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胸山鹧鸪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红胸山鹧鸪的图片

红胸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mandellii,英文名:Chestnut-breasted 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

红胸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mandellii)为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一般栖息于稠密的常绿树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不丹。

中文学名:红胸山鹧鸪

拉丁学名:Arborophila mandellii

英文俗名:Chestnut-breasted Partridge

命名作者:Hume, 1874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山鹧鸪属(Arborophila)

繁殖区:东洋界 : ne India to se Tibet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红胸山鹧鸪
红胸山鹧鸪红喉山鹧鸪雄鸟体长18—28厘米,体重220—340克;雌鸟体长25—30厘米,体重202—300克。额深灰色,宽而长的眉纹灰白色,一直延伸到颈侧,并杂有黑色斑点。眼周裸出的皮肤鲜红色。颏和上喉黑色,下喉棕红色。胸灰色。上体纯橄榄褐色,背部没有任何斑纹,但腰上有三角形黑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腿、脚红色。

地理分布

红喉山鹧鸪分布于中国云南,以及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地。白颊山鹧鸪在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部。

生活习性

红喉山鹧鸪栖息于低山丘陵和海拔3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针叶林以及林缘灌丛和高草丛中,尤以喜欢林下植被丰富的溪谷与河流两岸的常绿阔叶林。喜欢集群,常组成4—12只的小群活动。性情比较大胆。一般多在林下灌丛和草丛中活动。善于在地上迅速奔跑,多在林下灌丛中潜行,仅在危急和迫不得已时才起飞。

叫声为清晰响亮的单调哨音,发展成一连串的双音节的hu-hu, hu-hu……哨音,逐渐升高。对唱时配偶的叫声为快速的kew-kew-kew……声。

主要以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根、芽、浆果和种子为食,也吃甲虫、白蚁、蛴螬等昆虫和蜗牛、蛞蝓、蜈蚣等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4—6月份,营巢在海拔1500—4000米之间的山地森林中的林下地面上,利用地面天然凹坑或由雌鸟在地上刨一个小坑即成。巢周围多有茂盛的灌丛或林下植物遮掩而不易发现,但有时也在林下植物较稀疏的地方营巢而不甚隐蔽。每窝产卵4—5枚,最多可达8枚。卵的大小为33.4—44×26.6—33毫米。孵化期20—21天。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绿脚山鹧鸪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绿脚山鹧鸪的图片

绿脚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chloropus,英文名:Green-legged 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

绿脚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chloropus)为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分布于缅甸、老挝、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稠密常绿灌丛、燕麦地以及稀疏落叶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莫利埃提。

中文学名:绿脚山鹧鸪

拉丁学名:Arborophila chloropus

英文俗名:Green-legged Partridge

命名作者:Blyth, 1859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山鹧鸪属(Arborophila)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5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绿脚山鹧鸪
绿脚山鹧鸪

白颊山鹧鸪雄鸟体长28厘米;雌鸟体长25厘米,体重220克。额灰褐色。眼周裸皮鲜红色,黑色的眉纹延伸至颈侧,并与眼下方的黑带相连。颊和耳羽乳白色,形成一条宽阔的白色纵带。上体橄榄褐色,密被规整的黑色横斑。颏、喉黑色。上胸灰色,具大形黑色点滴状斑。腹部灰白色,胁部有大形点滴状白斑。

虹膜褐色或红褐色,嘴暗褐色或黑色,腿、脚红色或橙红色。

地理分布

绿脚山鹧鸪
绿脚山鹧鸪绿脚山鹧鸪分布图白颊山鹧鸪在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部。在中国仅见于云南西部的盈江。

生活习性

绿脚山鹧鸪
绿脚山鹧鸪

白颊山鹧鸪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喜欢在稀疏而潮湿的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中生活。常成群活动,群体大多由5一8只或10余只组成。善于在地上奔跑和行走,一般很少起飞。叫声为洪亮的哨音whew, whew重复许多次,以更尖更快的whew收尾。有时也发出清晰响亮的双哨音。群体散开时的联络哨音更是非常优美动听。

主要以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枝、嫩叶、芽、浆果和种子等为食,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

