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外形特征 地理分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秘鲁企鹅(学名:Spheniscus humboldti,英文名:Humboldt Penguin)属企鹅科环企鹅属,也叫洪氏环企鹅。洪氏环企鹅的名字来源于流经秘鲁和智利海岸线的亨博尔特冷流,该冷流为秘鲁企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秘鲁企鹅曾不受干扰地生活在高低不平且非常陡峭的海岸和近岸的岛屿上。它们的粪便,积聚在繁殖地上,有时甚至达到了很厚的程度。这些鸟粪做为肥料曾一度被过度地开采,破坏了秘鲁企鹅的繁殖地,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最近几年的情况更加恶化,人类的过度捕捞使其缺乏食物,人类的其它活动也严重地影响了它们的生存。舌表面布满钉状乳头,适于取食甲壳类、乌贼和鱼类等。目前这种企鹅濒临灭绝,属易危物种,自然界数量在3,300到12,000只之间。主要在秘鲁和智利沿岸繁殖。
中文学名:秘鲁企鹅
拉丁学名:Spheniscus humboldti
英文俗名:Humboldt Penguin
命名作者:Meyen, 1834
中文目名:企鹅目(Sphenisciformes)
中文科名:企鹅科(Spheniscidae)
中文属名:环企鹅属(Spheniscus)
繁殖区:南美洲 : w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一级保护物种
(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物种
Vulnerable(VU)
快成为濒危物种,有较高的灭绝危险!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秘鲁企鹅(学名:Spheniscushumboldti)是一种分布于南美洲的企鹅,名称源自第一个介绍该物种给西方学界的德国自然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前肢为鳍脚,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宽而短,羽片狭窄而密集,均匀分布于体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内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跗间具蹼。上嘴的角质部由3个角质片组成。
秘鲁企鹅身长高70厘米左右,鳍状肢长约17厘米,体重约4公斤。寿命20年。秘鲁企鹅除了身体颜色与其它种类的企鹅相仿外,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脸上有黑色的条纹。头部呈黑色,有一条白色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下颌基部有一个肉粉红色条纹延伸至眼睛;背部、尾巴、脚和蹼均为黑色;有的背部带有白色斑点。有一道宽带环绕胸前如围着一条黑色的“围巾”。繁殖地位于南美洲西岸秘鲁和智利的岛屿上,其范围限制在亨博特海流流经的沿岸,生殖季节可持续一年,在坑、缝隙和沙坑中筑巢,产两枚卵,以大群的鳀鱼(沙丁鱼)等小型鱼为食,这种鱼是亨博儿特海流的代表性鱼。
地理分布
分布在智利、秘鲁一带的南美洲西海岸,繁殖地大部分分布在洪堡沿岸的小岛上。
生活习性
秘鲁企鹅
与世界上大多数企鹅相比,秘鲁企鹅更喜欢生活在较温暖的地区,为了适应温暖的气候,它们的羽毛变得特别短小。人们对秘鲁企鹅的活动范围怎么能延伸到洪堡岩岸的亚热带而感到奇怪,其实,这是因为从南方来的寒冷海流很适合秘鲁企鹅的体温的需要。这些水域中还含有十分丰富的食物。秘鲁企鹅体型不大,可是游起泳来时速达到60公里。在晚上,它们会连续不断地呼叫,叫声喧闹似驴。是群居性的鸟类,非常羞怯,休息时会把头藏在鳍脚下面。
秘鲁企鹅在换羽期一天之内会脱落身体上所有的羽毛,除了头部的羽毛。这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生长出新羽毛,为此每年在褪毛期会有大概3个星期的时间远离其他的企鹅同伴,自己躲避起来直至新羽毛长出来。新的“游泳衣“让秘鲁企鹅表现出一种不太适应的样子。
秘鲁企鹅主要以大群的沙丁鱼、磷虾及乌贼为食。
生长繁殖
繁殖地位于南美洲西岸秘鲁和智利的岛屿上,其范围限制在洪堡寒流(HumboldtCold)流经的沿岸,生殖季节可持续一年,在坑、缝隙和沙坑中筑巢,每年3月和10月产卵两次,每次产2至3枚卵,卵一般长7.5厘米,重达132克,相当于普通鸡蛋(50克左右)的3倍。“一夫一妻”制,夫妻轮流孵卵。60天后小企鹅破壳而出。
保护现状
