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戴氏火背鹇(学名:Lophura diardi,英文名:Siamese Fireback)是雉科鹇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戴氏火背鹇
拉丁学名:Lophura diardi
英文俗名:Siamese Fireback
命名作者:Bonaparte, 1856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鹇属(Lophura)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戴氏火背鹇:形态特征图
地理分布
戴氏火背鹇:雄鸟
分布于东南亚。
戴菊的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
戴菊(学名:Regulus regulus,英文名:Goldcrest),属雀形目戴菊科戴菊属。通常独栖于针叶林的林冠下层。 加入迁徙鸟潮。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 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戴菊
拉丁学名:Regulus regulus
英文俗名:Goldcrest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戴菊科(Regulidae)
中文属名:戴菊属(Regulu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8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戴菊
体型娇小(9厘米)而色彩明快的偏绿色似柳莺的鸟。翼上具黑白色图案,以金黄色(雌鸟仅有金黄色)或橙红色(雄鸟除金黄色以外,还具有橙红色)的顶冠纹并两侧缘以黑色侧冠纹为其特征。上体全橄榄绿至黄绿色;下体偏灰或淡黄白色,两胁黄绿。眼周浅色使其看似眼小且表情茫然。不可能与任何一种中国的柳莺混淆。
各亚种细部有别。亚种coatsi较其他亚种色浅;japonensis较深,颈背灰色较重且翼上白色横纹宽;himalayensis的下体较白;sikkimensis较himalayensis而色深,绿色较重;而yunnanensis的体色更深,绿色更重,下体皮黄,两胁灰色;tristis几无黑色侧冠纹,下体较黯淡。
幼鸟无头顶冠纹,与部分Phylloscopus属柳莺可能混淆,但无过眼纹或眉纹,且头大,眼周灰色,眼小似珠。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偏褐。
叫声:尖细高音sree sree sree。告警时发出重音tseet。鸣声为高调的重复型短句,至华彩乐段收尾。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戴菊和台湾戴菊的区别:两者外形差异很大,容易辨识。台湾戴菊是台湾的特有鸟种。
戴菊,雄鸟
台湾戴菊
外形特征
戴菊
习性:通常独栖于针叶林的林冠下层。加入迁徙鸟潮。
习性很象柳莺,总是不静止的穿行于松树枝间,寻找食物。除在育雏时暗和雏鸟一起外,很难见到有 集群活动,多成对在一起,或者互不远离。在飞行和寻食时,总了出吱吱中声,声音很微弱,似老鼠的 吱吱声。以昆虫为食。数量远比柳莺少,不易见到。
地理分布
戴菊
分布范围:古北界,从欧洲至西伯利亚及日本,包括中亚、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国。
分布状况:常见于多数温带及亚高山针叶林。亚种coatsi越冬于南山且可能在阿尔泰山;japonensis为留鸟或夏季繁殖鸟于中国东北,越冬至华东和台湾;sikkimensis 为留鸟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中国西部及西藏南部;yunnanensis于甘肃南部及陕西南部经四川至云南;tristis于新疆西北部天山。
亚种分化
戴菊
1、戴菊东北亚种(学名:Regulus regulus japon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 东北、河北、河南、西至甘肃和青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2、戴菊青藏亚种(学名:Regulus regulus sikkim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青海、甘肃、西藏等 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
3、戴菊新疆亚种(学名:Regulus regulus trist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青海等地。该物种 的模式产地在Turkestan。
