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地理分布 保护现状
灰胸林鹩(学名:Henicorhina leucophrys,英文名:Grey-breasted Wood Wren)是鹪鹩科林鹩属的鸟类。
灰胸林鹩属小型鸟类。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鼻孔裸露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12枚。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羽被柔软厚密,为褐色或灰色,翅膀和尾巴有黑色条斑。喜欢居住在潮湿的地方,在森林下部活动,主要以昆虫和蜘蛛为生。
中文学名:灰胸林鹩
拉丁学名:Henicorhina leucophrys
英文俗名:Grey-breasted Wood Wren
命名作者:Tschudi, 1844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林鹩属(Henicorhina)
繁殖区:拉丁美洲 : Mexico to n Boliv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灰胸林鹩是一种小型鸣禽,身长10 -12 cm。成鸟有一个黑帽,整体羽毛深褐色。脖子和肩膀黑橄榄褐色,下背部和尾巴褐色。双翼合拢时可见栗棕色暗纹。尾巴短,栗褐色的尾羽有7或8道深褐色。眉毛灰白色。耳羽灰白色有黑条纹。下颏和喉咙灰白色在胸部处变成暗灰色。腹部中心暗灰色。腹、尾端和侧翼大部分是褐色。底部是灰褐色。虹膜红褐色,嘴黑色,腿和脚棕黑色。
灰胸林鹩
地理分布
灰胸林鹩分布图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灰胸林鹩分布
生活习性
灰胸林鹩3灰胸林鹪栖息流连于云雾森林,一般在海拔1500米以上活动,但在哥伦比亚太平洋地区也下降到400米,而在墨西哥偶尔超过600米,在哥斯达黎加可以上到3800米。其范围内包括多种类型的森林:松树和橡树混交林、柏树林、山竹丛、再生次生林、草丛与一些分散的灌木丛地区。
这是一种活跃的鸟类,通常以家庭或小团体活动,完全定居。喜欢将它的尾巴翘到背上,几乎和头部一样高。主要在地面和草丛中取食无脊椎动物,也吃浆果和蔬菜。
生长繁殖
灰胸林鹩4雌雄共同建巢,鸟巢的结构是一个球形建筑,一般建于低植被,灌木或竹丛中,巢外壳由植物纤维和粗草一起加固,内衬植物叶子、头发和羽毛。繁殖期在哥斯达黎加是3月下旬至6月初,而在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是从12月到6月下旬。雌鸟单独孵化19或20天。灰胸鹪鹩筑的巢因地方不同,形状也截然不同。估计有些是巢是独行侠休息时所使用的,而有的是夫妻或整个家庭使用的。
地理分布
灰胸林鹩5(18种)
1. Henicorhina leucophrys anachoreta 分布于哥伦比亚北部地区的圣玛尔塔(Santa Marta),在海拔2000-4000米处。
2. Henicorhina leucophrys bangsi 分布于哥伦比亚北部地区的圣玛尔塔,在海拔2000年米下。
3. Henicorhina leucophrys boliviana 分布于玻利维亚。
4. Henicorhina leucophrys brunneiceps 分布于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
5. Henicorhina leucophrys capitalis 分布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
6. Henicorhina leucophrys castanea 分布于危地马拉的大西洋沿海。
7. Henicorhina leucophrys collina 分布于巴拿马和格斯达里加。
8. Henicorhina leucophrys composita 分布于 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毗邻的尼加拉瓜。
9. Henicorhina leucophrys festiva 分布于墨西哥。
10. Henicorhina leucophrys hilaris 分布于厄瓜多尔亚热带区域。
11. Henicorhina leucophrys leucophrys 分布于亚热带区域,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
12. Henicorhina leucophrys manastarae 分布于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
13. Henicorhina leucophrys meridana 分布于委内瑞拉的安地斯。
14. Henicorhina leucophrys mexicana 分布于墨西哥。
15. Henicorhina leucophrys minuscula 分布于墨西哥。
16. Henicorhina leucophrys sanluisensis 分布于委内瑞拉。
17. Henicorhina leucophrys tamae 分布于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
18. Henicorhina leucophrys venezuelensis 分布于安地斯和委内瑞拉沿海。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鳞胸苇鹪鹩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鳞胸苇鹪鹩(学名:Pheugopedius sclateri,英文名:Speckle-breasted Wren)是鹪鹩科苇鹪鹩属的鸟类。
鳞胸苇鹪鹩是一种小型鸣禽,成鸟头顶、上体和翅膀棕褐色,有较宽的白眼眉,黑眼纹。分布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在森林中筑巢,雌雄双方共同营建,巢用细枝、草叶、植物根茎、羽毛等物交织而成。每巢产白色卵3至5枚,有褐色斑。
中文学名:鳞胸苇鹪鹩
拉丁学名:Pheugopedius sclateri
英文俗名:Speckle-breasted Wren
命名作者:Taczanowski, 187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苇鹪鹩属(Pheugopedius)
繁殖区:南美洲 : Colombia to Peru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鳞胸苇鹪鹩鳞胸苇鹪鹩(图2)鳞胸苇鹪鹩是一种小型鸣禽,成鸟头顶、上体和翅膀棕褐色,有较宽的白眼眉,黑眼纹。自脸颊以下整个下体、胸部和腹部均为灰白色,上面布满了细碎的鳞状黑斑纹。尾巴上的斑纹和下体相同。黑眼睛,黑喙,黑腿爪。
地理分布
鳞胸苇鹪鹩鳞胸苇鹪鹩(分布图)分布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
生活习性
鳞胸苇鹪鹩鳞胸苇鹪鹩(图3)栖息范围很广泛具有多样性。沿溪流和河岸,主要是灌木、树木繁茂的地区,也活动于密布的耕地和郊区环境。喜欢鸣叫。飞行高度距地面低,距离短。在地面落叶中搜寻食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和昆虫。
