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目录 简介 别名 释义 来源 体形特征 生境分布 摘录
动物百科小编冒牌、虎给大家整理了鸊鷉的资料,包括鸊鷉的图片资料、鸊鷉的形态特征、鸊鷉的生活习性、鸊鷉的品种和种类、鸊鷉的寿命等与鸊鷉相关的详细信息。
鸊鷉翅膀短,能飞却不善飞,因而不是迫不得已它很少起飞。突然受到惊吓时可以跃离水面起飞,但飞得很低,几乎贴着水面。
中文名鸊鷉外文名Grebes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pìtī
目录
1简介别名释义来源2体形特征3生境分布摘录
简介
别名
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
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释义
构成鸊科(Copymdidae)和扒鸊鹈目(Colymbiformes)的各种水鸟之一,它与潜鸟亲缘关系密切,
但以瓣趾代替蹼,有一发育不全的尾,十分擅长潜水,能在水下作长距离游泳。
来源
为鸊鷉科动物小鸊鷉的肉或全体。
体形特征
体长约26厘米,形似鸭而小。嘴窄而尖,黑色,尖端白色,嘴裂附近黄绿色。虹膜黄色。眼先、颏、上喉黑褐色;下喉、耳羽、颈侧红栗色:上体黑褐色,部分羽毛尖端苍白;初级、次级飞羽灰褐色,初级飞羽尖端灰黑色,次级飞羽尖端白色;大、中覆羽暗灰黑色,小覆羽淡黑褐色;尾羽甚短,棕、褐,白等色相掺杂;
前胸、胁、肛周灰褐色。前胸羽毛尖端苍白或白色,后胸和腹丝光白色,略沾灰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脚近尾端,石板灰色,趾端具阔爪,趾侧具瓣状蹼膜。
雌雄一起筑巢,它们的巢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鸊鷉的种类较多。它们以小鱼小虾及软体动物和蛙类为食,能够长时间潜入水中,并且会将嘴尖、鼻孔和眼睛露出水面观察动静,遇有危险便在水下潜逃。鸊鷉的求偶行动很特殊且很滑稽,双方从表演到凝视,然后一起扎入水中再浮出水面,面面相觑,摇头晃脑,并各自向对方送上一小撮水草为礼物。
鸊鷉的雄鸟和雌鸟外表看起来都没多大区别,体形比较圆,有点像鸭子,但鸊鷉翅膀短而狭窄,尾羽退化,全为绒羽,因此看起来几乎像没有尾巴。它的嘴细而尖与鸭子也不同,所以老百姓形象的称它尖嘴鸭子,这尖嘴像凿子一样,可以快速准确的啄捕小鱼等水生生物。
生境分布
分布亚洲东部的湖沼或泽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都有。
河南省新乡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垣县、封丘县)有。北京的长沟湿地公园也有多对长期生活。[1]
摘录
《*辞典》
角鸊鷉
动物百科小编迷失家的小乌龟给大家整理了角鸊鷉的资料,包括角鸊鷉的图片资料、角鸊鷉的形态特征、角鸊鷉的生活习性、角鸊鷉的品种和种类、角鸊鷉的寿命等与角鸊鷉相关的详细信息。
角鸊鷉Horned grebe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鸊鷉目 Podicipediformes
科: 鸊鷉科 Podicipedidae
属: 鸊鷉属 Podiceps
种: 角鸊鷉 P. auritus
分布: 欧亚洲的中部、北美洲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角鸊鷉(拼音:jiǎo pì tī);
英文名:Horned grebe;
学名:Podiceps auritus。
角鸊鷉分布于欧亚洲的中部、北美洲北部、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繁殖于新疆、见于东北、河北、河南、山东、冬迁长江下游、福建等地,多见于山林间和山坡上的水域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芬兰。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平原上的湖泊、江河、水塘、水库和沼泽地等环境中。食物是各种鱼类、蛙类、蝌蚪等,也吃水生昆虫、昆虫的幼虫和虾、喇咕、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还吃一些水生植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体长: 31-38厘米
身高:
体重: 300-570克
生命: 5年
食性: 鱼类、蛙类、蝌蚪
繁殖: 5月中旬产卵,每窝4-6枚
习性: 小群活动,擅长飞行、游水
分布: 欧亚洲的中部、北美洲北部
角鸊鷉Horned grebe
角鸊鷉特写
