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兀鹫-外形描述 兀鹫-叫声 兀鹫-地理分布 兀鹫-生活习性

兀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兀鹫-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100厘米)的褐色鹫。 颈基部具松软的近白色翎颌,头及颈黄白。亚成鸟具褐色翎颌。甚似高山兀鹫,区别在于飞行时上体黄褐而非浅土黄色,胸部浅色羽轴纹较细。与秃鹫的区别在下体浅色,且尾呈平形或圆形而非楔形。

虹膜—褐色;嘴—角质色,具黑色蜡膜;脚—暗淡绿黄色。

兀鹫-叫声

叫声:粗哑刺耳尖叫。

兀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兀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南欧、北非、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及印度北部。

分布状况:偶至印度东北部高至海拔3000米处。在中国尚无记录,但在有争议的地区(Arunachal Pradesh)有分布记录,有可能见于西藏东南部。

兀鹫-生活习性

习性:大型鹫类,栖于开阔多岩的高山.

黑兀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黑兀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黑兀鹫-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80厘米)的黑色鹫。头、颈及腿红色和白色翎颌为识别特征。亚成鸟褐色浓重,裸露部分粉红而非红色。飞行时尾短,呈楔形,体侧白,次级飞羽基部具灰白色线条。幼鸟尾下覆羽偏白,并可外露下背的近白色部分。滑翔时两翼平端,翼尖略向下;高空翱翔时两翼仅稍微上扬。

虹膜—褐色;嘴—黑色,蜡膜红色;脚—红色。 。

黑兀鹫-叫声

叫声:粗哑呱呱叫声发展成尖声乱叫。交配时啸鸣。叫声欣赏:→黑兀鹫叫声

黑兀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黑兀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甚稀少。在云南极西南部有记录,可能在西藏东南部有分布。

黑兀鹫-生活习性

习性:高空翱翔于高至海拔1500米的开阔多沼泽平原。与其他食腐鸟类一起进食。

高山兀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高山兀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高山兀鹫-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120厘米)的浅土黄色鹫。下体具白色纵纹,头及颈略被白色绒羽,具皮黄色的松软领羽。初级飞羽黑色。亚成鸟深褐色,羽轴色浅成细纹。飞行显得甚缓慢。翼尖而长,略向上扬。与兀鹫的区别在尾较短,成鸟色彩一般较浅,下体纵纹较少,幼鸟色彩深沉。

虹膜—橘黄;嘴—灰色;脚—灰色。

高山兀鹫-叫声

叫声:偶尔发出咕嗒咕嗒的叫声及哨音。

高山兀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高山兀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亚至喜马拉雅山脉。

分布状况: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中国西部及中部高海拔栖息环境下的常见食腐肉的鸟。

高山兀鹫-生活习性

习性:通常于高空翱翔,有时结小群活动,或停栖于多岩峭壁。

高山兀鹫-别名俗名

坐山雕

白背兀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白背兀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白背兀鹫-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84厘米)的鹫。特征为尾圆而短,颈长而裸出。飞行时从下边看,白色翼下覆羽及白色领环与近黑色的飞羽及深褐色下体成反差。上体大致偏黑,次级飞羽深灰,腰略白。亚成鸟褐灰而无白色。两翼略呈”V”形在高空翱翔。

虹膜—红褐色;嘴—灰色;脚—灰色。

白背兀鹫-叫声

叫声:沙哑的抱怨声,见到尸体时发出尖厉叫声。

白背兀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白背兀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西南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于云南西部及西南部鲜有记录。

白背兀鹫-生活习性

习性:在高空盘旋寻找尸体。进食后停栖于树上或在水边饮水。

白背兀鹫-别名俗名

印度白背鹭

本文Hash:0d7ef3efbdd61cb27cf93ecf352d6288ace3688f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