经过秘鲁和智利海岸线的洪堡寒流,该寒流为秘鲁企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秘鲁企鹅曾不受干扰地生活在高低不平且非常陡峭的海岸和近岸的岛屿上。它们的粪便,积聚在繁殖地上,有时甚至达到了很厚的程度。这些鸟粪做为肥料曾一度被过度地开采,破坏了秘鲁企鹅的繁殖地,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10.4年鸟类红色名录——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南非企鹅的发现过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生态景点
南非企鹅(学名:Spheniscus demersus,英文名:African Penguin)属企鹅科环企鹅属,又叫非洲企鹅、南非斑点环企鹅、斑嘴环企鹅、黑足企鹅。这是由于它是黑色的嘴上有一个灰色环状斑。南非企鹅体长63厘米,重约3.5千克。久居非洲西南海域的岛屿上。非洲企鹅以其像驴一样难以置信的持续的嚎叫声而著称,因而常常被称为叫驴企鹅、公驴企鹅。繁殖期在11~3月间,一般会产下2~4枚卵,孵化28天,喂养小企鹅3个月之久。主要食物有:竹夹鱼、乌贼、节肢动物。 非洲企鹅是一种较为珍贵的企鹅品种,1910年时非洲企鹅约有150万只,由于人类大量掠取企鹅蛋及海洋污染,到20世纪末非洲企鹅的数量已锐减了90%,而且仍在继续减少。
中文学名:南非企鹅
拉丁学名:Spheniscus demersus
英文俗名:African Pengui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企鹅目(Sphenisciformes)
中文科名:企鹅科(Spheniscidae)
中文属名:环企鹅属(Spheniscus)
繁殖区:非洲 : s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濒危物种
Endangered(EN)
有灭绝危机的物种!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发现过程
南非企鹅
南非企鹅是人类很早就发现的一种企鹅。1488年,葡萄牙水手在南非好望角一带第一次见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1758年由瑞典著名博物学家林奈确定了它的学名,因此成为第一个被命名的企鹅。
外形特征
南非企鹅
体长约65厘米,体羽背部黑色,腹羽白色,并杂有1-2道黑色横纹,皮下脂肪很厚,因此从外部形态看腹部十分丰满。两翼演变退化成鳍状,通体羽毛细小呈鳞状。生有三个脚趾,趾间生蹼,还有一小趾分生在后方,无蹼。游泳时,用翅膀划水,速度很快。
它的眼睛十分适合水中视物,虹膜较暗,在眼睛周围和上嘴的基部都有粉红色的裸露皮肤;舌头的表面上布满了圆钉状的乳头,适于取食黏滑的鱼类等食物。
地理分布
南非企鹅
南非企鹅分布于非洲南部的南非和纳米比亚沿岸海域及其附近岛屿,非繁殖期偶尔也游荡到安哥拉北部和莫桑比克等地,是唯一长期居留在该地的企鹅。
生活习性
南非企鹅
南非企鹅与大多数企鹅一样喜欢结成小群活动,常常昂首挺胸,站立在岸边的岩石上。在睡觉和休息的时候,也仍然站立在冰雪上,只是把嘴藏在鳍脚的下面。
南非企鹅擅长游泳和潜水,游泳速度为每小时5-10公里,最高可达60公里。潜水深度可达数十米,一次潜水可以持续5分钟左右。在游泳时滑动翅膀可以产生推力,并且使其身体非常平稳地前进,避免了左摇右摆时带来的能量浪费。在海面上游泳时,常常做出跳跃的“飞行”动作。
南非企鹅的食物主要是各种鱼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等,并且可以饮用海水,因为它具有特殊构造的鼻腺,可以排除多余的盐分。
生长繁殖
南非企鹅
繁殖期在11~3月间,一般会产下2—4枚卵,卵的大小约为70毫米×50毫米,卵重为100-110克。孵化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孵化期为38-41天。
刚孵出来的雏鸟上体被覆着褐色的绒毛,下体为白色绒毛,眼睛尚未睁开,身体软弱无力,需要雄鸟进行看护,用嗉囊的分泌物来喂养,雌鸟则急迫地游到海洋中去觅食。此后雄鸟和雌鸟便开始轮流地捕食和照料雏鸟,保护它们免遭贼鸥等捕食性鸟类的袭击。当取食回来的亲鸟来到巢边后,雏鸟立即将喙伸人到亲鸟的口腔之中,取食亲鸟吐出的呈半消化状态的食糜。雏鸟一个月后开始蹒跚行走,往往簇拥成一团。一般需要2年以上才能达到性成熟。
保护现状
人类威胁
在自然界中,虽然一些捕食性的鸟类和兽类是它的主要天敌,如贼鸥常常盗食它的卵和雏鸟,在海水中也会受到虎鲸、海豹和鲨鱼的袭击等,但人类对它的捕杀和捡拾鸟卵,更是给它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平均每年被人捡拾的鸟卵多达50万枚,致使其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例如,从1930年到1963年,在南非达散岛上繁殖的斑嘴环企鹅从150万只下降到14.55万只。
