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棕尾鵟 Buteo rufinus档案信息 棕尾鵟 Buteo rufinus标本资料 棕尾鵟 Buteo rufinus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羽鱼爪给大家整理了棕尾鵟 Buteo rufinus的档案资料,包括棕尾鵟 Buteo rufin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棕尾鵟 Buteo rufinus相关的详细信息。
棕尾鵟 Buteo rufinus档案信息
物种名:棕尾鵟
拉丁名:Buteo rufin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隼形目 Falconiformes
科:鹰科 Accipitr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14
描述: 野外鉴别特征 中型潜鸭,个体大小和外形与青头潜鸭差不多,体长34-49cm,体重0.5-1kg。雄鸟除腹、两胁及翼镜为白色外,全身羽毛均黑色,头上具长形黑色羽冠,眼金黄色,嘴蓝灰色,尖端黑色。雌鸟头、颈、上体和胸黑褐色,羽冠较短,额基有白斑,腹和两胁灰白色,且具淡褐色横斑,余同雄鸟。特征均很突出,容易识别。 相似种斑背潜鸭雄鸟头、颈、胸和尾亦为黑色,眼金黄色,腹、两胁和翼镜亦为白色,与凤头潜鸭相似,但斑背潜鸭头上无羽冠,背部白色;雌鸟额基部有明显的白斑,亦明显与凤头潜鸭不同,容易区别。青头潜鸭和凤头潜鸭也很相似,但青头潜鸭亦无羽冠,雄鸟胸为暗栗色,两胁淡栗褐色,眼白色;雌鸟嘴基有一圆形红栗色斑,区别亦很明显,野外不难鉴别。形态描述雄鸟头和颈黑色,具紫色光泽,头顶有丛生的长形黑色冠羽披于头后。背、腰、两翅覆羽、尾上和尾下覆羽均为深黑色。下背、肩和翅上内侧覆羽杂有乳白色细小斑点,外侧初级飞羽外翈和羽端黑褐色,内翈浅褐色;内侧初级飞羽外翈近基部白色;外侧次级飞羽白色,具宽阔黑色端斑,形成翅上白色翼镜和后部黑色边缘;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尾羽褐色,腹和两胁白色。雌鸟头、颈、胸和整个上体黑褐色,羽冠亦为黑褐色,但较雄鸟短,亦无光泽,额基有不甚明显的白斑。上胸淡黑褐色,微杂以白斑;下胸、腹和两胁灰白色,并带有不明显的淡褐色斑。尾下覆羽黑褐色。雄鸟非繁殖期羽似雌鸟,但头顶和上体羽色较暗,腹以下淡灰褐色,两胁具淡色斑纹。 幼鸟羽色亦和雌鸟相似,但头和上体淡褐色,具皮黄色羽缘,头顶较暗。 虹膜金黄色,嘴蓝灰色或铅灰色,嘴甲黑色,跗蹠铅灰色,蹼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515-800g,♀550-840g;体长♂374-432mm,♀343-490mm;嘴峰♂37-40mm,♀36-42mm;翅♂185-214mm,♀191-205mm;尾♂38-58mm,♀49-79mm;跗蹠♂30-35mm,♀30-38mm。
棕尾鵟 Buteo rufinus标本资料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53C0002200000515
标本号:016585
标本馆:KI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产地2:喀什地区
采集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保藏状况:良好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11C0002200000671
标本号:44176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棕尾鵟 Buteo rufin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11C0002200000715
标本号:38148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11C0002200000675
标本号:38146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11C0002200000666
标本号:38147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棕尾鵟指名亚种 Buteo rufinus
动物百科小编CoCo_小鱼er给大家整理了棕尾鵟指名亚种 Buteo rufinus的档案资料,包括棕尾鵟指名亚种 Buteo rufin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棕尾鵟指名亚种 Buteo rufinus相关的详细信息。
棕尾鵟指名亚种 Buteo rufinus档案信息
物种名:棕尾鵟指名亚种
拉丁名:Buteo rufin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隼形目 Falconiformes
科:鹰科 Accipitr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15
描述:赵正阶 .《中国鸟类志》上卷 (非雀形目)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6月 :251-252 .棕尾鵟属中型猛禽,体色变化也比较大,有淡色型和暗色型等,但体羽的颜色均比其他类的颜色浅淡。通常上体为淡褐色到淡沙褐色,具有暗色的中央纹,喉部和上胸部为皮黄白色,具有暗色的羽轴纹,下胸为白色,腹部和腿上的羽毛为黑褐色,尾羽为棕褐色,通常没有横带或仅具有窄而明显的暗色横斑,这一点与其他鵟类明显不同。在空中翱翔时飞羽下面颜色浅淡,翼尖为黑色。虹膜金黄褐色或淡黄褐色,嘴黑色或石板褐色,尖端黑色,下嘴的基部和口角为黄色;蜡膜黄绿色,脚和趾黄色或柠檬黄色。成鸟头、颈棕褐色,具黑色羽轴;眼先及眼上下淡色而具黑色羽领;上体余部近褐,羽缘茶棕;初级飞羽黑褐,内翈自缺刻至羽基白色,贯以淡棕褐色横斑;次级飞羽较淡、内翈具暗褐色横斑;翅下覆羽和腋羽大都为棕褐色,尾羽淡棕褐,羽干纹白,尾尖淡棕,具宽阔的暗褐色次端斑。颏、喉、胸主要为棕色;下腹淡棕白;覆腿羽近栗色;尾下覆羽与下腹相似。幼鸟体色与成鸟相似,但尾羽具较多的暗褐色横斑。大小量度:体长500-650mm;嘴峰32-34mm;翅405-475mm;尾228-250mm;跗蹠50-70mm。
