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导读: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档案信息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标本资料

动物百科小编擁抱火焰的蝶给大家整理了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的档案资料,包括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相关的详细信息。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档案信息

物种名:大苇莺

拉丁名:Graminicola bengalensi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鹟科 Musciap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72

描述:体大(17厘米)而具明显纵纹的草莺。略黑的尾长而凸;三级飞羽色深;近黑色的头顶、颈背及上背具棕色及白色纵纹,眉纹偏白。脸及下体偏白,胸两侧及两胁棕褐;尾下覆羽皮黄具深色细纹。外侧尾羽羽端的白色较宽。冬季新体羽褐色较浓重,因上体羽缘具褐色毛边。外表似沼泽大尾莺但体型较小,尾较短且圆。虹膜红褐;上嘴黑,下嘴偏粉;脚粉褐。据称鸣声似小蝗莺。藏匿于沼泽低洼地区的高芦苇地;也在低矮丘陵山地的高草地。受惊吓则快速扎入覆盖中。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标本资料

标本记载1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平台号:2111CX001200000521

标本号:BJFCAV20120280

标本馆:BJF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采集地:福建省

产地1:FJ

产地2:福建

采集人:采集队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标本记载2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平台号:2111CX001200000520

标本号:BJFCAV20120279

标本馆:BJF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采集地:黑龙江省

产地1:HL

产地2:哈尔滨

采集人:采集队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标本记载3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大苇莺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平台号:2111CX001200000519

标本号:BJFCAV20120213

标本馆:BJF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采集地:黑龙江省

产地1:HL

产地2:哈尔滨

采集人:采集队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大草莺 Graminicola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动物百科小编黑猫仔仔给大家整理了大草莺 Graminicola graminicola bengalensis的档案资料,包括大草莺 Graminicola graminicola bengalensis的图片、大草莺 Graminicola graminicola bengalensis所属门、纲、目、科及大草莺 Graminicola graminicola bengalensis描述介绍、大草莺 Graminicola graminicola bengalensis标本等与大草莺 Graminicola graminicola bengalensis相关的详细信息。

大草莺 Graminicola graminicola bengalensis档案信息

物种名:大草莺

拉丁名:Graminicola  graminicola bengalensi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鹟科(鶲科)

资源编码:21131113172

描述:描述:体大(17厘米)而具明显纵纹的草莺。略黑的尾长而凸;三级飞羽色深;近黑色的头顶、颈背及上背具棕色及白色纵纹,眉纹偏白。脸及下体偏白,胸两侧及两胁棕褐;尾下覆羽皮黄具深色细纹。外侧尾羽羽端的白色较宽。冬季新体羽褐色较浓重,因上体羽缘具褐色毛边。外表似沼泽大尾莺但体型较小,尾较短且圆。 虹膜-红褐;嘴-上嘴黑,下嘴偏粉;脚-粉褐。 叫声:据称鸣声似小蝗莺。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缅甸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亚种sinica见于广西、广东北部及香港;striata于海南岛。 习性:藏匿于沼泽低洼地区的高芦苇地;也在低矮丘陵山地的高草地。受惊吓则快速扎入覆盖中。

大草莺 Graminicola graminicola bengalensi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62C0001200001069

标本号:LZU0001648

标本馆:LZU

国家:中国

单位:兰州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宁夏回族自治区

产地1:NX

采集人:罗文英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兰州大学标本馆

湿地苇莺的大苇莺、远东苇莺、噪大苇莺、钝翅苇莺、东方大苇莺、黑眉苇莺、厚嘴苇莺、棕扇苇莺、保护现状、相关资料、参考文献

湿地苇莺的图片

湿地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palustris,英文名:Marsh Warbler)是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

