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白眉鸫Eyebrowed Thrush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眉鸫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动物百科小编_天使兎兎。给大家整理了白眉鸫的资料,包括白眉鸫的图片资料、白眉鸫的形态特征、白眉鸫的生活习性、白眉鸫的品种和种类、白眉鸫的寿命等与白眉鸫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眉鸫Eyebrowed Thrush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鸫科 Turdidae
属: 鸫属 Turdus
种: 白腹鸫 T. obscurus
(Gmelin, 1789)
分布: 亚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眉鸫(拼音:bái méi dōng);
英文名:Eyebrowed Thrush;
学名:Turdus obscurus。
白眉鸫,为典型候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除青藏高原外的东亚和北亚雀鸟。喜活动于灌木丛及林中,生性活泼,温驯好奇,喜欢鸣叫。杂食动物,以多种昆虫、蚯蚓和浆果为食。其近缘物种为白腹鸫与灰背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雀形目鸫科鸫属候鸟森林灌丛活泼杂食鸣叫褐色
体长: 20-24厘米
身高:
体重: 50-89克
生命: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一窝产卵4-6枚
习性: 生性活泼,温驯好奇,喜欢鸣叫
分布: 亚洲
白眉鸫
白眉鸫进食
白眉鸫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白眉鸫体长20-24厘米;尾长7-9厘米;重量50-89克。白眉鸫背和头颈部呈灰褐色,眼部周围有白色眉纹,虹膜褐色,喙黄色,喙端黑色,胸和胁为橙色,腹部白色,脚黄棕色。成年雄鸟和雌鸟外形大致相同,但幼鸟背部为棕褐色。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白眉鸫繁殖于古北界中部及东部,沿西伯利亚向东的茂密针叶林,最高可至海拔2000米,为典型候鸟,冬季从南亚到东南亚越冬,曾有迷鸟在欧洲西部被发现。迁徙和越冬的鸟类会结成小型鸟群。杂食动物,以多种昆虫、蚯蚓和浆果为食。喜活动于灌木丛及林中,生性活泼,温驯好奇,喜欢鸣叫。鸣叫声为单薄“zip-zip”相互联络时为“tseep”长音,与槲鸫类似。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白眉鸫树上筑巢,一窝产卵4-6枚。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眉鸫国外分布:俄罗斯、朝鲜,日本、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等地。
白眉鸫国内分布: 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吉林长白山等地;迁徙或越冬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贺兰山、乌拉特旗、宁夏、甘肃、青海、四川、陕西、江苏、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福建、海南岛、香港和台湾等地。
2007年在以色列观测到;
2011年在澳大利亚观测到。
白眉鸫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eyebrowed thrush (Turdus obscurus) is a member of the thrush family Turdidae.It breeds in dense coniferous forest and taiga eastwards from Siberia. It is strongly migratory, wintering south to southeast Asia and Indonesia. It is a rare vagrant to western Europe.
白眉鸫 Turdus obscurus
动物百科小编蒙牛沒我牛给大家整理了白眉鸫 Turdus obscurus的档案资料,包括白眉鸫 Turdus obscurus的图片、白眉鸫 Turdus obscurus所属门、纲、目、科及白眉鸫 Turdus obscurus描述介绍、白眉鸫 Turdus obscurus标本等与白眉鸫 Turdus obscurus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眉鸫 Turdus obscurus档案信息
物种名:白眉鸫
拉丁名:Turdus obscur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鸫科 Turd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72
