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鹡鸰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导读: 灰鹡鸰-外形描述 灰鹡鸰-叫声 灰鹡鸰-地理分布 灰鹡鸰-生活习性 灰鹡鸰-别名俗名

灰鹡鸰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灰鹡鸰-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而尾长的偏灰色鹡鸰。腰黄绿色,下体黄。与黄鹡鸰的区别在上背灰色,飞行时白色翼斑和黄色的腰显现,且尾较长。成鸟下体黄,亚成鸟偏白。

虹膜—褐色;嘴—黑褐;脚—粉灰。

灰鹡鸰-叫声

叫声:飞行时发出尖声的tzit-zee或生硬的单音tzit。

灰鹡鸰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灰鹡鸰-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洲至西伯利亚及阿拉斯加;南迁至非洲、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亚种robusta(cinerea也可能)繁殖于天山西部、西北及东北至华中;在台湾也有繁殖。越冬在西南、长江中游、华南、东南以及海南岛和台湾。一般常见于各海拔高度。

灰鹡鸰-生活习性

习性:常光顾多岩溪流并在潮湿砾石或沙地觅食,也于最高山脉的高山草甸上活动。

灰鹡鸰-别名俗名

黄ling 黄腹灰鹡鸰 黄鸰 灰jiling 灰鸰 马兰花儿 牛屎必?

黄鹡鸰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黄鹡鸰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黄鹡鸰-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8厘米)的带褐色或橄榄色的鹡鸰。似灰鹡鸰但背橄榄绿色或橄榄褐色而非灰色,尾较短,飞行时无白色翼纹或黄色腰。亚种各异:较常见的亚种simillima雄鸟头顶灰色,眉纹及喉白;taivana头顶橄榄色与背同,眉纹及喉黄;tchutschensis头顶及颈背深蓝灰,眉纹及喉白;macronyx头灰,无眉纹,颏白而喉黄;leucocephala头顶及头侧白;plexa头顶及颈背青石灰色;melanogrisea头顶、颈背及头侧橄榄黑。非繁殖期体羽褐色较重较暗,但三四月已恢复繁殖期体羽。雌鸟及亚成鸟无黄色的臀部。亚成鸟腹部白。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褐至黑色。

黄鹡鸰-叫声

叫声:群鸟飞行时发出尖细悦耳的tsweep声,结尾时略上扬。鸣声为重复的叫声间杂颤鸣声。→黄鹡鸰叫声

黄鹡鸰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黄鹡鸰-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洲至西伯利亚及阿拉斯加;南迁至印度、中国、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常见的低地夏季繁殖鸟、冬候鸟及过境鸟。亚种plexa,angarensis,simillima,beema及tschuschensis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但迁徙时见于中国东部省份。simillima也经过台湾。macronyx繁殖于中国北方及东北,越冬在中国东南及海南岛。leucocephalus繁殖于中国西北部,越冬在喀什地区。melanogrisea繁殖于新疆西部天山及塔尔巴哈台山。taivana迁徙经中国东部,越冬在中国东南部、台湾及海南岛。

黄鹡鸰-生活习性

习性:喜稻田、沼泽边缘及草地。常结成甚大群,在牲口及水牛周围取食。

山鹡鸰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山鹡鸰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山鹡鸰-外形描述

描述:中等体型(17厘米)的褐色及黑白色林鹡鸰。上体灰褐,眉纹白;两翼具黑白色的粗显斑纹;下体白色,胸上具两道黑色的横斑纹,较下的一道横纹有时不完整。

虹膜—灰色;嘴—角质褐色,下嘴较淡;脚—偏粉色。

山鹡鸰-叫声

叫声:常作响亮的吱吱声。飞行时发出短促的tsep叫声。 

山鹡鸰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山鹡鸰-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在亚洲东部;冬季南移至印度、中国东南部、东南亚、菲律宾及大马来诸岛。

分布状况:繁殖在中国东北部、北部、中部及东部。越冬在中国南部、东南部及西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高至海拔1200米处。地方性常见。

山鹡鸰-生活习性

习性:单独或成对在开阔森林地面穿行。尾轻轻往两侧摆动,不似其他鹡鸰尾上下摆动。甚驯服,受惊时作波状低飞仅至前方几米处停下。也停栖树上。

山鹡鸰-别名俗名

刮刮油 横花牛屎必? 林jiling 林鹡鸰 树jiling 树鹡鸰

本文Hash:ec14b9f04c234cd59fe5a5faa66c577422fafe75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