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草原林跳鼠Meadow jumping mouse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草原林跳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动物百科小编会飞的小地鼠给大家整理了草原林跳鼠的资料,包括草原林跳鼠的图片资料、草原林跳鼠的形态特征、草原林跳鼠的生活习性、草原林跳鼠的品种和种类、草原林跳鼠的寿命等与草原林跳鼠相关的详细信息。
草原林跳鼠Meadow jumping mouse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跳鼠科 Dipodidae
亚科: 林跳鼠亚科 Zapodinae
属: 美洲林跳鼠属 Zapus
种: 草原林跳鼠 Z. hudsonius
( Zimmermann, 1780 )
分布: 美国、加拿大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草原林跳鼠(拼音:cǎo yuán lín tiào shǔ);
英文名:Meadow jumping mouse;
学名:Zapus hudsonius。
草原林跳鼠,广泛分布于北美大陆,北起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北极线,南至乔治亚州,阿拉巴马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喜欢栖息于潮湿的草原环境,独居,性情温顺,擅长挖掘。杂食性,偏好吃种子,也吃浆果、水果和昆虫。草原林跳鼠体长180-240毫米,尾长28-35毫米,重量16-35克,夏季最轻,冬季休眠前最重。草原林跳鼠平均寿命7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180-240毫米
身高:
体重: 16-35克
生命: 7岁
食性: 杂食:种子、浆果、水果和昆虫
繁殖: 每胎产仔3-5只
习性: 独居,性情温顺,擅长挖掘
分布: 美国、加拿大
草原林跳鼠静态
草原林跳鼠觅食
草原林跳鼠学名:Zapus hudsonius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草原林跳鼠喜欢栖息于潮湿的草原环境,独居,性情温顺,擅长挖掘。白天休息,夜晚觅食,活动于溪流、池塘或沼泽附近,杂食性,偏好吃种子,也吃浆果、水果和昆虫。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草原林跳鼠草原林跳鼠每年繁殖2-3窝,每胎产仔3-5只,平均寿命7岁。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草原林跳鼠广泛分布于北美大陆,北起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北极线,南至乔治亚州,阿拉巴马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草原林跳鼠分布图:
草原林跳鼠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meadow jumping mouse (Zapus hudsonius) i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mouse in the subfamily Zapodinae Its range extends from the Atlantic coast in the east to the Great Plains west, and from the arctic tree lines in Canada and Alaska to the north, and Georgia, Alabama, Arizona, and New Mexico to the south. In mid-2014, the New Mexico subspecies of the meadow jumping mouse, Zapus hudsonius luteus, was listed as an endangered species under the federal Endangered Species Act.
草地林跳鼠 Zapus hudsonius
动物百科小编○畏,奶牛给大家整理了草地林跳鼠 Zapus hudsonius的档案资料,包括草地林跳鼠 Zapus hudsoni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草地林跳鼠 Zapus hudsonius相关的详细信息。
草地林跳鼠 Zapus hudsonius档案信息
物种名:草地林跳鼠
拉丁名:Zapus hudsoni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啮齿目 Rodentia
科:跳鼠科Dipodidae
资源编码:21131111188
描述:百度百科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哺乳纲 Mammalia目: 啮齿目 Rodentia科: 跳鼠科 Dipodidae亚科: 林跳鼠亚科 Zapodinae属: 美洲林跳鼠属 Zapus种: 草原林跳鼠 Z. hudsonius[1] 3生活习性编辑草原林跳鼠喜欢栖息于潮湿的草原环境,独居,性情温顺,擅长挖掘。白天休息,夜晚觅食,活动于溪流、池塘或沼泽附近,杂食性,偏好吃种子,也吃浆果、水果和昆虫。[1] 4分布范围编辑草原林跳鼠广泛分布于北美大陆,北起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北极线,南至乔治亚州,阿拉巴马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草地林跳鼠 Zapus hudsoni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63C0001100000461
标本号:0006461
标本馆:QTPMB
国家:美国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采集人:未纪录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草原鼢鼠 Myospalax aspalax
动物百科小编莫扎鱼给大家整理了草原鼢鼠 Myospalax aspalax的档案资料,包括草原鼢鼠 Myospalax aspalax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草原鼢鼠 Myospalax aspalax相关的详细信息。
草原鼢鼠 Myospalax aspalax档案信息
物种名:草原鼢鼠
