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

导读: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 生长繁殖

鹊鹩的图片

鹊鹩(学名:Grallina cyanoleuca,英文名:Magpie-lark)是王鹟科鹊鹩属的鸟类。

鹊鹩(学名:Grallina cyanoleuca,英文名:Magpie lark)属雀形目鹊鹩科鹊鹩属,又名鹊鹨。分布于澳洲的黑白色鸟类。澳洲鹊鹨是很奇特的鸟类,顾名思义有鹨和鹊的特点,身姿优美如大陆的鹨类,身上色彩如喜鹊黑白相间,体长26-30cm,叫声悦耳中带有刺耳声。别称泥百灵、泥巢鸟。鹊鹨腿较长,善于在陆地上奔跑,栖息于开阔林区,山谷溪边。虽然可以在几乎任何栖息地见到,但尤其喜欢在近水地区活动。鹊鹨以昆虫为食,捕食陆地上或浅水中的昆虫等无脊椎动物。

中文学名:鹊鹩

拉丁学名:Grallina cyanoleuca

英文俗名:Magpie-lark

命名作者:Latham, 180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王鹟科(Monarchidae)

中文属名:鹊鹩属(Grallina)

繁殖区:澳洲界 :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鹊鹩雄鸟
鹊鹩雄鸟

易于辨认的黑白相间的鸟类,羽色略似钟鹊而体型小。雄鸟与雌鸟均为黑白相间,但是面部黑白纹路不同,雄鸟脸部和喉部黑色,雌鸟前额和喉部白色。幼鸟的纹路则介于雌雄鸟之间。

生活习性

鹊鹩
鹊鹩

腿较长,善于在陆地上奔跑。虽然可以在几乎任何栖息地见到,但尤其喜欢在近水地区活动,捕食陆地上或浅水中的昆虫、蜗牛等无脊椎动物。

叫声:繁殖期有二重唱,一只鸟发出刺耳的“knee-deep”声,另一只鸟回应“tee-o-wee, pee-o-wit”,同时,翅膀和尾羽有节律的展开。

地理分布

鹊鹩雌鸟
鹊鹩雌鸟

分布几乎遍及澳洲各地以及临近岛屿,并可见于新几内亚南部和蒂汶岛,在野外和城镇都能见到。

生长繁殖

鹊鹩雌鸟
鹊鹩雌鸟

通常繁殖于8-2月,在内陆则繁殖于雨后。鹊鹨以在水平的树枝上建造碗型的泥巢而著称,是澳洲3种营造碗型泥巢的鸟之一。在巢中垫以草和羽毛等,产卵3-5枚。

白枕鹊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白枕鹊鸭的图片

白枕鹊鸭(学名:Bucephala albeola,英文名:Bufflehead)是鸭科鹊鸭属的鸟类。

白枕鹊鸭(学名:Bucephala albeola)为雁形目鸭科的鸟类,又名白帽鹊鸭、巨头鹊鸭,黑白色鸭类。是最小的能潜水的鸭子,善潜水,一次能在水下潜泳30秒左右。飞行快而有力,但起飞时两翅需要在水面不断拍打和助跑才能从水面飞起。分布于北美地区。白枕鹊鸭飞行、游水和潜水行动敏捷。

中文学名:白枕鹊鸭

拉丁学名:Bucephala albeola

英文俗名:Bufflehead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鹊鸭属(Bucephala)

繁殖区:北美洲 : n

非繁殖区:to Mexico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白枕鹊鸭
白枕鹊鸭

白枕鹊鸭身长37 cm ,翼展55 cm,体重450 – 340 g,寿命14年。

该鹊鸭有一个源于羽毛蓬松的而显得很大的头,身体羽毛轮廓比小潜鸭敦实。

成年雄鸭有一个黑色外套,脑后有大块白色羽毛,次级飞羽和中覆羽白色,大覆羽亦为白色而具黑色端斑,在翅上形成大块白斑。下颈、胸、腹及两胁白色,近腰侧略杂以黑色条纹,尾下覆羽灰色至黑褐色,肛周灰褐色而杂有白点。腿部是明亮的粉红色。

地理分布

白枕鹊鸭
白枕鹊鸭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

生活习性

白枕鹊鸭
白枕鹊鸭

10月底和11月初开始迁徙,白枕鹊鸭飞跃高原山区和草原上空,从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向东到大西洋沿岸,跨区域的距离约800公里,以平均55至65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夜航的白枕鹊鸭也是如此。

白枕鹊鸭飞行、游水和潜水行动敏捷。是最小的能潜水的鸭子。飞行时雄性白枕鹊鸭粉红色的双脚露出于白色腹部和白色的翅膀里侧。不同于其他潜水鸭,能使用双脚直接潜水。为了安全常常成组下潜,或在水面上观察行动。冬天,流连于浅水区、海湾、河口和海岸泻湖。非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流速缓慢的江河、湖泊、水库、河口、海湾和沿海水域。

通过潜水觅食。觅食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小鱼和水生植物。在海水中觅食虾、各种甲壳类和软体动物。

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一般10-20多只,亦见有多至40-50只的大群。性机警而胆怯,人不能靠近,常常很远见人就飞走或游开。游泳时尾翘起。白天活动成群游泳在水流缓慢的江河与沿海海面,边游边不断潜水觅食。

