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长砗磲Small giant clam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动物百科小编汪不了给大家整理了长砗磲的资料,包括长砗磲的图片资料、长砗磲的形态特征、长砗磲的生活习性、长砗磲的品种和种类、长砗磲的寿命等与长砗磲相关的详细信息。
长砗磲Small giant clam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纲: 双壳纲 Bivalvia
目: 帘蛤目 Veneroida
科: 砗磲蛤科 Tridacnidae
属: 砗磲蛤属 Tridacna
种: 长砗磲 T. maxima
分布: 印度洋、太平洋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长砗磲(拼音:cháng chē qú)
英文名:Small giant clam
学名:Tridacna maxima
长砗磲,是帘蛤目砗磲蛤科砗磲蛤属的一种。常栖息在浅海珊瑚礁、岩石底。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的东非、红海以东,及太平洋的波里尼西亚以西、澳洲以北和日本九州、纪伊海域以南的潮间带至浅海珊瑚礁。以浮游生物、藻类为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体长: 35-40厘米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浮游生物、藻类
繁殖:
习性: 栖息在浅海珊瑚礁中
分布: 印度洋、太平洋
长砗磲生长在珊瑚礁中
长砗磲生长绿色的幔
长砗磲被海洋生物包裹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长砗磲长度为35-40厘米,在水下露出的外套膜的颜色为蓝色。长砗磲贝壳较小,长卵圆形,前端突出,后端短,中部膨大。两壳大小相等,两侧不等,壳顶前方中凹,为长卵形的足丝孔,孔缘有稀疏的齿状突起。壳后背缘斜,腹缘呈弓形弯曲。壳表面黄白色,具5-7条强大的鳞状放射肋,肋间有细肋纹,内面白色。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长砗磲生活在珊瑚礁或海砂表面,以浮游生物、藻类为食。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的东非、红海以东,及太平洋的波里尼西亚以西、澳洲以北和日本九州、纪伊海域以南的潮间带至浅海珊瑚礁。
大砗磲
动物百科小编、铃铛羊给大家整理了大砗磲的资料,包括大砗磲的图片资料、大砗磲的形态特征、大砗磲的生活习性、大砗磲的品种和种类、大砗磲的寿命等与大砗磲相关的详细信息。
大砗磲Giant clam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纲: 双壳纲 Bivalvia
目: 帘蛤目 Veneroida
科: 乌蛤科 Cardiidae
亚科: 砗磲亚科 Tridacninae
属: 砗磲属 Tridacna
种: 大砗磲 T. gigas
分布: 南太平洋和印度洋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大砗磲(拼音:dà chē qú)
英文名:Giant clam
学名:Tridacna gigas
大砗磲,又称巨蚌、库氏砗磲,是最大型的双壳贝类动物,重可达300公斤,壳宽可达1.3米。栖息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珊瑚礁。大砗磲的外貌并不漂亮,但在海里张开贝壳时,体内色彩艳丽,不但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花纹。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带进体内,作为食料消化吸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1.3米
身高:
体重: 300公斤以上
生命: 100岁以上
食性: 主食浮游生物
繁殖:
习性: 生活在热带海洋的浅水环境
分布: 南太平洋和印度洋
大砗磲栖息环境
大砗磲学名:Tridacna gigas
大砗磲与潜水员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大砗磲,壳最宽处可达1.3米,重约300公斤以上,是一种最大的贝类。一扇大的贝壳,可作婴儿浴盆。两扇贝壳的闭合力量大得惊人,据说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船锚的铁链折断。贝壳很厚,略呈三角形,两壳相同。壳表面白色,十分粗糙,具有5条粗大的覆瓦状放射肋,生长轮脉明显,在贝壳表面形成弯曲重叠的皱褶。贝壳内面也为白色,但富有光泽,有与放射肋相应的肋间沟,铰合部狭长,两壳都有主齿和后齿各一个。主齿短,后侧齿弱。大砗磲的外貌并不漂亮,但在海里张开贝壳时,体内色彩艳丽,不但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花纹。大砗磲壳顶前方有一足丝孔。幼体时,其壳顶前方凹入的部分有强壮的足丝伸出,成体时足丝孔封闭。外韧带狭长,为棕褐色,几乎与贝壳后部等长。背缘较平,腹缘为波浪式的波纹,双壳不能完全闭合。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大砗磲栖息在热带海洋中珊瑚礁间的浅水环境里,以坚硬的足丝固着在珊瑚礁上,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带进体内,作为食料消化吸收。砗磲与一种虫黄藻有共生关系,它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特殊的叫玻璃体的结构,能够聚合光线,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而虫黄藻则可为砗磲提供一部分养料。这种动物与藻类的特殊关系称为互惠共生。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大砗磲在夏季繁殖,每年大约长5厘米,幼时生长较快,寿命很长,可以活上一百年以上。大砗磲幼体时壳顶伸出强有力的足丝,藉以固着于珊瑚礁或砂质海底。成体虽不再固定,但仍然壳口朝上。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大砗磲栖息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浅水区。泰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密克罗尼西亚均有发现。在中国分布于南部的海南岛以及南海诸岛海域。
大砗磲分布图:
无鳞砗磲
动物百科小编汪不了给大家整理了无鳞砗磲的资料,包括无鳞砗磲的图片资料、无鳞砗磲的形态特征、无鳞砗磲的生活习性、无鳞砗磲的品种和种类、无鳞砗磲的寿命等与无鳞砗磲相关的详细信息。
无鳞砗磲Southern giant clam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纲: 双壳纲 Bivalvia
目: 帘蛤目 Veneroida
科: 砗磲蛤科 Tridacnidae
属: 砗磲蛤属 Tridacna
种: 无鳞砗磲 T. derasa
分布: 太平洋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无鳞砗磲(拼音:wú lín chē qú)
英文名:Southern giant clam
学名:Tridacna derasa
无鳞砗磲,也作扇砗磲,是帘蛤目砗磲蛤科砗磲蛤属的一种。产于澳大利亚周围水域,主要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大堡礁,台湾分布 屏东县恒春半岛,兰屿。成年无鳞砗磲为雌雄同体。通过虫黄藻转化二氧化碳和溶解氮,铵等,为碳水化合物为其提供营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体长: 60厘米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繁殖: 雌雄同体
习性: 与虫黄藻共生
分布: 太平洋
无鳞砗磲嘴部特写
无鳞砗磲虹吸管
无鳞砗磲虹吸管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无鳞砗磲,贝壳大型,壳厚,两壳等边、形状大小相同。通常有足丝开口。绞齿有1个主齿,1或2个後侧齿。後闭壳肌和後收足肌往壳中央移动,前闭壳肌退化。筒状韧带发达。体长可达60厘米。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无鳞砗磲栖息于珊瑚残骸上或钻孔进入珊瑚礁,腹部边缘朝上,外套膜内有虫黄藻共生。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无鳞砗磲产于澳大利亚周围水域,可可岛、斐济、印度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汤加和越南。目前也被引入到美属萨摩亚、库克群岛、马绍尔群岛和萨摩亚群岛,关岛。
本文Hash:370213e04af47980edcd83b87385e09d86a691da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