腹白,翼镜暗橄榄色带白色羽缘。繁殖期过后雄鸟似雌鸟,仅飞行时羽色图案有别。飞行雄鸟蓝灰色翅上覆羽是其特征。

虹膜—榛栗色;嘴—黑色;脚—蓝灰。

白眉鸭-叫声

叫声:通常少叫。雄鸭发出呱呱叫声似拨浪鼓。雌鸟发出轻kwak声。

白眉鸭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眉鸭-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全北界;南方越冬。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西北。冬季南迁至北纬35°以南包括台湾及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并不常见。

白眉鸭-生活习性

习性:冬季常结大群。时常见于沿海泻湖。白天栖于水上,夜晚进食。

白眉鸭-别名俗名

白眉鸭 巡凫

瘤鸭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瘤鸭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瘤鸭-外形描述

描述:雄鸟为体大(76厘米)而不易混淆的黑白色鸭。嘴上有凸显的黑色肉质瘤。白色的头部和颈部上布满黑色小点。黑色的上体闪现金属绿色及铜色光泽。雌鸟似雄鸟,但体型甚小且无肉质瘤。雌鸟营巢于天然树洞,栖于多树木的水塘及河流。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瘤鸭-叫声

叫声:低沉的呱呱鸭叫。繁殖季节发出似喘气的啸声,炫耀时发出咕哝声或嘶嘶声。

瘤鸭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瘤鸭-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南美洲、非洲、印度、缅甸及中国西南。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在西藏东南部和云南极南部的湿地有分布记录,现已变得稀少。中国东南部有时有迷鸟。

瘤鸭-生活习性

习性:群栖于沼泽及多树的的水网地带。

本文Hash:701c9f7e7adab80e3f003c27992e32795a691cbd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