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布鲁戴春蜓幼小亚种 Dacidius fruhstorferi档案信息 布鲁戴春蜓幼小亚种 Dacidius fruhstorferi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迷失家的小乌龟给大家整理了布鲁戴春蜓幼小亚种 Dacidius fruhstorferi的档案资料,包括布鲁戴春蜓幼小亚种 Dacidius fruhstorferi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布鲁戴春蜓幼小亚种 Dacidius fruhstorferi相关的详细信息。
布鲁戴春蜓幼小亚种 Dacidius fruhstorferi档案信息
物种名:布鲁戴春蜓幼小亚种
拉丁名:Dacidius fruhstorferi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nsecta
目:蜻蜓目 Odonata
科:春蜓科Gomphidae
资源编码:21131527103
布鲁戴春蜓幼小亚种 Dacidius fruhstorferi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11C0006600051413
标本号:Od001234
标本馆:CAU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
产地1:GX
采集人:杨集昆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11C0006600051412
标本号:Od000168
标本馆:CAU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浙江省
产地1:ZJ
采集人:杨集昆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11C0006600037973
标本号:Od000169
标本馆:CAU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
产地1:GX
采集人:李法圣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标本馆
戴菊的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地理分布、亚种分化
戴菊(学名:Regulus regulus,英文名:Goldcrest),属雀形目戴菊科戴菊属。通常独栖于针叶林的林冠下层。 加入迁徙鸟潮。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 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戴菊
拉丁学名:Regulus regulus
英文俗名:Goldcrest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戴菊科(Regulidae)
中文属名:戴菊属(Regulus)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89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戴菊
体型娇小(9厘米)而色彩明快的偏绿色似柳莺的鸟。翼上具黑白色图案,以金黄色(雌鸟仅有金黄色)或橙红色(雄鸟除金黄色以外,还具有橙红色)的顶冠纹并两侧缘以黑色侧冠纹为其特征。上体全橄榄绿至黄绿色;下体偏灰或淡黄白色,两胁黄绿。眼周浅色使其看似眼小且表情茫然。不可能与任何一种中国的柳莺混淆。
各亚种细部有别。亚种coatsi较其他亚种色浅;japonensis较深,颈背灰色较重且翼上白色横纹宽;himalayensis的下体较白;sikkimensis较himalayensis而色深,绿色较重;而yunnanensis的体色更深,绿色更重,下体皮黄,两胁灰色;tristis几无黑色侧冠纹,下体较黯淡。
幼鸟无头顶冠纹,与部分Phylloscopus属柳莺可能混淆,但无过眼纹或眉纹,且头大,眼周灰色,眼小似珠。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偏褐。
叫声:尖细高音sree sree sree。告警时发出重音tseet。鸣声为高调的重复型短句,至华彩乐段收尾。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戴菊和台湾戴菊的区别:两者外形差异很大,容易辨识。台湾戴菊是台湾的特有鸟种。
戴菊,雄鸟
台湾戴菊
外形特征
戴菊
习性:通常独栖于针叶林的林冠下层。加入迁徙鸟潮。
习性很象柳莺,总是不静止的穿行于松树枝间,寻找食物。除在育雏时暗和雏鸟一起外,很难见到有 集群活动,多成对在一起,或者互不远离。在飞行和寻食时,总了出吱吱中声,声音很微弱,似老鼠的 吱吱声。以昆虫为食。数量远比柳莺少,不易见到。
地理分布
戴菊
分布范围:古北界,从欧洲至西伯利亚及日本,包括中亚、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国。
分布状况:常见于多数温带及亚高山针叶林。亚种coatsi越冬于南山且可能在阿尔泰山;japonensis为留鸟或夏季繁殖鸟于中国东北,越冬至华东和台湾;sikkimensis 为留鸟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中国西部及西藏南部;yunnanensis于甘肃南部及陕西南部经四川至云南;tristis于新疆西北部天山。
亚种分化
戴菊
1、戴菊东北亚种(学名:Regulus regulus japon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 东北、河北、河南、西至甘肃和青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2、戴菊青藏亚种(学名:Regulus regulus sikkim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青海、甘肃、西藏等 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
3、戴菊新疆亚种(学名:Regulus regulus trist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青海等地。该物种 的模式产地在Turkestan。
4、戴菊西南亚种(学名:Regulus regulus yunnan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 、贵州、云南、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
小白腰雨燕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亚种分化
小白腰雨燕(学名:Apus nipalensis,英文名:House Swift)是雨燕科雨燕属的鸟类,别名小雨燕、台燕、家雨燕。全长约15cm。喉及腰白色,尾为凹型非叉型。与体型较大的白腰雨燕区别在于色彩较深,喉及腰更白,尾部几乎为平切。成大群活动,在开阔地的上空捕食,飞行平稳。营巢于屋檐下、悬崖或洞穴口。非洲、中东、印度、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日本、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及大巽他群岛。雨燕基本生活在空中,不习惯飞落到地面,放生时注意从高处放生,使得其能向下俯冲完成起飞。
中文学名:小白腰雨燕
拉丁学名:Apus nipalensis
英文俗名:House Swift
命名作者:Hodgson, 1837
中文目名:雨燕目(Apodiformes)
中文科名:雨燕科(Apodidae)
中文属名:雨燕属(Apus)
繁殖区:东洋界 : also s Japan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222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小白腰雨燕:形态特征图
中等体型(15厘米)的偏黑色雨燕。喉及腰白色,尾为凹型非叉型。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褐。
叫声:非常响。飞行时发出响亮而高亢的快速重复颤音der-der-der-dit-derdiddiddoo,尤其是在傍晚夜宿前。
小白腰雨燕:喉部
小白腰雨燕飞行图:尾几乎平齐
小白腰雨燕飞行图
小白腰雨燕喝水的方式:快速略过水面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小白腰雨燕与白腰雨燕的区别:小白腰雨燕体型更小,色彩较深,喉及腰更白,尾部凹形,几乎为平切。而白腰雨燕体型更大(18cm),尾部分叉。
小白腰雨燕,摄影简随风
白腰雨燕
地理分布
小白腰雨燕: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非洲、中东、印度、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南部、日本、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及季节性候鸟,上至海拔1500米。亚种nipalensis繁殖于中国南部的大部地区及海南岛;亚种kuntzi为台湾留鸟。
生活习性
小白腰雨燕
成大群活动,在开阔地的上空捕食,飞行平稳。营巢于屋檐下、悬崖或洞穴口。
小白腰雨燕叫声非常响。小白腰雨燕常栖息于开阔林区、建筑物、石壁。
小白腰雨燕为候鸟,也为留鸟。
亚种分化
小白腰雨燕
小白腰雨燕华南亚种(学名:Apus affinis subfurcat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海南、福建、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马来亚。
注:东亚的亚种有时作为独立种A. nipalensis (参见Chantler & Driessens,1995;Viney et al., 1994)。中国所有标本过去均为南方亚种subfurcatus (见郑作新, 1994)。
本文Hash:c588666ccbf568306c1ab978feaa13b26857ed7f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