鸟种分为:湿地鸟类,林地鸟类和旷野鸟类,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苇莺、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燕鸥、掠鸟等约200种。湿地鸟类春秋两季水禽种类多,数量大。是鸟类的重要驿站和繁殖地。其中苇莺在湿地鸟类中占一定的分量。是苇塘及沼泽地区内常见的食虫鸟类,体色以褐为主,嘴细尖;体型纤长,性活跃,在草茎间穿飞及跳跃寻捕昆虫。中国最常见的种类为大苇莺(Acrocephalusarundiaceus),是莺类中体型最大的。 还包括黑眉苇莺(Acrocephalus bistrigiceps)、远东苇莺 (Acrocephalus tangorum)、钝翅苇莺(Acrocephalus concinens)、东方大苇莺 (Acrocephalus orientalis)、 厚嘴苇莺(Acrocephalus aedon)、噪大苇莺 (Acrocephalus stentoreus)、棕扇苇莺( Cisticola juncidis tinnabulans Rafinesque)。此鸟是世界上模仿能力最强的鸟,能模仿60多种动物叫声。

中文学名:湿地苇莺

拉丁学名:Acrocephalus palustris

英文俗名:Marsh Warbler

命名作者:Bechstein, 179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苇莺科(Acrocephalidae)

中文属名:苇莺属(Acrocephalus)

繁殖区:古北界 : w

非繁殖区:e, se 非洲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褐色

大苇莺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大苇莺大苇莺,俗称大苇扎、苇串儿及芦蝈蝈。背羽棕褐色,具淡黄色眉纹,下体淡白色,胸部有不明显的灰褐色的纵纹。它们是苇塘及水洼地附近的典型优势种,也到附近的小树、灌木及草丛中活动。鸣声高而响亮,似“karra-karra-karreet-karreet-karret”或“brit-iprt-pritik”,远处听起来就好象连续不断的“嘎,嘎,吉-”,常被人误认为是青蛙叫。

大苇莺是主要以昆虫为食的鸟类,它的食物有蜘蛛、蚁类、豆粮、甲虫、水生昆虫以及蜗牛等。曾见有大苇莺的胃内全部是鳞翅目夜蛾类的害虫。此外,它们也吃一些水生植物种子。根据其食性,大苇莺是有益于农业的鸟类,应加以保护。大苇莺是中国夏候鸟,夏季几乎遍布于中国各地的水域附近苇草丛中,秋季迁飞至南方越冬。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湿地苇莺幼鸟大苇莺在繁殖时期,常佇立于芦苇顶端不停地鸣叫。筑巢在距地面或水面约一米的地方,在苇草中以干枯的植物的根茎编成、杯状巢,悬挂在几根苇茎之间,每窝产4-6枚卵,淡蓝绿色,并点缀着浓淡不等的污褐色?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1/24401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白虾稚叩悖诙鄱顺<梢桓龌仿帧B阎兀?8克,大小平均为22×15毫米,苇莺能够很警惕地守卫着它的巢,当雌鸟在巢中孵卵或育雏时,遇到其它鸟类侵入,则大声鸣叫,而且特别攻击侵入它巢区的大杜鹃,因为大杜鹃常将卵产在大苇莺的巢内,由后者代为孵卵和饲喂它的雏鸟。大杜鹃的雏鸟还有一种本能,能将大苇莺巢中的卵及雏鸟抛出巢外,从而独享义亲的抚育。蛇有时也取食大苇莺的卵。

远东苇莺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远东苇莺物种名称:远东苇莺、雀形目PASSERIFORMES、莺科 Sylviidae、苇莺属 Acrocephalus tangorum。物种特征:中等体型(14厘米)的单调灰褐色苇莺。具深色的过眼纹,宽白的和大而长的嘴。新冬羽甚多棕色,胸、两胁及尾下覆羽沾棕。甚似稻田苇莺但嘴较长,眉纹上具醒目的黑色条纹。似钝翅[稻田]苇莺但嘴长尾也长,而第二道黑眉纹与顶纹的对比不强烈。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橙褐。 叫声:尖叫声chi chi及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局限于缅甸东南部、泰国西南部及老挝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繁殖于内蒙古呼伦池地区及黑龙江的松花江流域,及至辽宁。迁徙时见于经辽宁下至东部沿海。香港有一记录。 习性:同稻田苇莺。 注:意见纷纭,或被视为稻田苇莺的一亚种(参见Alstrom et al., 1991;郑作新,1994;Inskipp et al., 1996),或为黑眉苇莺的一亚种(参见Howard & Moore, 1980),又或是一独立种(参见Viney et al., 1994)。