生长繁殖
在森林中筑巢,雌雄双方共同营建,巢用细枝、草叶、植物根茎、羽毛等物交织而成。每巢产白色卵3至5枚,有褐色斑。
地理分布
(3种)
1.Thryothorus sclateri columbianus 分布于哥伦比亚和安第斯山脉中西部。
2.Thryothorus sclateri paucimaculatus 分布于厄瓜多尔西部。
3.Thryothorus sclateri clateri 分布于秘鲁北部和厄瓜多尔南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棕鹪鹩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棕鹪鹩(学名:Cinnycerthia unirufa,英文名:Rufous Wren)是鹪鹩科棕鹪鹩属的鸟类。
棕鹪鹩是一种鸣禽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中文学名:棕鹪鹩
拉丁学名:Cinnycerthia unirufa
英文俗名:Rufous Wren
命名作者:Lafresnaye, 1840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棕鹪鹩属(Cinnycerthia)
繁殖区:南美洲 : Venezuela and Colombia to Peru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棕鹪鹩棕鹪鹩棕鹪鹩是一种鸣禽,身长16 -17 cm。整体羽毛呈板栗褐色。冠顶和耳覆羽橙褐色,颈部和肩部栗褐色,腰部以下至尾巴颜色趋深和浓。尾部羽毛红上有许多小较深的小斑点。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栗褐色,暗携有十几个黑色的小斑点,形成了连续的斑纹。下颏白色,胸部褐色,脸颊苍白橙色,下腹部到肛区是明亮的红褐色。虹膜褐色,嘴和脚黑色。少年与成人相似,但在翅膀和尾巴上没有任何斑纹。
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即有也很少而细。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
地理分布
棕鹪鹩棕鹪鹩分布图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棕鹪鹩棕鹪鹩棕鹪鹩流连于湿润山地森林和林地边缘,在2200米到3800米的树丛间活动。栖息地往往是竹林和竹笋多的地方。非常合群,常联合聚集成20个左右的群。不安静,尖叫声不断喷出。可以和其他鸟类混群。定居。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鸣声清脆响亮,呼叫是一种轻度或简短的“颤鸣”。取食蜘蛛、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昆虫。
生长繁殖
棕鹪鹩六月至八月间产卵。习性和筑巢方式与棕褐鹪鹩相同。产卵2枚,有褐色斑点。
地理分布
(3种)
1.Cinnycerthia unirufa chakei 分布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边界。
2.Cinnycerthia unirufa unibrunnea 分布于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西部的部分地区,安第斯中部),秘鲁北部(皮乌拉,卡哈马卡)。
3.Cinnycerthia unirufa unirufa 分布于安第斯山脉东部,委内瑞拉西南端(塔奇拉)和哥伦比亚(昆迪纳马卡省以南)。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淡红鹪鹩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中文名称】淡红鹪鹩【拉丁学名】Troglodytes rufulus 【命名时间】Cabanis, 1849 【英文名称】Tepui Wren【科属分类】鸟纲、雀形目、鹪鹩科、鹪鹩属
中文学名:淡红鹪鹩
拉丁学名:Troglodytes rufulus
英文俗名:Tepui Wren
命名作者:Cabanis, 184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鹪鹩属(Troglodytes)
繁殖区:南美洲 : s Venezuel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淡红鹪鹩淡红鹪鹩是一种小型鸣禽,鸟的头顶、颈部、背部和尾部整个上体红棕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是棕色和浅黄色的鳞状斑纹交替标志,在红褐色的尾羽处有十几道清晰可见时黑斑纹。灰白色眼眉。下体青灰色,喉、下巴和胸部是白羊皮色,脸颊和小腹及侧面棕褐色。下尾覆羽有白色阴影。虹膜棕色。腿是黑褐色。
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即有也很少而细。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
淡红鹪鹩
地理分布
淡红鹪鹩分布图分布
淡红鹪鹩淡红鹪鹩分布图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淡红鹪鹩
生活习性
栖息于森林、灌木丛、小城镇和郊区的花园、农场的小片林区、城市边缘的林带、灌木丛、岸边草丛。一般独自或成双或以家庭集小群进行活动。见人临近隐匿起来。尽管飞行高度很低,但也不易观察到。它们在灌木丛中迅速移动,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尾巴翘的很高。歌声嘹亮,尤其是雄鸟,这是一种善于鸣啭的鸣禽。也是一种领地意识非常强烈的小鸟。主要以无脊椎动物和昆虫为食。
生长繁殖
雌雄共同承担建巢,巢建在树洞、岩洞、建筑物、岸边洞隙里。巢以树枝、草叶、苔藓、细茎等物交织而成,呈深碗状或圆屋顶状。繁殖季节是4月下旬至9月,每年繁殖两次。雌鸟每窝下2至3枚卵,约12天孵化。幼鸟孵化后由父母再喂养15至17天才离巢。
地理分布
(6种)
1.Troglodytes rufulus yavii 分布于委内瑞拉南部和亚马逊河流域。
2.Troglodytes rufulus marahuacae 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的中部。
3.Troglodytes rufulus duidae 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的中部。
4.Troglodytes rufulus wetmorei 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南部和巴西北部。
5.Troglodytes rufulus fulvigularis 分布于玻利瓦尔东南部的奥扬特普伊山高原,普塔里山和特普伊山。6.Troglodytes rufulus rufulus 分布于委内瑞拉、圭亚那边界和毗邻巴西北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Hash:1d7bec9efe4a33d1ac5332012e41c436c62d585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