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鹡鸰 Dendronanthu indicus

导读: 山鹡鸰 Dendronanthu indicus档案信息 山鹡鸰 Dendronanthu indicus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畏,奶牛给大家整理了山鹡鸰 Dendronanthu indicus的档案资料,包括山鹡鸰 Dendronanthu indic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山鹡鸰 Dendronanthu indicus相关的详细信息。

山鹡鸰 Dendronanthu indicus档案信息

物种名:山鹡鸰

拉丁名:Dendronanthu indic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鶺鸰科

资源编码:21131113158

描述:王祖祥:1985: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上体橄榄褐色,两翅黑褐,每翅贯以明显的四道黄白色横斑;下体白色,胸部有两道黑褐色横斑。 形态 (采自河北) 上体橄榄褐绿色,尾上覆羽污褐色,中央一对尾羽暗揭、沾橄榄绿色,次3对尾羽黑褐色,最外侧一对尾羽白色,内翈基部有一倾斜的黑褐色斑,羽干白色,外侧第二对尾羽先端具楔形白斑,羽干在羽基处为黑褐色,外侧第三对尾羽先端具小型白斑;眉纹淡黄色,从嘴基直达耳羽的上方,眉纹下具有一条暗褐色贯眼纹;眼先和颊微白并杂以褐色;耳羽、颈侧和背略同;翼上小覆羽与背同色,中覆羽和大覆羽黑褐色,先端黄白色,形成二道明显的翼斑;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褐,各羽外翈的基部横贯以黄白色的斑,在三级和次级飞羽中部的外fn还具一道同色的横斑伸至初级飞羽,每翅贯以二道黄白色横斑;下体白色;胸部有两道黑褐色横斑,二道横斑的中央处有黑色斑相连接;两胁沾淡棕色。 虹膜深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肉红色;跗蹠和趾浅肉色。 量衡度:(注:见图1)王祖祥:1985:生物学描述 生态 常栖息于林间空地、林缘、河边及村落附近,常见沿较粗的树枝上驰走。栖止时尾不断左右摆动,身体亦微微随着摇摆,与白鹡鸰上下摆动显然有别。飞行呈波浪式曲线,一高一低,并常伴随着鸣叫。鸣声似“tze-tzin, tze-tzin……”或“gah-tzin,gah-tzin”。 主要以昆虫为食,也食小的蜗牛,蛞蝓等。据梁启燊等(1957)4月所采的一鸟全食昆虫,胃内有蚁类和鞘翅目昆虫。郑作新等(1958)于1953—54年6、7两个月内在河北昌黎剖检4只鸟胃,内容物全为昆虫,其中鳞翅目蛾类碎片(3次)占49.55%,直翅目昆虫碎片占30.03%,还有鞘翅目碎片和象甲碎片、蛇类等昆虫。 剖检5月采自云南的4只鸟胃,内有直翅目的稜蝗(Paratettix sp.),鞘翅目的甲虫,还有蜘蛛等。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955—57年间在湖南分析了15只鸟胃的结果,全部食物为昆虫,包括鳞翅目的蝶类及其幼虫、膜翅目的蚁类、直翅目的蝗虫、鞘翅目昆虫等,且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 山鹡鸰每年5—6月间繁殖,常在葡萄架或大树的水平枝上筑巢,距地面约3米左右。巢呈杯形,由草茎、枯叶、羽毛等组成,内衬兽毛,外绕以蛛丝,有时更敷以苔藓。巢的大小:外径7—8厘米,高4.5厘米,深3厘米。通常产卵4—5枚,呈青灰色,并具紫灰色斑点。8个卵的大小平均为18(17—19.7)14.6(14.5—15)毫米(郑作新等,1966)。王祖祥:1985: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山鹡鸰均以昆虫为食,所食昆虫多为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蝗虫)等农、林、牧害虫,所以它是一种益鸟,应当加以保护。

山鹡鸰 Dendronanthu indic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山鹡鸰 Dendronanthu indicus

山鹡鸰 Dendronanthu indicus

山鹡鸰 Dendronanthu indicus

平台号:2141C0001200000854

标本号:739010061

标本馆:HN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北京市

产地1:BJ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本文Hash:f87ed26e6dc102047837e767d7bc6d71d792c6b5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