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埃及雁(学名:Alopochen aegyptiaca,英文名:Egyptian Goose)是鸭科埃及雁属的鸟类。
埃及雁(学名:Alopochen aegyptiaca)为鸭科埃及雁属的鸟类,俗名秃雁。分布于埃及以及中国大陆的北京等地。埃及雁是属凶悍型的一种水鸟,领域性强,除了叫声凶猛外,对于侵入领域的小型鸭类常遭其袭击,属群居性的水鸟,通常都以成双的姿态出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埃及。在中国,此鸟仅于1866年5月在北京附近见到。
中文学名:埃及雁
拉丁学名:Alopochen aegyptiaca
英文俗名:Egyptian Goos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66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埃及雁属(Alopochen)
繁殖区:非洲 : 广泛分布
外形特征
埃及雁
埃及雁体长71 -73 cm,翼展135-155 cm,体重1500-2250g。眼睛棕色,眼窝处有一对似戴上墨镜的红眼圈,颈部及背羽为巧克力色,一对善于飞行的大翅膀由排列整齐的黑白两色所构成,有粉红色的长脚,嘴基米色。上体略有斑驳的红褐色,颈部有领围呈红褐色。在上翕、胸部和几乎所有的下体底部是黄灰色,体侧浅米色。腹部白色至胸部有巧克力褐色斑点。下翕和肩棕灰色,也有一些红褐色。背部、臀部和尾巴黑色。鞘翅上覆白色并沿着主要飞羽有暗线接壤。飞羽和尾羽黑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是金属绿色或紫红色,三级飞羽底部为白色。大红而扁平的利嘴,有一双善于游泳的连三蹼的脚掌。
地理分布
埃及雁分布图
埃及雁分布图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另外在中国也有分布。
生活习性
埃及雁
埃及雁是属凶悍型的一种水鸟,领域性强,除了叫声凶猛外,对于侵入领域的小型鸭类常遭其袭击,属群居性的水鸟,通常都以成双的姿态出现,白天活跃于宽阔的草原上,过着早出晚归的生活,清晨及黄昏为觅食时间,常成群集结于长满植物的湖畔觅食,但夜晚却展现其恋家的习性;回到同一地点过夜。
生长繁殖
配对的倾向偏于同种,求偶时,雌鸟采取主动攻势,使出浑身魅力引诱雄鸟;而群居的雄鸟却必须靠武力来决定交配权,配对后,雌雄形影相随,选择筑巢的地点,巢由四周环境可收集的材料筑成,并以柔软羽毛做内衬,每窝产蛋5-10个,孵化期为30天。
绿翅雁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绿翅雁(学名:Neochen jubata,英文名:Orinoco Goose)是鸭科绿翅雁属的鸟类。
绿翅雁(学名:Neochen jubata),别名奥里诺科河鹅,是鸭科中单独一属的濒危鸟类。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的广泛地区。栖息于热带河流,潮湿泥泞的大草原,淡水湿地,森林和河岸的沙地边缘,一般在海拔低地500米的高度活动,偶尔也可达2600米。是一种大多数时间在陆地生活的鸭类,很少游泳和飞行,看起来更像鹅。
中文学名:绿翅雁
拉丁学名:Neochen jubata
英文俗名:Orinoco Goose
命名作者:von Spix, 1825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绿翅雁属(Neochen)
繁殖区:南美洲 : Amazon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绿翅雁身长61-76厘米。成雁有一个棕灰白的头和颈部,两翼及翕是板栗色,黑色的翅膀上有白色的翼镜,腿红色,雁喙由黑色和粉红色组成。
雌雄具相同的羽毛,雄雁个体略大。幼雁与成雁比较,羽毛灰暗,没有什么特色。
绿翅雁
绿翅雁
地理分布
绿翅雁分布图
绿翅鸭分布于南美洲及安第斯山脉,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通过亚马逊河至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和阿根廷(萨尔塔省)。
生活习性
绿翅雁
绿翅雁是生活于南美洲的热带森林中的居民,它们选择森林、湖泊、沼泽、开阔的林地或稀树草原作为栖息地。这是一种主要以陆地为活动区域的物种,也随时在树上栖息。很少游泳,飞行时看起来也很笨拙。更像鹅,因此英文名称——奥里诺科河鹅。
生长繁殖
绿翅雁
绿翅雁在繁殖季节是非常具有领土意识的鸟类,通常在树洞筑巢,偶尔也修在地上。雄雁具有较高的吹口哨一般的呼吁声,雌雁则是咯咯叫的鹅。
保护现状
绿翅雁
绿翅雁(图5)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近危(NT)。
(注:绿翅雁(Neochen jubata)和绿翅鸭(Anas crecca)是鸭科中两个不同的物种。)
粉脚雁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粉脚雁(学名:Anser brachyrhynchus,英文名:Pink-footed Goose)是鸭科雁属的鸟类,又叫粉足雁。分布于古北界。头颈部深暗,雁嘴黄色有黑色斑块,腿粉红色是其最明显的标志。
中文学名:粉脚雁
拉丁学名:Anser brachyrhynchus
英文俗名:Pink-footed Goose
命名作者:Baillon, 1834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雁属(Anser)
繁殖区:古北界 : nw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粉脚雁
粉脚雁身长60~75cm,翼展145~160cm,体重2200~2700g,寿命22年。在雁属种类中的足较小,有一个较短的脖子,头部和嘴喙较紧凑与灰鹅是最接近的一种。头颈部深暗,雁嘴黄色有黑色斑块,腿粉红色是其最明显的标志。粉脚雁身体的主要颜色比较浅,以浅棕色和灰色为主,有白色羽缘,更重要的是尾部,羽毛的中间是黑色有较宽的白色边缘。肩和一级飞羽的羽毛几乎形成一组光谱:银灰色、粉色和灰色。
地理分布
粉脚雁
分布于北美地区、欧亚大陆。
生活习性
粉脚雁
粉脚雁
粉脚雁夏季栖息于北极苔原,沼泽和池塘等地,巢建于多种类型的环境,平地、陡峭的悬崖和十分干燥地面。在冬天,则流连于草甸,已经收获的马铃薯地或谷物地。依赖于大型湖泊或河口滩涂。 这是一个迁徙物种。 8月下旬离开斯匹次卑尔根,冰岛和格陵兰岛东部,飞到不列颠群岛,丹麦海岸和北海。最西部的物种达到南部的佛兰德和加莱海岸、爱尔兰和加莱。
像所有的雁一样,它们有强大的飞行能力,伸出脖子和自己的同伴保持相同的距离。以至于在迁移过程中能顺利的越过海洋和山脉。
粉脚雁是一个高度素食者。逗留在冻土地带时,吃滋生于陆地的植物和水生草本植物的根和种子。在冬天它们会充分利用农作物进行活动,导致对苗木作物的危害。鸟类保护专家认为应该选择性保留一些冬季谷物以便粉脚雁取食。实践表明马铃薯的块茎对这些雁更有吸引力,特别是在秋天它们在迁移过程中。
生长繁殖
粉脚雁
雁巢用苔藓,地衣和羽毛做内衬。雌雁每巢产4至5枚卵。孵化期持续25至28天,由雌性单独进行孵化。在大约56天之后,幼雁可以飞行。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本文Hash:b54afa351e751b68e9def1d59078ffc144f67c97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