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秃猴

导读: 白秃猴Bald-headed uakari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白秃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动物百科小编萌虎给大家整理了白秃猴的资料,包括白秃猴的图片资料、白秃猴的形态特征、白秃猴的生活习性、白秃猴的品种和种类、白秃猴的寿命等与白秃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秃猴Bald-headed uakari

白秃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僧面猴科 Pitheciidae
属: 秃猴属 Cacajao
种: 白秃猴 C. calvus
        ( I. Geoffroy, 1847 )
分布: 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秃猴(拼音:bái tū hóu);
英文名:Bald-headed uakari;
学名:Cacajao calvus。
白秃猴,是树栖的灵长类动物,会按季节栖息在南美洲巴西、哥伦比亚及秘鲁亚马逊盆地的泛滥森林。主食种子,也吃果实、花朵、嫩芽和昆虫。群居,具领地性。白秃猴的保育状况于2008年由近危改为易危,它们的数量因猎杀及失去栖息地而在过去30年下降了最少30%。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标签: 灵长目僧面猴雨林

体长: 54-57厘米

身高:

体重: 2.9-3.45公斤

生命: 大约30岁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每胎产1-2仔

习性: 树栖,群居

分布: 南美洲

白秃猴

白秃猴学名:Cacajao calvus

白秃猴

白秃猴Bald-headed uakari

白秃猴

雄性白秃猴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白秃猴体长54-57厘米;尾长14-18.5厘米;重量2.9-3.45公斤。雄性略大。白秃猴有很长的毛皮,颜色介乎白色至红色之间。它们是秃头的,故名秃猴。它们的尾巴像兔的小尾,在新世界猴间算是短小的。由于它们缺乏皮肤色素,面部组织充满微血管,故其面呈鲜红色。鲜红色的面是健康的一种讯号。它们的下颚非常强壮,可以用来打开坚硬果实的壳。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白秃猴是树栖的灵长类,会按季节栖息在巴西及秘鲁亚马逊盆地的泛滥森林。在干旱的季节,它们会走到地上寻找种子及其他食物材料。它们67%的食物是种子;18%为果实;6%花朵;其他猎物及芽则占5%。它们也会吃昆虫,但却不会主动寻找作为食物。白秃猴群每天可以移动4.8公里远。群落成员约为5-30只,最多甚至可以多达100只。估计雌性白秃猴是有恋出生地性,故是雄猴离开出生群落。它们的地盘约有500-600公顷大。它们会发出独特的叫声、摆动尾巴及竖起毛发来保护地盘。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白秃猴繁殖季节是在10-5月份,孕期大约6个月,每胎产1-2仔。白秃猴寿命大约30岁,人工饲养的寿命会更长。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秃猴会按季节栖息在南美洲巴西、哥伦比亚及秘鲁亚马逊盆地的泛滥森林。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Cacajao calvus calvus
Cacajao calvus ucayalii
Cacajao calvus rubicundus
Cacajao calvus novaesi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白秃猴的保育状况于2008年由近危改为易危,它们的数量因猎杀及失去栖息地而在过去30年下降了最少30%。虽然保育工作已经改良,但实际的数量却依旧下跌。由于它们的栖息环境很有限制,故很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的消失及猎杀都是对于白秃猴来说最重要的威胁。于1980年至1990年间,平均每年就有15.4公顷的热带森林被破坏,而新热带也同样面对失去森林的问题。于1997年,亚马逊盆地就经历了最大的森林破坏。砍伐硬木是整体森林破坏的主因。冠层的破坏及失去森林直接影响这种树栖白秃猴的生态。另外,白秃猴群落位近亚马逊河,很易成为猎人猎杀的对象。于1999年,世界银行开展了一个保育巴西雨林的计划,目标是从德国、英国及其主要工业国注资达3亿5000万美元保护亚马逊盆地。多项保育计划亦正实施保护亚马逊盆地。巴西当局亦会提高监管非法砍伐、采矿及伐林等行为。

白秃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ald uakari (Cacajao calvus) or bald-headed uakari is a small New World monkey characterized by a very short tail; bright, crimson face; a bald head; and long coat. The bald uakari is restricted to várzea forests and other wooded habitats near water in the western Amazon of Brazil and Peru.