20世纪中期后,企鹅蛋是一种佳肴,因而被采集。采集回来的企鹅蛋会在几天内被打破,以求售出的是新鲜的企鹅蛋。另外,在开普敦沿岸的岛上亦有清理鸟类作肥料之用,亦令它们的栖息地受到破坏。企鹅亦被石化产品的污染所影响。
气候影响
发现的化石证实,以前非洲大陆上曾生活着多达4种企鹅。研究人员说,至于非洲多种企鹅减少到直到今天依然生活在这里的唯一一种的原因,现在依然是个谜,但海平面变化可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岛屿越多就意味着海滩越多,企鹅就更有机会远离大陆捕食者,在安全地点繁殖。但今天该地区海平面更低。曾经孤立的岛屿已和大陆连接,陆桥也暴露出来,摧毁企鹅用来筑巢的海滩,使捕食者有机可乘。南非企鹅在过去50年内减少80%。
濒危名录
2010年这个南非企鹅被列入濒危物种,它是《非洲-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的列名物种之一。它们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内被到为易危物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南非企鹅被列入附录II。
人工孵化
2008年01月24日上午9时,斑嘴环企鹅在中国长风海洋世界宣布人工孵化成活,开创了此类动物首次在国内水族馆繁育成功的先河。
生态景点
在南非旅游城市开普敦,有两处旅游景点环海豹岛和企鹅滩,都是在政府的环保措施和当地居民的保护下诞生并保存下来的。
海豹岛
南非企鹅
海豹岛是坐落在南非开普敦豪特湾海域中的一个礁石岛。起初,来往的渔民最先发现经常有海豹在这块礁石上晒太阳,他们没有对这些唾手可得的渔货动心,而是用他们的宽容和爱心自发地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偶尔,过往的渔船还经常抛下捕到的小鱼,给这些海豹喂食。于是,这里的海豹越聚越多。
在南非开普敦东海岸的西蒙镇企鹅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与企鹅亲密接触。南非开普敦东海岸的西蒙镇有一个被称为“漂砾”的小海湾,自从1984年第一对企鹅在此筑巢以后,由于当地居民对其加以保护,来这里定居的企鹅不断增多,当地政府和动物保护组织将此处辟为自然保护区。经过20多年的繁衍,这里的企鹅数量已超过3000只,如今它已成为南非著名的旅游景点。
环海豹岛
如今这里已成为南非著名的旅游景观,每年都会吸引超过50万名游客参观游览。 该公园企鹅品种为非洲企鹅,是非洲独有的珍稀品种。20世纪初约有约有150万只,到20世纪末只剩约15万只。它们个头较小,食物以沙丁鱼、凤尾鱼等浅水鱼类为主,主要天敌有鲨鱼、海豹和食肉鲸等。水中游行速度可达每小时20公里,潜水时间约2分钟。企鹅是单配性动物,“一夫一妻”,一月是交配期,二至八月是孵卵期,十二月是小企鹅蜕毛期。 地址: 位于开普敦市南半岛区的西蒙斯镇(Simon’s Town),东临福尔斯湾(False Bay),距市区约40公里。
赤颈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保护现状
赤颈鸭(学名:Anas penelope,英文名:Eurasian Wigeon)是鸭科鸭属的鸟类,又名赤颈凫、鹅子鸭、红鸭。与其他水鸟混群于湖泊、沼泽及河口地带。赤颈鸭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欧洲南部、非洲东北部与西北角,见于埃及北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印度支那半岛、菲律宾群岛至日本一线,偶见于格陵兰、北美洲等地。在中国东部各地越冬,其分布西限可达西藏南部,海南岛、台湾亦有本物种越冬。
中文学名:赤颈鸭
拉丁学名:Anas penelope
英文俗名:Eurasian Wigeon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鸭属(Anas)
繁殖区:古北界 : n
非繁殖区:非洲, n 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7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赤颈鸭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47厘米)的大头鸭。
雄鸟特征为头栗色而带皮黄色冠羽。体羽余部多灰色,两胁有白斑,腹白,尾下覆羽黑色。飞行时白色翅羽与深色飞羽及绿色翼镜成对照。
