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鸟种简介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保护现状
灰林鸽(学名:Columba pulchricollis,英文名:Ashy Wood Pigeon)是鸽鸠科鸽属的鸟类。
灰林鸽(学名:Columba pulchricollis)为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树栖以及活动于以栎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中文学名:灰林鸽
拉丁学名:Columba pulchricollis
英文俗名:Ashy Wood Pigeon
命名作者:Blyth, 1846
中文目名:鸽形目(Columbiformes)
中文科名:鸽鸠科(Columbidae)
中文属名:鸽属(Columba)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 China, Taiwa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7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灰林鸽
中文学名:灰林鸽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Columba pulchricollis
英文名:Ashy Wood Pigeon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Blyth,1845
繁殖方式:卵生
外形特征
灰林鸽
中等体型(35厘米)的灰色鸽。特征为后枕具宽阔的皮黄色而带黑色鳞状斑的颈环。上背呈淡紫色及绿色闪光。头部灰色较上体浅;胸灰,渐变为灰白色的臀;颏白。虹膜-白色至黄色;嘴-灰绿,基部紫色;脚-红色。叫声为深沉叫声hu…hu…hu。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青藏高原之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北部、泰国北部。为西藏南部及东南部、云南西部海拔1200~3200米的阔叶林中罕见留鸟。常见于台湾。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生活习性
单个、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性羞怯。有人上前时两翼拍打飞离。少叫。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灰船鸭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灰船鸭(学名:Tachyeres pteneres,英文名:Fuegian Steamer Duck)是鸭科船鸭属的鸟类。
灰船鸭(学名:Tachyeres pteneres)是属于鸭科的一种群居型水鸭。分布于南美洲,有一些特征和南美洲的草雁很相似,是陆栖性较强的的类群,适应潜水,基本已经失去了飞行能力,而是用翅膀来帮助潜水,雄鸭领土意识强烈,以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等为食。
中文学名:灰船鸭
拉丁学名:Tachyeres pteneres
英文俗名:Fuegian Steamer Duck
命名作者:Forster, JR, 1844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船鸭属(Tachyeres)
繁殖区:南美洲 : 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 灰船鸭
灰船鸭
拉丁学名: Tachyeres pteneres
别称: 麦哲伦船鸭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船鸭属
命名时间: King, 1828
英文名称: Flying Steamerduck
英文名称: Flying Steamer-duck,
英文名称: Flying Steamer Duck
外形特征
灰船鸭身长65-78厘米,体重3.5-7公斤,雌雄类似,雄鸭个体略大。在水面上浮游时,圆翅膀滑水时酷似船的桨一样摆动,故名“船鸭”。全身深灰色,有白色斑点纹;雄鸭脸颊和前颈白色。翅膀尖端黑色,有白色翼镜,虹膜黑色,白眼圈,桔黄色鸭喙,喙尖有一块黑斑;腿蹼桔黄色。
灰船鸭灰船鸭(图3)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灰船鸭灰船鸭分布图
生活习性
沿着陡峭的悬崖、海边沙滩、咸水湖区和海岸线活动。主要以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虾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常见几只至20多只的小群在水边浅水处和水面觅食。
生长繁殖
一般在靠近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的边缘上繁殖,繁殖期9-10月。对的结合较为固定。交配在水中或地上进行。巢建在水边的草丛或灌木丛中,也有的建在岩石裂缝或是沙质斜坡上。巢由少量枯草和大量绒羽构成,雌鸭用植物衬里,开始产卵后从自己身上拔下大量绒羽放于巢内。每巢产卵5-10枚。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鸭单独承担,雄鸭在巢附近警戒,遇危险时则高声鸣叫以示警,孵化期27-30天,雏鸭早成性,孵出后即长满了绒羽,并会游泳和潜水。2龄时性成熟。
灰船鸭灰船鸭(图2)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褐灰雀的简介、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外形特征、保护现状
褐灰雀(学名:Pyrrhula nipalensis,英文名:Brown Bullfinch)是燕雀科灰雀属的鸟类。
褐灰雀,英文名是Brown Bullfinch 门是脊索动物门、纲是鸟纲、目是雀形目、科是雀科、属是灰雀属、种是褐灰雀。分布在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
中文学名:褐灰雀
拉丁学名:Pyrrhula nipalensis
英文俗名:Brown Bullfinch
命名作者:Hodgson, 1836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燕雀科(Fringillidae)
中文属名:灰雀属(Pyrrhula)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e China and Taiwan, w Malay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8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次要羽色:黑色
鸟种简介
褐灰雀褐灰雀 Brown Bullfinch
雀形目 > 燕雀科 > 灰雀属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 Pyrrhula nipalensis
