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美洲鼹 Scalopus aquaticus档案信息 美洲鼹 Scalopus aquaticus标本记录信息
动物百科小编喵不可言给大家整理了美洲鼹 Scalopus aquaticus的档案资料,包括美洲鼹 Scalopus aquatic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美洲鼹 Scalopus aquaticus相关的详细信息。
美洲鼹 Scalopus aquaticus档案信息
物种名:美洲鼹
拉丁名:Scalopus aquatic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食虫目 Insectivora
科:鼹科 Talpidae
资源编码:21131111102
美洲鼹 Scalopus aquatic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63C0001100000421
标本号:0006371
标本馆:QTPMB
国家:美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美洲雀的美洲雀(CardinalGrosbeaks)、形态与功能、群居行为、“档案”
美洲雀(学名:Spiza americana,英文名:Dickcissel)是美洲雀科美洲雀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美洲雀
拉丁学名:Spiza americana
英文俗名:Dickcissel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美洲雀科(Cardinalidae)
中文属名:美洲雀属(Spiza)
繁殖区:北美洲, 拉丁美洲 : c U南美洲 to Venezuela and Colomb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美洲雀(Cardinal Grosbeaks)
在美洲雀中,既有为人熟悉、见于市郊花园的北美温带种类,也有鲜为人知的热带雨林种类。有十个种类生活在美国,其中一部分的分布范围向北扩展至加拿大南部。尤为受人喜爱的种类是具冠的主红雀。
形态与功能
主要生活于美国和墨西哥的Passerina属6种(或7种)彩鹀,是世界上色彩最绚丽的鸣禽之一。其中最优美的是丽彩鹀,这一种类为蓝色的头、黄绿色的翕、红色的腰和下体、深色的翅和尾。营巢于美国东半部分大片地区灌丛中的靛彩鹀,其雄鸟几乎一身靛蓝色,但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过冬时换上褐色的体羽,与雌鸟相仿。在美国的西半部分,靛彩鹀的生态位则由白腹蓝彩鹀填补,这一种类的雄鸟头和背为湖蓝色,胸为肉桂色,腹呈白色,另有两块白色翅斑;雌鸟的着色与靛彩鹀雌鸟相似,只是也有两块不显著的翅斑。白腹蓝彩鹀和靛彩鹀的分布范围在美国中西部大平原发生重叠,两个种类会进行杂交。
见于墨西哥西南部的橙胸彩鹀在局部地区很常见。其雄鸟头顶为绿色,头和背呈湖蓝色,喉和腹为橘黄色;雌鸟上体绿色,下体黄色。
玫胸白斑翅雀为一候鸟种类。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的开阔林地及类似栖息地营巢繁殖,后前往委内瑞拉和秘鲁越冬。雄鸟的过冬体羽中胸部留有足够的红色以区别于多为褐色的雌鸟。
与玫胸白斑翅雀具有密切亲缘关系的黄色白斑翅雀为见于墨西哥的留鸟种类,绝大部分种群都不迁徙。雄鸟呈醒目的黄色,翅为黑色带白斑;雌鸟为暗黄色,头顶和背上有条纹,翅为橄榄色而非黑色。它们通常成对或成小群出现,在相当高的果树上觅食。
美洲雀(为科内一个种类)主要生活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农田中,冬季大批南下至委内瑞拉和特立尼达岛,有时会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目前,这种鸟的数量正在减少,部分原因可能是它们在南美被视为农业害鸟而遭到迫害。
在非候鸟的热带种类中有蓝黑彩鹀,雌鸟为褐色,两性均会发出动听的鸣啭;栖息于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的雨林和有灌木的空旷地;会食玉米,但不成群,故对玉米产量影响甚微。它的密切亲缘种青彩鹀见于南美北部的半干旱灌丛以及往东南方向延伸的茂密矮树林和林地边缘带;和蓝黑彩鹀一样,雄鸟为深蓝色,雌鸟上体深褐色、下体浅褐色。巴西南部和乌拉圭的蓝大彩鹀也为类似着色。所有这些“蓝色”系列种类均为隐秘之鸟,很少抛头露面,但有时会栖于灌丛顶醒目的位置进行鸣啭。
