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名称类别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黄翅斑鹦哥(学名:Brotogeris chiriri,英文名:Yellow-chevroned Parakeet)是鹦鹉科纯色鹦哥属的鸟类。
黄翅斑鹦哥所属脊索动物门,分布于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南部、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区。
中文学名:黄翅斑鹦哥
拉丁学名:Brotogeris chiriri
英文俗名:Yellow-chevroned Parakeet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8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纯色鹦哥属(Brotogeris)
繁殖区:南美洲 : e, se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物种名称】黄翅斑鹦哥
【中文别名】
【拉丁学名】Brotogeris chiriri
【命名时间】Vieillot, 1818
【英文名称】Yellow-chevroned Parakeet
【科属分类】鸟纲 、鹦形目 、鹦鹉科、斑翅鹦鹉属
外形特征
黄翅斑鹦哥这种鹦鹉外表相当可爱,体长在25厘米左右。其寿命可达二三十年。是既可爱又安静的小型鹦鹉。该鹦鹉通体大部分亮绿色,布满黄绿色斑纹羽毛,喙红色有腊质感,翅膀颜色比体羽深,合拢翅膀时上侧边缘有一道金黄色羽毛,当鸟在飞行中也非常清楚。
地理分布
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南部、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生活环境
栖息在各种林地内,干燥的森林、热带林区、黄翅斑鹦哥灌木丛、农垦区,栖息地多为低海拔地区,偶尔在1000多公尺以上的地区也能瞥见其踪迹;一般多成对或10几只一起活动与觅食,偶尔会上百只群集,也会与其它鹦哥如锥尾鹦鹉(Conure)、派翁尼斯鹦鹉属(Pionus)一起群聚活动,喜爱在树冠层间活跃地玩耍,动作敏捷,鸟群声音通常很明显而易发觉,常取食于花、种子、嫩芽、果实类、昆虫等。新引进的鸟儿在适应环境后即相当强健,能适应高温与寒冷的天气,
生活习性
喜爱水果类食物,食小谷类种子、黍穗、向日葵或小松果、绿色食物和水果等,尤其是时令浆果,它们特别爱吃向日葵种子。食物包括花、种子、嫩芽、果实类、昆虫等
生长繁殖
野外的斑翅鹦鹉多在一至三月间。 繁殖方式 卵生 母鸟一次繁殖月会产下4至6颗卵,幼鸟孵化期约为26天。
这种鸟养在有较多遮荫的笼舍里,它们不喜欢明亮的光线,还应提供巢箱供栖息。如果从幼鸟开始养起,将会发育成一个令人惊奇的宠物,不具攻击性。喜欢在雪中沐浴,下雪时会在笼中快乐的扇动翅膀,但笼养鸟在天气非常寒冷时,也需要额外提供保暖设施。繁殖时要提供巢箱和木屑,如果养了一群鸟,要把所有的巢箱都放在同一高度,以免引起争斗。窝卵数可多达8枚。
绣眼蓝翅鹦哥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绣眼蓝翅鹦哥(学名:Brotogeris cyanoptera,英文名:Cobalt-winged Parakeet)是鹦鹉科纯色鹦哥属的鸟类。
绣眼蓝翅鹦哥,喜爱水果类食物,食小谷类种子、黍穗、向日葵或小松果、绿色食物和水果等,尤其是时令浆果,它们特别爱吃向日葵种子。食物包括花、种子、嫩芽、果实类、昆虫等。分布于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南部、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中文学名:绣眼蓝翅鹦哥
拉丁学名:Brotogeris cyanoptera
英文俗名:Cobalt-winged Parakeet
命名作者:Pelzeln, 1870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纯色鹦哥属(Brotogeris)
繁殖区:南美洲 : w Amazoni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名称类别
【物种名称】绣眼蓝翅鹦哥
绣眼蓝翅鹦哥
【中文别名】绣眼蓝翅鹦鹉
【拉丁学名】Brotogeris cyanoptera
【命名时间】Salvadori 1891
【英文名称】Cobalt-winged Parakeet
【科属分类】鸟纲 、鹦形目 、鹦鹉科、斑翅鹦鹉属