中 文 名:褐灰雀
物种分类:鸟类→雀形目→雀科→灰雀属
拉 丁 名:Pyrrhula nipalensis
英 文 名:Brown Bullfinch
叫声:叫声为圆润的per-lee声,似红交嘴雀。鸣声为重复的圆润音her-dee-a-duuee。
体 型: 体重♂22-24g,♀19-25g;体长♂161-177mm,♀160-171mm;嘴峰♂11-12mm,♀10-12mm;翅♂80-91mm,♀76-88mm;尾♂72-83mm,♀72-85mm;跗蹠♂15-17mm,♀15-17mm(指名亚种)。
地理分布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于海拔2000~3700米的亚高山林;冬季迁往较低处。指名亚种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以西;ricketti从西藏东南部经云南西北部及华南至东南;uchidai为留鸟于台湾海拔1300~2400米。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和西部、四川巫溪、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北部和台湾等地;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越南和马来西亚。
生活习性
褐灰雀褐灰雀
迁 徙: 留鸟
生 境: 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和林缘及杜鹃灌丛,栖息地海拔高度在西藏为2000m左右的针阔叶混交林,在云南高黎贡山多见在1500m以上的阔叶林中,在云南玉龙山则见于3700-4000m高处。
食 性: 主要以树木、灌木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草子、植物芽苞、嫩叶、花蕾等植物性食物,间或亦吃部分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习 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多成小群在林下灌丛中或树上,有时也到地上活动和觅食。性大胆,不甚怕人,活动时频繁地发出彼此联络的叫声,有时边飞边鸣叫,叫声柔和悦耳。
生长繁殖
繁 殖: 有关本种的繁殖研究,至今很少见有研究报告。繁殖期4-8月,随繁殖地的海拔高度不同繁殖期亦随之变化。营巢于山地阔叶地或针阔叶混交林中的林下灌木低枝上。巢呈杯状,用细枝、草茎、须根和树皮纤维等材料构成,外面有时还装饰有绿色苔藓,内垫有细软的须根、碎片,有时还垫有少许兽毛和鸟类羽毛。每窝产卵3-5枚,卵的颜色为淡绿色,钝端被有少许茶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0.2-21mm×15-15.1mm。
外形特征
雄鸟眼先和嘴基羽毛暗褐色,眼下有一白斑,额、头顶和枕灰褐色,各羽中央黑褐色,羽缘淡灰褐色形成鳞状斑。背、肩灰褐色沾巧克力色,下背黑色,腰白色,尾上覆羽和尾黑色具紫色光泽,中央尾羽还沾红铜色。翅上小覆羽、中覆羽与背同色,内侧大覆羽端部约3/4为淡灰褐色沾巧克力色,其余翅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具紫色光泽,最内侧一枚次级飞羽外翈羽缘赤红色,有的仅端部具一黄白色或紫铜色块斑。下体自颏到胸和两胁灰褐或灰葡萄褐色,腹中央至尾下覆羽转为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亦为白色。雌鸟和雄鸟相似,但最内侧一枚飞羽外翈羽缘不为红色而为草黄或棕白色。虹膜褐色,嘴绿角色、尖端黑色,脚肉褐色。
鉴别特征:小型鸟类,体长16-17cm。上下体羽灰褐色,头顶各羽中央较暗,形成鳞状斑,眼先、眼周和嘴基黑褐色,眼下有一白斑。腰白色,两翅和尾黑色,最内侧一枚飞羽外翈羽缘赤红色。雌鸟和雄鸟相似,但最内侧一枚飞羽外翈为草黄色而不为赤红色。特征明显,野外容易识别。相似种红头灰雀前额、眼先、眼周黑色,头雄鸟棕红色、雌鸟黄棕色;灰头灰雀前额、眼先、嘴基亦为黑色,而且外面围有一圈白色,下体棕黄色。区别均很明显,野外不难鉴别。其他灰雀分布区不同,更不会混淆。
保护现状
褐灰雀在中国分布不广泛,种群数量不丰富。在一些原有采集报道的地方,近来亦很少见到。种群数量的减少或许和环境变化有关,应注意保护。
灰头草雁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灰头草雁(学名:Chloephaga poliocephala,英文名:Ashy-headed Goose)是鸭科草雁属的鸟类。
灰头草雁分布于南美洲地区,于1857年命名。
灰头草雁
拉丁名:Chloephagapoliocephala
英文名:Ashy-headedGoose
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雁形目→鸭科
分布范围: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中文学名:灰头草雁
拉丁学名:Chloephaga poliocephala
英文俗名:Ashy-headed Goose
命名作者:Sclater, PL, 1857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草雁属(Chloephaga)
繁殖区:南美洲 : Southern Cone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 灰头草雁
灰头草雁
外文名称: Ashy-headed Goose
别称: 灰头鹅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草雁属
拉丁学名: Chloephaga poliocephala
命名时间: Sclater, 1857
外形特征
灰头草雁身长50 – 55厘米,是一种体形矮胖雌雄具有类似羽毛的美丽的鸟,但与雌雁略小。头部灰色,颈部和胸部板栗色。腹部中间白色,两侧是黑白相间的横纹。双翼的初级飞羽黑色,有很宽的绿色滚边。幼鸟羽毛灰色,头棕色。
灰头草雁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灰头草雁栖息于南美洲最南端的低地,冬季在北部山区活动。经常出没于丛林沼泽、湿地、接近最南部的森林地区的青冈属山毛榉森林区。飞行速度缓慢没有规律。陆栖性较强,游泳水平不高,入水时胸部和后躯提高。 性机警而胆怯,人不能靠近,常常很远见人就飞走或游开。在水边游牧觅食,主要是草,种子及各种水生植物。
灰头草雁
生长繁殖
一般在靠近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的边缘上繁殖。巢建在草丛和灌丛中。雄雁领土意识强烈。雌雁用植物衬里,开始产卵后雌鸟从自己身上拔下大量绒羽放于巢内。每窝产白色卵4-6枚,孵化期30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第二天即能进行游泳和活动,2龄时性成熟。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本文Hash:c31e3989c132d528c769e7cc5b0e1f2112eea0c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