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鸮 Nyctea scandiaca

导读: 雪鸮 Nyctea scandiaca档案信息 雪鸮 Nyctea scandiaca标本资料 雪鸮 Nyctea scandiaca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灰兔雪牙给大家整理了雪鸮 Nyctea scandiaca的档案资料,包括雪鸮 Nyctea scandiaca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雪鸮 Nyctea scandiaca相关的详细信息。

雪鸮 Nyctea scandiaca档案信息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物种名:雪鸮

拉丁名:Nyctea scandiac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鸮形目 Strigiformes

科:鸱鸮科Strig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41

描述:野外鉴别特征大型鸮类,体长55~64cm。通体雪白色,脸盘不明显,无耳羽簇,跗跛被羽到趾。雌鸟在肩、腹和两胁有暗色横斑。我国仅此一种大型白色鸮类,野外极易识别。形态描述头圆而小,面盘不显著,无耳羽簇。嘴基长满刚毛样的须状羽,几乎遮住全嘴。雄鸟通体白色,眼先和脸盘微沾浅褐色和杂有少许黑褐色斑点。颈基具不甚明显的污白色横斑,并缀少许褐色斑点;腰亦有少许褐色斑点。初级飞羽具横斑。从第三枚开始外翈横斑增多,内翈仅先端具1~2个横斑;第一枚初级飞羽内翈,第二至第四枚初级飞羽内外翈均具缺刻。下体几纯白色,仅腹部具细窄的褐色横斑。跗跖和趾密被白色绒羽,几乎遮盖住全爪。尾羽白色,端部具一道褐色横斑;最外侧1-2对尾羽全白,无横斑。尾下覆羽较长,白色,几达尾尖。腋羽和翼下覆羽亦白色。雌鸟和雄鸟相似,通体亦为白色,但头部有褐色斑点。背有暗色横斑,腰具成对褐色斑点。胸、腹和两胁亦具暗色横斑。尾具3~5对褐色横斑。其余似雄鸟。幼鸟和雌鸟相似,而且横斑更著。虹膜金黄色,嘴铅灰色或角褐色,爪基灰色,末端黑色。

雪鸮 Nyctea scandiaca标本资料

标本记载1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平台号:2123CX001200002599

标本号:O06003_1

标本馆:NEFUN

国家:中国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内蒙古自治区

产地1:NM

采集人:卢文喜、常家传

保藏状况:良好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2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平台号:2123CX001200002598

标本号:O06002_1

标本馆:NEFUN

国家:中国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内蒙古自治区

产地1:NM

采集人:王长曾

保藏状况:良好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3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平台号:2123CX001200002597

标本号:O06001_1

标本馆:NEFUN

国家:中国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内蒙古自治区

产地1:NM

采集人:卢文喜、常家传

保藏状况:残损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标本馆

雪鸮 Nyctea scandiaca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平台号:2111C0002200003058

标本号:27545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黑龙江省

产地1:HL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雪鸮

动物百科小编*火星来の鱼ル给大家整理了雪鸮的资料,包括雪鸮的图片资料、雪鸮的形态特征、雪鸮的生活习性、雪鸮的品种和种类、雪鸮的寿命等与雪鸮相关的详细信息。

雪鸮Snowy Owl

雪鸮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鸮形目 Strigiformes
科: 鸱鸮科 Strigidae
属: 雕鸮属 Bubo
种: 雪鸮 B. scandiacus
分布:多见于北极圈内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雪鸮(拼音:xuě xiāo);
英文名:Snowy Owl;
学名:Bubo scandiacus。
雪鸮,又名白鸮、查干-乌盖勒、雪猫头鹰、白夜猫子,是鸱鸮科的一种大型猫头鹰,也是一种大型猛禽,因全身几乎为雪白色而得名,而且它们多为昼行性鸟类,因此是很有特点的一种猫头鹰。雪鸮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区,多见于北极圈内,但它们居无定所,这完全由食物的数量来决定。它习惯了北极的寒冷天气,所以,它也被称为“北极猫头鹰”或“白色大猫头鹰”。雪鸮的叫声多种多样,当遇到威胁或骚扰时,会发出一种奇怪的敲击声。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雪鸮寿命9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50-71厘米

身高:

体重: 1.6-3千克

生命: 野生:9年

食性: 肉食:鼠、鸟等

繁殖: 卵生,每窝3-16枚卵

习性:

