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鹦鹉的概况、外形特征、雌雄区别、外型、生活习性、食性、饲养、生长繁殖、辨别年龄、保护现状、相关词条、参考资料

导读: 概况 外形特征 雌雄区别 外型 生活习性 食性 饲养 生长繁殖 辨别年龄 保护现状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超级鹦鹉的图片

超级鹦鹉身长大约40cm。雄鸟与雌鸟长相有差异,雌鸟额部无黄色羽毛。该鹦鹉的繁殖孵化期为19天,42天后羽毛长成。幼鸟与成年雌鸟相似,但红膜为褐色而非橙色。超级鹦鹉羽色鲜艳,外型相当雅致。不具有破坏性也不吵闹。

概况

超级鹦鹉
超级鹦鹉物种名称:超级鹦鹉

又名:巴拉班氏草原鹦鹉

拉丁学名:Polytelisswainsonii

英文名称:SuperbParrot/BarrabandParakeet

科属分类: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纽澳鹦鹉族

亚种:目前并无已知亚种

体长:40cm(15.5 吋)

分布:仅分布在澳洲新南威尔斯的内陆地区与维多利亚的北部。

超级鹦鹉
超级鹦鹉许多人刚见到超级鹦鹉的印象就是牠那优雅美丽的外表,这种澳洲长尾鹦鹉在国内的价位不高,但是在澳洲却是数量不多的鹦鹉,并受当地政府的法律保护,全球的数量可能只有5千只左右而且还在下降中,主要是因栖息地的破坏与人为捕捉;公鸟与母鸟的外表差异很明显,母鸟的前额与面颊没有如公鸟般的鲜黄羽色,脖子上也无红色兜状红羽,母鸟身上绿色的较公鸟暗且呈棕绿色,面颊有淡蓝色,喉部呈淡棕色,而超级鹦鹉幼鸟时期长的就像母鸟一般;因为新进口的超级鹦鹉折损率高,幼、成在台湾都不是很普遍,他们应被饲养于宽敞的鸟舍而非狭小的笼子内,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超级鹦鹉都是当作鸟类养殖的笼养鸟较多,很少作为 。

部分的超级鹦鹉会因过冬而有迁徙的行为,他们常栖息在尤佳利林间、灌木丛、农地、镇上、近水源区的森林、稀树草原区等地,他们是群居性的鹦鹉,活动与觅食的时候通常都会一小群的活动,群集的数量通常不会太多,常至尤佳利树上与草原找寻尤加利种子与草根种子食用,其它的天然食物还包括谷物、水果、浆果、花蜜及花苞等,活动或觅食时常和鸡尾鹦鹉(玄凤)与黄玫瑰鹦鹉(黄草)聚集在一起。

外形特征

超级鹦鹉
超级鹦鹉身长:40厘米

平均寿命:15年

两性差异:雌鸟额部无黄色羽毛

繁殖:孵化期19天,42天后羽毛长成。

幼鸟:与成年雌鸟相似,但虹膜为褐色而非橙色。

头部:由头部的黄羽毛可以很容易的区分雌鸟和雄鸟。

喉部:喉部鲜艳的红羽毛与头部的黄羽毛形成对比。

雌雄区别

雄鸟羽色:腹侧部的绿色羽毛比翅膀的颜色浅。

面部:雌鸟面部的羽色不如雄鸟的鲜艳是雌、雄鸟最大的区别。有趣的是,雌鸟通常比雄鸟重。

雌鸟羽色:雌鸟腿部顶端有红色羽毛,尾羽尖端为红色。

外型

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颈部带有些浅蓝;公鸟前额、喉咙和脸颊为黄色;胸前有一条半圆形红色的羽毛环绕;翅膀外测主要飞行羽为蓝色;尾巴内侧黑色;鸟喙红色;虹膜橙黄。母鸟脸部没有黄色,胸前也没有红色的半圆型羽毛,脸部为蓝绿色,脸颊和喉咙为灰绿色;大腿橙黄色,虹膜黄色。幼鸟和母鸟体色相同,公幼鸟需要6到9个月才能长成像母鸟般体色。