灰蓝粗嘴雀多生活在雨林的中上层,呈蓝灰色的深色体羽与大红色的厚喙形成鲜明对比;雌鸟着色相似,只是颜色较浅,同时灰色中更多地带有橄榄色。它们一般成对出现,常加入混合种类觅食群。墨西哥西北部的朱领锡嘴雀其雄鸟有暗红色的领羽和胸羽,头顶为黑色,翅呈深色;雌鸟颜色相似,只是在雄鸟为红色的部位雌鸟呈橄榄绿。少数个体冬季会向北移栖至格兰德河下游流域。
大部分美洲雀科的种类食软果、花蕾、种籽、谷物和昆虫。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的灰额主红雀喙强健,似鹦鹉的喙,用来咬碎当地很常见的牡豆树的豆。15种左右的舞雀,则像唐纳雀一样偏爱果实。大部分舞雀栖息于美洲许多热带地区的半开阔灌丛地带,为美洲雀科中体型相当大而色彩则相当平淡的种类,一大特征是常有白色的眉;与科内其他许多种类不同的是,舞雀类的两性很相似。分布广泛的黄喉舞雀经常光顾香蕉种植园,食用时,这种鸟(以及其他一些亲缘种)会将香蕉摇摇晃晃地置于水平树枝上然后用喙撕成碎片。
群居行为
美洲雀科种类之间的群居习性差异很大。丽彩鹀在繁殖期为独居,并且好斗,外表绚丽的雄鸟偶尔会伤及甚至杀死对手。而另一个极端是,黄绿厚嘴雀则一年四季都成松散的群体在雨林和有荫的空旷地到处穿梭,不表现出任何领域性和排他性,会有一只或多只“协助者”帮助亲鸟喂雏。
美洲雀科的杯形巢通常由雌鸟所筑,不过在主红雀及蓝黑彩鹀中,雌雄鸟一起筑巢。同样,尽管在大部分种类中雌鸟单独孵卵,但在玫胸白斑翅雀和黑头白斑翅雀中,双亲轮流孵卵,常常还边孵边鸣啭。主红雀、黄喉舞雀和黑头白斑翅雀的雄鸟会给孵卵的雌鸟喂食。在多数种类中,父鸟帮助母鸟一起喂雏,但丽彩鹀的雄鸟偶尔为之,而在多配制种类美洲雀中,雄鸟根本不照顾后代。
“档案”
美洲雀
目:雀形目
科:美洲雀科
12属43种。种类包括:黑头白斑翅雀(Pheucticus melanocephalus)、玫胸白斑翅雀(P. ludovicianus)、黄色白斑翅雀(P. chrysopeplus)、蓝黑彩鹀(Cyanocompsa cyanoides)、青彩鹀(C. brissonii)、黄喉舞雀(Saltator maximus)、金嘴舞雀(S. aurantiirostris)、绿翅舞雀(S. similis)、朱领锡嘴雀(Rhodothraupis celaeno)、美洲雀(Spiza americana)、蓝大彩鹀(Cyanoloxia glaucocaerulea)、靛彩鹀(Passerina cyanea)、白腹蓝彩鹀(P. amoena)、橙胸彩鹀(P. leclancherii)、丽彩鹀(P. ciris)、粉腹彩鹀(P. rositae)、主红雀(Cardinalis cardinalis)、灰额主红雀(C. sinuatus)、凤头主红雀(C. phoeniceus)、灰蓝粗嘴雀(Pitylus grossus)、黄绿厚嘴雀(Caryothraustes canadensis)、黄肩厚嘴雀(C. humeralis)等。
分布:加拿大中部至阿根廷中部。
栖息地:温带林地、热带雨林、矮树林、干旱灌丛、种植园、花园、耕田。
体型:长11.5-22厘米。
体羽:鲜艳而多样,有些呈橄榄色、灰色和蓝黑色。部分种类中两性相似,其他种类则有显著差别。
鸣声:许多为一流的鸣禽,能长时间鸣啭。
巢:大而结构松散的杯形巢,筑于树上或灌丛中,少数筑于地面。
卵:窝卵数2-5枚;白色、浅绿色、淡蓝色或蓝色,无斑或具条纹。孵化期为11-14天,雏鸟留巢期9-15天。
饮食:种籽、谷物、果实、花蕾、花、昆虫。
保护状况:未受胁。
美洲狮
动物百科小编皮卡猫给大家整理了美洲狮的资料,包括美洲狮的图片资料、美洲狮的形态特征、美洲狮的生活习性、美洲狮的品种和种类、美洲狮的寿命等与美洲狮相关的详细信息。
美洲狮Pum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纲: 哺乳纲(Mammalia)
目: 食肉目(Carnivora)
科: 猫科(Felidae)
属: 美洲金猫属(Puma)
种: 美洲狮 P. concolor
( Linnaeus, 1771 )
分布: 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美洲狮(拼音:měi zhōu shī);
英文名:Puma;
学名:Puma concolor。
美洲狮,又称美洲金猫、山狮、银狮等,是栖息于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食肉目猫科动物,分类上属美洲金猫属。体形和花豹相仿,但外观上没有花纹且头骨较小。美洲狮擅于跳跃,美洲狮是一种凶猛的食肉猛兽,主要以野生动物兔、羊、鹿为食,在饥饿时也会盗食家畜家禽。在北美某些区域已逐渐与人类生活圈靠近,因此在受到人类威胁时会袭击人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00~160厘米
