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渔雕-外形描述 渔雕-叫声 渔雕-地理分布 渔雕-生活习性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渔雕-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60厘米)的褐色雕雕。 头及颈灰色,腹部白色。与灰头渔雕雕的区别在体型较小,尾深色。亚成鸟褐色较浅,下体皮黄而无细纹。
虹膜—黄色或褐色;嘴—深灰;脚—灰色。
渔雕-叫声
叫声:偶尔作似发牢骚的叫声hak- hak。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渔雕-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地带、东南亚、婆罗洲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亚种plumbea在海南岛有罕见候鸟记录。
渔雕-生活习性
习性:常光顾有森林的河流及沼泽,从近水面处捕食鱼类。
林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林雕-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70厘米)的褐黑色雕雕。蜡膜及脚黄色。歇息时两翼长于尾。飞行时与其他深色雕的区别在尾长而宽,两翼长且由狭窄的基部逐渐变宽,具显著”手指”。初级飞羽基部具明显的浅色斑块,尾及尾上覆羽具浅灰色横纹。亚成鸟:色彩较浅,具皮黄色的细纹和 羽缘,腿浅色。
虹膜—褐黄;嘴—黑色,端灰,蜡膜黄色;脚—黄色。
林雕-叫声
叫声:重复哀怨的kleeee-kee或hee-lee-leeeuw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林雕-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东南部、东南亚、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见于台湾、福建及广东北部。偶见于云南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高可至海拔3000 米。
林雕-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森林,常在树层上空低低盘旋。常侵袭其他鸟类的窝巢。
短趾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短趾雕-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略大(65厘米)的浅色雕雕。身体沉重,上体灰褐,下体白而具深色纵纹,喉及胸单一褐色,腹部具不明显的横斑,尾具不明显的宽阔横斑。亚成鸟较成鸟色更浅。飞行时覆羽及飞羽上长而宽的纵纹极具特色。
虹膜—黄色;嘴—黑色;蜡膜灰色;脚—偏绿。
短趾雕-叫声
叫声:冬季通常无声,偶作哀怨的咪咪叫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短趾雕-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非洲、古北界、印度、中国北部及小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可能在中国中北区也有繁殖。罕见候鸟记录分散
短趾雕-生活习性
习性:栖于森林边缘及次生灌丛。盘旋及滑翔时两翼平直,常停在空中振羽似巨大的红隼。
本文Hash:cf02bea3aadb3835aee3a336dd045c22d70c586b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
黄脚渔鸮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黄脚渔鸮-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硕大(61厘米)的棕色渔鸮。具耳羽簇,眼黄,具蓬松的白色喉斑。上体:棕黄色,具醒目的深褐色纵纹但纹上无斑。与雕鸮的区别在眼黄而脚无被羽。与褐渔鸮区别在下体棕色明快,上体纵纹更重,叫声也不同。 虹膜—黄色;嘴—角质黑色,蜡膜绿色;脚—偏灰。 黄脚渔鸮-叫声 叫声:深沉的whoo-hoo叫声及猫样喵叫。 绿色:留鸟;黄
-
渔鸥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渔鸥-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68厘米)的背灰色鸥。头黑而嘴近黄,上下眼睑白色,看似巨型的红嘴鸥,但嘴厚重且色彩有异。体型与银鸥相同或略大。冬羽头白,眼周具暗斑,头顶有深色纵纹,嘴上红色大部分消失。飞行时翼下全白,仅翼尖有小块黑色并具翼镜。第一冬的鸟头白,头及上背具灰色杂斑,嘴黄而端黑,尾端黑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近端处具黑及红色环带;脚—绿黄
-
金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金雕-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85厘米)的浓褐色雕。头具金色羽冠,嘴巨大。飞行时腰部白色明显可见。尾长而圆,两翼呈浅”V”形。与白肩雕的区别在肩部无白色。亚成鸟翼具白色斑纹,尾基部白色。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黄色。 金雕-叫声 叫声:通常无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金雕-地理分布 分布
-
乌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乌雕-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70厘米)的全深褐色雕雕。尾短,蜡膜及脚黄色。体羽随年龄及不同亚种而有变化。幼鸟翼上及背部具明显的白色点斑及横纹。所有型的羽衣其尾上覆羽均具白色的”U”形斑,飞行时从上方可见。尾比金雕雕或白雕肩雕为短。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黄色。 乌雕-叫声 叫声:通常无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
-