生活习性

超级鹦鹉
超级鹦鹉超级鹦鹉主要栖息于沿著水流经过的森林地区,桉树灌木丛区、充满水源的平原草地等处。他们平时大多是群聚,鲜少成对单独活动,在繁殖季节会聚集相当庞大的数量;当繁殖季开始的时候,许多对鸟会聚集在一起,公鸟会组成小群体,到繁殖季后数对亲鸟会带著幼鸟组成一群结伴活动;在觅食的时候戒心并不很重,大多选在破晓和下午3-4点觅食,会集体到地面上饮水,并且觅食草类植物的种子,其他的时间大多待在树上。偶尔天气会决定他们迁移的路线,飞行的速度相当快,即使飞行很远的距离也能够维持相当的高度,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尖锐的叫声,类似鸡尾鹦鹉(Cockatiel)但是音量更深沉,在觅食的时候则比较安静,仅会发出轻柔的鸟语交谈声。

食性

超级鹦鹉主要以种子、草类植物种子、蓟、水果、浆果、坚果、花朵和花蜜等为食。偶尔会前往农耕区觅食成熟掉落下来的谷粒等,因此在当地很不受农民的欢迎。

饲养

刚进口的超级鹦鹉并不是很好饲养,可能常因气候、湿度等问题而生病或死亡,也常因台湾湿度高的关系而有眼睛感染的问题,刚引进饲养的时候避免在寒冷或温差大的季节,也要避免持续的风吹,最好能替他们做定期驱虫,但是在良好饲养照顾下,适应环境后也会变的强壮,他们并不吵杂,声音与鸡尾鹦鹉很相似,宜饲养在宽敞的鸟舍内,以一般2、3尺的笼子饲养很不理想,喜爱洗澡。

生长繁殖

超级鹦鹉
超级鹦鹉

繁殖期多在9至12月间,繁殖期间公鸟会持续与其族群一起觅食来喂食母鸟,繁殖时大多是6、7对筑巢在彼此附近,并不常发现单对繁殖的情形,一窝产4-6颗卵,孵化期约20天,5至6星期后幼鸟羽毛长成。

中国台湾成功的繁殖超级鹦鹉的案例不多,同于一般大型的澳洲长尾鹦鹉,繁殖笼舍以可供飞行的鸟舍为佳,以供其或得较足够的空间与运动量,一般用小型笼子的繁殖成功率并不高,宜使用较深的规格的巢箱或天然中空木头繁殖,母鸟约莫在1岁时成熟,公鸟则约于2岁时成熟,一窝约产4-6颗蛋,孵化期约20天左右,幼鸟在35-45天大时羽毛长成,幼鸟约在7-10个月时会完全长成如成鸟般的美丽羽色。

辨别年龄

超级鹦鹉
超级鹦鹉怎样辨别超级鹦鹉年龄?

