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白头鹮鹳Painted stork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白头鹮鹳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动物百科小编蒙牛沒我牛给大家整理了白头鹮鹳的资料,包括白头鹮鹳的图片资料、白头鹮鹳的形态特征、白头鹮鹳的生活习性、白头鹮鹳的品种和种类、白头鹮鹳的寿命等与白头鹮鹳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头鹮鹳Painted stork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科: 鹳科 Ciconiidae
属: 鹮鹳属 Mycteria
种: 白头鹮鹳 M. leucocephala
(Pennant, 1769)
分布: 亚洲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头鹮鹳(拼音:bái tóu huán guàn);
英文名:Painted stork;
学名:Mycteria leucocephala。
白头鹮鹳,也称彩鹳,为鹳科鹮鹳属的鸟类,大型涉禽,身高约93-102厘米,体重2-3.5公斤,多数为留鸟。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四川、广东、福建、海南、长江下游、河北等地,主要栖息于栖息在湖泊、河流、水塘等水域岸边及其附近沼泽和草地上,它们主要捕食小鱼,营巢于靠水边的树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斯里兰卡。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 标签: 鹳形目鹮科鹮鹳属涉禽南亚湖泊河流沼泽主食鱼类鸣叫白色
体长:
身高: 93-102厘米
体重: 2-3.5公斤
生命: 28年以上
食性: 肉食,鱼、蛙、爬行类、甲壳类和昆虫
繁殖: 每窝产卵2-5枚
习性: 群居,行动迟缓
分布: 亚洲南部
白头鹮鹳觅食
白头鹮鹳筑巢
白头鹮鹳的巢与雏鸟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白头鹮鹳身高约93-102厘米,翼展150-160厘米,体重2-3.5公斤。雌雄外形相当,雄性略大。白头鹮鹳又叫彩鹳,羽色美丽,姿态优美。橙黄色的嘴粗而长,但嘴尖稍微向下弯曲,与白鹳、黑鹳等鹳属鸟类明显不同。它的脚为红色,也特别长,胫的下部裸出。橙色的头部赤裸无羽,繁殖期变为红色。体羽主要为黑色和白色,其中飞羽、尾羽为黑色,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其余体羽均为白色。虹膜为淡黄色或褐色。 叫声:幼鸟作呱呱叫声,嘴啪哒啪哒的叩击声。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白头鹮鹳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塘等淡水水域岸边浅水处及其附近沼泽和草地上,非繁殖季节也常出现在农田和耕地,偶尔出现于沿海海边和盐碱地上。营巢于水域附近的树上或城镇附近。行动迟缓。白天常长时间地缩着脖子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显得很懒散。有时又安闲地漫步在沼泽、草地上觅找食物。主要以鱼为食,但也吃蛙、爬行类、甲壳类和昆虫等其他动物性食物,偶尔也吃少许植物性食物。通常成对或成小群在水边浅水处觅食,在雨季食物丰富的时候也常成大群。觅食时常在水边浅水处缓慢地行走,半张着嘴,脚一边在水中或泥中移动,一边探索,同时煽动两翅干扰它的潜在被捕获物,有时也通过嘴在水中来回运动来探觅食物。饱食后常单腿站立在岸上休息,身体呈驼背状。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白头鹮鹳成群繁殖,有时亦与其他鹳、鹮、鹭或鸬鹚等混合在一起繁殖。繁殖期在我国主要在5-7月,在印度为6-10月,常跟雨季有关。通常营巢于水边树上或高的灌丛上,营巢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有时数对甚至10多对同在一棵树上营巢,巢与巢之间彼此挨得很近。巢的形状为盘状,结构较为松散粗糙,主要由枯枝、草茎和草叶构成,中心处稍微下凹,巢内不垫任何东西,或仅垫少许的树叶和稻草,巢的大小为直径50~80厘米。每窝产卵2~5枚,通常为3~4枚,卵的颜色为暗白色,有时带有稀疏的褐色斑点和斑纹。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雄鸟和雌鸟共同参与孵卵和育雏。孵化期为28~32天左右。第四年时达到性成熟。白头鹮鹳寿命最高可达28年以上。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头鹮鹳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越南、缅甸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国分布于河北沿海、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四川、云南、西藏,此外还见于长江下游一带,大多是留鸟或夏候鸟。 主要分布省份:福建、海南、云南、西藏。 分布的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尖峰岭、金佛山。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白头鹮鹳本世纪初在中国很多地区还是相当常见的,但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了,由于沼泽排水变为农田、森林砍伐和人类检食鸟蛋和狩猎等活动的干扰,种群数量明显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已有五十多年没有消息。在2008年6月初,科学工作者在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13只珍稀鸟类白头鹮鹳。国外在印度等南亚地区还有5000只左右。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20世纪30年代被认为系常见鸟,但郑作新(1987)认为现已稀少。有记录夏候鸟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及华南至云南南部。
白头鹮鹳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painted stork (Mycteria leucocephala) is a large wading bird in the stork family. It is found in the wetlands of the plains of tropical Asia south of the Himalayas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extending into Southeast Asia. Their distinctive pink tertial feathers give them their name. They forage in flocks in shallow waters along rivers or lakes. They immerse their half open beaks in water and sweep them from side to side and snap up their prey of small fish that are sensed by touch. As they wade along they also stir the water with their feet to flush hiding fish. They nest colonially in trees, often along with other waterbirds. The only sounds they produce are weak moans or bill clattering at the nest. They are not migratory and only make short distance movements in some parts of their range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weather or food availability or for breeding. Like other storks, they are often seen soaring on thermals.