生长繁殖

白枕鹊鸭
白枕鹊鸭

一般在靠近森林或森林中富有水生动物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上繁殖。对多在冬季末或在春季迁徙的路上形成,也有在到达繁殖地后才成对。一夫一妻制,单独筑巢。由雌性孵卵,每窝卵7-11枚,颜色有象牙黄、亮橄榄油黄、奶油浅黄色等,卵形为椭圆5.1×3.8 cm。幼雏28-33天出壳,由雌性照顾,50-55天后能飞翔。每年一窝。

棕褐鹪鹩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棕褐鹪鹩的图片

棕褐鹪鹩(学名:Cinnycerthia olivascens,英文名:Sepia-brown Wren)是鹪鹩科棕鹪鹩属的鸟类。

棕褐鹪鹩 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中文学名:棕褐鹪鹩

拉丁学名:Cinnycerthia olivascens

英文俗名:Sepia-brown Wren

命名作者:Sharpe, 188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棕鹪鹩属(Cinnycerthia)

繁殖区:南美洲 : Colombia to Peru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棕褐鹪鹩
棕褐鹪鹩棕褐鹪鹩

棕褐鹪鹩是一种鸣禽,身长15-16cm。成鸟有棕红色的羽毛。顶帽栗褐色,颈部和背部具红色调,尾巴和尾巴覆羽更红,双翼是亮板栗色,在栗褐色尾羽上约有30道黑色交叉的十字形斑纹。下巴和喉咙棕橙色,胸部黑暗,腹部和两侧略浅。虹膜棕色,嘴黑褐色,嘴黄色。腿和脚都是黑色的。

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即有也很少而细。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

地理分布

棕褐鹪鹩
棕褐鹪鹩棕褐鹪鹩分布图分布于南美洲:秘鲁,安第斯山(从亚马逊河南部到阿亚库乔)。

生活习性

棕褐鹪鹩栖息于潮湿的山林,包括在再生和茂密的森林边缘。从1500年到3300米不等的高度。这些鸟类是秘鲁的特有种,生活在安第斯山的山坡、山谷的马拉尼翁北部,阿亚库乔南部。

它们是群居鸟类,一般12个或更多的组成小群,通常和其他物种的混群。在低植被或土壤中及浓密的枝叶间,通过筛选寻找食物。喜栖于各种林区的边缘地带、灌丛、沼泽地、岸边等地。性活泼但胆怯,尾常举起,善于隐蔽。栖止时,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鸣声清脆响亮,是明确的口哨声和颤音的华丽美妙的合声。取食蜘蛛、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昆虫。

生长繁殖

棕褐鹪鹩的窝是一个悬挂在竹上的袋子,入口直径3厘米,由苔藓环绕,是一个有斜坡的小隧道。尺寸为15、20或30厘米的高度。育雏室10 ×10厘米。巢主要由绿色青苔交织在一起。上层袋上覆盖着的竹子的小叶子。通常产2枚卵,上面有红棕色和奶油白色斑点。产卵期是2月,6月和11月。

棕鹪鹩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棕鹪鹩的图片

棕鹪鹩(学名:Cinnycerthia unirufa,英文名:Rufous Wren)是鹪鹩科棕鹪鹩属的鸟类。

棕鹪鹩是一种鸣禽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中文学名:棕鹪鹩

拉丁学名:Cinnycerthia unirufa

英文俗名:Rufous Wren

命名作者:Lafresnaye, 1840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棕鹪鹩属(Cinnycerthia)

繁殖区:南美洲 : Venezuela and Colombia to Peru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棕鹪鹩
棕鹪鹩棕鹪鹩棕鹪鹩是一种鸣禽,身长16 -17 cm。整体羽毛呈板栗褐色。冠顶和耳覆羽橙褐色,颈部和肩部栗褐色,腰部以下至尾巴颜色趋深和浓。尾部羽毛红上有许多小较深的小斑点。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栗褐色,暗携有十几个黑色的小斑点,形成了连续的斑纹。下颏白色,胸部褐色,脸颊苍白橙色,下腹部到肛区是明亮的红褐色。虹膜褐色,嘴和脚黑色。少年与成人相似,但在翅膀和尾巴上没有任何斑纹。

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即有也很少而细。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

地理分布

棕鹪鹩
棕鹪鹩棕鹪鹩分布图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棕鹪鹩
棕鹪鹩棕鹪鹩棕鹪鹩流连于湿润山地森林和林地边缘,在2200米到3800米的树丛间活动。栖息地往往是竹林和竹笋多的地方。非常合群,常联合聚集成20个左右的群。不安静,尖叫声不断喷出。可以和其他鸟类混群。定居。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鸣声清脆响亮,呼叫是一种轻度或简短的“颤鸣”。取食蜘蛛、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昆虫。

生长繁殖

棕鹪鹩六月至八月间产卵。习性和筑巢方式与棕褐鹪鹩相同。产卵2枚,有褐色斑点。

地理分布

(3种)

1.Cinnycerthia unirufa chakei 分布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边界。

2.Cinnycerthia unirufa unibrunnea 分布于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西部的部分地区,安第斯中部),秘鲁北部(皮乌拉,卡哈马卡)。

3.Cinnycerthia unirufa unirufa 分布于安第斯山脉东部,委内瑞拉西南端(塔奇拉)和哥伦比亚(昆迪纳马卡省以南)。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070d310abbd852cc8922d8634de16096ed66c2ed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