一.从羽毛上看年龄小的鸟比年龄大的鸟体羽油光发亮,色彩也鲜艳些。

二.幼鸟趾脚上的皮肤比较细嫩,换羽1.2次后尚没有鱼鳞般状的皮,随年龄增长,鱼鳞斑状皮越来越明显,皮质也越来越厚。

三.年幼的鸟的腿,趾,爪的皮肤呈褐色,油亮且淡红,随年龄增长,褐红色彩逐渐淡化为白色。

四.小鸟的喙部颜色通常为鲜红色,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转为深红色。

保护现状

许多人刚见到超级鹦鹉的印象就是牠那优雅美丽的外表,这种澳洲长尾鹦鹉在国内的价位不高,但是在澳洲却是数量不多的鹦鹉,并受当地政府的法律保护,全球的数量可能只有5千只左右而且还在下降中,主要是因栖息地的破坏与人为捕捉;公鸟与母鸟的外表差异很明显,母鸟的前额与面颊没有如公鸟般的鲜黄羽色,脖子上也无红色兜状红羽,母鸟身上绿色的较公鸟暗且呈棕绿色,面颊有淡蓝色,喉部呈淡棕色,而超级鹦鹉幼鸟时期长的就像母鸟一般;因为新进口的超级鹦鹉折损率高,幼、成鸟在台湾都不是很普遍,牠们应被饲养于宽敞的鸟舍而非狭小的笼子内,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超级鹦鹉都是当作鸟类养殖的笼养鸟较多,很少作为 。

相关词条

环颈鹦鹉 无花果鹦鹉 麒麟鹦鹉 小绯胸鹦鹉蓝头鹦鹉 横斑鹦哥 白腹凯克鹦鹉 麦瑟米伦氏鹦鹉

参考资料

宠物世界:http://www.99pet.com/smalllist.jsp?ChannelId=4&InnerId=19&OuterId=250

纯绿鹦鹉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参考资料、相关词条

纯绿鹦鹉的图片

纯绿鹦鹉(学名:Cyanoramphus unicolor,英文名:Antipodes Parakeet)是鹦鹉科长尾鹦鹉属的鸟类。

纯绿鹦鹉,中文名字安特波地斯岛绿鹦鹉 、反极绿鹦鹉、绿鹦鹉。隶属于鸟纲 、鹦形目、鹦鹉科、新澳鹦鹉族。主要栖息于岛上浓密的波亚「Poa」野草丛区、和沿著海岸边的峭壁。

纯绿鹦鹉:(又名:反极绿鹦鹉)

纯绿鹦鹉.

拉丁文名称:Cyanoramphus unicolor

中文学名:纯绿鹦鹉

拉丁学名:Cyanoramphus unicolor

英文俗名:Antipodes Parakeet

命名作者:Lear, 1831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长尾鹦鹉属(Cyanoramphus)

繁殖区:澳洲界 : Antipodes Islands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名称类别

纯绿鹦鹉【中文名称】纯绿鹦鹉

【中文别名】安特波地斯岛绿鹦鹉 、反极绿鹦鹉、绿鹦鹉

纯绿鹦鹉
纯绿鹦鹉纯绿鹦鹉.

【拉丁学名】Cyanoramphus unicolor

【命名时间】Lear, 1831

【英文名称】Antipodes Parakeet、Antipodes Green Parakeet、Antipodes Island Parakeet

【科属分类】鸟纲 、鹦形目、鹦鹉科、新澳鹦鹉族

外形特征

纯绿鹦鹉纯绿鹦鹉身长28cm—31cm 。这种鹦鹉鸟体大多为绿色;胸部、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均为黄绿色;翅膀外侧飞行羽为蓝紫色;鸟喙浅蓝灰色,尖端黑色;虹膜橙色。它们最具特点的是外形都有是绿色的,无论雌雄,从头部至全身几乎全部翠玉绿色,腹部是草绿色。翅的边缘有明亮美丽的深蓝色羽毛。喙和爪是铁灰色。

纯绿鹦鹉
纯绿鹦鹉纯绿鹦鹉.

地理分布

纯绿鹦鹉分布图栖息地:新西兰的安特波地斯岛(Antipodes Island)和附近的波兰(Bollen)岛上。相对一般的Unicolor长尾鹦鹉,这种纯绿鹦鹉是新西兰的 kakariki 家族中在野外相对数量较多的鹦鹉。距新西兰东南770公里的安特波地斯岛最多也最集中,这里生活着两种鹦鹉,一种是全身绿羽毛的纯绿鹦鹉,一种是有红冠的绿鹦鹉。其它周围的小岛也有分布,相对少许多。

