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耳鹦雀

导读: 红耳鹦雀Red-eared parrotfinch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知 识Knowledge 红耳鹦雀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动物百科小编极速蜗牛给大家整理了红耳鹦雀的资料,包括红耳鹦雀的图片资料、红耳鹦雀的形态特征、红耳鹦雀的生活习性、红耳鹦雀的品种和种类、红耳鹦雀的寿命等与红耳鹦雀相关的详细信息。

红耳鹦雀Red-eared parrotfinch

红耳鹦雀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梅花雀科 Estrildidae
属: 鹦雀属 Erythrura
种: 红耳鹦雀 E. coloria
        (Ripley and Rabor, 1961)
分布:菲律宾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红耳鹦雀(拼音:hóng ěr yīng què);
英文名:Red-eared parrotfinch;
学名:Erythrura coloria。
红耳鹦雀,为菲律宾棉兰老岛的特有种。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森林下层、林缘、次生林和空旷草坪。红耳鹦雀通常隐匿在密林中,很难发现,往往是追寻它们的独特响亮的叫声,才可以觅其踪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标签: 雀形目梅花雀科鹦雀属菲律宾特有森林绿色

体长: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繁殖:

习性: 善隐匿,叫声响亮

分布: 菲律宾

红耳鹦雀

红耳鹦雀与人手的比例

红耳鹦雀

红耳鹦雀Red-eared parrotfinch

红耳鹦雀

红耳鹦雀学名:Erythrura coloria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红耳鹦雀,为菲律宾棉兰老岛的特有种。

知 识Knowledge

红耳鹦雀学名:Erythrura coloria,由美国鸟类学家、野生动物保护者–西德尼·狄龙·里普利(Sidney Dillon Ripley)于1961年命名。

红耳鹦雀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red-eared parrotfinch (Erythrura coloria) is a species of estrildid finch endemic to Mindanao in the Philippines.

红耳绿吸蜜鹦鹉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红耳绿吸蜜鹦鹉的图片

红耳绿吸蜜鹦鹉(学名:Glossopsitta concinna)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

外形特征

红耳绿吸蜜鹦鹉身长:22cm。鹦鹉鸟体为绿色,鸟喙和眼睛之间、前额、眼睛后方横越过耳羽的带状羽毛、颈部两侧
红耳绿吸蜜鹦鹉
红耳绿吸蜜鹦鹉为红色;头顶和颈部为蓝色;背部古铜棕色,并带有浅绿色;胸前两侧和翅膀内侧分布些黄色的羽毛;翅膀内侧覆羽为黄绿色;尾巴内侧橄榄黄,内侧带有橘红色;鸟喙黑底橘红色,虹膜橙色。幼鸟的鸟喙颜色较深,体色也比较暗,胸部两侧的黄羽分布也较少

生活习性

麝香吸蜜主要栖息於任何充满盛开花朵的树林区、灌木丛、沿著水源处的树木林区、公园、果园等处;偶尔也会前往
红耳绿吸蜜鹦鹉
红耳绿吸蜜鹦鹉山区森林和人类居住的地方附近。在繁殖季他们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他们通常会定期前往几个固定的觅食地区;时常和其他的吸蜜鹦鹉一起集结活动,或是快速鹦鹉(Swift Parrots)等。他们对人类相当友善,戒心不重,在觅食的时候可以近距离靠近他们,有时候甚至连农夫开枪瞄准射杀他们都不自觉。觅食的时候会彼此发出喋喋不休的交谈,对鸟会紧密的在群体中待在一起,飞行的时候会发出刺耳的鸣叫,因此相当显而易见。

食物:麝香吸蜜主要以花蜜、花粉、花朵(尤其是桉(树)属植物)、软性水果、浆果、种子、植被、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此外,半熟的玉米和谷粒也是他们所喜爱的食物。

地理分布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澳洲东部和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和袋鼠岛。

生长繁殖

他们在野外的繁殖季为8月到1月,会将巢筑在距离水源很近的空心桉树洞内,有时候他们会和澳洲虹彩吸蜜鹦鹉(Rainbow Lorikeets)、紫冠吸蜜鹦鹉(Purple-crowned Lorikeets)、鳞胸吸蜜鹦鹉(Scaly-breasted Lorikeets)或是迷你吸蜜鹦鹉(Little Lorikeet)在野外产下混血的後代;人工豢养的麝香吸蜜一次会产下2枚卵,可以提供25*25*30公分的厚木巢箱。孵化期为22天,有时候会介于19到27天之间,时间完全视当地的温度而定;亲鸟通常一次只会扶养一只幼雏,因此可以将另外一只取出手养;幼鸟羽毛长成约需48天。12个月大幼鸟就已经成熟,但是要等到2岁以後才能够有繁殖能力。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火红肩鹦哥的火红肩锥尾鹦鹉

火红肩鹦哥(学名:Pyrrhura egregia,英文名:Fiery-shouldered Parakeet)是鹦鹉科小锥尾鹦鹉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是火红肩锥尾鹦鹉,中文别名是德麦拉拉锥尾鹦鹉。分布: 圭亚那西部和委内瑞拉东南。

中文学名:火红肩鹦哥

拉丁学名:Pyrrhura egregia

英文俗名:Fiery-shouldered Parakeet

命名作者:Sclater, PL, 1881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小锥尾鹦鹉属(Pyrrhura)

繁殖区:南美洲 : Tepuis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火红肩锥尾鹦鹉

【物种名称】 火红肩锥尾鹦鹉

【又 名】 火红肩鹦哥、德麦拉拉锥尾鹦鹉

【拉丁学名】 Pyrrhura egregia

【英文名称】 Fiery-shouldered Conure/Demerara Conure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锥尾鹦鹉族

【整体概述】

身长:依照不同亚种为24到25公分不等(9.5到10吋)

亚种:目前有一种已知亚种为Gran Sabana Conure(Pyrrhura e.obscura)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鸟喙前端有一条细窄的红棕色带状;前额其他部分为棕色;头顶、头部後方以及颈部为棕色,并带有绿色滚边;耳羽为不同程度的红棕色;颈部两侧、喉咙以及胸部上方为绿色,并带有灰白色的滚边和细窄的暗灰色条状;下腹部有著不同程度的暗红色;翅膀弯曲的部份以及翅膀内侧的覆羽为橘色加上大红色;主要覆羽和外部的飞行羽为蓝色;尾巴上方为绿底加上暗红棕色;眼睛周围有一圈白色的裸皮,虹膜为棕色,鸟喙为蜡白色。

栖息环境和习性:火红肩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云雾弥漫的林区、森林的边缘地带以及连接林区的农耕地;他们同时也喜欢在位于热带以及亚热带高大植被的高处活动,高度约从700米到1800米;有时候他们也会到开阔的地区活动。他们通常都是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喜欢在有遮棚的地方活动,他们平时会花许多时间在那边觅食,其他的野外资讯不详。

食物:火红肩锥尾鹦鹉主要以种子、坚果、浆果、水果、昆虫以及其幼虫为食。

【地理分布】 栖息地:圭亚那西部和委内瑞拉东南

本文Hash:0ae279b641662023e0961d5b8691b8cc515c7faf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