雕鸮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雕鸮-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硕大(69厘米)的鸮类。耳羽簇长,橘黄色的眼特显形大。体羽褐色斑驳。胸部片黄,多具深褐色纵纹且每片羽毛均具褐色横斑。羽延伸至趾。 虹膜—橙黄;嘴—灰色;脚—黄色。 雕鸮-叫声 叫声:沉重的poop声。嘴叩击出嗒嗒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雕鸮-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古北界、中东、印度次大陆
-
草原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草原雕-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65厘米)的全深褐色雕雕。容貌凶狠,尾型平。成鸟与其他全深色的雕雕易混淆,但下体具灰色remiges及稀疏的横斑,两翼具深色后缘。有时翼下大覆羽露出浅色的翼斑似幼鸟。与乌雕雕相比头显得较小而突出,两翼较长,翼指雕展开度较宽。飞行时两翼平直,滑翔时两翼略弯曲。幼鸟咖啡奶色,翼下具白色横纹,尾黑,尾端的白色及翼后缘的白色带与
-
白肩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肩雕-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75厘米)的深褐色雕雕。头顶及颈背皮黄色,上背两侧羽尖白色。尾基部具黑及灰色横斑,与其余的深褐色体羽成对比。飞行时以身体及翼下覆羽全黑色为特征性。滑翔时翼弯曲。幼鸟皮黄色,体羽及覆羽具深色纵纹。飞行时翼上有狭窄的白色后缘,尾、飞羽均色深,仅初级飞羽楔形尖端色浅。下背及腰具大片乳白色斑。飞行时从上边看覆羽有两道浅色横纹。
-
白尾海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白尾海雕-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85厘米)的褐色海雕雕。特征为头及胸浅褐,嘴黄而尾白。翼下近黑的飞羽与深栗色的翼下成对比。嘴大,尾短呈楔形。飞行似鹫。与玉带海雕雕的区别在尾全白。幼鸟胸具矛尖状羽但不成翎颌如玉带海雕雕。体羽褐色,不同年龄具不规则锈色或白色点斑。 虹膜—黄色;嘴—嘴及蜡膜黄色;脚—黄色。 白尾海雕-叫声 叫声:响亮的吠声kleekl
-
玉带海雕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玉带海雕-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80厘米)的深褐色海雕雕。头、颈及胸金皮黄,楔尾且尾下具白色宽带为其特征。亚成鸟棕褐色,飞行时黑色的次级飞羽翼下的浅色中覆羽并黑色楔型尾与浅色基部成对比。翼下初级飞羽基部浅色斑纹明显。耳覆羽及过眼线深褐。颈上矛状尖羽形成翎颌。 虹膜—黄色;嘴—嘴及蜡膜灰色;脚—黄白或灰色。 玉带海雕-叫声 叫声:响亮尖叫。繁殖期甚喧
-
游隼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游隼-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45厘米)而强壮的深色隼。成鸟:头顶及脸颊近黑或具黑色条纹;上体深灰具黑色点斑及横纹;下体白,胸具黑色纵纹,腹部、腿及尾下多具黑色横斑。雌鸟比雄鸟体大。亚成鸟褐色浓重,腹部具纵纹。各亚种在深色部位上有异。亚种peregrinator自眼往下具垂直斑块而非髭纹,脸颊白色较少,下体横纹较细。 虹膜—黑色;嘴—灰色,蜡膜黄色;
-
黑鹮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黑鹮-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75厘米)的黑色鹮,特征为头裸出,肩部具白色斑块,腿红色,颈背具浅蓝色斑块。通体体羽深褐,两翼及尾黑色具光泽,下体无栗色。 虹膜—暗色;嘴—黑色;脚—红色。 黑鹮-叫声 叫声:粗哑的kyee-ahh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黑鹮-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曾在中国西南及东南亚有分布,现仅存于
-
槲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槲鸫-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28厘米)的褐色鸫,下体皮黄白而密布黑色点斑。与欧歌鸫的区别在体型较大,上体褐色较浓,外侧尾羽端白,翼下白。覆羽边缘白色。雌鸟似雄鸟。 虹膜—褐色;嘴—黑色,基部黄色;脚—粉褐。 槲鸫-叫声 叫声:叫声为干涩的颤音zerrrrr,鸣声为凄凉且抑郁的下降笛音。似乌鸫。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
剑鸻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剑鸻-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较丰满的黑、褐及白色鸻。比金眶鸻体型为大,黑色的前顶冠上无白色饰纹,腿橘黄,飞行时翼上具明显白色横纹。成鸟的黑色斑纹在亚成鸟为褐色,嘴全黑,腿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嘴基黄色;脚—黄色。 剑鸻-叫声 叫声:圆润的笛音tu-weep,第二音调高。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
-
斑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斑鸫-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25厘米)而具明显黑白色图纹的鸫。具浅棕色的翼线和棕色的宽阔翼斑。雄鸟(亚种eunomus):耳羽及胸上横纹黑色而与白色的喉、眉纹及臀成对比,下腹部黑色而具白色鳞状斑纹。雌鸟褐色及皮黄色较暗淡,斑纹同雄鸟,下胸黑色点斑较小。较为罕见的指名亚种尾偏红,下体及眉线橘黄。 虹膜—褐色;嘴—上嘴偏黑,下嘴黄色;脚—褐色。 斑
-
黍鹀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雄鸟);♀(雌鸟);juv.(幼鸟) 黍鹀-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19厘米)且全身满布纵纹的暗灰褐色鹀。雄雌同色,外形圆胖而嘴厚。飞行比百灵沉重且无浅色翼后缘。 虹膜—深栗褐;嘴—浅角质色;脚—黄至粉褐。 黍鹀-叫声 叫声:持久而有特色的不断加速的鸣声tiiktiik,似钥匙丁当作响。叫声为快速重复的干涩咔哒声。告警时作trrp叫声。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