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导读: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档案信息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标本资料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金丝刺猬给大家整理了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的档案资料,包括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相关的详细信息。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档案信息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物种名:红颈瓣蹼鹬

拉丁名:Phalaropus lobat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鹬科 Scoiopac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27

描述:王岐山 马鸣 高育仁:2006:形态描述鉴别特征 体形较小。繁殖期自眼后至颈前有栗红色领带。上体黑褐色,肩部羽缘淡棕黄色。头、后颈、胸、两胁纯暗灰色,腹和尾下白色。非繁殖期羽色灰白,眼周具黑斑。嘴尖细且直,长度等于头长(嘴基至枕后)。前趾间具波状瓣蹼。行为固执,常在水中不停顿地旋转浮游。形态雌性成鸟(繁殖羽):头和后颈暗灰色。眼上缘有一白色细纹。双眼之后的栗红色带向下至颈侧,并在颈前汇合形成“红领带”。上体黑褐色,各羽多黄褐色羽缘;在肩和上背有金黄色线条。飞羽黑褐色,初级覆羽和大覆羽的白色羽端形成翼面的白色线条。腰和尾黑褐色,腰的两侧白色;中央尾羽端部具白色或淡棕色羽缘;外侧尾羽的黑褐色较浅淡,外翈缘以白色。下体包括颏、喉、腹和尾下白色,胸带、两胁暗灰色。翼下多白色,惟飞羽区色暗。雄性成鸟(繁殖羽):羽色不如雌鸟鲜亮。额泛白色;头顶及后枕黑褐色,头顶略杂浅棕色。由后颈至尾黑褐色,羽缘淡黄色或棕白色。“领带”锈褐色。成鸟(非繁殖羽):头部多白色,眼周及眼后有大片黑色(似熊猫眼)。头顶或有黑色,颈后至上体暗灰色,肩背部各羽有白色羽缘。下体纯白色,胸侧略染淡灰色;两胁有数羽具淡黑褐色羽干斑纹。虹膜褐色。嘴形细尖,黑色。腿蓝灰或黑色沾黄;瓣蹼为黑色和黄色相杂。量衡度 (mm,g;据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9) 29 179 21.5 106 50 20(22—40) (165—198) (19.5—23) (104—113) (45—53) (20—21)♀♀(7) 26 176 21.9 106 49.4 19.6(22—29) (168—190) (21—22.5) (102—113) (47—51) (19—20)王岐山 马鸣 高育仁:2006:生物学描述红颈瓣蹼鹬在中国为旅鸟和部分冬候鸟。繁殖地在北半球的苔原地带,迁徙几乎遍及各个洲和海洋。迁徙季节栖息于海岛、海湾、内陆湖泊、鱼塘、水泡、淡水沼泽、泥塘、水田等。觅食于水面、石头缝、草丛等。游水时方向极无常,喜欢兜圈子,旋转很快。同时不停顿地啄食水面的猎物(每秒平均约0.5次)。食物如水中浮游生物、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幼虫和蛹等。或被称为海洋性鹬类,但在内陆也大量出现。在新疆出现的时间是8月,在西藏为5月,云南为9月14日。1983—1993年间有446只在台湾被环志放飞(张孚允,1997)。此鸟在香港为过境旅鸟。1999年5月1日和2日分别录得1 194只和245只(Lewthwaite,1999)。迁徙似乎没有规律,特别是在秋季。1990—1998年在香港的调查显示,年度统计数的差距在几只到上千只的悬殊(Carey et al.,2001)。在台湾也有这种周期性消长的现象(沙谦中等,1998)。这可能与气候(如台风)和地理位置有关。在江苏盐城(东沙滩)曾经记录到1 728只(Wang and Barter,1998)。据记载,1959年5月下旬,约60万只红颈瓣蹼鹬云集中亚腹地哈萨克斯坦的一个湖泊(Lake Tengiz)。尚玉昌(1998)在论述一雌多雄制(Polyandry)时以红颈瓣蹼鹬为例,雌鸟为了得到雄鸟而相互展开竞争,参与竞争的雌鸟都具有较强的产第2窝卵的能力,而这些卵则需要由雄鸟来孵育。由于性选择是作用于雌性,引起的性二型分化也就同大多数鸟类相反,表现为雌鸟羽色艳丽,而雄鸟则比较平淡。王岐山 马鸣 高育仁:2006:分类讨论亚种分化 无亚种分化。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标本资料

