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眼双锯鱼 Amphiprion ephippium档案信息 大眼双锯鱼 Amphiprion ephippium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骑着马奔跑的驴给大家整理了大眼双锯鱼 Amphiprion ephippium的档案资料,包括大眼双锯鱼 Amphiprion ephippium的图片、大眼双锯鱼 Amphiprion ephippium所属门、纲、目、科及大眼双锯鱼 Amphiprion ephippium描述介绍、大眼双锯鱼 Amphiprion ephippium标本等与大眼双锯鱼 Amphiprion ephippium相关的详细信息。
大眼双锯鱼 Amphiprion ephippium档案信息
物种名:大眼双锯鱼
拉丁名:Amphiprion ephippium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鱼纲Pisces
目: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
科:七鳃鳗科 Petromyzonidae
资源编码:21131119101
描述:成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吻短而钝。眼中大,上侧位。口大,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背鳍单一,软条部延长而呈方形;尾鳍呈扇形,上下叶外侧鳍条不延长呈丝状。成鱼体红色至棕色,体侧1/2至2/3部分为黑色,身体各鳍均为红色至棕色。幼鱼体红色,眼睛后方具一白色窄竖带,仅向下延伸至鳃盖缘,体侧后上方具一不明显至黑色斑块。随着成长,白带逐渐消失,而黑斑点则逐渐扩大至全身。印度红小丑和红小丑(Amphiprion frenatus)的最大区别在于,红小丑成鱼的眼睛后方具一镶黑缘之白色宽竖带,并向下延伸至喉峡部,很容易辨认。栖息于泥泞的沿岸海湾水深2-15米之间的水域,通常成对活动于能见度较低的地方。与奶嘴海葵(Entacmaea quadricolor)和紫点海葵(Heteractis crispa)共生。主要以浮游生物、桡脚类动物、海藻以及无脊椎动物为食。
大眼双锯鱼 Amphiprion ephippium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11C0002400020734
标本号:57072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采集人:李思忠、宋大祥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眼斑双锯鱼如何养殖,眼斑双锯鱼饲养方法
眼斑双锯鱼如何养殖,眼斑双锯鱼饲养方法
眼斑双锯鱼俗称公子小丑鱼,这种观赏鱼属于杂食性的鱼类,所以饲养起来非常的容易,可以喂食虫类饵料,也可以喂食人工饵料!下面小编就告诉大家眼斑双锯鱼饲养方法!
身体特征
体长8~10厘米,最大可达15厘米。体色为棕色,有3条银白色环带,环带很宽,分别位于眼睛后方、背鳍中央以及尾柄处,其中背鳍中央的那条略向头部方向延伸,呈三角形。这种鱼有一个很奇特的特征,栖息在不同地方的眼斑双锯鱼,可以有黑色、紫黑、鲜红、棕黄等不同的体色变化。
性格
与海葵有一种共生关系,喜欢躲在海葵中,利用海葵多刺的细胞来保护自己免受其他生物的侵害。小丑鱼还是一种很注重保护自己”属地”的鱼类,通常一对雌雄小丑鱼会占据一个海葵,并且阻止其他同类进入它们的”家”。
光照
每天人工照明8~10小时即可,照明强度要求适中,照明规律应早开晚关。最好每天有2~3小时的阳光照射,但不要在强烈阳光下暴晒太长时间。
饵料及投喂方法
属杂食性鱼类,很容易饲养。主要以藻类、动物性浮游生物以及小型甲壳类生物为食,喂以人工饲料也可以。
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白点病(小瓜虫病)
珊瑚礁鱼类疾病
繁殖方法
