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脚秧鸡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长脚秧鸡-外形描述 长脚秧鸡-叫声 长脚秧鸡-地理分布 长脚秧鸡-生活习性

长脚秧鸡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长脚秧鸡-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6.5厘米)的黄褐色斑驳型秧鸡。嘴短,上体灰褐,羽干黑色成粗大纵纹,翼上有宽大的棕色块斑。眉宽呈灰色,过眼纹棕色,颏偏白,喉及胸近灰呈两胁及尾下具栗色及黑白色横斑。飞行时锈褐色的长翼为明显特征。飞行时振翅无力,双腿下悬。

虹膜—褐色;嘴—黄褐;脚—暗黄。

长脚秧鸡-叫声

叫声:响亮悠远的双音节喘息声crek crek,通常于夜间或清晨鸣叫。有时数鸟同叫。

长脚秧鸡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长脚秧鸡-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古北界西部至中亚及俄罗斯南部,引种美国东部;迁徙至非洲的撒哈拉;迷鸟至中东、南亚及东南亚并婆罗洲。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为新疆西部西天山的罕见繁殖鸟,冬候鸟见于西藏西部的班公湖。

长脚秧鸡-生活习性

习性:性羞怯。栖于干爽草地及农耕地。

蓝胸秧鸡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蓝胸秧鸡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蓝胸秧鸡-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9厘米)带棕色顶冠的秧鸡。背多具白色细纹,头顶栗色,颏白,胸及背灰,两翼及尾具白色细纹,两胁及尾下具较粗的黑白色横斑。

虹膜—红色;嘴—上嘴黑色,下嘴偏红;脚—灰色。

蓝胸秧鸡-叫声

叫声:尖厉生硬的双音节terrek或kech, kech, kech声,重复10~15次,开始时弱,逐渐增强,复又减弱。

蓝胸秧鸡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蓝胸秧鸡-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次大陆、中国南部、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部分鸟冬季至分布区的南部或苏拉威西岛及小巽他群岛越冬。

分布状况:亚种gularis为华南及西南的留鸟;taiwanus于台湾。一般不常见到,高可至海拔1000米。

蓝胸秧鸡-生活习性

习性:见于红树林、沼泽、稻田、草地,甚至干的珊瑚礁岛屿上。性隐蔽并为半夜行性,故而不常被见到。常单独活动。

蓝胸秧鸡-别名俗名

灰胸秧鸡

白喉斑秧鸡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喉斑秧鸡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喉斑秧鸡-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5厘米)的偏褐色秧鸡。头及胸栗色,颏偏白,近黑色腹部及尾下具狭窄的白色横纹。翼上白色仅限于内侧的次级飞羽及初级飞羽具零星横斑。

虹膜—红色;嘴—绿黄;脚—灰色。

白喉斑秧鸡-叫声

叫声:夜晚发出双音节的beep-beep叫声。

白喉斑秧鸡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喉斑秧鸡-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印度次大陆、中国东南部、东南亚、菲律宾及苏拉威西岛。有些鸟冬季至斯里兰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及爪哇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amauroptera为广西南部的不常见留鸟,分布至海拔700米,迷鸟有至海南岛;有记录夏季繁殖鸟至香港。对其分布以往可能有遗漏,现今分布可能较广泛。亚种formosana为台湾的留鸟。

白喉斑秧鸡-生活习性

习性:性羞怯,栖于红树林、林缘地带、茂密灌丛及稻田。

白喉斑秧鸡-别名俗名

灰脚秧鸡

本文Hash:7466f86fda14e0251f04babd99d87d9a8ff7b050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