噪大苇莺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噪大苇莺中 文 名:噪大苇莺、英 文 名:Clamorous Reed-Warbler 、拉丁学名:Acrocephalus stentoreus ;地理分布:留鸟于埃及及中东;繁殖于中亚及喜马拉雅山脉,越冬至印度;夏季繁殖鸟于中国南方,越冬鸟至东南亚、菲律宾北部、马来诸岛、苏拉威西岛至澳大利亚。

繁殖方式:卵生; 生活习性:栖于沼泽芦苇地及近芦苇的稻田,也栖于红树林。停栖时斜攀于芦苇茎上,鸣叫时膨出喉羽。一般单独或成对见于芦苇丛或近地面的其他植被中;体形特征:体型略大(19厘米)的褐色苇莺。尾长,眉纹近白;上体全橄榄褐色;下体近白,两胁及尾下覆羽浅黄褐。与大苇莺的区别在腰、尾及尾上覆羽较多棕色,下体色淡。与东方大苇莺的区别在体型较大,嘴较细尖而强悍,喉部无深色纵纹,尾较大且尾端无浅色。虹膜-褐色;嘴-上嘴灰褐,下嘴基色浅;脚-灰褐。

叫声:告警时作沙哑的chack或churr声;鸣声甜美,间杂较高而尖的嘎嘎声及特征性的ro-do-peck-kiss短句。声较大苇莺悦耳而少沙哑。通常于夜间鸣叫。

钝翅苇莺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钝翅苇莺

钝翅苇莺(Blunt2winged Paddyfield Warbler Acrocephal us concinens)。分类地位:雀形目(Passeriformes) 、莺科(Sylviidae) 、苇莺属( Acrocephal us)。外观描述及鉴别特征:钝翅苇莺体长约13 cm、上体橄榄棕褐色、淡皮黄色眉纹、具不甚明显的黑褐色、贯眼纹、眉纹较短、到眼后结束、两翅和尾深褐色、外甲羽缘淡棕褐色、 尾较圆阔、颏喉和上胸白色、下胸和腹皮黄色、 两胁和尾下覆羽棕黄色、第2 枚初级飞羽长度位于第8 和第10 枚之间。

生态习性:钝翅苇莺在互花米草和芦苇群落中单独或成对活动。其行动敏捷、常隐匿于芦苇和草丛中、灵巧地在直立的芦苇或互花米草的茎上跳跃、攀爬或飞来飞去。钝翅苇莺与远东苇莺( A . tangorum) 体型相似、但前者眉纹上具显著黑色条纹、嘴较长而粗壮、而远东苇莺第2 枚初级飞羽长度等于第6 枚或第7 枚飞羽。

东方大苇莺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东方大苇莺

鸟种:东方大苇莺 Clamorous Reed-Warbler 。

描述:体型略大(19厘米)的褐色苇莺。具显著的皮黄色眉纹。野外与噪大苇莺的区别为嘴较钝较短且粗,尾较短且尾端色浅,下体色重且胸具深色纵纹;拿在手上时其区别为外侧初级飞羽(第九枚)比第六枚长,嘴裂偏粉色而非黄色。与异域分布的大苇莺的区别在体型较小,初级飞羽的凸出较短而胸侧多纵纹。 虹膜-褐色;嘴-上嘴褐色,下嘴偏粉;脚-灰色。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分布图

叫声:冬季仅间歇性地发出沙哑似喘息的单音chack。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亚;冬季迁徙至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偶尔远及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由新疆北部和东部至华中、华东及东南。迁徙时见于华南省份及台湾。 习性:喜芦苇地、稻田、沼泽及低地次生灌丛。

黑眉苇莺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黑眉苇莺中文学名:黑眉苇莺、中文目名:雀形目、中文科名:莺科中文属名:苇莺属、中文俗名:无、拉丁文名:Acrocephalus bistrigiceps、英文名:Black-browed Reed Warbler、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winhoe,1860 。

