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赤红山椒鸟Scarlet minivet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知 识Knowledge 赤红山椒鸟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动物百科小编小香猪给大家整理了赤红山椒鸟的资料,包括赤红山椒鸟的图片资料、赤红山椒鸟的形态特征、赤红山椒鸟的生活习性、赤红山椒鸟的品种和种类、赤红山椒鸟的寿命等与赤红山椒鸟相关的详细信息。
赤红山椒鸟Scarlet minivet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山椒鸟科 Campephagidae
属: 山椒鸟属 Pericrocotus
种: 赤红山椒鸟 P. flammeus
(JR Forster, 1781)
分布: 亚洲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赤红山椒鸟(拼音:chì hóng shān jiāo niǎo);
英文名:Scarlet minivet;
学名:Pericrocotus flammeus。
赤红山椒鸟,分布于印度沿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中国。一般生活于海拔约2100米以下的山地和平原的雨林、季雨林、次生阔叶林以及也见于松林、稀树草地或开垦的耕地。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种子。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雀形目山椒鸟科雨林森林东南亚食虫红色
体长: 19厘米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主食昆虫
繁殖:
习性:
分布: 亚洲南部
雄性赤红山椒鸟
雌性赤红山椒鸟
赤红山椒鸟的雏鸟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赤红山椒鸟体长19厘米。雄鸟整个头、颈、背、肩和翅上小覆羽辉黑色,腰和尾上覆羽以及整个下体朱红色或橙红色,有的仅腹和尾下覆羽或多或少缀有橙色,翅上大覆羽几全为朱红色;雌鸟前额、头顶前部和一短窄的眉纹深黄色,头顶前部往后逐渐变灰,头顶后部、枕、后颈、背、肩褐灰色或灰,翅上小覆羽亦为褐灰或灰色、但常常缀有橄榄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橄榄黄色,或黄色而缀绿色。翅上大覆羽黑色具黄色端斑,飞羽黑色。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赤红山椒鸟俗名红十字鸟、朱红山椒鸟。一般生活于海拔约2100米以下的山地和平原的雨林、季雨林、次生阔叶林以及也见于松林、稀树草地或开垦的耕地。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种子。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赤红山椒鸟分布于印度沿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福建、湖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知 识Knowledge
赤红山椒鸟学名:Pericrocotus flammeus,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莱因霍尔德·福斯特(Johann Reinhold Forster)于1781年命名。
赤红山椒鸟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orange minivet (Pericrocotus flammeus) is a species of bird in the cuckooshrike family, Campephagidae. It is found in southeast India and Sri Lanka. Its natural habitats are temperate forests, subtropical or tropical moist lowland forests, and subtropical or tropical moist montane forest. It was formerly considered a subspecies of the scarlet minivet.