小丑鱼有一种雌雄转化的特性,假设一水族箱内只有一群同种的小丑鱼,其中绝大部分是雌鱼,只有一只雄鱼。如果把这只雄鱼放到其他水箱内饲养,这个水箱里只剩下雌鱼,那么在一段时间后你会惊奇地发现,雌鱼中的一只转性成了雄鱼;但如果你再次把原来的雄鱼放回,转性的那只雌鱼就会回复成原来的雌鱼。小丑鱼的这一特性就是为了满足繁殖下一代,延续种族的需要。雄鱼和雌鱼性腺成熟时,雌鱼的输卵管和雄鱼的交配器会明显的突出,当产卵期越来越近时,小丑鱼夫妻会变得异常的勤劳,它们辛勤的打扫爱巢,用口扫除”家里的”藻类、沙砾等杂物。
小丑鱼一般都在下午至傍晚时间产卵(而繁殖场大部分是用荷尔蒙注射来催熟,小丑鱼在被注射24小时内便会开始产卵),整个过程大约会持续2小时,不过每次产卵的数目并不固定,从数百到上千个不等。
繁殖过程以雌鱼产卵开始,雌鱼先产出部分卵后,紧接着雄鱼放出精子,它们互相交替直至雌鱼产卵完毕。
受精卵的外膜是一层透明的薄膜,透过外膜就可以看到橘色的卵黄。
在孵化过程中,雄鱼、雌鱼会交替着用口吹或用胸鳍、尾鳍摆动摩擦以除去卵表面上的污物,这样做还能让卵充分接触氧气,在这过程之中,雄鱼会充分发挥它身体强壮的优势,尤其是到后期,雄鱼会更加勤快。
孵化中的每一天中,卵都会有新的变化,每天都有新的面貌,到第10天左右就可以清楚看到卵囊内”胎儿”的眼睛了,一般10~14天就能孵出幼鱼。
幼鱼刚刚孵出时非常脆弱,并且板油强烈趋旋光性。因此要把亲鱼移开、关上水流并向水中打气,而且必须坚持适度换水,尽量维持水的温度及pH值,变化幅度不要太大。
幼鱼的饵料对幼鱼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鱼刚出生时要用轮虫加维生素C喂养,每天1次;5天后以刚孵化的丰年虾加轮虫喂养,每天2次;半个月后饵料就可以全部用丰年虾了;在一个月以后再开始用少量蛤蜊喂养。
小丑鱼是在海葵的触手中产卵,而幼鱼孵出后会先在水层中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再开始选择适合生长的海葵群,经过适应后,才能共同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小丑鱼虽然生活在海葵中,但它依然可以在没有海葵的环境下生存,只不过是缺少了海葵的保护,危险率有所增加罢了;而且小丑鱼也并不是在每一种海葵中都能生活,它有一些特定的对象。
适合混养的鱼种
对于橘红海葵、公主海葵、软珊瑚及公子小丑鱼等,可以放心共养。
二带双锯鱼 Amphiprion bicinctus
动物百科小编会飞的小地鼠给大家整理了二带双锯鱼 Amphiprion bicinctus的档案资料,包括二带双锯鱼 Amphiprion bicinct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二带双锯鱼 Amphiprion bicinctus相关的详细信息。
二带双锯鱼 Amphiprion bicinctus档案信息
物种名:二带双锯鱼
拉丁名:Amphiprion bicinct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鱼纲Pisces
目:鲈形目 Perciforemes
科:雀鲷科Pomacentridae
资源编码:21131119352
描述:形态特征:在吻部两侧各有一鼻孔。侧线止于尾柄稍前方。鳃盖骨、下鳃盖骨和间鳃盖骨后缘均有放射状小棘,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背鳍前方的鳞片为19~22行。体侧有2条较宽的白色横带,尾柄上的横带有或无。幼鱼尾鳍后缘凹入。成鱼尾鳍上叶鳍条延长。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仅见于南海。 暖水性小型鱼类。喜栖于岩礁和珊瑚礁海区。常进出于在型海葵的触手及口盘处,营共栖生活。体长一般为50~80毫米,大者可达130毫米。
二带双锯鱼 Amphiprion bicinct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11C0002400020301
标本号:39356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本文Hash:dc3cc6bd5fc47a88049b7cc6597262abf4035f2b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