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胸黑吸蜜鸟的简介、地理分布

导读: 鸟种简介 地理分布

带胸黑吸蜜鸟的图片

带胸黑吸蜜鸟(学名:Cissomela pectoralis,英文名:Banded Honeyeater)是吸蜜鸟科带胸黑吸蜜鸟属的鸟类。

带胸黑吸蜜鸟,吸蜜鸟科(Meliphagidae),雀形目动物。

中文学名:带胸黑吸蜜鸟

拉丁学名:Cissomela pectoralis

英文俗名:Banded Honeyeater

命名作者:Gould, 184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吸蜜鸟科(Meliphagidae)

中文属名:带胸黑吸蜜鸟属(Cissomela)

繁殖区:澳洲界 : n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带胸黑吸蜜鸟
带胸黑吸蜜鸟带胸黑吸蜜鸟(Banded Honeyeater ) 中文名:带胸黑吸蜜鸟

拉丁名:Certhionyxpectoralis

英文名:BandedHoneyeater

地理分布

带胸黑吸蜜鸟(BandedHoneyeater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岛及其附近的岛屿。)

林吸蜜鸟的简介、地理分布

林吸蜜鸟(学名:Meliphaga montana,英文名:Forest Honeyeater)是吸蜜鸟科吸蜜鸟属的鸟类。

林吸蜜鸟,吸蜜鸟科(Meliphagidae),雀形目动物。

中文学名:林吸蜜鸟

拉丁学名:Meliphaga montana

英文俗名:Forest Honeyeater

命名作者:Salvadori, 1880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吸蜜鸟科(Meliphagidae)

中文属名:吸蜜鸟属(Meliphaga)

繁殖区:澳洲界 : New Guine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名:林吸蜜鸟

拉丁名:Meliphagamontana

英文名:ForestHoneyeater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黑翅吸蜜鹦鹉的简介、简介、地理分布、生长繁殖

黑翅吸蜜鹦鹉的图片

黑翅吸蜜鹦鹉(学名:Eos cyanogenia)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鸟种简介

【物种名称】 黑翅吸蜜鹦鹉

【又名】

【拉丁学名】 Eos cyanogenia

【英文名称】 Black-winged Lory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吸蜜鹦鹉族

鸟种简介

黑翅吸蜜鹦鹉
黑翅吸蜜鹦鹉

身长:30公分(12吋)

亚种:目前并没有已知亚种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大多为亮丽的红色,眼睛上方和後方分布一块很宽的深蓝色羽毛,腹胁两侧有一块黑色的羽毛;翅膀上方覆羽、肩膀、主要飞行羽、尾羽中间以及大腿均为黑色;鸟喙和眼睛之间带有一小块黑色;鸟喙橘红色,虹膜橘红色。

栖息环境和习性:黑翅吸蜜主要栖息於沿海地区,会定期前往椰子园活动;他们会尽量避免在岛中的山区森林活动。他们在繁殖季通常都会成对活动,或是组成小群体漫游活动;生性相当活泼喜欢彼此社交,有时候也会前往邻近村落区活动,飞行的速度相当快,会发出高频率的尖叫声,因此相当显而易见。

食物:黑翅吸蜜主要以花朵、花蜜、小浆果、水果等为食。

地理分布

新几内亚和附近的岛屿

生长繁殖

他们在野外详细的繁殖纪录不详;人工豢养的黑翅吸蜜难度很高,因此资料相当有限,可以提供25*25*35公分的厚木巢箱。他们一次会产下2枚卵,孵化期为25到28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11周。

本文Hash:c4f718e4e6fdc4cb196289e3e4ced293adb99fec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