纯绿鹦鹉
纯绿鹦鹉纯绿鹦鹉分布图

生活习性

纯绿鹦鹉纯绿鹦鹉主要栖息于岛上浓密的波亚「Poa」野草丛区、和沿著海岸边的峭壁。它们平时大多单独或是成对行动,有时候在繁殖季也会组成5只左右的小群体;它们生性大胆不怕人,因为安特波地斯岛荒无人烟,所以它们不懂得畏惧这种比掠食者还恐怖的动物;生性好奇活泼,当被惊扰的时候,会发出短促的鸣叫,然后忽然消失在浓密的植被丛中;纯绿鹦鹉的飞行的能力相当强,翅膀强而有力,大部分的叫声都相当轻柔,飞行的时候会伴随比较高频的叫声,因此很容易被发现。

纯绿鹦鹉
纯绿鹦鹉纯绿鹦鹉.

纯绿鹦鹉主要以波亚「Poa」的野草类植物、莎草、各式种子、花朵、浆果、死亡的企鹅和海鸥等动物的肉为食。

生长繁殖

纯绿鹦鹉纯绿鹦鹉在野外的繁殖季为11月到隔年1月。它们会将巢筑在浓密草丛下方的地洞中,可以深达一米,就像兔子一般。一次会产下2枚卵。人工豢养的纯绿鹦鹉繁殖难度并不高,它们一岁就已经具有生殖能力,但是最好还是等到它们两岁以後再进行繁殖较妥。人工豢养的纯绿鹦鹉一次会产下5枚卵,孵化期为26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35天。

保护现状

纯绿鹦鹉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易危(VU)。

纯绿鹦鹉
纯绿鹦鹉纯绿鹦鹉.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一 1级鸟类鹦鹉。

参考资料

http://www.sunature.com/ziliao/list.asp?id=7497

http://www.iucnredlist.org/details/142511/0

东篱小菊译编

全部图片网址

纯绿鹦鹉分布图

相关词条

鸟类,鸟纲,动物,鹦形目,鹦鹉科

波斑鸨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保护现状、生存状况、相关资料

波斑鸨的图片

波斑鸨(学名:Chlamydotis macqueenii,英文名:Macqueen’s Bustard)是鸨科波斑鸨属的鸟类。

波斑鸨(学名:Chlamydotis macqueeni)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共有3个亚种。体型较大鸨为小,外形似鸡,但仅具3趾。头顶有羽冠,颈侧有松散的羽束,下颈部羽束延长。下体自胸以下为白色,两胁有黑色横斑。初级飞羽基部有大的白斑,飞翔时十分明显。两性羽色相似,但雌鸟体型较雄鸟为小,颈侧的饰羽也较少。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 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十分善于奔跑,主要吃野草,也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分布于印度及阿尔泰地区,冬季到西欧、东埃及,印度西北部和中国。

中文学名:波斑鸨

拉丁学名:Chlamydotis macqueenii

英文俗名:Macqueen’s Bustard

命名作者:Gray, JE, 1832

中文目名:鸨形目(Otidiformes)

中文科名:鸨科(Otididae)

中文属名:波斑鸨属(Chlamydotis)

繁殖区:古北界 : Middle East to c Chin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96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波斑鸨
波斑鸨波斑鸨是大型陆栖鸟类。体长55~70厘米。体形介于大鸨和小鸨之间,而且雄鸟和雌鸟的羽色相似。上体为沙皮黄色,头部和颈部的颜色较淡,背部具有黑色斑点,头上具有黑白二色的长形羽冠。颈侧具有垂直向下的黑色和白色长形饰羽悬挂于胸前,而大鸨和小鸨均没有这种饰羽。胸部至尾下覆羽为白色。飞羽为黑色,初级飞羽的基部有大块的白斑,飞翔时极为明显。幼鸟斑纹较多。虹膜金黄色,上嘴黑色,下嘴绿色或角黄色。脚和趾绿色、铅色或褐黄色。