4、戴菊西南亚种(学名:Regulus regulus yunnan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 、贵州、云南、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
火冠戴菊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亚种分化
火冠戴菊(学名:Regulus ignicapilla或Regulus ignicapillus)是戴菊科戴菊属的鸟类。,英文名为 Firecrest 或 Common Firecrest,故又叫普通火冠戴菊。注:因为台湾戴菊(学名:Regulus goodfellowi)和普通火冠戴菊的英文名称分别是“Flamecrest”和“Firecrest”,所以,这两种戴菊在中国都简称为“火冠戴菊”,但实际这是两个同一属的不同物种,台湾戴菊是台湾特有种,以后应避免称台湾戴菊为火冠戴菊。普通火冠戴菊体型娇小似柳莺,头部拥有一条黑色的眼条纹,长长的白色眼眉,冠部颜色明亮,雌性为黄色,雄性为橙色。以昆虫为食。声尖细而高。
中文学名:火冠戴菊
拉丁学名:Regulus ignicapilla
英文俗名:Common Firecrest
命名作者:Temminck, 1820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戴菊科(Regulidae)
中文属名:戴菊属(Regulus)
繁殖区:古北界 : w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火冠戴菊
普通火冠戴菊为戴菊科戴菊属的鸟类,体型娇小似柳莺。体长约9厘米,翼展14-16厘米,体重5–7克。背部为青铜色,肩部为明亮的橄榄绿色。头部拥有一条黑色的眼条纹,长长的白色眼眉。冠部颜色明亮,雌性为黄色,雄性为橙色。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普通火冠戴菊和金冠戴菊的区别:两者具有相同的尺寸和重量,相互关系密切,在光线良好的条件下,还是可以区分的,白眉与黑眼纹在成鸟更强调了头部的颜色彩带。另一方面,较低的部分是比金冠戴菊更白,其他方面,普通火冠戴菊的肩膀上有青铜色,翅膀上有双白带纹。
普通火冠戴菊和台湾戴菊的区别:两者虽然有时被混用名称“火冠戴菊”,但实际上外形区别很明显。
金冠戴菊
台湾戴菊
生活习性
火冠戴菊
栖息环境:常见于多数温带及亚高山针叶林,独栖于针叶林林冠下层。分布于海拔2000至3000米的针叶林及山地林间。其栖息范围比金冠戴菊小得多。虽已有向北扩展的趋势,但仍然集中在欧洲的西南部,除了西欧和中欧的地中海地区。普通火冠戴菊偏好针叶树林,也相当普遍的栖息于任何树木繁茂的阔叶林,混交林,茂密的灌木丛,灌木丛公园,沼泽地橡树林和常绿的树木繁茂的地区。
以昆虫为食。声尖细而高。常与山雀及其他种类混群。冬季下至较低海拔。行为和金冠戴菊类似,在冬季可以加入到山雀和其他小型鸟类的群体。鲜艳的头部色彩在茂密的植被中,可以在同一物种的成员之间达到沟通的作用,尤其是在繁殖季节。
在法国,这种鸟是留鸟,但中欧的一些物种会迁移到地中海,黑海,北非的海岸。
地理分布
火冠戴菊
分布于中国,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法国,德国,直布罗陀,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马其顿,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马耳他,黑山,摩洛哥,荷兰,波兰,葡萄牙,俄罗斯联邦,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英国旅鸟:埃及,黎巴嫩 原产地不确定:阿塞拜疆,利比亚。
生长繁殖
火冠戴菊
繁殖季节从4月到8月。每年可能育1 至2 窝。普通火冠戴菊会筑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巢,巢球壁厚,在巢的上方打开一个洞口进入,巢由泡沫和毛绒植被,动物毛发,蜘蛛网和羽毛构成。被放置在针叶树的主干或分枝上。筑巢的任务将全部由雌鸟完成,而雄鸟只是给予简单的支持。
在7月至9月会产下白色的卵,孵化持续14至16天。小鸟孵化后离巢期约19至24天,幼鸟的羽毛会保留3个月。
亚种分化
火冠戴菊
普通火冠戴菊共4个亚种:
1、普通火冠戴菊指名亚种Regulus ignicapilla ignicapilla
2、普通火冠戴菊非洲亚种Regulus ignicapilla balearicus
3、普通火冠戴菊克里木半岛亚种Regulus ignicapilla tauricus
4、普通火冠戴菊高加索亚种Regulus ignicapilla caucasicus
本文Hash:131b333ea9c80f658394d7c281e5b7fbd72e2a73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