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腹啄花鸟的地理分布、详细介绍

导读: 地理分布 详细介绍

橙腹啄花鸟的图片

橙腹啄花鸟(学名:Dicaeum trigonostigma,英文名:Orange-bellied Flowerpecker)是啄花鸟科啄花鸟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橙腹啄花鸟

拉丁学名:Dicaeum trigonostigma

英文俗名:Orange-bellied Flowerpecker

命名作者:Scopoli, 178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啄花鸟科(Dicaeidae)

中文属名:啄花鸟属(Dicaeum)

繁殖区:东洋界 : Bangladesh to Borneo and Philippine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地理分布

拉丁文学名:Dicaeum trigonostigma

详细介绍

啄花鸟科(Dicaeidae) 啄花鸟科包括主要分布于东洋界少数分布于大洋洲的啄花鸟和主要分布于大洋洲的啄果鸟等,它们是旧大陆体型最小的鸟类,嘴小,先端有细小锯齿,羽毛色彩华丽而闪光,性情活泼。

啄花鸟科(Dicaeidae),啄花鸟是旧大陆体型最小的鸟类,嘴小,先端有细小锯齿,羽毛色彩华丽而闪光,性情活泼,喜跳跃于开花树冠的上层,食昆虫,花蜜和果实等,有传粉作用,常被误认为大型蜂类。啄花鸟分布于东洋界及澳洲界,有58种,我国有1属6种。

花腹绿啄木鸟的简介、外形特征、食性、生长繁殖、叫声、地理分布、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花腹绿啄木鸟的图片

花腹绿啄木鸟(学名:Picus vittatus,英文名:Laced Woodpecker)是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鸟类。

花腹绿啄木鸟体约30厘米,绿色。 分布于孟加拉、东南亚至苏门答腊及爪哇。

中文学名:花腹绿啄木鸟

拉丁学名:Picus vittatus

英文俗名:Laced Woodpecker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8

中文目名:鴷形目(Piciformes)

中文科名:啄木鸟科(Picidae)

中文属名:绿啄木鸟属(Picus)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to Jav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3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鸟种简介

花腹绿啄木鸟
花腹绿啄木鸟

中文名称:花腹绿啄木鸟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Vieillot,1818

拉丁文名: Picus vittatus

外形特征

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的绿色啄木鸟。雄鸟顶冠红色,雌鸟黑色;背绿;腰黄;尾黑;初级飞羽黑色具白色条纹;喉皮黄;胸皮黄而具明显的绿色羽缘花纹;黑色的过眼纹及颊纹杂白;颊蓝灰。

虹膜-红色;嘴-黑色;脚-近绿。

花腹绿啄木鸟雄鸟顶冠为红色。虹膜为红色。颊为蓝灰色,有杂白色颊纹。过眼纹为黑色。嘴为黑色。喉为皮黄色。胸为皮黄色,有明显的绿色羽缘花纹。初级飞羽为黑色,有白色条纹。背为绿色。腰为黄色。雌鸟顶冠为黑色。虹膜为红色。颊为蓝灰色,有杂白色颊纹。过眼纹为黑色。嘴为黑色。喉为黄皮色。胸为皮黄色,有明显的绿色羽缘花纹。初级飞羽为黑色,有白色条纹。背为绿色。腰为黄色。

花腹绿啄木鸟叫声响亮。

食性

花腹绿啄木鸟以昆虫为食。

生长繁殖

花腹绿啄木鸟为卵生,营巢于树洞中。

叫声

尖厉的kweep叫声, 渐下抑。

地理分布

孟加拉、东南亚至苏门答腊及爪哇。

地理分布

亚种eisenhoferi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高至海拔200米的适宜生境内为地方性常见。

生活习性

见于开阔林地及人工林。于地面、倒木或竹林取食。

花腹绿啄木鸟为留鸟。

红眼绿鹃的地理分布、详细介绍

红眼绿鹃的图片 

地理分布

拉丁文学名:Vireo gilvus

绿鹃科(Vireonidae)

详细介绍

绿鹃是栖息于森林或树丛中的小型鸣禽,绿鹃是栖息于森林或树丛中的小型鸣禽,上体多灰绿色,下体多白色或黄色,以昆虫为食,有些种类嘴似莺而较厚,另一些种类嘴似伯劳。绿鹃分布于美洲,迁徙时偶尔会进入其它洲,共有约4属44种。

本文Hash:44b2cf008a03981a53c46e561db8b3422ba7c9cf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