地理分布

波斑鸨
波斑鸨

波斑鸨分化为3个亚种,中国仅有中亚亚种,分布于新疆北部和西部天山(繁殖鸟,旅鸟),内蒙古巴彦卓尔盟乌拉特后旗也有少量分布并繁殖;此外,偶尔还见于河北博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等地,可能是迷鸟或夏候鸟。国外见于印度及阿尔泰地区,冬季到西欧、东埃及和印度西北部。

波斑鸨在19世纪时还遍及整个欧洲,北抵瑞典、芬兰,60年代初还见于英国。但由于过度猎捕和生境的恶化,使分布区缩小,数量减少,近来却仅见于加那利群岛、西班牙、西撒哈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以色列、约旦、叙利亚、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亚、蒙古和中国境内。

生活习性

波斑鸨和其他鸨一样,是开阔而荒漠地带鸟类,在新疆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亦见于草原和荒漠中。它们常集合3~4只或12只左右小群。

波斑鸨
波斑鸨波斑鸨波斑鸨(雄性繁殖羽)

波斑鸨性情胆怯而机警。平时行动缓慢但善于奔跑。遇到危险时一般不起飞,而是迅速地跑开,蹲下藏匿于草丛中,只有迫不得已时才起飞。起飞时需要首先在地面上进行助跑。飞行的速度较慢,而且距离地面较低。飞行时沉寂无声,两翅煽动有力。

体形略似鸵鸟,但能飞翔。上体棕色,杂以黑色虫纹斑;翅灰白,飞羽黑色;头颈和前胸深灰,头颈部满被细长的毛状纤羽,在喉侧尤为发达,突出如须;下体大致近于白色;腿长而粗壮,仅具前3个脚趾,趾爪形扁似指甲;嘴色铅黑,脚和趾暗黑色;具有喉囊,雄鸟的喉囊在发情期甚为发育,能充气鼓起,露出裸皮。受惊时头下低、弓背,尾羽向上展开呈扇状,双翅半张开,腕关节向下,嘴里发出“哈哈”的喘气声,其目的是想吓退来犯者,不让来犯者靠近。

如果敌害十分强大,就立即起飞,使之难于接近。由于体重较大,平常起飞时需要在地上小跑几步,助跑时头部抬起,嘴向前伸水平位,颈稍弓向前上方倾斜,双翅展开,重心前倾,双脚有节奏地向前大步跨出,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快,其煽动双翅的频率也加快,直至双脚离开地面飞起。但在紧急情况时可以直接飞起。飞行时颈、腿伸直,两翅平展,两腿向后伸直于尾羽的下面,翅膀扇动缓慢而有力,飞行高度不算太高,但飞行能力很强,在迁徙的途中常采用翱翔的方式,所以它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如果有其他同类进入领地或者争夺配偶时,双方就会发生争斗,先是缓慢地接近,彼此以颈交握,用胸部互相推挤对抗,如有一方退却,另一方便紧随其后,继续驱赶,直至将其赶出领地。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就双双将头低下,靠近地面,双翅半展,肩部放低,肩羽和覆羽耸立,尾羽上翘,并向前立起呈扇状,露出白色羽毛,彼此靠近之后互相啄咬对方的嘴。

波斑鸨的食物很杂,主要吃植物的嫩叶、嫩芽、嫩草、种子以及昆虫、蚱蠓、蛙等动物性食物,特别是象鼻虫、油菜金花虫、蝗虫等农田害虫,有时也在农田中取食散落在地的谷粒等。觅食的时候头后部向上抬起,嘴尖向下,两眼注视地面,不时地转动头部,观察地面的昆虫、其他小动物和植物种子等。吃草时常常先用嘴将草咬住,颈向后缩,再用力抬头,将草拔断,然后吞下。有时伴随着两脚向前用力蹬地,身体向后退,双翅微展或半展。饮水时身体微蹲或用跗跖跪于地面,头部低下,将嘴插入水中,微微张开,然后将头抬起,嘴尖向斜上方,大约呈45度角,同时咽部快速运动,将水咽下,整个过程就象用匙从水中取水一样。