物种信息:体长约13厘米的褐色苇莺。眼纹皮黄白色,其上下具清楚的黑色条纹,下体偏白。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色浅;脚粉色。示警时作沙哑的chur声。叫声为尖声tuc或尖声zit。鸣声甜美多变,包括许多重复音;不如芦苇莺那般尖响。繁殖于东北亚;冬季至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繁殖于中国东北、河北、河南、陕西南部及长江下游。迁徙时见于华南及东南,部分鸟在广东及香港、菲律宾越冬。偶见于台湾。

习性:典型的苇莺,栖于近水的高芦苇丛及高草地。据推测繁殖并于夏季取食于芦苇地,但迁徙时见于黍米地、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据推测在辽宁及河北东北部繁殖。迁徙经河北、江苏、湖北及福建至吕宋岛。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厚嘴苇莺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厚嘴苇莺

中文名:厚嘴苇莺 、拉丁名:Acrocephalus aedon 、英文名:Thick-billed Warbler、 俗名:大嘴莺 。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雀形目、莺科、苇莺属。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在东北、内蒙古中部繁殖,是迁徙途经中国东部,数量较少的过境鸟或夏侯鸟。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厚嘴苇莺

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塘岸边的芦苇草丛及灌丛中。以甲虫、金龟子、蝗虫等昆虫及其幼虫为食,也捕食蛞蝓、蜘蛛等无脊椎动物。繁殖期间常站在芦苇或小树顶端鸣叫。繁殖于古北界北部;越冬至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描述:体大(20厘米)的橄榄褐色或棕色的无纵纹苇莺。上体橄榄褐色或棕色,无纵纹。嘴粗短,无眉纹和眼线,眼圈淡皮黄白色。尾长而凸。下体污白色,两胁暗棕褐色嘴粗短,与其他大型苇莺的区别在无深色眼线且几乎无浅色眉纹而使其看似呆板,尾长而凸。亚种stegmanni较指名亚种甚多棕色。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色浅;脚-灰褐。叫声:响亮而饱满的鸣声,以清脆的tschok tschok开始,展开成悦耳的哨音短句加模仿其他鸟的叫声;叫声为持续的chack chack及沙哑吱叫。

棕扇苇莺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棕扇苇莺东北鸟类新纪录种——棕扇苇莺。

2006年夏季于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洋河口芦苇沼泽中进行鸟类考察时,发现一种鸟:雄鸟眉纹棕白、头顶黑褐、胸、腹白、下腹两侧沾棕、腰、尾上覆羽棕色、后背具黑褐与白相间纵纹、尾扇形、具黑色次端斑和窄白色羽缘、体较黑眉苇莺瘦小;飞鸣声两种为单音节的哨声和两声一度的金属敲击声(ding ding);飞行呈鱼贯式上行或由高空向下俯冲进而转为水平低空盘旋飞行,起飞点与落点间距离达100 m余、高度达20 m余、圈状飞行达8~9周、飞鸣时间1 min有余、飞行结束落入草丛中与雌鸟一同活动、经查阅图鉴,结合飞鸣特点,最后确定该鸟为棕扇苇莺( Cisticola juncidis tinnabulans Rafinesque),并为辽宁鸟类新记录种,同时也是东北鸟类新记录种。

保护现状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北京市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莺科Sylviidae

细纹苇莺Acrocephalus sorghophilus

黑眉苇莺 Acrocephalus bistrigiceps

远东苇莺Acrocephalus tangorum

钝翅苇莺 Acrocephalus concinens

东方大苇莺 Acrocephalus orientalis

厚嘴苇莺 Acrocephalus aedon

水栖苇莺是全球易危物种。最近发表在IBIS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大量的水栖苇莺在从位于欧洲的繁殖地迁往非洲越冬时候,都会在法国的西北部湿地停留补充能量。文章说水栖苇莺在整个夏季都在迁徙,但高峰是在八月的第三个星期,但也有部分水栖苇莺并不在中途停留。作者指出没有证据说明水栖苇莺有大西洋和地中海两条迁徙路线,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发现的水栖苇莺是从法国大西洋沿岸迁徙过来的。法国指定的30个特别保护区里都有水栖苇莺迁徙路过,但没有一个是专门为该鸟种特别指定的。目前,一个工作组正在执行提高水栖苇莺栖息地质量的行动。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作者于2004年至2006年首次对北京沙河湿地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以实地考察为主的鸟类多样性调查和比较全面的生态学分析。调查期间该地区记录鸟类182种(其中作者记录137种,其余45种为查阅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其他观察者的相关记录),鸟种约占北京鸟类总种数的1/2,是北京鸟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并记录了一些濒危鸟类和北京鸟类新纪录斑鱼狗。该地区环境多样,是很多侯鸟重要的迁徙过境点,但存在排污等人为干扰,影响鸟类栖息。沙河湿地面积小,环境脆弱,但鸟种极丰富,应重视对其的保护。此研究为沙河湿地的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也对北京湿地保护有积极意义。