标本记载1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平台号:2131CX001200006130

标本号:9625

标本馆:SSTM

国家:中国

采集地:上海市

产地1:SH

采集人:崔志兴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标本记载2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平台号:2131CX001200004263

标本号:1623

标本馆:SSTM

国家:中国

采集地:福建省

产地1:FJ

采集人:唐启锐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标本记载3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平台号:2131CX001200004262

标本号:1622

标本馆:SSTM

国家:中国

采集地:福建省

产地1:FJ

采集人:唐启锐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标本记载4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平台号:2131CX001200004261

标本号:1621

标本馆:SSTM

国家:中国

采集地:福建省

产地1:FJ

采集人:唐启旺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标本记载5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平台号:2131CX001200004260

标本号:1620

标本馆:SSTM

国家:中国

采集地:福建省

产地1:FJ

采集人:唐启旺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红颈瓣蹼鹬 Phalaropus lobatus

平台号:2151C0003200004161

标本号:NCS0001040

标本馆:SCNC

国家:中国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采集地:福建省

产地1:F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红颈瓣蹼鹬的外形、分布、习性、图谱及别名

红颈瓣蹼鹬的图谱
♂(雄鸟); ♀(雌鸟); juv.(幼鸟)

红颈瓣蹼鹬-外形描述

描述:体非常小(18厘米),嘴细长,体灰色和白色,常见游泳于海上。头顶及眼周黑色;上体灰,羽轴色深;下体偏白;飞行时深色腰部及翼上的宽白横纹明显。飞行似燕。夏羽色深,喉白,棕色的眼纹至眼后而下延颈部成兜围,肩羽金黄。与滨鹬的区别在嘴细并具黑色眼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红颈瓣蹼鹬-叫声

叫声:单个或重复的chek声。

红颈瓣蹼鹬的地理分布图
绿色:留鸟;黄色:候鸟;蓝色:冬候鸟;桔色:繁殖鸟。

红颈瓣蹼鹬-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全北界;于世界各地的海上越冬。

分布状况:罕见过境鸟,在内陆曾有记录,但冬季有时常见于海南岛、台湾和香港的沿海水域及港湾。

红颈瓣蹼鹬-生活习性

习性:冬季在海上结大群,食物为浮游生物。甚不惧人,易于接近。有时到陆上的池塘或沿海滩涂取食。

红颈瓣蹼鹬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

红颈瓣蹼鹬的图片

红颈瓣蹼鹬(学名:Phalaropus lobatus,英文名:Red-necked Phalarope)为鹬科瓣蹼鹬属的鸟类,又叫红领瓣足鹬。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青海、黑龙江、山东、江苏、福建、广东、西藏、海南等地。该物种的原产地在加拿大。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学名:红颈瓣蹼鹬

拉丁学名:Phalaropus lobatus

英文俗名:Red-necked Phalarop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瓣蹼鹬属(Phalaropus)

繁殖区:北美洲, 古北界 : n

非繁殖区:w, e 太平洋, n 印度洋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77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红颈瓣蹼鹬
红颈瓣蹼鹬

体非常小(18厘米),嘴细长,体灰色和白色,常见游泳于海上。头顶及眼周黑色;上体灰,羽轴色深;下体偏白;飞行时深色腰部及翼上的宽白横纹明显。飞行似燕。

夏羽色深,喉白,棕色的眼纹至眼后而下延颈部成兜围,肩羽金黄。与滨鹬的区别在嘴细并具黑色眼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单个或重复的chek声。

红颈瓣蹼鹬的脚
红颈瓣蹼鹬的脚
红颈瓣蹼鹬:亚成鸟
红颈瓣蹼鹬:亚成鸟

地理分布

红颈瓣蹼鹬
红颈瓣蹼鹬

分布范围:繁殖于全北界;于世界各地的海上越冬。

分布状况:罕见过境鸟,在内陆曾有记录,但冬季有时常见于海南岛、台湾和香港的沿海水域及港湾。

生活习性

红颈瓣蹼鹬
红颈瓣蹼鹬

习性:冬季在海上结大群,食物为浮游生物。甚不惧人,易于接近。有时到陆上的池塘或沿海滩涂取食。

本文Hash:7be32371cb0f5ab7a96934bcf06280fd9050ab56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