拉丁名:Myospalax aspalax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啮齿目 Rodentia
科:仓鼠科Circetidae
资源编码:21131111182
描述:李华:2000:形态描述鉴别特征 第1上臼齿内侧仅有1个深内凹角,位于相当3个外侧横叶的中间位置。第3上臼齿为二叶形,齿长约为第1上臼齿的1/2。门齿孔1/2—3/4被前上颌骨包围。尾被毛短密。形态毛色:体背毛为银灰褐色,毛尖淡土黄色即黄沙土色,毛基银灰色,比东北鼢鼠色淡,无鲜亮的铁锈红色。体侧与四肢外侧毛色渐淡。腹部为稀疏的淡灰色毛,稍带少量污白色毛尖。吻端为白或污白色,少数个体此白色区可至鼻上部。面部为淡灰褐色短毛,向后逐渐过渡为体背部银灰褐色长毛。仅少数个体在额头处有极细小的臼斑,如张家口围场地区的110个草原鼢鼠中仅18只额头有小白斑。头骨:形状似东北鼢鼠,稍小。鼻骨后方较细,鼻骨后缘呈“八”形缺刻,其末端未超过颌额缝。二颅顶嵴近似平行,顶嵴后端在老成体粗大。人字嵴不如东北鼢鼠发达。枕中嵴发达。门齿孔在老成体被前颌骨包围的较多(3/4)。牙齿:臼齿似三叶形。第3上下臼齿明显小于第1、2上下臼齿,约为第1上下臼齿的1/2,且形状简化为两叶形或第3横叶极小而不明显。量衡度(衡:g;量:mm)外形:标本数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57)♀♀(65)291.3(222—395)299(255—343)201.6(160—264)195.8(160—290)49.2(35—75)48.2(15—63)31.5(29—35)31.4(13—45)头骨:标本数颅全长颅基长鼻骨长腭长齿隙颧宽眶间宽后头宽后头高上颊齿列长♂♂5747.2(42.1—50.3)44.1(39.7—48.3)18.1(16—20.4)21.7(19.2—25.3)14.4(12.3—16.5)30.0(21.3—36.2)9.4(6.9—11.6)27.4(20.2—32.6)21.8(18.4—24)9.4(8.4—10.4)♀♀6545.5(39.5—47.5)42.6(37.5—45.5)16.3(15.1—17.5)21.1(19.3—22.7)13.9(12.3—15)28.5(21.1—32.68.0)(6.2—11.6)27.1(23.7—30.0)21.3(19.6—24)9.7(8.5—20.4)李华:2000:生物学描述草原鼢鼠主要栖息在土质松软的高原草原以及荒漠半荒漠草原和稀疏草地,尤以内蒙古未经放牧的原始草原数量最多,大量的鼢鼠丘重重叠叠,可使地表土壤隆起一层。另在农田、弃耕地、苗圃、灌丛、林缘地区也有分布。草原鼢鼠终生在地下穴道生活。雄鼠穴道呈直线或稍有弯曲较简单,雌鼠穴道纵横交错可延伸很大面积,它们推出地表的松土堆,每隔1—2m就有一个,土丘直径在20—100cm。在河北围场县红葫芦沟(海拔800m),曾观察两只鼢鼠的穴道,其采食道距地表1Ocm,窝距地表125—270cm,在窝的周围有仓库与便所的穴洞(河北鼠疫防治所,1958)。张家口地区草原鼢鼠4月下旬至5月下旬挖掘活动频繁,地面出现大量新土丘。草原鼢鼠很少到地表活动,也曾发现过一只鼢鼠在地面上活动,人们追捕它,不能迅速找到洞口而是急于挖掘新穴道以便逃脱。另据报道若将其洞道挖开,多在8小时内用土堵洞口,少数鼢鼠可迟至22个小时后才堵洞口。在1958年7月曾在地面上捕到一只幼鼠,这都说明草原鼢鼠偶然也到地表活动(河北鼠疫防治站,1958)。草原鼢鼠繁殖期在4—6月份,5月份雌鼠妊娠率最高,可达60.7%,胎仔数1—4只,多为2—4只,7月上旬可见到幼鼠活动。李华:2000:分类讨论Milne-Edwards(1867)依内蒙古萨拉齐(Saratsi)的鼢鼠标本,定名Myospalax armandii。此后,Ognev(1947)认为 M. armandii 是 Myospalax aspalax的同物异名。早在1772—1778,D. S. Pallas 已依达乌里亚(Dauuria)、贝加尔湖、鄂嫩河流域的鼢鼠定名了 Mus aspalax Pallas。Ellerman 等(1951)认为东西伯利亚伊尔库次克的 Myospalax dybowskii Sherskey 1873也是 M. aspalax 的同物异名。近代对于草原鼢鼠是种还是亚种,观点分歧较大。 Milne-Edwards、G. Allen与Ognev等认定其为种。而Ellerman等(1951)提出本亚属应包括两个种,即 M. psilu-rus 与 M. myospalax (包括 M. m. myospalax 和 M. m. aspalax 两个亚种),草原鼢鼠为一亚种。 Corbet (1978)同意 Kuznetsov(1965)观点,认为 Myospalax 亚属仅为一个种(三个亚种)。草原鼢鼠也被定为亚种。Allen (1940)将 Myospalax 亚属分为二种 M. armapdii(实际是 M. aspalax 的同物异名)和 M. myospalax(包括 M. m. psilurus)。Ellerman等(1951)也分为二种M. psilurus 和 M. myospalax (包括 M. m. aspalax)。 Ognev(1947)将本亚属分为三个种(M. aspalax、M. psiurus 和 M. myospalax)。Kuznetsov 等(1965)认为本亚属仅为一个种(M. myospalax),他是根据А. Л. Кузякина、于文涛、李荣光三人的研究结果,但此工作未公开发表论文。 Corbet(1978)同意 Kuznetsov 观点认为本亚属仅有一个种,但二人皆无分类特征的介绍。本亚属的主要分类学特征是其M1内侧有一个或两个深内凹角。本次工作观察大量国内 M. aspalax 与M. m. psilurus 的标本并未发现M1有过渡类型,故同意 Allen 观点,认为平枕亚属应为两个种,即 M. aspalax 与 M. myospalax。李华:2000:生境与习性草原鼢鼠主要栖息在土质松软的高原草原以及荒漠半荒漠草原和稀疏草地,尤以内蒙古未经放牧的原始草原数量最多,大量的鼢鼠丘重重叠叠,可使地表土壤隆起一层。另在农田、弃耕地、苗圃、灌丛、林缘地区也有分布。李华:2000:经济意义草原鼢鼠主要以植物地下根茎为食,如大葱、土豆、胡萝卜、豌豆种子等。是农牧业的害鼠。其在围场红葫芦沟草原的分布密度为每公顷3.5—3.83只。
草原鼢鼠 Myospalax aspalax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51C0003100000190
标本号:NCS0001198
标本馆:SCNC
国家:中国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采集地:内蒙古自治区
产地1:NM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本文Hash:3cb0b248e510b6dd81570268126683f2cebd2eb4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