身高: 肩高66~76厘米
体重: 55~105千克
生命: 15~20年
食性: 肉食:各种鹿类
繁殖: 每胎产1-6仔
习性: 善于游泳和爬树,性情较温和
分布: 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美洲狮巡视 ©Francois Savigny
美洲狮特写 ©Laurie Campbell
美洲狮幼仔 ©Bob Bennett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美洲狮是除狮子以外唯一单色的大型猫科动物,体色从灰色到红棕色都有,热带地区的更倾向于红色,北方地区的多为灰色。腹部和口鼻部白色,眼内侧和鼻梁骨两侧有明显的泪槽。美洲狮体形比狮小,长相也与狮不同。它的身体细而强壮,栖息于不同地区的体形大小有差异,生活在热带的稍小,一般体长为100~160厘米,肩高66~76厘米,尾长52~82厘米,体重55~105千克,雄性比雌性大40%,雌性略小。美洲狮头圆、吻宽、眼大、耳短,耳朵背后有与狮相似的黑色斑。雄兽和雌兽的颈部不生鬣毛。四肢细长,尾端的也有像狮一样的丛毛,但不如狮的丛毛明显。体毛较短,身上没有斑纹,背部及四肢外侧为棕灰、银灰及浅紫色,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灰白色。 美洲狮有又粗又长的四肢,和粗长的尾巴,后腿比前腿长,这使它们能轻松的跳跃并掌握平衡,美洲狮有宽大而强有力地爪,有利于攀岩,爬树和捕猎。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美洲狮美洲狮不善合群,一年中只有在发情期才成对生活两个星期左右,此后便开始各自独立的生活。通常是母子结群,它们共同守护领地,用尿液标出边界。雄性的领地大于雌性,并且在一头雄性的领地内有多只雌性,雌雄美洲狮的领地经常会出现重叠。 感官发达,喉咙可以发出像家猫一样的“咕噜”声,美洲狮的叫声非常响亮,但不能吼叫,只能发出刺耳而尖锐的高鸣。善于游泳和爬树,也善于奔跑,每小时能跑53~64公里,跳跃能力极强,能从12~13米高的树上或悬崖上跳下,也能跃过3米以上至6米的高度或5米以上至13米的距离,所以对20米以内的猎物,只要奋力跳跃两次就可以捕到。 美洲狮美洲狮白天夜里都很活跃,常利用树木和岩石作为隐蔽,然后伏击猎物。它主要捕食鹿类和其它小型兽类,家畜也是攻击的对象,在美洲,它是仅次于美洲虎的猛兽。美洲狮捕捉所有能看到的猎物,69%是各种鹿类:白尾鹿、黑尾鹿、马鹿、马驼鹿等,也捕捉其他动物:松鼠、兔子、水獭、犰狳、西貒、啮齿动物、火鸡、鱼、昆虫、豪猪,臭鼬甚至蚱蜢、蝙蝠、蛙、树懒、貘、野鸭等。也捕食家畜,甚至袭击人类。 具有温顺的性格,在一般情况下,它并不主动袭击人,只是当人攻击它时,为了自卫,才会伤杀袭击者。在美洲有的人家把小美洲狮捉来进行驯养,长大后,能够和猫、狗和平相处,会象狗一样地看守门户,获得了“人类之友”的美誉。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美洲狮在繁殖季节,雌性美洲狮有8天的发情期,有多只雄性会在这段时间内发起争斗。它们将在两周的时间内形影不离,每天最多可交配多达70次。美洲狮的繁殖季节不固定,雌兽的怀孕期大约为90天。通常在春末夏初时,雌兽便在山洞里或在某一隐蔽的地方生下幼仔,每胎产1~6仔,每隔一小时出生一只。幼仔出生后,雌兽会把它们舔得很干净,然后单独抚养自己的后代。寿命为15~20年。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美洲狮是新大陆分布最广的猫科动物,从北到加拿大育空河流域,南到南美洲的最南端,纵跨纬度110度。从海平面起到海拔4200米的高原均有美洲狮分布。在南美洲,它们避开美洲虎分布较为集中的亚马逊热带雨林。 美洲狮的栖息环境也非常多样化,生活于森林、丛林、丘陵、草原、半沙漠和高山等多种生境,可以适应多种气候和自然环境。美洲狮是一种喜欢在隐蔽、安宁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 P. c. concolor — 指名亚种(委内瑞拉)
· P. c. acrocodia — 马托格罗索亚种(玻利维亚,阿根廷北部)
· P. c. anthonyi — (委内瑞拉南部)
· P. c. araucana — (智利、阿根廷)
· P. c. azteca — (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墨西哥)
· P. c. bangsi — (哥伦比亚、厄瓜多尔)
· P. c. borbensis — (亚马逊)
· P. c. browni — (落基山)
· P. c. cabrera — (阿根廷)