外形特征
绣眼蓝翅鹦哥这种鹦鹉外表相当可爱,体形在20cm左右,其寿命可达二三十年。是既可爱又安静的小型鹦鹉, 通体亮绿色布满斑纹羽毛,喙红色有腊质感。翅膀呈蓝绿色,颜色比体羽深。颏柑橘色。翅膀边缘和翼下的掩蔽处是绿色。次级飞羽的掩蔽处呈紫蓝色。裸眼黑棕色,白眼圈。
地理分布
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南部、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生活环境
绣眼蓝翅鹦哥栖息在各种林地内,干燥的森林、热带林区、灌木丛、农垦区,栖息地多为低海拔地区,偶尔在1000多公尺以上的地区也能瞥见其踪迹;一般多成对或10几只一起活动与觅食,偶尔会上百只群集,也会与其它鹦哥如锥尾鹦鹉(Conure)、派翁尼斯鹦鹉属(Pionus)一起群聚活动,喜爱在树冠层间活跃地玩耍,动作敏捷,鸟群声音通常很明显而易发觉,常取食于花、种子、嫩芽、果实类、昆虫等。新引进的鸟儿在适应环境后即相当强健,能适应高温与寒冷的天气,
生活习性
喜爱水果类食物,食小谷类种子、黍穗、向日葵或小松果、绿色食物和水果等,尤其是时令浆果,它们特别爱吃向日葵种子。食物包括花、种子、嫩芽、果实类、昆虫等
生长繁殖
野外的斑翅鹦鹉多在一至三月间。 繁殖方式 卵生 母鸟一次繁殖月会产下4至6颗卵,幼鸟孵化期约为26天。
这种鸟养在有较多遮荫的笼舍里,它们不喜欢明亮的光线,还应提供巢箱供栖息。如果从幼鸟开始养起,将会发育成一个令人惊奇的宠物,不具攻击性。喜欢在雪中沐浴,下雪时会在笼中快乐的扇动翅膀,但笼养鸟在天气非常寒冷时,也需要额外提供保暖设施。繁殖时要提供巢箱和木屑,如果养了一群鸟,要把所有的巢箱都放在同一高度,以免引起争斗。窝卵数可多达8枚。
图伊鹦哥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图伊鹦哥(学名:Brotogeris sanctithomae,英文名:Tui Parakeet)是鹦鹉科纯色鹦哥属的鸟类。
图伊鹦哥
中文学名:图伊鹦哥
拉丁学名:Brotogeris sanctithomae
英文俗名:Tui Parakeet
命名作者:Statius Müller, 1776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纯色鹦哥属(Brotogeris)
繁殖区:南美洲 : Amazoni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物种名称】图伊鹦哥
【中文别名】
【拉丁学名】Brotogeris sanctithomae
【命名时间】Müller, 1776
【英文名称】Tui Parakeet feeding
【科属分类】鸟纲 、鹦形目 、鹦鹉科、斑翅鹦鹉属
外形特征
图伊鹦哥图伊鹦哥这种鹦鹉体形在17cm左右,其寿命可达二十年。是可爱的长尾小型鹦鹉。通体布满亮绿色羽毛,喙红色有蜡质感。翅膀颜色比体羽深。黄色前额,幼鸟眼睛黄色,成鸟眼睛的颜色更深,类似黑灰色。在眼睛向耳朵掩蔽处羽毛黑棕色。叫声噪杂快捷和重复。整个群的唧唧喳喳与虎皮鹦鹉类同。
地理分布
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南部、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生活环境
图伊鹦哥图伊鹦哥栖息在各种林地内,干燥的森林、热带林区、灌木丛、农垦区,栖息地多为低海拔地区,偶尔在1000多公尺以上的地区也能瞥见其踪迹;一般多成对或10几只一起活动与觅食,偶尔会上百只群集,也会与其它鹦哥如锥尾鹦鹉(Conure)、派翁尼斯鹦鹉属(Pionus)一起群聚活动,喜爱在树冠层间活跃地玩耍,动作敏捷,鸟群声音通常很明显而易发觉,常取食于花、种子、嫩芽、果实类、昆虫等。新引进的鸟儿在适应环境后即相当强健,能适应高温与寒冷的天气,
生活习性
喜爱水果类食物,食小谷类种子、黍穗、向日葵或小松果、绿色食物和水果等,尤其是时令浆果,它们特别爱吃向日葵种子。食物包括花、种子、嫩芽、果实类、昆虫等
生长繁殖
野外的斑翅鹦鹉多在一至三月间。 繁殖方式 卵生 母鸟一次繁殖月会产下4至6颗卵,幼鸟孵化期约为26天。
这种鸟养在有较多遮荫的笼舍里,它们不喜欢明亮的光线,还应提供巢箱供栖息。如果从幼鸟开始养起,将会发育成一个令人惊奇的宠物,不具攻击性。喜欢在雪中沐浴,下雪时会在笼中快乐的扇动翅膀,但笼养鸟在天气非常寒冷时,也需要额外提供保暖设施。繁殖时要提供巢箱和木屑,如果养了一群鸟,要把所有的巢箱都放在同一高度,以免引起争斗。窝卵数可多达8枚。鸟纲,鹦形目,鹦鹉科,鹦鹉,攀禽
本文Hash:493ad2f5157b746c500fcdab2e72c1aee5aff036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