分布: 多见于北极圈内

雪鸮

雪鸮Snowy Owl

雪鸮

雪鸮捕食

雪鸮

成年雪鸮特写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大型猛禽。体长约为50-71厘米,雌性平均体长为66厘米,雄性平均体长为59厘米,翼展125-165厘米,体重1.6-3千克,雌性平均重2.3千克,雄性平均重1.8千克,雄性体型明显小于雌性。由于本物种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因而雪鸮通体几乎纯白色,体羽端部近黑色,因而在头顶、背部、双翅、下腹遍布黑色扇形斑点,而雌鸟和幼鸟的黑色斑点更多;无其他鸮类常见的耳状羽,浑圆雪白的头部看起来颇为可爱;虹膜黄色;喙黑色;足黄色,强健有力,覆有密羽,爪黑色,钩曲,长2.5-3.5厘米,能迅速征服大型猎物。雄性幼鸟的颈部、颈后和尾羽都比雌性幼鸟白。雄性雪鸮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白,部分年老的雪鸮全身会接近纯白色,而雌性雪鸮身上的一些斑点终身不消失。雪鸮的羽毛非常浓密,正是这些浓密的羽毛使它们能在气温?50℃的环境下还能保持38-40℃的体温。因此,如果它们遇到强风,就会找到石堆、雪堆或是干草堆作为避风处,然后蜷缩身体贴在地面上,这样它们浓密的羽衣就能为它们御寒。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与很多鸮类不同的是,雪鸮在很多地域属于昼行性鸟类,白天活动晚上休息,偶尔也在黄昏后捕猎。它们的飞行姿态平稳有力,俯冲力量强,而升空速度也很快。它们能进行短程贴地飞行,并会不时降落在地面或杆上停息。在天气炎热时,雪鸮会通过呼气和张开翅膀来降温。它们大部分时间都会栖息在视野开阔的地点,如篱笆、草垛、树木、建筑物、电线杆,密切注意其他猫头鹰入侵者,或是伺机从猎物背后悄悄捉住它们。 它们是独居、划定地盘的鸟类,在食物充足的年份里,1平方公里中平均只会有两对雪鸮,而在食物匮乏的年份里则会更少。冬季时雌鸟会定居一处并划分地盘,而且会保卫领地,阻止外来者入侵,直到春天它们才会离开此地向北迁徙。雪鸮主要以极地常见的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主要包括旅鼠和幼年岩雷鸟,食物匮乏时也会游荡到其他地域取食其他啮齿类动物、雉类、雁鸭类和雪兔等。它们也会捕食多种小型哺乳动物,如草原田鼠(Microtus pennsylvanicus)和鹿鼠,而且常会利用大型猎物沿布阱路线找到更多食物。这些大型哺乳类猎物包括野兔、麝鼠、旱獭、松鼠、草原犬鼠、老鼠、鼹鼠、狗、狐狸和其他毛皮兽,鸟类包括岩雷鸟、鸭、鹅、涉禽、雉鸡、松鸡、鸣禽及短耳鸮。它们也会吃鱼类和腐肉。每只雪鸮每天要捕食7-12只小鼠,每年能消耗1600只旅鼠。雪鸮常会将猎物整个吞下,18-24小时后将不能消化的部分变成唾余吐出。它们常在固定的地点吐出唾余,唾余数量较多,通过分析唾余中的残骸可以准确地了解它们的食性。当大猎物被撕成小块食用时,唾余就不会产生。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雪鸮生存环境极严酷,因而其繁殖并不似其他鸟类那般规律,常受到食物供给状况的影响,如果食物极度缺乏甚至会多年不繁殖,食物充足时一年繁殖一次。当雪鸮群体性迁徙时,部分个体仍会留在繁殖地点。雪鸮性成熟的年龄仍不为人知,不过一般认为至少需要两年它们才会性成熟。雪鸮终身为一夫一妻制,不过当食物极度充足时也可能有一夫多妻制的情况。雪鸮的繁殖期通常为5-9月,一般2月或3月开始迁徙,在4月底至5月初到达繁殖地点,繁殖伴侣是在越冬过程中或到达繁殖地点後形成。在迁徙过程中,雪鸮会成对或结成小型集群行动,这时在几百平方米的范围内最多可以见到20只左右的雪鸮。雄鸟会确立自己的地盘,雌鸟会选择产卵地点,一般是在视野开阔的无雪地点。在高纬度北极地区,雪鸮会选择生长有柳树、虎耳草、帚石楠和地衣等高地植物的地点作为巢位,而在低纬度北极地区,它们则会选择多生有茂密的圆丘形矮灌木的草甸。雌鸟不筑巢,而是在小丘或大石旁迎风面定居,常寻找苔原高地的地面凹陷处或岩石基部低洼处,或是在地面上挖坑产卵,有时会铺上一些植物材料或羽毛,偶尔也会选择沙堆或废弃鹰巢。它们一般不会在固定的地点繁殖,不过在有些地方,一对雪鸮也有可能多年在同一地点繁殖。雪鸮会划分领地,领地范围是以产卵地点为中心的1-2平方公里内,常与其他雪鸮的领地重叠,而距离产卵地点1千米内的入侵者可能就会受到猛烈的攻击。雌鸟一个繁殖期内只会产卵一巢,一巢产卵3-16枚,每隔2天产一枚,总数量随食物状况不同而不同。不过,如果在繁殖期初期孵化失败,雌鸟可能会重新产卵,不过在田鼠充足的年份里,孵化率几乎可达100%。只有雌鸟会孵蛋,从产下第一枚卵,到所有雏鸟孵化,雌鸟大部分时间都要坐在蛋和雏鸟上以保证它们的温暖,在这段时间里,雄鸟要负责配偶和雏鸟的食物。蛋为白色,平均长5.7厘米,直径4.5厘米,约在27-34日後孵化[8]。由於几乎每天都有雏鸟孵化,能看到不同大小的雏鸟聚在一起。刚孵化的雏鸟为雪白色,双眼紧闭,会由双亲同时照料并保护。虽然刚出生时雏鸟全身雪白,但过不了几天身上就会长满灰色的绒羽,因此10天大的雏鸟看起来就是灰黑色了。雄鸟会猎捕食物带给雌鸟,之後雌鸟会将食物分成小块并除去骨头和羽毛,将纯肉喂给雏鸟。寿命:圈养:至少35年;野生:9年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雪鸮繁殖于环北极冻土带以及北极圈内的不被冰雪完全覆盖的岛屿上,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斯堪的纳维亚北部、俄罗斯、新地岛北部和西伯利亚北部。由于在特定季节食物匮乏,可能漂泊到欧洲南部

