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秃鹫-外形描述 秃鹫-叫声 秃鹫-地理分布 秃鹫-生活习性 秃鹫-别名俗名

秃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秃鹫-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硕大(100厘米)的深褐色鹫。具松软翎颌,颈部灰蓝。幼鸟脸部近黑,嘴黑,蜡膜粉红;成鸟头裸出,皮黄色,喉及眼下部分黑色,嘴角质色,蜡膜浅蓝。幼鸟头后常具松软的簇羽,飞行时更易与深色的Aquila属的雕雕类相混淆。两翼长而宽,具平行的翼缘,后缘明显内凹,翼尖的七枚飞羽散开呈深叉形。尾短呈楔形,头及嘴甚强劲有力。

虹膜—深褐;嘴—角质色,蜡膜蓝色;脚—灰色。

秃鹫-叫声

叫声:通常无声。

秃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秃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西班牙、巴尔干地区、土耳其至中亚及中国北部。偶有迷鸟游荡于繁殖区外。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罕见,但在分布区的北部较常见。繁殖在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青海南部及东部、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四川北部。于西藏南部、华中、华东、东南及台湾有零星出现。

秃鹫-生活习性

习性:食尸体但也捕捉活猎物。进食尸体时优先于其他鹫类。常与高山兀鹫混群。高空翱翔达几个小时。

秃鹫-别名俗名

狗头雕 狗头鹫 夭勒 座山雕

秃鹳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秃鹳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秃鹳-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硕大(110厘米)的黑白色鹳。嘴特形大。两翼、背及尾黑色,下体及领环白色,裸出的头部及喉部粉红,颈裸露部分黄色,头顶具白色绒羽。

虹膜—蓝灰;嘴—灰色;脚—深褐。

秃鹳-叫声

叫声:在巢区发出嗡嗡声,振翼有声,嘴叩击出啪哒声,其余时候无声。

秃鹳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秃鹳-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过去在海南岛、江西、云南及四川均有记录。在中国有否繁殖尚不确定,现于中国可能已绝迹或濒临绝迹。

秃鹳-生活习性

习性:喜多草的湿地、泥滩及红树林。有时见于与其他鹳甚至雕雕一起随热气流翱翔。

黑兀鹫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黑兀鹫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黑兀鹫-外形描述

描述:体大(80厘米)的黑色鹫。头、颈及腿红色和白色翎颌为识别特征。亚成鸟褐色浓重,裸露部分粉红而非红色。飞行时尾短,呈楔形,体侧白,次级飞羽基部具灰白色线条。幼鸟尾下覆羽偏白,并可外露下背的近白色部分。滑翔时两翼平端,翼尖略向下;高空翱翔时两翼仅稍微上扬。

虹膜—褐色;嘴—黑色,蜡膜红色;脚—红色。 。

黑兀鹫-叫声

叫声:粗哑呱呱叫声发展成尖声乱叫。交配时啸鸣。叫声欣赏:→黑兀鹫叫声

黑兀鹫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黑兀鹫-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甚稀少。在云南极西南部有记录,可能在西藏东南部有分布。

黑兀鹫-生活习性

习性:高空翱翔于高至海拔1500米的开阔多沼泽平原。与其他食腐鸟类一起进食。

本文Hash:20df263d385773d9f2402462d86fc86dce78428c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