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细嘴地鹃鵙Ground Cuckooshrike 知 识Knowledge 细嘴地鹃鵙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细嘴地鹃鵙的资料,包括细嘴地鹃鵙的图片资料、细嘴地鹃鵙的形态特征、细嘴地鹃鵙的生活习性、细嘴地鹃鵙的品种和种类、细嘴地鹃鵙的寿命等与细嘴地鹃鵙相关的详细信息。
细嘴地鹃鵙Ground Cuckooshrike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山椒鸟科 Campephagidae
属: 鸦鹃鵙属 Coracina
种: 细嘴地鹃鵙 C. maxima
(Rüppell, 1839)
分布: 澳大利亚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细嘴地鹃鵙(拼音:xì zuǐ dì juān jú);
英文名:Ground Cuckooshrike;
学名:Coracina maxima。
细嘴地鹃鵙,是山椒鸟科鸦鹃鵙属的一种,为澳大利亚的特有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雀形目山椒鸟科鸦鹃鵙属澳大利亚特有灰色
体长: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繁殖:
习性:
分布: 澳大利亚
细嘴地鹃鵙学名:Coracina maxima
细嘴地鹃鵙英文名:Ground Cuckooshrike
细嘴地鹃鵙的卵
知 识Knowledge
细嘴地鹃鵙学名:Coracina maxima,由德国博物学家、探险家–爱德华·吕佩尔(Eduard Rüppell)于1839年命名。
细嘴地鹃鵙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ground cuckooshrike (Coracina maxima) is a species of bird in the Campephagidae family. It is endemic to Australia.
Ground cuckooshrikes are not listed as threatened on the Australi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ct 1999.
细嘴地鹃鵙的名称类别、保护现状、地理分布
细嘴地鹃鵙(学名:Coracina maxima,英文名:Ground Cuckooshrike)是山椒鸟科鸦鹃鵙属的鸟类。
细嘴地鹃鵙(学名:Coracina maxima)是山椒鸟科鸦鹃鵙属的一种,为澳大利亚的特有种。
中文学名:细嘴地鹃鵙
拉丁学名:Coracina maxima
英文俗名:Ground Cuckooshrike
命名作者:Rüppell, 1839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
中文属名:鸦鹃鵙属(Coracina)
繁殖区:澳洲界 : c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黑色
次要羽色:白色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细嘴地鹃鵙
【拉丁学名】Coracinamaxima
细嘴地鹃鵙
【命名时间】Rüppell,1839
【英文名称】GroundCuckooshrike,GroundCuckoo-shrike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山椒鸟科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地理分布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绿嘴地鹃 Phaenicophae tristis
动物百科小编糖 ̄小鸭给大家整理了绿嘴地鹃 Phaenicophae tristis的档案资料,包括绿嘴地鹃 Phaenicophae tristi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绿嘴地鹃 Phaenicophae tristis相关的详细信息。
绿嘴地鹃 Phaenicophae tristis档案信息
物种名:绿嘴地鹃
拉丁名:Phaenicophae tristi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鹃形目 Cuculiformes
科:杜鹃科Cucul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39