角鸊鷉潜水捕食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角鸊鷉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游禽,体长31-38厘米,翼展55-64厘米,重量300-570克,它长有一个黑色的短嘴,又直又尖,尖端呈黄白色,像尖凿子一样,很适于啄捕鱼虾。眼睛里的虹膜为红色,最奇特的是从眼睛前面开始向眼后方的两侧各有一簇金栗色的饰羽丛伸向头的后部,呈双角状,极为醒目,故名“角鸊鷉”。翅膀短而圆,尾巴也短,两条腿的位置长在尾部,脚趾上有分离的、象花瓣一样的蹼,中趾的爪尖上还有像篦子一样的突起,可以作为清洁羽毛的梳子。夏季头部、后颈和背部的羽毛均为黑色,前颈、颈侧、胸部和体侧是栗红色,下嘴的基部到眼睛有一条淡色的纹。刚孵出的角鸊鷉雏鸟全身披着绒毛,颈部还带有几条咖啡色的纵纹,与它们的父母的羽色大不相同。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角鸊鷉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平原上的湖泊、江河、水塘、水库和沼泽地等环境中,尤其喜欢富有挺水植物和各种鱼类的水域。冬季更多地栖息在沿海的海湾、河口、较大的河流和湖泊以及沼泽地带。角鸊鷉常单只或成对活动,迁徙时或在越冬期间也有时集成4-12只的小群。它是游泳和潜水的能手,时常把头朝下没进水中,接着完成一个漂亮的前滚翻动作,然后在水下做一段高速度的潜泳,再在很远的地方露出水面,每次潜水时间多为20-30秒钟,最长可在水下停留50秒左右。游泳时脖子向上挺得很直,常和水面保持垂直。它们还善于飞行。它在陆地上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鸭子”,由于两条腿的位置太靠后,走起路来几乎是寸步难行。它们的主要食物是各种鱼类、蛙类、蝌蚪等,也吃水生昆虫、昆虫的幼虫和虾、喇咕、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还吃一些水生植物。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角鸊鷉每年5月中旬开始产卵,卵为椭圆形,每窝通常产4-6枚,偶尔也有多达10枚的。刚产出的卵光滑无斑,上面微具淡白色或淡绿色的光泽,孵化以后逐渐变为污白色,或因久浸于腐草窝中而变成乌黄色,卵重约20克,大小约为45X30毫米。从第一枚卵产出后亲鸟就开始孵化了,孵卵由雄鸟和雌鸟轮流承担,孵化期为20-25天。出壳不久,亲鸟就开始教小雏鸟练习游泳,它们会突然潜入水中,使背上的雏鸟不得不单独在水面上泅水前进,然后亲鸟再把雏鸟重新驮在背上,如此反复进行。2岁性成熟,寿命为5年。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分布于欧亚洲的中部、北美洲北部、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繁殖于新疆、见于东北、河北、河南、山东、冬迁长江下游、福建等地,多见于山林间和山坡上的水域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芬兰。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角鸊鷉在我国数量很少,并不常见,每年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开始往北方繁殖地迁飞,秋季于10月末至11月初迁往越冬地,迁徙的过程比较缓慢,主要沿海岸和河流进行。迁徙时常常成对或结成小群,偶尔也见有单只迁徙。根据1990年和1992年我国学者进行的冬季水鸟普查的结果,1990年共记录到60只,而1992年仅记录到30只。在国外,角鸊鷉的种群数量也不多,整个亚洲也仅记录到100多只。
小鸊鷉的鸊鷉读音、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小鸊鷉(学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英文名:Little Grebe)是鸊鷉科小鸊鷉属的鸟类。是身形较小(体长27厘米)的鸊鷉。尾短(尾羽退化,长仅23毫米,看起来几乎没有尾巴)、翅短,腿短(长在身体的后部,近尾端),使得它的体形近乎椭圆,加上它的羽毛全为绒羽,松软如丝,整个感觉就像一个毛茸茸的葫芦,有的人叫它为水葫芦、油葫芦、油鸭,还有人叫它王八鸭子、小艄板儿。主要分布于水塘、湖泊、沼泽。小??是中国最常见的水鸟之一,在中国东部大部分开阔水面都能见到小??。
中文学名:小鸊鷉
拉丁学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
英文俗名:Little Grebe
命名作者:Pallas, 1764
中文目名:鸊鷉目(Podicipediformes)
中文科名:鸊鷉科(Podicipedidae)
中文属名:小鸊鷉属(Tachybaptus)