赤红山椒鸟 Pericrocotus flammeus
动物百科小编自说自话的小鹿给大家整理了赤红山椒鸟 Pericrocotus flammeus的档案资料,包括赤红山椒鸟 Pericrocotus flamme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赤红山椒鸟 Pericrocotus flammeus相关的详细信息。
赤红山椒鸟 Pericrocotus flammeus档案信息
物种名:赤红山椒鸟
拉丁名:Pericrocotus flamme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山椒鸟科 Campephag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59
描述:” 雄性成鸟:整个头部、颈、背以及肩羽辉蓝黑色;腰、尾上覆羽、胸部以次猩红,或多或少渲染以橙色;肛周白;翅黑色,除第一至第二枚初级飞羽和最内侧飞羽外,其余飞羽基部和大覆羽先端猩红,有的标本第二至第五枚初级飞羽先端外缘以粉白色;内侧第二枚飞羽向外数枚先端具椭圆形红斑或红缘;中央尾羽黑色,先端大都具或窄或宽的红缘;其余尾羽红色,具黑色羽基;翼缘和翼下覆羽桔红色。 雌性成鸟:前头和短眉纹深黄;头顶前部转淡而沾灰.头顶后部、背、肩羽以及小覆羽污褐灰而微沾橄榄绿;腰、尾上覆羽橄榄黄;翅与雄鸟同,但黄色代替红色;中央尾羽黑色,次一对亦黑,内翈端部和外翈先端大部为黄色;其它尾羽基部黑色,先端黄;眼先灰黑,眼后稍淡;眼上、下睑鲜黄;头、颈两侧以及整个下体铬黄,胸部浓著;体侧渲染绿色;翼缘和翼一下覆羽鲜黄。雌鸟下体铬黄色,普遍染绿。 雄性幼鸟(1959年5月17日采自云南勐腊):与雌鸟酷似,唯额基、眉纹缀橙红;喉和胸微染橙色。 雌性幼鸟(1964年8月1日及9月2日采自云南景东):额深黄色,头顶前部转浅,至背部呈暗褐灰,头顶至背部各羽概具浅端和暗色次端斑,头顶尚染以绿色;腰和尾上覆羽黄色浓暗,并具横斑;余与雌性成鸟同。 虹膜棕色、棕红、暗棕或褐色;嘴和脚黑色。性别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50) 29.2 205.4 15.0 100.3 103.5 18.3(22—35) (185—223) (13—16.5) (94—102.5) (92—113) (16—19)♀♀(23) 27.8 201.3 14.0 97.2 92.9 18.2(22—32) (182—220) (92.5—101) (92.5—101) (92—104) (17—19)”
赤红山椒鸟 Pericrocotus flammeus标本资料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11CX002200001078
标本号:003025
标本馆:BMNH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产地2:白沙黎族自治县
产地3:白沙县
采集人:0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11CX002200001077
标本号:003024
标本馆:BMNH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产地2:白沙黎族自治县
产地3:白沙县
采集人:0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11CX002200001076
标本号:003023
标本馆:BMNH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产地2:白沙黎族自治县
产地3:白沙县
采集人:0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标本记载4
平台号:2111CX002200001075
标本号:003022
标本馆:BMNH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产地2:白沙黎族自治县
产地3:白沙县
采集人:0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标本记载5
平台号:2111CX002200001074
标本号:003021
