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胸黑鵙的简介、外形特征、生长繁殖、地理分布

导读: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生长繁殖 地理分布

红胸黑鵙的图片

红胸黑鵙(学名:Laniarius atrococcineus,英文名:Crimson-breasted Shrike)是丛鵙科黑鵙属的鸟类。

红胸黑鵙(学名Laniarius atrococcineus),又名红胸黑伯劳,是非洲安哥拉南部至南非的一种鸟类。为纳米比亚国鸟。

中文学名:红胸黑鵙

拉丁学名:Laniarius atrococcineus

英文俗名:Crimson-breasted Shrike

命名作者:Burchell, 182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丛鵙科(Malaconotidae)

中文属名:黑鵙属(Laniarius)

繁殖区:非洲 : 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红胸黑鵙
红胸黑鵙红胸黑鵙

红胸黑鵙(英文名:Gonolek,学名:Laniariusatrococcineus),主要分布在非洲安哥拉南部至南非。种的拉丁名意思是“黑/红”,正是指它们羽毛颜色的特征。其头部背部褐色,翅膀有白斑,胸腹部为亮红色,在伯劳类中它也算非常漂亮的一种。它们是非洲另外两种丛林伯劳(非洲黑伯劳及东非的黑头黑伯劳)的近亲。最先是由?WilliamJohnBurchell于1811年在瓦尔河及奥兰治河附近发现。

外形特征

红胸黑鵙
红胸黑鵙红胸黑鵙

红胸黑鵙极度灵活,但往往会先闻其声。雄鸟及雌鸟的颜色相同,难以分辨。它们有一些头部黄色的形态,这个形态以往被认为是独立的物种。幼鸟呈褐色,有斑纹及斑点,喙也较为淡色。喜欢栖息在干旱的丛林。

红胸黑鵙于低海拔地区的寒冷季节会有季节性的迁徙。它们主要吃昆虫,经常飞到地面捕食蚂蚁或吃一些掉下来的水果。

生长繁殖

红胸黑鵙
红胸黑鵙红胸黑鵙

红胸黑鵙常常建巢于金合欢树上,通常筑成蜘蛛网状的巢。大部分的建筑工作在清晨完成。

产卵的季节是在8月至来年1月。从10至11月达到顶峰。一般产2-3个蛋,由雌雄鸟共同孵化约15天。小鸟大约18-20天后可以离开父母。尽管它们已经独立,但仍然会回到栖息地与它们的父母一起生活。

地理分布

红胸黑鵙分布在从安哥拉和赞比亚北部地区的南非,主要在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西部。它通常更喜欢干旱的栖息地,尤其是喀拉哈里thornveld、金合欢稀树大草原和半干旱灌木丛,很大程度上缺席沙漠。

黑头鸭的简介、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黑头鸭的图片

黑头鸭(学名:Heteronetta atricapilla,英文名:Black-headed Duck)是鸭科黑头鸭属的鸟类。

黑头鸭是硬尾鸭亚科的成员,有长而坚硬的尾羽,游泳时尾羽可没入水中,而有时尾羽可以竖起。虽然和硬尾鸭类有亲缘关系,但是在外貌上却颇似普通的鸭类。黑头鸭(图3)它缺乏硬尾鸭的那种肿大的鸭喙,非常类似一个典型的潜鸭,羽毛没有特性,是一个黑暗的小鸭子,雄鸭具有黑色的头部和地翕,侧翼和腹部略苍白。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黑头鸭的繁殖方式很独特,营巢寄生,自己不孵卵,而把卵产在潜鸭或骨顶鸡的巢中。

中文学名:黑头鸭

拉丁学名:Heteronetta atricapilla

英文俗名:Black-headed Duck

命名作者:Merrem, 1841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黑头鸭属(Heteronetta)

繁殖区:南美洲 : sc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黑头鸭
黑头鸭

黑头鸭(学名:Heteronetta atricapilla)为雁形目鸭科的鸟类。南美的黑头鸭,被认为唯一的纯托卵鸟,因至今未曾发现它们自筑的巢。它们不仅将卵产于其他鸭类的的巢内,亦见于鸥类、朱鹭等巢中,甚至发现于小型猛禽鸟类巢里。栖息和在水域活动,善飞行,杂食性。几乎能由水上垂直飞向空中。降落水面时翅膀呈降落伞形,有蹼的脚则如雪橇的作用。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 黑头鸭