· P. c. californica — 加利福尼亚亚种
· P. c. capricornensis — (巴西南部、阿根廷北部)
· P. c. coryi –佛罗里达亚种(阿肯色、亚利桑那、佛罗里达)
· P. c. costaricensis — 哥斯达黎加亚种(中美洲)
· P. c. cougar — 东部亚种(密执安)
· P. c. greeni — (巴西亚马逊)
· P. c. hippolestes — (南达科他、怀俄明、科罗拉多)
· P. c. hudsomi — (阿根廷中南部)
· P. c. improcera — (加利福尼亚)
· P. c. incarum — (秘鲁)
· P. c. kaibabensis — (内华达、尤他)
· P. c. mayensis — (墨西哥、洪都拉斯)
· P. c. missoulensis — (不列颠哥伦比亚、爱达荷、蒙大拿)
· P. c. oregonensis — (加拿大、美国西部)
· P. c. osgoodi — (玻利维亚)
· P. c. pearsoni — (巴塔哥尼亚 )
· P. c. puma — 美洲豹(智利、阿根廷)
· P. c. schorgeri — (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密苏里)
· P. c. stanleyana — (俄克拉何马,德克萨斯、墨西哥北部)
· P. c. vancouverensis — 范库甫亚种(范库甫岛)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美洲狮被列入附录I。 历史上,由于美洲狮的行动诡秘,使人们对这些大型猫科动物一直怀有恐惧、敬畏和难以满足的好奇心,因此美洲狮有了山狮、红虎、银狮、紫豹、印地安魔鬼、猫王等别名。人类发现美洲新大陆后,为了便于在这块大陆上持续扩张,曾经将它们作为害兽频繁捕杀,这种行径最终让某些亚种濒临灭绝。 美洲狮有多达29个亚种,其中“佛罗里达亚种”,也叫佛罗里达豹,已经濒临灭绝。因为它们有一身暗色的非常稀有的皮毛。圈养数量只有75头,野生的大约500头,而且非常不稳定。它们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水源的污染、公路上飞驰的汽车以及遗传基因缺乏多样性。此外哥斯达黎加美洲狮也以濒危。 2011年3月2日,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正式宣布,东部美洲狮已经灭绝。
美洲狮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cougar ( Puma concolor ), also commonly known as the mountain lion, puma, or catamount, is a large felid of the subfamily Felinae native to the Americas. Its range, from the Canadian Yukon to the southern Andes of South America, is the greatest of any large wild terrestrial mammal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An adaptable, generalist species, the cougar is found in most American habitat types. It is the second heaviest cat in the New World, after the jaguar. Secretive and largely solitary by nature, the cougar is properly considered both nocturnal and crepuscular, although sightings during daylight hours do occur. The cougar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smaller felines, including the domestic cat (subfamily Felinae), than to any subspecies of lion (subfamily Pantherinae).
本文Hash:347d7f175f9df8cba75f271f290e693479c4171d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