白面僧面猴

动物百科小编猎猎猎猎猎丶鹰给大家整理了白面僧面猴的资料,包括白面僧面猴的图片资料、白面僧面猴的形态特征、白面僧面猴的生活习性、白面僧面猴的品种和种类、白面僧面猴的寿命等与白面僧面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面僧面猴Golden-faced saki

白面僧面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僧面猴科 Pitheciidae
属: 僧面猴属 Pithecia
种: 白面僧面猴 P. pithecia
        ( Linnaeus, 1766 )
分布: 南美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面僧面猴(拼音:bái miàn sēng miàn hóu);
英文名:Golden-faced saki;
学名:Pithecia pithecia。
白面僧面猴,或称南美白脸猴或白脸狐尾猴,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苏里南及委内瑞拉等地,生活于低地常绿雨林,以果实、蜜糖、花朵或昆虫为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树栖性,日间活动

分布: 南美洲

白面僧面猴

雄性白面僧面猴

白面僧面猴

雌性白面僧面猴

白面僧面猴

白面僧面猴幼仔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白面僧面猴是树栖性的哺乳动物,喜日间活动,以一个家庭作为群体生活的单位。它们身手灵活,能飞跃相距达10米的树枝,因而又被称为飞猴。雌性的白面僧面猴与雄性的毛色有明显分别,在灵长目是甚为少见的。以果实、蜜糖、花朵或昆虫为食。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白面僧面猴是一夫一妻制,雌性孕期20-21周,通常每胎产1仔。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面僧面猴,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苏里南及委内瑞拉等地。

白鼻僧面猴分布图: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Pithecia pithecia pithecia
Pithecia pithecia chrysocephala

白面僧面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white-faced saki (Pithecia pithecia), also known as the Guianan saki and the golden-faced saki, is a species of saki monkey, a type of New World monkey, found in Brazil, French Guiana, Guyana, Suriname and Venezuela. This species lives in the understory and lower canopy of the forest, feeding mostly on fruits, but also eating nuts, seeds, and insects.

白臀叶猴

动物百科小编银 小猫╮给大家整理了白臀叶猴的资料,包括白臀叶猴的图片资料、白臀叶猴的形态特征、白臀叶猴的生活习性、白臀叶猴的品种和种类、白臀叶猴的寿命等与白臀叶猴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臀叶猴Red-shanked douc

白臀叶猴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亚科: 疣猴亚科 Colobinae
属: 白臀叶猴属 Pygathrix
种: 白臀叶猴 P. nemaeus
        ( Linnaeus, 1771 )
分布: 东南亚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臀叶猴(拼音:bái tún yè hóu);
英文名:Red-shanked douc;
学名:Pygathrix nemaeus。
白臀叶猴,也被称为黄面叶猴、毛臀叶猴、七彩叶猴。分布于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老挝以及中国西南部。是群居动物,白天活动,主食树叶。白臀叶猴平均寿命约为25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1级 标签: 灵长目猴科疣猴旧世界猴东南亚群居日行性食叶濒危灵长目

体长: 61-76厘米

身高:

体重: 8.4-11公斤

生命: 约为25岁

食性: 主食树叶

繁殖: 每胎产1仔

习性: 群居、白天活动

分布: 东南亚

白臀叶猴

白臀叶猴树上活动

白臀叶猴

雄性白臀叶猴

白臀叶猴

白臀叶猴幼仔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白臀叶猴体长61-76厘米;尾长56-76厘米;重量8.4-11公斤。雄性略大。白臀叶猴是一种全身色彩极其丰富的猴科动物,外表像一个上身灰色,下身黑色的佛陀,膝部到踝部是栗红色,前臂则是白色,手脚为黑色,面部为金色,眼帘部为粉蓝色,尾巴则为白色,基部有一个白色的三角区域。此外,雄性白臀叶猴的外生殖器为红白色。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白臀叶猴栖息于热带、亚热带的落叶林、雨林山地。是群居动物,其种群数量一般为4到15只,最多可达50只。每个群体中至少包括一头成年的雄性白臀叶猴,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雄性居于统治地位。白臀叶猴使用手臂和腿在树林中活动,它们的动作非常灵活,可以在树枝间跳跃6米以上。白臀叶猴栖息在树上,在日间活动。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白臀叶猴在交配前,公猴和母猴都要伸出下巴,扬起眉毛,摇着脑袋,发出求偶信号。白臀叶猴交配一般在每年的8-12月份。孕期为165-190天,每胎产1仔,极少2仔以上。幼猴出生时眼睛就会睁开,体色比成年时浅,大约10个月后接近成年的顔色。雌性4岁达到性成熟期,雄性为4-5岁。平均寿命约为25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臀叶猴,分布于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老挝以及中国西南部。

知 识Knowledge

白臀叶猴学名:Pygathrix nemaeus,由瑞典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71年命名。

白臀叶猴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red-shanked douc (Pygathrix nemaeus) is a species of Old World monkey, among the most colourful of all primates. This monkey is sometimes called the "costumed ape" for its extravagant appearance. From its knees to its ankles it sports maroon-red "stockings", and it appears to wear white forearm length gloves. Its attire is finished with black hands and feet. The golden face is framed by a white ruff, which is considerably fluffier in males. The eyelids are a soft powder blue. The tail is white with a triangle of white hair at the base. Males of all ages have a white spot on both sides of the corners of the rump patch, and red and white genitals.

本文Hash:95f22d4b12356685deeb1b40c47115af505a3af4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