繁殖区:古北界, 非洲, 东洋界 : 广泛分布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518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栗色/棕色
鸊鷉读音
小鸊鷉,作者猫猫猫,2010:05:06
鸊鷉读音pì tī
但是搜狗输入法拼写为bì tī
这里之所以采用繁体鸟字旁,是因为简体字在某些电脑中无法正确显示(显示为正方形框框),简体字如下:
䴙䴘读音pì tī
对于简体字搜狗输入法正确拼写为 pì tī
外形特征
小鸊鷉:形态特征图
体小(27厘米)而矮扁的深色鸊鷉。小鸊鷉嘴尖如凿,故又称尖嘴鸭子。趾有宽阔的蹼。
繁殖羽:喉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具明显黄色嘴斑。
非繁殖羽:上体灰褐,下体白。
虹膜-黄色;嘴-黑色;脚-蓝灰,趾尖浅色。
叫声:重复的高音吱叫声ke-ke-ke-ke,求偶期间相互追逐时常发此声。
小鸊鷉繁殖羽(夏羽)
小鸊鷉非繁殖羽(冬羽)幼鸟
和鸊鷉科的其他幼鸟一样,小鸊鷉的幼鸟带有头纹。后背具有纵纹,嘴肉色。
小鸊鷉:幼鸟
小鸊鷉:幼鸟
小鸊鷉幼鸟,带有头纹,作者自然之美。
小鸊鷉幼鸟,带有头纹,作者自然之美。亚成鸟
小鸊鷉亚成鸟,作者大连红隼,2011:09:26
亚成鸟的头纹消失,全身羽色为灰白色。
地理分布
小鸊鷉:世界分布图
小鸊鷉:国内分布图
除了极地环境及太平洋少数岛屿外,中国大部、亚洲中部和南部、欧洲中部和南部、非洲南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都可以发现小??的踪迹。小??是中国最常见的水鸟之一,在中国东部大部分开阔水面都能见到小??。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印度、中国、日本、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北部。
分布状况:在中国几种鸊鷉中小鸊鷉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水鸟,留鸟及部分候鸟,分布于中国各地包括台湾及海南岛。亚种capensis为留鸟见于中国西北部,philippensis见于台湾,poggei见于中国其余地方。偶尔上至海拔2000米。
生活习性
鸟友救助的小鸊鷉幼鸟,为适应水生生活,水鸟的脚蹼都很宽
喜在清水及有丰富水生生物的湖泊、沼泽及涨过水的稻田。通常单独或成分散小群活动。繁殖期在水上相互追逐并发出叫声。
小鸊鷉趾有宽阔的蹼,善于游泳、潜水(潜水时间35秒-45秒,潜水距离1—10米),不受惊扰,很少起飞。受惊扰时,小鸊鷉常常是施展“水上轻功”,像轻功大师表演水上行走:跃出水,张开翅膀,两脚交替快速地踏水前行,在它身后水面留下一圈圈的水波。然后急促地扇动翅膀,贴着水面(1—2米)飞行,并不多飞,也不远走,往返两圈或直线飞翔一段便回到原地一个猛子直潜水下——终究潜水才是它真正的强项!
食性
小鸊鷉捕鱼
通常白天活动觅食。捕食方式通过潜水追捕。食物主要为各种小型鱼类。也吃虾、蜻蜓幼虫、蝌蚪、甲壳类、软休动物和蛙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水草等少量水生植物。
生长繁殖
求偶
每年4月至五月发情的小鸊鷉在水面上雌雄相互追逐发出繁殖季节特有的叫声。短暂的求婚仪式以后成婚的小鸊鷉夫妇就开始筑巢生儿育女了。
筑巢
小鸊鷉位于水面上的的巢
小鸊鷉在远离岸边,附近有芦苇、灌木丛和水草开阔水域中营造一个浮巢:筑于芦苇、灯心草或其他的水草中,高出水面40—50厘米的芦苇菖蒲等植物提供了掩护。巢以芦苇及各种水草互相交错缠结而成,或者直接用细细柔软的水草弯折搭叠而成。窝里铺垫细长柔软的干草和水草的细茎,整个巢的形状是倒圆锥形,巢高出水面5—6厘米,粗看似乎是一堆不经意堆叠在一起散乱的草,顶部是稍稍凹下的坑。水下部分系于水草或芦苇之上,可以上下浮动和小幅度的摆动,不会被风吹的很远。
产卵
小鸊鷉
每窝卵6—7枚,当它离开时会在用嘴往卵上覆盖水草。其卵钝圆,青灰色,有不规则的黄褐斑。
曾经有个说法:说小鸊鷉孵卵的热源来自腐烂物质的化学能,又有一说:孵卵的热量来自亲鸟的体温和气温。可以肯定的时尽管鸊鷉的巢泡在水中始终是湿漉漉的,巢中间的温度比巢外的温度高出不少。
育雏
小鸊鷉是早成鸟,新出生的小鸊鷉当即能够游泳潜水,羽毛乌黑,能够睁眼。生命之初小鸊鷉主要喂它们为昆虫。成鸟在躲避危险时能够在翅膀下夹者幼鸟在水下潜逃。小鸊鷉的婚羽没有黑颈鸊鷉和角鸊鷉的漂亮:只是喉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嘴角有一小块明显黄斑。它的“冬装”上体灰褐,下体白。
小鸊鷉一家子
小鸊鷉一家子
本文Hash:1bfed3923025a4984ca282967b179e100e664392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