描述:关贯勋:1991: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体形似小鸦鹃,但羽色大致绿灰;嘴绿色,头侧眼的周围有一裸区;后爪弯曲。 形态 (依据海南标本) 成鸟 眼先及颊角黑色;额侧及自鼻孔到耳后的一条纹以及眼下一些羽毛均白色;头顶至上背淡绿灰色,头顶杂以黑色条纹;背中部、三级飞羽、翼上覆羽及尾上覆羽等悉暗金属绿色;上体余部、翅余部及尾羽均为有金属光泽的暗蓝绿或暗绿色,各尾羽端具一白块斑。颏至胸淡棕灰色,上胸以上具黑色羽干纹;下胸、上腹及翼下覆羽暗灰棕色,自下腹以下灰色。幼鸟(7月底采自海南)颜色与成体无明显差别,只是缺乏光泽,后头、颈、上背等沾棕栗色;下嘴橙褐色;尾羽短;下体棕色较少。 虹膜赤红色;眼外周皮肤裸露部分赤红(繁殖期)或暗红(非繁殖期)色;嘴绿色,基部及先端色暗,近嘴角处常沾红色,非繁殖期下嘴黄褐色;脚石板绿色。 量衡度:(注:见图1)关贯勋:1991:生物学描述 生态 多隐蔽于山林的灌木丛、竹丛,极少象鸦鹃类那样常走出空旷地方和接近居民点。休息时往往停于靠近地面的树桠上,不动也不叫,有时仅屈伸一下尾巴,但一俟起飞,速度比鸦鹃快。鸣叫声也似鸦鹃,但较柔和,且很少鸣叫。无论是否繁殖季节均是单个或成对活动,未见结群。 食物以较大形的昆虫及小形脊椎动物为主,兼吃野果。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980)记述在云南西部所获3个鸟,胃内有甲壳昆虫(鞘翅目?)及稻蝗。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等(1983)记录在海南剖验4月所得2个鸟胃,见内含金龟虫甲、象虫甲、蝽蟓、毛虫、蜘蛛等。 繁殖期较早开始,Ivanov (1961)报道,在云南南部3月份已采到孵过卵的两性成鸟,因有明显的孵斑可认。我们于7月底在海南采到幼鸟,可推知3—6, 7月均为产卵期,一年产2窝卵。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等(1983)还报道:绿嘴地鹃通常每产4枚白色的卵,卵的大小为31×24一32×24.5毫米。关贯勋:1991: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我国的绿嘴地鹃体形均比孟加拉国的指名亚种(翅长164—176,据Ali et Ripley)小,区别明显。据郑作新(1976),国内本种分为2个亚种: 云南亚种:分布广西、云南;体重(4♂♂)为120—162和(3♀♀)112—140克;尾长( 4♂♂)为373.8 (335—390)毫米。 海南亚种:分布于海南至广州湾;体重(8♂♂)为87.5—128和(4♀♀)90—121克;尾长(5♂♂)为324 (276—360)毫米。 我们比较了两地的标本,发现在上述的量度上个体变异幅度甚大,且在二地标本中又有很大的重叠性。Ivanov (1961)亦报道云南标本(21♂♀)体重为63—143克,即最小值比海南的还要小;据Ali et Ripley (1969),得自西藏米什米山地的与云南同亚种的二雌鸟尾长为330,372毫米,介于二亚种之间。可见,这二项量度作为亚种区别特征并不理想。但虽然如此,我们发现云南及广西的标本整个体形比海南及雷州半岛的较大,无论哪一项量度的平均值都是这样,尤其是以跗蹠的长度差异更明显,且还有一点较明显的:云南及广西的标本尾羽特别宽大,以中央尾羽最宽点为例,宽约36—58毫米,而海南岛者仅宽30—38毫米。此外,后者胸、腹部沾较暗浓和范围稍较广的棕色;颏至上胸的黑色羽干纹也略较粗著(但不是所有标本都如此)。考虑到云南、广西标本的特殊性,我们还是按不同的亚种处理。 亚种分化 本种共有6个亚种的分化,我国有2个亚种。关贯勋:1991: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吃虫方面对农林有益;其鸟体供泡制毛鸡酒。因群众称之为灰毛鸡,故制出的酒在群众心目中似不如用大毛鸡泡成的酒那么好药效。< /p>
绿嘴地鹃 Phaenicophae tristi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41C0001200000642
标本号:732010104
标本馆:HN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41C0001200000641
标本号:732010103
标本馆:HN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41C0001200000640
标本号:732010102
标本馆:HN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4
平台号:2141C0001200000639
标本号:732010101
标本馆:HN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海南省
产地1:HAN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
本文Hash:7aeff738ac91a55127124d68f26da0a20efbdd11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