雌鸟:通体棕褐或灰褐色,腹白。飞行时浅灰色的翅覆羽与深色的飞羽成对照。下翼灰色-较葡萄胸鸭色深。
虹膜-棕色;嘴-蓝绿色;脚-灰色。
叫声:雄鸟发出悦耳哨笛声whee-oo,雌鸟为短急的鸭叫。
赤颈鸭:雄鸟
赤颈鸭:雌鸟
地理分布
赤颈鸭地理分布图
赤颈鸭繁殖在欧亚大陆北部,从冰岛、英国、横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俄罗斯北部,一直往东经贝加尔湖到太平洋沿岸和萨哈林岛;越冬在欧洲南部、非洲东北部、西北部、埃及北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与缅甸北部、中南半岛、日本和菲律宾,也偶尔见于格陵兰、北美洲、安的列斯群岛和加里曼丹。
在中国繁殖于东北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越冬在中国西藏南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长江中下游、西南各省以及台湾和海南岛。迁徙时经过新疆、内蒙古、东北南部和华北一带。
分布范围:古北界;南方越冬。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甚或西北。冬季迁至中国北纬35°以南包括台湾及海南的广大地区。地方性常见。
生活习性
赤颈鸭:雄鸟头部
赤颈鸭:飞行中的一对
赤颈鸭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湾、沼泽等各类水域中。尤其喜欢在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中活动。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也和其他鸭类混群。游泳很好,也善潜水。高兴时常将尾翘起,头弯到胸部。飞行快而有力。有危险时能直接从水中或地上飞起,并发出叫声。鸣声响亮清脆。
赤颈鸭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常成群在水边浅水处水草丛中或沼泽地上觅食藻类和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也常到岸上或农田觅食青草、杂草种子和农作物。也吃少量动物性食物。
生长繁殖
赤颈鸭:一对
赤颈鸭:一对
赤颈鸭通常在越冬期间即已形成对。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着手营巢繁殖。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在富有水生植物或岸边有灌木和植物生长的小型湖泊、水塘和小河边地上草丛或灌木丛中。巢一般离水域不远,但也有远至距水边100—200米的。巢极为简陋,多系地上一个5~7厘米深的凹坑,内放少许枯草,有时根本无任何内垫物,但巢的四周常用大量绒羽围起来,离巢时常用它将卵盖住。每窝产卵7一11枚,一般8—9枚。一天产一枚卵。卵的颜色为白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50一60×33一41毫米,重41—47克。产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22—25天。孵卵由雌鸟承担。雏鸟早成性。雏鸟孵出后在雌鸟带领下经过40—45天即能飞翔。幼鸟一龄时性成熟。
赤颈鸭每年3月末至4月初从南方迁到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4月中下旬到达东北北部,其中部分留下繁殖,部分继续北迁。秋季于9月末1O月初已大量从北部繁殖地迁到东北南部和华北一带,并陆续往南迁徙,一直持续到11月初还见有部分个体滞留于东北和华北地区。迁徙时结成群,飞行甚快。常排成一条线飞行。
保护现状
赤颈鸭:飞行图
赤颈鸭在中国种群数量较为丰富,是中国冬季较为常见的野鸭之一。据1992年的最新调查资料,中国越冬种群数量为48348只。赤颈鸭在整个世界上的种群数量亦较丰富。据1975年在欧洲和地中海与黑海地区的统计,种群数量达数百万只。据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西亚39446只,南亚143152只,东亚69652只,西南亚307只。总计整个亚洲为251557只,不及欧洲丰富,较之1990年统计的320676只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狩猎。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Hash:d9cff4a8f9ddfafda90e39e8ebd3bfe88a94db8e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