生长繁殖

波斑鸨
波斑鸨波斑鸨4~7月繁殖。成对营巢于草原盐碱地上,荒漠和半荒漠中具有稀疏植物的沙丘上以及草原岩石地区。通常置巢于稀疏的植物丛间。一般有小灌木和杂草掩蔽。巢只是一个浅坑,里面没有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2~4枚。卵为橄榄绿色,具乌黑色的斑点。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雌鸟孵卵。雏鸟为早成性。

4月,正是波斑鸨恋爱的时节。一只雄性的波斑鸨将头上的羽毛、前胸的饰羽朝上微微翻起,停落一两秒后,头一缩,脖子变成了S形。之后,两只翅膀、尾巴朝后高高地翘起,从正面看,好似一个圆溜溜的大白球。这就是雄性波斑鸨吸引雌性波斑鸨注意的典型动作。

筑巢、孵化、抚育幼鸟,全由雌性波斑鸨承担。一只雌性波斑鸨可以一整天不吃不喝。23天后,小宝宝就出生了。它们喜欢吃荒漠上各种植物的嫩叶、小虫,戈壁滩里的沙狐、狐狸是它的大敌。

保护现状

波斑鸨
波斑鸨CITES濒危等级:附录I

生效年代:1997

IUCN濒危等级:易危

生效年代:1996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

生效年代: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未定

生效年代:1996

保护现状

波斑鸨
波斑鸨环境污染:农业机械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直接威胁繁殖期的大鸨、鸨卵和幼鸨。

栖息地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使大鸨丧失适宜的栖息地。农业机械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直接威胁繁殖期的波斑鸨、鸨卵及幼鸨。人类各项生产活动干扰,间接影响鸨的繁殖。在草原及农田附近架设电力线使波斑鸨经常撞线死亡。

过度捕猎:偷猎波斑鸨的问题还是无法排除的。对大鸨威胁较大的,是关中民俗——“细狗撵兔”。

种内生物学特点:由于波斑鸨营巢于地面,卵极易受到人和其它动物的破坏,因此增加了卵的巢内损失,引起数量减少。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波斑鸨去毛及内脏、炼油脂,补肾壮阳,解毒益气、润泽肌肤。因此被利用。

生存状况

波斑鸨
波斑鸨波斑鸨幼鸟

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波斑鸨生活栖息的主要地方。每年九、十月间,波斑鸨从这里出发,经中国阿拉山口、塔城盆地到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最终到达阿富汗、巴基斯坦南部和伊朗等国,在那里渡过漫长的冬季。春天再按原路返回中国新疆的木垒。在木垒“娶妻生子,养育成人”。波斑鸨有沙黄色的羽毛,上面均匀地洒满褐色斑点;整个身体与秋天的原野同色,只有头上的饰羽黑白分明。波斑鸨永远是沉默的,远古的文献中称它们为“哑巴鸟”。它们相互间的交流只能靠眼睛。

1994年,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专家应邀参加昌吉州珍稀动物调查时,在木垒县发现了它。当时,当地许多世居此地的牧民均不知道自己的周围竟然还生长着这样一种世界珍贵的鸟。专家们花费了几个月时间,在几次都要放弃的情况下,终于在一天,发现了波斑鸨,证实了波斑鸨在中国的生长繁殖。

波斑鸨在全世界有三个亚种,分别为加纳利亚种、北非亚种和亚洲亚种。在中国,鸨类有三种:大鸨、小鸨和波斑鸨。而在这之前中国波斑鸨的记载很少,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生长生活情况。新疆发现波斑鸨的消息无疑让世界吃了一惊。1997年春天,来自世界5个国家的20多位专家,开始在新疆木垒县寻找波斑鸨。一个关注波斑鸨的高潮由此开始了。