进化过程Evolutionary process

雪鸮最初是由卡尔·林奈(Linnaeus)于1758年分类。近年来,雪鸮被认为是单型种,因此学名变为Nyctea scandiaca,但後来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Olsen等,2002年)表明其与雕鸮属关系较近,因此被分入雕鸮属。末次冰期中,中欧曾有雪鸮古亚种Bubo scandiacus gallicus存在,但现代此亚种已不复存在。雪鸮的种加词scandiaca是“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的拉丁化形容词形式,意为“斯堪的纳维亚的”,因为雪鸮最初是于北欧被观察到。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雪鸮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人类活动对它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它们主要的死因是与输电线、篱笆、汽车发生碰撞,而且人们有时也会因为食用它们的肉、作为纪念品或者保护狩猎得到的动物而捕杀雪鸮。目前,在雪鸮分布较广泛的加拿大各省和地区已经颁布条例,禁止在全国范围内捕杀雪鸮,不过雪鸮有时仍会被用於特定的研究目的。不过由於全球雪鸮的数目达到29万只,活动范围大约为100万-1000万平方千米,而且数量稳定,因此被IUCN评为无危物种。雪鸮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受到《1918年候鸟保护条例》(MBTA)的保护,并于1997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的附录Ⅱ中,于1989年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知 识Knowledge

雪鸮是加拿大魁北克的省鸟,而1986年发行的面值50加拿大元纸币上也有雪鸮的形象;前任加拿大总督朱尔斯·莱杰(Jules Léger)的纹章的主要图案也是雪鸮。网络用语O RLY?中的猫头鹰形象就是雪鸮。雪鸮可能是欧洲史前洞窟壁画中能辨别出的最古老的鸟类。在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哈利·波特》中,具有魔力的主人公哈利·波特豢养了一只名为海德薇(Hedwig)的雪鸮作为他在魔法世界的信使,这部作品和由它所改编的电影的流行,使得雪鸮可爱的形象深入人心。

雪鸮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雪鸮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雪鸮-外形描述

描述:体型硕大(61厘米)的白色鸮鸟。眼黄,头顶、背、两翼及下胸羽尖黑色使体羽满布黑点,雪中看此鸟为灰色。

虹膜—黄色;嘴—灰色;脚—黄色。

雪鸮-叫声

叫声:雄鸟告警声krek-krek-krek似鸭叫。雌鸟告警时发出吠声,也发出seeuee哨音。

雪鸮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雪鸮-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全北界的北部。

分布状况:稀有冬候鸟,分布在中国东北及西北开阔原野。

雪鸮-生活习性

习性:部分地昼行性,黄昏后还积极地捕食田鼠及鼠兔。有时静立于突出岩石或土堆。在地面营巢。

雪鸮-别名俗名

白猫头鹰 查干-乌盖勒

本文Hash:e427ad129a897ae5aa0c1bf6c7eae6b1cdbb5fa9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