标本馆:BMNH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产地2:白沙黎族自治县
产地3:白沙县
采集人:0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标本记载6
平台号:2111CX002200001073
标本号:003020
标本馆:BMNH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产地2:白沙黎族自治县
产地3:白沙县
采集人:0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馆
赤红山椒鸟 Flammeus elegamus
动物百科小编皮卡猫给大家整理了赤红山椒鸟 Flammeus elegamus的档案资料,包括赤红山椒鸟 Flammeus elegam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赤红山椒鸟 Flammeus elegamus相关的详细信息。
赤红山椒鸟 Flammeus elegamus档案信息
物种名:赤红山椒鸟
拉丁名:Flammeus elegam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山椒鸟科 Campephag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59
描述:郑宝赉:1985: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P. flammeus 为 Pericrocotus 属在中国体形最大的一种,羽色与 P. ethologus略似,唯雄鸟有5—6枚内侧飞羽先端具椭圆形红斑,有别于后者雄鸟仅于内侧飞羽第三至第四枚具红色羽缘连于翼斑,雌鸟内侧飞羽外翈先端具黄斑或黄缘,而 P. ethologus 内侧飞羽黑色而无斑。 雄鸟整个头部至背部亮黑;腰、尾上覆羽和下体猩红;两翅黑色;具宽阔猩红色翼斑;内侧数枚飞羽先端有椭圆形红斑;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大都红色,基部黑色。 雌鸟前头、颊、耳羽及整个下体均黄;头顶至背褐灰色;腰、尾上覆羽橄榄黄;翅与雄鸟同,黄色代替红色;尾黑,中央次一对尾羽先端和外41T黄色,其余尾羽具黄色先端。 形态 (P. f. elegans,采自云南) 雄性成鸟:整个头部、颈、背以及肩羽辉蓝黑色;腰、尾上覆羽、胸部以次猩红,或多或少渲染以橙色;肛周白;翅黑色,除第一至第二枚初级飞羽和最内侧飞羽外,其余飞羽基部和大覆羽先端猩红,有的标本第二至第五枚初级飞羽先端外缘以粉白色;内侧第二枚飞羽向外数枚先端具椭圆形红斑或红缘;中央尾羽黑色,先端大都具或窄或宽的红缘;其余尾羽红色,具黑色羽基;翼缘和翼下覆羽桔红色。 雌性成鸟:前头和短眉纹深黄;头顶前部转淡而沾灰.头顶后部、背、肩羽以及小覆羽污褐灰而微沾橄榄绿;腰、尾上覆羽橄榄黄;翅与雄鸟同,但黄色代替红色;中央尾羽黑色,次一对亦黑,内翈端部和外翈先端大部为黄色;其它尾羽基部黑色,先端黄;眼先灰黑,眼后稍淡;眼上、下睑鲜黄;头、颈两侧以及整个下体铬黄,胸部浓著;体侧渲染绿色;翼缘和翼一下覆羽鲜黄。 雄性幼鸟(1959年5月17日采自云南勐腊):与雌鸟酷似,唯额基、眉纹缀橙红;喉和胸微染橙色。 雌性幼鸟(1964年8月1日及9月2日采自云南景东):额深黄色,头顶前部转浅,至背部呈暗褐灰,头顶至背部各羽概具浅端和暗色次端斑,头顶尚染以绿色;腰和尾上覆羽黄色浓暗,并具横斑;余与雌性成鸟同。 虹膜棕色、棕红、暗棕或褐色;嘴和脚黑色。 量衡度:(注:见图1)郑宝赉:1985:生物学描述 生态 栖于海拔约2,100米以下的山地和平原的雨林、季雨林、次生阔叶林,也见于松林、稀树草地或开垦的耕地。结群活动,繁殖季节大都成对。在云南,多次观察得雄鸟在4月间仍单独活动,5月间亦有成群活动的现象。性活泼,喜结集于乔木冠部觅食,少见停息。曾见与灰喉山椒鸟和粉红山椒鸟混群活动,或与其它鸟混群。鸣声尖细而单调,如“spee-spee”,多在飞行时且飞且鸣,停息时甚少鸣唱。当由一树转移他树时,常由一鸟领先,余鸟一一相继飞去。 主食昆虫。根据1月(5只)、2月(7只)、3月(3只)、4月(15只)、5月(7只)、6月(15只)、7月(4只)、8月(1只)和9月(4只)采自云南的61只鸟胃分析结果,所食以昆虫占主要成份。计有鞘翅目昆虫(20次)、鳞翅目幼虫(16次)、蜻蜓目昆虫和直翅目蝗虫、螽蟖、蚱蜢等(各4次)等,还有瓢虫、双翅目蝇类和同翅目蝉类等(各2次)、萤火虫、蜂类及其幼虫(各1次),其它昆虫残体(11次),蜘蛛(1次);植物性物质有果实(3次)、种子(2次)、草莓(1次)和叶片(1次)。