白鹮鹳
动物百科小编不喝牛奶的猫给大家整理了白鹮鹳的资料,包括白鹮鹳的图片资料、白鹮鹳的形态特征、白鹮鹳的生活习性、白鹮鹳的品种和种类、白鹮鹳的寿命等与白鹮鹳相关的详细信息。
白鹮鹳Milky stork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科: 鹳科 Ciconiidae
属: 鹮鹳属 Mycteria
种: 白鹮鹳 M. cinerea
(Raffles, 1822)
分布: 东南亚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白鹮鹳(拼音:bái huán guàn);
英文名:Milky stork;
学名:Mycteria cinerea。
白鹮鹳,是鹳科鹮鹳属的一种,分布在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群岛的苏门答腊、爪哇岛、峇里、松巴哇岛、苏拉威西岛及布敦岛。群居,以鱼类、两栖类和小型啮齿动物为食。白鹮鹳筑巢于大树上,每次产卵1-4枚,孵化期27-30天,八周后可离巢飞行。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 标签: 鹳形目鹮科鹮鹳属涉禽东南亚滨水群居肉食白色
体长: 95-100厘米
身高:
体重:
生命:
食性: 肉食,鱼类、两栖类和小型啮齿动物
繁殖: 每次产卵1-4枚
习性: 群居
分布: 东南亚
白鹮鹳静态
白鹮鹳觅食
白鹮鹳飞行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白鹮鹳,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95-100厘米,嘴长将近25厘米,雄鸟及雌鸟相像,羽毛都是呈白色,面部没有毛及呈红色,尾巴及飞羽长而且呈黑色,有绿色光泽。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白鹮鹳筑巢于大树上,每次产卵1-4枚,孵化期27-30天,八周后可离巢飞行。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白鹮鹳,分布在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群岛的苏门答腊、爪哇岛、峇里、松巴哇岛、苏拉威西岛及布敦岛。
白鹮鹳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milky stork (Mycteria cinerea) is a large wading bird in the stork family Ciconiidae.This species occurs in Cambodia, peninsular Malaysia, and the Indonesian islands of Sumatra, Java, Bali, Sumbawa, Sulawesi, and Buton.The milky stork can be found in coastal regions and favors mangroves and low-saline swamps of these areas.
黑头白鹮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动物百科小编萌虎给大家整理了黑头白鹮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的档案资料,包括黑头白鹮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的图片、黑头白鹮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所属门、纲、目、科及黑头白鹮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描述介绍、黑头白鹮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标本等与黑头白鹮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相关的详细信息。
黑头白鹮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档案信息
物种名:黑头白鹮
拉丁名:Threskiornis aethiopicus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Aves
目:鹳形目 Ciconiiformes
科:鹮科 Threskiornithidae
资源编码:21131113113
描述:体大(76厘米)的白色鹮。头黑色,嘴长而下弯,尾为灰色的蓬松丝状三级覆羽所覆盖。虹膜红褐色;嘴黑色;脚黑色。栖息于湖边、河岸、水稻田、芦苇水塘、沼泽和潮湿草原等开阔地方。主要以鱼、蛙、蝌蚪、昆虫及其幼虫、蠕虫、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爬行动物等为食,偶尔也吃点植物换换口味。它们喜欢结群活动,有时也单独外出觅食。在浅水滩中,将长嘴优雅地伸进淤泥里,仔细辨别挑选着食物,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唯恐弄脏那身洁白的羽毛。
黑头白鹮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标本资料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11CX001200000227
标本号:BJFCAV20130019
标本馆:BJFC
国家:中国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采集地:福建省
产地1:FJ
产地2:福建
采集人:采集队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本文Hash:33a0391aa11a174135686c31409811e473ecfc8e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 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