描述:卢汰春 :1995 :形态描述鉴别特征 头和颈灰褐,眉纹白色;上体橄榄褐;胸和两胁橙黄色;翼下覆羽和腋羽均灰色;下体余部白色。形态 (依据云南普文所采的标本)雄性成鸟:头和颈灰褐色,头顶沾橄榄褐;眼先黑褐;眉纹白色;耳羽黑褐;自背至尾上覆羽橄榄褐;两翅与尾暗褐。颏白;喉灰,具少许黑色斑点;胸与两胁橙棕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灰色。雌性成鸟:上体呈橄榄褐色;颏、喉白,均具暗褐色纵纹,腋羽和翼下覆羽浅橙黄色沾灰。其余体羽与雄鸟相似。虹膜褐色;上嘴褐色、下嘴黄色;跗蹠和爪黄绿色(♀),或褐红色(♂)。量衡度 :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10) 60 206 18 123 86 30(49—65) (174–223) (17—20) (120—131) (80—90) (23–33)♀♀(10) 60 198 19 l20 83 3l(49—69) (187–215) (18—20) (114—125) (80–86) (30—34)卢汰春: 1995 :生物学描述生态 主要栖息于海拔2 1000米左右的阴暗潮湿的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尤其喜在水库、溪流等水域岸边富有林下的灌丛间,非繁殖期和迁徙季节也见于林缘和灌丛地,有时甚至进入到山区住宅附近的农田和果园。主要取食各种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及其幼虫等,兼吃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秋冬季节还食浆果和植物种子等。郑作新等(1973)在剖检5月的2胃,1胃内全为浆果,在另1胃中浆果占95%左右,而鳞翅目昆虫幼虫及其他昆虫碎片,仅占5%左右。吴至康等(1986)剖验5月采得的1只雄鸟,其胃内为浆果。繁殖期在5—7月。吴至康等(1986)在贵州于5月剖检1只雄鸟,睾丸短肾形,大小为左睾丸3.8×3.0,右睾丸为3.5×3.0毫米。傅桐生等(1984)曾于1962年5月22日在长白山头道白河采得到雄鸟,睾丸很发达,直径长为1O毫米;1983年5月16日又在长白山的暗针叶林带猎获的标本,左睾丸为1l×8.3毫米,右睾丸为9.5毫米。营巢于林下小树的枝杈上。巢主要由植物的茎、叶和细根构成,外壁糊以少量泥土内垫以须根和细草。巢呈杯状,外径12、内径9、高10、深5厘米。每窝产卵4—6枚,一般为5—6枚。卵重25—26克,大小为24.2—27.5×19.1—20.O毫米。白鹛鸫在东北,每年4月末5月初迁来,9月末1 0月初离开,留居期长达6个月,在北京地区每年9月至翌年5月间的冬候鸟;在台湾为1 0月至翌年5月的普通的冬候鸟。卢汰春 : 1995 :分类讨论分类讨论 我们查看了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鸟类标本馆采自内蒙古,陕西,天津,北京,河北,上海,山西,福建和云南等地共计8 4只标本。发现采自内蒙古2只(1♂、l♀),山西1♀,河北9只(6♂♂、3♀♀),上海2只(1♂、l♀),陕西1♀,共计15(8♂♂、7♀♀)标本,占查看标总数的18.7%。它们的外观形态与上述有下列几点的不同。雄性成鸟:头和颈,以及上体均呈橄榄褐色沾棕红,而无任何灰或灰褐色;翼上覆羽具显著的淡黄白色羽端斑,有别于其他标本;腋羽和翼下覆羽呈灰白、橙黄或淡橙黄沾灰色,而非灰色。颏、喉等均呈白色,有的还具暗褐纵纹,尤以在喉侧更为稠密,几乎连在一起;具白色颚纹。雌性成鸟:l962年5月l5日采自云南永善的l♀标本,其翼上覆羽具淡黄白色羽端斑,与上述和其他标本明显不同。其量衡度为,体重78.1克,全长232、嘴峰l 7.2、翅长120、尾80、跗蹠3 1.4毫米,显然是个成鸟。其上体呈橄榄褐,而非褐红色;下体自胸至腹(包括两胁),呈皮黄色,而非橙黄或白色。上述诸多个体所呈的不同羽色,我们认为都属于个体变异,志此以供日后研究的参考。
白眉鸫 Turdus obscurus标本资料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32CX001200000361
标本号:NJNU000248
标本馆:NJNU
国家:中国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动植物博物馆
采集地:吉林省
产地1:JL
采集人:李悦民
保藏状况:良好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动植物博物馆
白眉鸫 Turdus obscur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51C0001200003969
标本号:SCUM204765
标本馆:SCUM
国家:中国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云南省
产地1:YN
采集人:吴大均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51C0001200003968
标本号:SCUM204764
标本馆:SCUM
国家:中国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四川省
产地1:SC
采集人:吴大均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51C0001200003967
标本号:SCUM204763
标本馆:SCUM
国家:中国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云南省
产地1:YN
采集人:吴大均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4
平台号:2151C0001200003966