采自贵州(3月)的鸟胃内含物有甲虫、蝗虫及其它昆虫,尚有少量植物种子(胡鸿兴等,1978)。郑作新等(1963,1973)剖验4月和5月采自云南的7只鸟胃,内含物纯为昆虫,有鳞翅目昆虫及其幼虫、蝉类、铜绿金龟甲、蝽象和其它昆虫;分析64只(2—4月)采自海南岛的鸟胃 ,内含物中昆虫占90%以上。 1960年3月7日在云南勐海观察得雌、雄两性已有追逐行为,雄鸟睾丸已膨大。1962年4月26日获自云南芒市(海拔970米)的1只雄鸟,睾丸颇发育,达15×10毫米。1956年4月至5月间在云南东南部采得数只雌鸟和雄鸟均具孵斑。1957年5月5日采自云南思茅的1只尚被有黄色体羽的雄鸟,睾丸甚膨大,可见未换成鸟体羽的雄鸟有参加繁殖的可能性。 7月获自广西西南部崇左的标本,体羽正进行脱换,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已换新羽。 9月中旬采自云南景东的1只雄鸟,第四枚飞羽羽芽方露,第五枚羽根被鞘;尾羽除左侧3枚及右侧2枚已脱换外,余正进行脱换,羽根均被鞘。1只雌鸟飞羽已完全换成新羽;尾羽在换羽中,羽根均被鞘。 1979年1月6日采自云南盈江的1只雄性幼鸟,前头、两翅和尾羽的黄色概染橙红;腰和尾上覆羽亦微沾橙色。1979年1月10日采自盈江和1960年2月14日采自云南孟连以及1959年5月10日采自云南勐腊的雄性幼鸟,前额渲染或深或浅的橙红色或红色;头顶前部转橄榄黄;腰和尾上覆羽染有橙色;外侧尾羽先端转橙色;喉和胸微缀橙色;余与雌鸟同。1960年1月21日采自云南景洪、1959年3月17日采自云南勐腊、1975年4月13日采自云南金平、1977年7月26日采自广西崇左的雄性幼鸟,与雌鸟相似。采自广西的标本腰和尾上覆羽沾橙红,尾上覆羽后部灰黑染黄,羽端白而具黑色次端斑;外侧尾羽先端橙红;金平标本与广西标本相似,唯内侧1枚飞羽翼斑和椭圆斑橙红。1959年3月19日采自云南勐腊的雄性幼鸟与雌鸟近似,唯左侧中央次一枚尾羽已换新羽,羽端橙红色,根部被鞘。1958年4月30日和1959年6月4日采自云南勐腊的雄性幼鸟,前者前头缀黄,或多或少杂以橙红色,腰羽橄榄黄,尾上覆羽后部红色,左翅第一枚次级飞羽翼斑橙红;睑、喉侧、下胸和胸侧杂以橙红色,余与雌鸟同;后者下背和腰杂有鲜红色羽片,尾上覆羽染以橙色,最外侧1枚尾羽及第四枚尾羽先端橙红,外侧尾羽深黄,翼斑渲染橙色,下体普遍沾橙红。1959年5月11日采自云南勐腊的1只雄性幼鸟前头橙红,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数枚羽片缀暗红色,内侧飞羽翼斑和椭圆斑已示猩红色,尾羽先端猩红,喉侧和下体普遍染以橙色,尾下覆羽黄色。1960年5月22日采自云南盈江的1只雄性幼鸟以及1959年12月17日获自云南勐腊的雄性幼鸟,前额和眉纹红色与黄色相杂。盈江标本腰和尾上覆羽散有鲜红色羽片,内侧飞羽翼斑以及外侧尾羽先端橙色;头侧、喉部均微缀橙色,腹部若干枚羽片橙红色。勐腊标本背羽和肩羽杂有淡黄色纵纹,腰和尾上覆羽具暗色横斑,部分染有橙红色,两翅褐黑而缀黄,内侧飞羽翼斑橙色,腹纯黄,余与盈江标本同。1964年7月29日采自云南景东的雄性幼鸟,自额至颈以及头侧辉蓝黑,额和颊杂以红色和黄色羽片,头顶残留有暗灰色,背羽暗褐灰,混有辉蓝黑色羽片;腰和尾上覆羽鲜红,尚见橄榄黄旧羽;大覆羽先端、内侧飞羽和最内侧飞羽翼斑以及椭圆斑猩红色;最外侧尾羽具橙红色羽端;喉辉蓝黑,留有黄色旧羽;下体浅黄,有新脱换的猩红色羽片,翼缘和翼下覆羽散有猩红色新羽。1964年8月22日采自临沧的1只雄性幼鸟,整个头部至背辉蓝黑,喉部残留若干枚黄羽;除内侧5枚飞羽外,余均换成红色的新羽;同时,除外侧3对尾羽未换外,其余尾羽正脱换新羽;下体大都红色,并混杂有淡黄色旧羽。郑宝赉:1985: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Deignan (1946)对 P. flammeus 的亚种分化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特征:(1)体形;(2)两性初级飞羽不具斑的枚数;(3)雄鸟中央尾羽 色的范围;(4)羽色。 检查分布在中国的 P. flammeus 各亚种初级飞羽不具斑枚数的结果如下: elegans(云南):90只雄鸟中,除1只第一至第三枚初级飞羽不具斑外,89只第一和第二枚初级飞羽不具斑,占全体98.9%;38只雌鸟第一至二枚初级飞羽不具斑的有10只(26.3%),3枚不具斑的有28只(73.7%)。 fohkiensis(广东,广西):8只雄鸟全部第一至二枚初级飞羽不具斑。