苇莺的种属甚至连最有经验的赏鸟人也难用肉眼识别。区别不同种属的苇莺及莺科鸟类的最佳方法是它们的鸣声。这或许也是它们彼此识别同族的主要方法。苇莺栖居在欧亚大陆的沼地芦苇中。在中国台湾的淡水河和高雄,也常发现它们的踪迹。

相关资料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泰国重现的大嘴苇莺(摄于2006年)【泰国再次发现大嘴苇莺】

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2007年3月7日宣布,泰国再次发现大嘴苇莺,已140年未见踪影。过去139年中都未再发现的湿地雀鸟大嘴苇莺(large-billed reed-warbler),去年在泰国重现。专家研究后已证实,这种罕见鸟类属于一个新的雀鸟种类。

据悉,科学家于1867年在印度萨特莱杰地区发现这种罕见雀鸟后,便再没有发现同类雀鸟的踪影。由于这种鸟类十分罕见,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当年发现的那只雀鸟究竟是代表一个新的雀鸟种类,还是只是属于常见种类的畸形雀鸟。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

不过,当曼谷玛希隆大学的鸟类专家朗德于去年3月底在曼谷以外一个污水处理中心捕捉到一只长嘴短翼的的奇特鸟类后,这个谜团便逐渐解开。朗德推测这只罕见雀鸟是一种大嘴苇莺,于是把它的照片及DNA样本送交瑞典隆德大学求证。曾经研究印度那只大嘴苇莺的样本证实,它是属于一个独立的雀鸟种类。但国际鸟盟的发言人同时表示,“这种鸟140年后重新出现确实是个奇迹,但我们对于这种鸟几乎一无所知。”

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动物王国的奇诞性爱】

大苇莺 ——太会吃醋的“妻子” 在动物世界中,如果雄性稀缺的话,那么雌性也许将成为凶猛的竞争者。雄麻雀和大苇莺经常会娶两个“妻子”,为了独享“丈夫”的爱,雌麻雀和雌大苇莺经常会偷偷啄碎“二奶”下的蛋。而雌性蝾螈则会偷走雄性蝾螈的精囊袋,防止它跟其他异性交配。“接生婆蟾蜍”的行为则更加暴烈,如果它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其他异性交配,它会愤怒地将这对“苟合男女”撕成碎片。

参考文献

http://www.chinabirdnet.org/BBS/viewthread.php?tid=188&extra=page%3D8

http://news.tom.com

http://www.19lou.com/forum-262-thread-10392722-1-1.html

http://www.pkjg.com/pet/petinfo/productid/95171

http://www.dbxk.com/article/article/116/2005-10/20051023212825.html

http://scholar.ilib.cn/A-scdw200604052.html

http://animal.ymsnp.gov.tw/chinese/animal_info.asp?id=504&grpno=2

http://news.tom.com/2007-03-07/0023/33732904.html

http://www.wwfchina.org/birdgallery/showbird.shtm?cspcode=021851227

http://www.zahuiw.cn/dzw/nl/200804/118905.html

http://bbs.brrc.org.cn/archiver/?tid-269.html

http://www.beinet.net.cn/policy/wbj/ylj/200802/P020080219498923886057.doc

http://www.qlwb.com.cn/html/digest/txkp/2006-11/24/06112415314964466.html

http://www.bjkp.gov.cn/bjkpzc/tszr/dwly/dwam/dwzl/135336.s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32748.htm

本文Hash:7329bee56bf62181af5b6b467884a62c6c1c6ae4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