黑头鸭
黑头鸭

外文名称: Black-headed Duck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黑头鸭属

拉丁学名: Heteronetta atricapilla

命名时间: Merrem, 1841

外形特征

黑头鸭是硬尾鸭亚科的成员,有长而坚硬的尾羽,游泳时尾羽可没入水中,而有时尾羽可以竖起。虽然和硬尾鸭类有亲缘关系,但是在外貌上却颇似普通的鸭类。它缺乏硬尾鸭的那种肿大的鸭喙,非常类似一个典型的潜鸭,羽毛没有特性,是一个黑暗的小鸭子,雄鸭具有黑色的头部和地翕,侧翼和腹部略苍白,雌鸭整体羽毛浅棕色。

黑头鸭
黑头鸭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栖息于池塘、湖泊、水库等水域中,也出现在林缘沼泽和四周有植物覆盖的水塘和溪流中。喜欢隐匿在高草丛中或荷叶下,也成群栖息于水面上。

黑头鸭
黑头鸭

该物种既能在水面觅食,也能潜入水下觅食,有时也到水边地上觅食青草。食物主要为稻谷、作物幼苗、青草和水生植物等植物性食物,也吃昆虫、螺、蜗牛、软体动物、蛙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

生长繁殖

黑头鸭的繁殖方式很独特,营巢寄生,自己不孵卵,而把卵产在潜鸭或骨顶鸡的巢中。黑头鸭和杜鹃等其它巢寄生的鸟类又有所不同,黑头鸭只是借助其它鸟类来孵化,却不伤害其它鸟类的卵和幼鸟,也不需要其它鸟类来养育幼鸟,而是小鸭子在孵化出之后马上就完全可以独立生活,丝毫不需要成鸟的照顾。这种繁殖习惯在鸟类中是独一无二的。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绯红金刚鹦鹉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绯红金刚鹦鹉的图片

绯红金刚鹦鹉,又名五彩金刚鹦鹉(学名:Ara Macao)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鹦鹉之一,面部无羽毛,布满了条纹,有点像京剧中的花脸脸谱,兴奋时可变为红色。尾极长,属大型攀禽。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河岸的洞里筑巢。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但也会咬其他动物和陌生人。寿命最长可达80年。

鸟种简介

绯红金刚鹦鹉
绯红金刚鹦鹉

绯红金刚鹦鹉(五彩金刚)是南美洲最美丽的鹦鹉,五彩缤纷的羽色深得人们的喜爱,它们美丽的外表和高价位也成了盗捕者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现在却成为濒临绝种的鹦鹉。

名称:绯红金刚鹦鹉

拉丁文名称:Ara macao

英文名称:Scarlet Macaw

体长:85cm(33吋)

分布:从中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到巴拿马及南美洲的南部的热带森林到波利维亚东部。

外形特征

与绿翅金刚鹦鹉外表相似,主要的不同的地方是绯红金刚鹦鹉的翅膀有着鲜艳的黄色羽毛,而绿翅金刚翅膀则是没有鲜黄色的羽毛,另外不同的地方是在绿翅金刚鹦鹉的面部有红色细毛组成的线条,而绯红金刚鹦鹉面部是没有的。

地理分布

同于绿翅金刚鹦鹉,绯红金刚鹦鹉最常栖息于1000m以下的潮湿热带低地,虽然分布面积广大,但是这些美丽的鹦鹉数量愈来愈少,尤其在中美洲,盗捕作为宠物交易及栖息地破坏、巢穴不足是主因。

生活习性

通常成对出现,或是30只左右的数量活动,常与绿翅金刚、蓝黄金刚鹦鹉一同出现于岩壁上啄食土块,一般相信是为了中和未熟或有毒果食的毒性;绯红金刚是相当活泼且好奇的金刚鹦鹉,很快能适应新饲主及环境,一但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提供新鲜树枝给它们啃咬,夏天特别喜爱沐浴,常常会嘶声大叫;绯红金刚已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一级保育濒临绝种的金刚鹦鹉。

生长繁殖

繁殖绯红金刚并不是很困难,新引进的成鸟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很健壮,约于4月份时开始进入繁殖季,繁殖期有攻击性,一窝可多至3-4颗蛋,常不是全部都有受精,每颗蛋孵化期约26天,3个月羽毛长成,自幼人工喂养的绯红金刚是很迷人、讨喜的宠物,但与蓝黄金刚、绿翅金刚比起来较难获得主人的信任,当它们成熟时往往会变的喧闹与富攻击性,不再驯服,也丧失了与饲主间的完全信任感,当然并非每只个体都是如此,但如果发生了类似的情形最好考虑帮它配对繁殖。

本文Hash:28504e3d53d9a207147838b91fc2065d8da7df33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