标本号:SCUM204762
标本馆:SCUM
国家:中国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云南省
产地1:YN
采集人:吴大均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5
平台号:2151C0001200003965
标本号:SCUM204761
标本馆:SCUM
国家:中国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四川省
产地1:SC
采集人:吴大均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四川大学标本馆
白眉歌鸫
动物百科小编擁抱火焰的蝶给大家整理了白眉歌鸫的资料,包括白眉歌鸫的图片资料、白眉歌鸫的形态特征、白眉歌鸫的生活习性、白眉歌鸫的品种和种类、白眉歌鸫的寿命等与白眉歌鸫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眉歌鸫Redwing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鸫科 Turdidae
属: 鸫属 Turdus
种: 白眉歌鸫 T. iliacus
(Linnaeus, 1766)
分布: 欧洲、亚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眉歌鸫(拼音:bái méi gē dōng);
英文名:Redwing;
学名:Turdus iliacus。
白眉歌鸫,是候鸟,是原住于欧洲及亚洲的一种鸫,比相关的欧歌鸫较为细小,体长20-24厘米。栖息在冻土层的针叶林及桦木属森林,群居,是杂食性的,吃多种昆虫及蚯蚓,在秋天及冬天会吃草莓。研究发现白眉歌鸫带有血液变形虫及锥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雀形目鸫科鸫属欧亚大陆针叶林群居杂食褐色鸣叫
体长: 20-24厘米
身高:
体重: 50-75克
生命:
食性: 杂食性
繁殖: 每次生4-6颗蛋
习性: 候鸟,群居
分布: 欧洲、亚洲
白眉歌鸫学名:Turdus iliacus
白眉歌鸫飞翔
白眉歌鸫的巢与卵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白眉歌鸫体长20-24厘米,翼展33-34.5厘米,重50-75克。白眉歌鸫雄鸟与雌鸟相似,背部呈褐色,上身呈白色有褐色斑点。它们最特别的是两侧及翼底呈红色,眼睛上有奶白色斑纹,故以“白眉”为名。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白眉歌鸫栖息在冻土层的针叶林及桦木属森林地区。白眉歌鸫会组成10-200只的鸟群,并会与田鸫、乌鸫、欧洲八哥、槲鸫、欧歌鸫及环颈鸫一同觅食。白眉歌鸫一般也不会回到相同的过冬位点。白眉歌鸫是杂食性的,吃多种昆虫及蚯蚓,在秋天及冬天会吃草莓,如欧洲花楸及单子山楂。研究发现白眉歌鸫带有血液变形虫及锥虫。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白眉歌鸫会在丛林或在地上筑巢,每次生4-6颗蛋。鸟蛋一般大2.6×1.9厘米及重4.6克,当中蛋壳占了5%,一般会在12-13日孵化。雏鸟于出生后的12-15日换羽,再过14天幼鸟就会独立。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眉歌鸫在欧洲及亚洲北部繁殖,由冰岛南部至苏格兰北端,东经斯堪地那维亚、波罗的海国家、波兰及白俄罗斯北部,并经俄罗斯至约东经165°的楚科奇自治区。近年它们的分布地有所扩张,在东欧向南扩展至乌克兰北部,而在格陵兰南部则分布至卡科尔托克。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白眉歌鸫一般会被环颈鸫所取代。
白眉歌鸫是候鸟,会飞到西欧、中欧、南欧、非洲西北部、亚洲西南部至伊朗北部。在挪威西南部等西方地区的白眉歌鸫有可能是留鸟,但在东部的则会迁徙6500-7000公里以外的地区过冬。
曾有白眉歌鸫流浪到北美洲东北岸的纪录。
白眉歌鸫的分布地很广,达1100万平方公里,加上群落很大,单在欧洲数量就达310-420万只,所以它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严冬会影响它们的数量,而寒冷及潮湿的夏天则会减低其繁殖率。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白眉歌鸫有两个亚种:
T. i. iliacus:指名亚种,分布在欧亚大陆。
T. i. coburni:在冰岛及法罗群岛繁殖,并于苏格兰西部及爱尔兰南部至西班牙北部过冬。它们全身较为深色,体型稍大。
知 识Knowledge
白眉歌鸫最先是由卡尔·林奈于1758年描述及命名。它们的翼底呈红色,但并非北美洲红翅黑鹂的近亲。种小名亦是以“两侧红色”的拉丁文来取的。
白眉歌鸫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redwing (Turdus iliacus) is a bird in the thrush family Turdidae, native to Europe and Asia,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e related song thrush.
本文Hash:ce325cb01e6c37c08b5f349fc0dc5923088eda23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