棕尾鵟指名亚种 Buteo rufinus标本资料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53C0002200000515
标本号:016585
标本馆:KI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产地2:喀什地区
采集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保藏状况:良好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11C0002200000671
标本号:44176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棕尾鵟指名亚种 Buteo rufin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11C0002200000715
标本号:38148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11C0002200000675
标本号:38146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11C0002200000666
标本号:38147
标本馆:IOZ
国家:中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产地1:X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棕尾鵟
动物百科小编狮虎兽给大家整理了棕尾鵟的资料,包括棕尾鵟的图片资料、棕尾鵟的形态特征、棕尾鵟的生活习性、棕尾鵟的品种和种类、棕尾鵟的寿命等与棕尾鵟相关的详细信息。
棕尾鵟Long-legged buzzard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科: 鹰科 Accipitridae
属: 鵟属 Buteo
种: 棕尾鵟 B. rufinus
分布: 欧亚大陆、北非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棕尾鵟(拼音:zōng wěi kuáng);
英文名:Long-legged buzzard;
学名:Buteo rufinus。
棕尾鵟,为鹰科鵟属的鸟类。多栖息于开阔的平原和草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苏丹。主要食物为鼠类,也吃蛙、鸟类、蜥蜴等。常单独活动。常在岩石、土丘上站立等待寻找地上猎物。不善鸣叫。喜欢在空中成圆圈状翱翔和盘旋,两翅上举成“V”字形,有时也在空中逆风不动,好像悬浮在空中。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体长: 43-58厘米
身高:
体重: 1100-1300克
生命:
食性: 肉食:野兔、啮齿动物、蛙、蜥蜴
繁殖: 繁殖期为4-7月份,每窝产卵3一5枚
习性: 不善鸣叫,喜欢干燥环境
分布: 欧亚大陆、北非
棕尾鵟特写
棕尾鵟 Long-legged buzzard
棕尾鵟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棕尾鵟属中型猛禽,体长43-58厘米,翼展105-155厘米,体重1100-1300克。体色变化也比较大,有淡色型和暗色型等,但体羽的颜色均比其他 类的颜色浅淡。通常上体为淡褐色到淡沙褐色,具有暗色的中央纹,喉部和上胸部为皮黄白色,具有暗色的羽轴纹,下胸为白色,腹部和腿上的羽毛为黑褐色,尾羽为棕褐色,通常没有横带或仅具有窄而明显的暗色横斑,这一点与其他鵟类明显不同。在空中翱翔时飞羽下面颜色浅淡,翼尖为黑色。虹膜金黄褐色或淡黄褐色,嘴黑色或石板褐色,尖端黑色,下嘴的基部和口角为黄色;蜡膜黄绿色,脚和趾黄色或柠檬黄色。在中国新疆地区繁殖的棕尾鵟个体大,体长和翼展都接近大鵟,但是明显比大鵟显得苗条,颈和脚杆都显得修长一些,翅宽也比大鵟得要窄,尾在身长中所占比例超过大鵟和普通鵟。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棕尾鵟是一种喜欢干燥环境的荒原猛禽,栖息于荒漠、半荒漠、草原、无树的平原和山地平原,垂直分布的高度可达海拔2000—4000米的高原地区,冬季有时也到农田地区活动,但较少活动于森林地带,常单独或成群活动在开阔、多石而又干燥的不毛之地。平时不善于鸣叫,行动显得迟缓而笨重,常站立在地上、岩石上、电线杆上或地面的高处和石头上,偶尔也站立在树上。喜欢在空中成圆圈状翱翔和盘旋,两翅上举成“V”字形,有时也在空中逆风不动,好像悬浮在空中。主要以野兔、啮齿动物、蛙、蜥蜴、蛇、雉鸡和其他鸟类与鸟卵等为食,有时也吃死鱼和其他动物尸体。有趣的是,它还可以象家鸡一样在地面上走来走去,寻找甲虫等来充饥。通常站在一走地方等待和观察动物活动,或者在飞翔时紧紧地盯着地面,发现猎物则立刻冲下捕捉。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繁殖期为4-7月份,每窝产卵3一5枚,通常4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或皮黄白色,具黄色或红褐色斑点。孵化期约为28~31天,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但以雌鸟为主。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抚养,大约经过40-45天的巢期生活后,雏鸟即能飞翔和离巢。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分布于希腊、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蒙古、阿尔泰、克什米尔、印度等地。中国国内分布于新疆吐鲁番、和硕、库尔勒、阿图什、乌什、伽师及喀什。繁殖于欧洲东南部至古北界中部、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国西部;越冬南迁。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1、B. rufinus rufinus,分布欧洲东部和南部,亚洲、中亚细亚和阿富汗。
2、B. rufinus cirtensis,分布于北非,从摩洛哥到埃及。
本文Hash:19a0409cc58c111c32443c0ffbed52116e3a1826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