19只雌鸟中有16只第一至三枚不具斑(84.2%);2只第一至二枚不具斑(10.5%);1只第一至四枚不具斑(5.3%),但第三至四枚隐约可见有黄色的渲染。 fraterculus(海南岛):44只雄鸟第一至二枚初级飞羽全部不具斑(100%),其中1只左侧第一至三枚不具斑。21只雌鸟中有2只(9.5%)第一至二枚初级飞羽无斑,第三枚具微小黄斑,19只第一至三枚不具斑(90.5%)。 La Touche (1921)以云南东南部蒙自、屏边的雄鸟中央尾羽先端一半的红缘较 foh-kiensis 为宽,雌鸟头和背暗灰缀橄榄色,前头多黄,下体亦富于黄色而定为 P. s. bakeri据 Deignan(1946)对模式标本的检查,发现中央尾羽的红缘并不宽,而是狭窄的。查看与蒙自、屏边相距不远的江城、绿春、河口、马关等地的6只雄鸟,其中江城(1♂,6月)和绿春(1♂,5月)的标本无红缘,余4只雄鸟分别采自江城(6月)、绿春(4月)、河口(4月)和马关(6月),中央尾羽则具宽窄不一的红缘。由此可见,蒙自和屏边标本,中央尾羽红缘的范围并非亚种分化的性伏,而是个体间的一种变异。从中国其它地区的种群中也反映出这种情况。 elegans(65♂♂,云南):18只(27.7%)中央尾羽纯黑。4只(6.2%)中央尾羽端部红。43只(66.2%)中央尾羽具红缘,其中17只(26.2%)红缘狭窄如线,微见红色或红缘中断,11只(16.9%)红缘宽阔,约尾长之半,7只(10.8%)先端一半红色,8只(12.3%)中央尾羽外翈约三分之二红色。 fohkiensis(7♂♂,广东、广西):3只(42.9%)中央尾羽纯黑。1只(14.3%)中央尾羽先端红色。3只(42.9%)中央尾羽外翈具红缘,其中1只(14.3%)红缘狭窄。 fraterculus(34♂♂,海南岛):17只(50%)中央尾羽纯黑。3只(8.8%)中央尾羽先端具红色。14只(41.2%)中央尾羽外翈具红缘,其中1只(2.9%)红缘不显。 检查的标本中,有1只体羽主要呈黄色、尾羽开始转橙红的雄性幼鸟,其中央尾羽外缘微具红色。上列诸例中,雄性成鸟中央尾羽纯黑无红的并非鲜见,由此可知中央尾羽红色之有无或红色范围之大小,并无地理分化意义,亦非年龄变异,且与季节更无关。 据上述统计的两性初级飞羽不具斑的枚数,雄鸟中央尾羽红色之有无及范围之大小的不稳定,表示了这些性状是不能成为 Deignan 所提出作为亚种分化的标志,但各亚种的体形稍有差异,羽色的变异尚属稳定。 亚种分化 全世界计有17个亚种,分布干中国的有3个亚种。郑宝赉:1985: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赤红山椒鸟为山椒鸟属在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留居种类。据食性分析结果,此鸟食物以昆虫为主,虽摄食有瓢虫、蜻蜓、蝉等益虫,但所占比例极小,而以甲虫、鳞翅目幼虫等害虫为多数,当为保护的农林益鸟。
赤红山椒鸟 Flammeus elegam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62C0001200003394
标本号:0002117
标本馆:LZU
国家:中国
单位:兰州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采集人:罗文英,张孚允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兰州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62C0001200003393
标本号:0002118
标本馆:LZU
国家:中国
单位:兰州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采集人:罗文英,张孚允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兰州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62C0001200003392
标本号:0002115
标本馆:LZU
国家:中国
单位:兰州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采集人:罗文英,张孚允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兰州大学标本馆
本文Hash:6b23df9e55d4ef00f4a2c9a945966cdc1814ce24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