专家们将卫星发射器用胶带缠在波斑鸨的背部,用来监测它们的生长生活情况。发现波斑鸨的种群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艰难。6年的考察发现,波斑鸨在新疆数量最多,达到2000多只。新疆是它们一个安静的繁殖区域。波斑鸨最大的危险来自于越冬地。

中亚国家有驯养猎隼的习性和传统习俗,那里的人们喜欢用波斑鸨来训练猎隼。猎隼有个特点,用什么动物训练它就会捕捉什么。波斑鸨在那里成了猎隼捕捉的对象。专家们的观察也表明,从新疆迁徙到中亚越冬地的波斑鸨返回率较低。专家们预计,按这种状况,波斑鸨大约在10年以后,它那美丽的身姿就会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专家们呼吁,应尽快建设波斑鸨自然保护区,呼吁沿路各国加大保护波斑鸨的力度,阻止波斑鸨消失的速度,为人类留下更多的野生动物。

相关资料

波斑鸨
波斑鸨

2008年2月8日,从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抢救中心传来好消息,一只在渭河滩湿地受伤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波斑鸨,在该中心饲养人员精心照料下,取食和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只由兴平市阜寨乡千佛村村民赵军明在渭河滩地发现并成功救助的大鸨,终于有了自己的新家。元月30日上午11时左右,正在渭河摆渡的赵军明,看到一只不知名的“大鸟”受了伤,便将它抱回家中悉心救助。经多方打听,于2月1日下午,在与市野生动物管理保护部门取得联系后,他便将这只不知名的“大鸟”送到市林业局。经野生动物保护人员认定,此鸟为波斑鸨,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认为波斑鸨取食困难和精神状况不佳很可能是误食了有毒食物,导致轻微中毒。当晚,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人员立即将受伤的大鸨送到古沙河桥动物园,给大鸨喂养土霉素、葡萄糖和蔬菜等,进行消炎排毒,增加营养,促进波斑鸨恢复。第二天,立即送到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中心继续抢救。

英国最珍稀鸟类波斑鸨175年来首次在英下蛋。英国自然资源保护学家表示:英国的一只波斑鸨在今年春天下了两颗蛋,这是自1832年以来,这种飞鸟首次在英国下蛋。大鸨被称作英国所有鸟类中最大、最高贵和最珍稀的种类。175年前在英国绝迹 。据英国《泰晤士报》24日报道,大鸨是世界上最重的飞鸟。它的体重可达13.5公斤,身高可达1.2米,翼展可达2.4米。一位19世纪的鸟类学家曾将这种飞鸟称为“英国所有鸟类中最大、最高贵和最珍稀的种类”。 然而,由于数量很少,加上肉质鲜美,这种飞鸟在19世纪成为猎人热衷的目标,早在175年前,就已在英国绝迹。

退休警察大卫·沃特斯是英国大鸨协会的负责人,从2004年起,他每年都从俄罗斯进口25至40只波斑鸨幼鸟,希望通过一个“10年引进计划”,使这种珍贵的鸟类在英国重新生活。其中一只大鸨在今年春天下了两个蛋。虽然这两颗蛋没有被孵化出来,但鸟类学家认为,这两颗蛋的出现足以表明,这种珍贵的鸟类很快就能成功地在英国繁殖下去。鸟类学家估计,这种珍贵的鸟类上一次在英国下蛋还是1832年的事情。因此,这两颗波斑鸨蛋可以说是175年来首次在英国出现的波斑鸨蛋。沃特斯没有透露这两颗蛋的具体位置,只表示这只“大鸨妈妈”是在今年春天把这两颗蛋下在一个平原上的。在此之前,这个消息一直被当作秘密严加保守,以防小偷偷走它们。被当作秘密严加保守。

本文Hash:7733da53b58c1716508988b8dc7e906b5acb5163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