绿脚山鹧鸪
绿脚山鹧鸪繁殖期为4—6月份,营巢在海拔1500—4000米之间的山地森林中的林下地面上,利用地面天然凹坑或由雌鸟在地上刨一个小坑即成。巢周围多有茂盛的灌丛或林下植物遮掩而不易发现,但有时也在林下植物较稀疏的地方营巢而不甚隐蔽。每窝产卵3—5枚,最多为7枚。卵的大小为32.4—42.4×26.2—31.8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负责警戒。雏鸟孵出后不久即可随亲鸟活动。

保护现状

绿脚山鹧鸪
绿脚山鹧鸪自50年代末,这块雨林已被大量开垦种植橡胶树,原来自然景观已面目全非。加之,大批种植工人迁入,盖房、种菜、砍柴烧饭等又进一步毁林。因此,绿脚山鹧鸪的栖息地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如今,几乎看不到该珍禽的踪迹。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台湾山鹧鸪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保护现状、保护现状

台湾山鹧鸪的图片

台湾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英文名:Taiwan 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

台湾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为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俗名深山竹鸡,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主要栖息于深山茂密森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内部山地。

中文学名:台湾山鹧鸪

拉丁学名:Arborophila crudigularis

英文俗名:Taiwan Partridge

命名作者:Swinhoe, 1864

中文目名:鸡形目(Galliformes)

中文科名:雉科(Phasianidae)

中文属名:山鹧鸪属(Arborophila)

繁殖区:东洋界 : Taiwa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台湾山鹧鸪
台湾山鹧鸪台湾山鹧鸪雄鸟的体长为36厘米,体重311克;雌鸟体长25米,体重212克。体羽与海南山鹧鸪相似,额暗灰色,头顶橄榄褐色,头侧黑色而杂有白色羽毛。眼周栗褐色,外缘黑色。上体大致为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颏、颊、耳羽等都是白色,连成一条宽带。喉部鲜红色。颈部有黑色鳞状斑组成的宽阔横带。胸和两胁暗灰色,两胁有白色纵纹。腹部白色。嘴黑色,腿、脚红色。

地理分布

台湾山鹧鸪是我国的特产鸟类,分布于台湾的宜兰、台东、花莲等县境内的山地。

生活习性

台湾山鹧鸪
台湾山鹧鸪台湾山鹧鸪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原始阔叶林中,多在林下灌丛或草丛中活动,有时也出现于林缘灌丛与草丛,甚至出现于裸露的悬崖地带。善于隐蔽。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平时多呈2一3只的小群活动。活动多在林间地面上,晚上则栖息于树枝上。每当清晨和黄昏时刻,常发出一连串清晰而宏亮的叫声,且愈叫愈高,当叫到最高时,又会突然急降而下,重复鸣叫,鸣声似“咕噜,咕噜……丢鼓—丢鼓一(gurw, gurw)”声,越升越高至高潮时突然回落。由于鸣声清脆宏亮,很远就能听到,而且多是在清晨和黄昏固定时刻鸣叫,比较准时,所以当地群众称它为“时钟鸟”。

主要以植物种子、浆果、嫩芽、嫩枝、嫩叶等为食,也吃蚯蚓、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时常用脚在地上刨食。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4—6月份,营巢在海拔1500—4000米之间的山地森林中的林下地面上,利用地面天然凹坑或由雌鸟在地上刨一个小坑即成。巢周围多有茂盛的灌丛或林下植物遮掩而不易发现,但有时也在林下植物较稀疏的地方营巢而不甚隐蔽。每窝产卵6—8枚,卵白色而富有光泽,被有暗色云雾斑。卵的大小为40×30毫米。孵化期24天。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负责警戒。雏鸟孵出后不久即可随亲鸟活动。

保护现状

台湾山鹧鸪
台湾山鹧鸪作为食物被捕猎:因其易于饲养,且肉质鲜美,遂成野味店愿意收购的鸟类,故面临颇大的狩猎压力。

栖息地破坏:杀虫剂、木材生产和扩耕而造成的森林破坏。

保护现状

CITES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 2003年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未定 生效年代: 1996

保护现状

台湾山鹧鸪
台湾山鹧鸪保护措施:建议列为中国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现状调查:鉴于近期记录的缺乏,有必要开展一项范围广泛的调查,并特别评估台湾山鹧鸪在保护区的现状。

本文Hash:1ffc7b2a7c97fbf8f0e3096dbaa09b382d6b61c3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